回覆列表
  • 1 # 鄧禮濤

    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非常大,他們的文化主要是自行形成的。從形式上倒是有類似的,但是在核心上,非常的不同。這就談到道德規範的問題了。

    中國有一句:文以載道,這個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從中國文化的具體內容看,中日兩國的道德規範有著巨大差異。

    1.中國文化對”忠“,別說這個是華人傳過去的,“忠”是一種可完全自發的價值觀,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也能自發形成這種價值觀。中國的忠,忠於的物件是唯一的最高君主,而日本的忠,則是忠於直接的領主,這和中國不同,倒接近歐洲。

    2.對“勇”的看法,在中國,“勇”幾乎不算是一種美德,在日本卻成為極其重要的道德規範。出於武士社會的影響,日本人對“儒”是反感的,在中國的儒卻成為正義的標準了。

    3.對“家”的看法,日本人的血統觀是淡薄的,更重視“家名”。他們的姓可以很隨便的變換,只為提高自己的“家格”,如果他們的祖上不是那麼高貴,日本人的傾向是認一個高貴的祖宗,而不是提高祖宗。他們認為繼承者的關鍵不是因為繼承者的血統,而是因為繼承者的能力---因此養子繼承非常的流行。他們的“家”更多是靠技藝維持。

    4.日本人的佛教,很少是遵守戒律的。念著佛,喝酒吃肉,娶妻生子,無所不為。本願寺的住持,就娶了大名的女兒,日本人不以為怪。

    既然有道德規範的巨大差別,日本文化反映的核心,就和中國有巨大的不同了。如果只看形式,則我們現在的文化,也同樣在用漢字,也同樣有著古裝戲,但現在的文化內容和過去已經有巨大差別。

  • 2 # 文漫漫

    日本的文化起源於中國,所以中日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隨著歷史的程序,中日兩國各自的文化都在演變和發展,因此也產生了很多差異。

    想要將中日之間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都說清楚,說全面是不可能的。我就從桃花和櫻花來看兩國文化的異同點。

    桃花文化和櫻花文化。從古至今,桃花深受華人的喜愛。白居易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崔護說“人面桃花相映紅”。詩經裡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日本人偏愛櫻花。小林一茶說“婆娑紅塵苦, 櫻花自綻放”。上島鬼貫說“櫻花凋謝後 園城寺裡又寂靜”。就連日本的緋諧鼻祖荒木田守武也異常喜愛櫻花,他說“天也醉櫻花, 雲腳亂蹣跚”。

    桃花和櫻花頗為相似。雖然桃花和櫻花都衍生出很多品種,但桃花和櫻花都屬於一種灌木,而且桃花和櫻花都是一種紅白相間的燦爛花朵。很多人根本分不清桃花和櫻花的區別,只能根據結不結桃子判斷它是桃花還是櫻花。放眼全世界,只有中日同時喜歡上了一種相似的燦爛的花朵,這無不暗示著兩國文化的同宗同源性。

    不同點是桃花偏向於一種美好的燦爛,多象徵著美好的季節和女子美妙的容顏。櫻花偏向於一種悽美的燦爛,日本人愛它的柔美,尤其愛它飄零的狀態。

    從桃花和櫻花,我們能清晰地看出中日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 3 # 曾銘瀾

    日本的近代文化也像中西合璧,武田信玄軍幟就“風火山林”取自孫子兵法,茶道,劍道等,取名都道家,松下幸之助好像碑文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日本產業政策也政府大力支援,國內從企業到企業到銀行到個人的分配相差合理點,能支撐內需全行業生存以上。這有儒家中庸之道。法無論從國家到企業都有規章制度,有普世價值。政府體制,財政金融體制,工業科技學自西方後自強。因為經濟發展至今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框架供一步一步發展嗎,發展順利走到消費模式這是肯定的,但持續的一定儲蓄率,營運資金從銀行融資,資金才能永遠增長,實體投資少了,貨幣政策會慢慢減弱作用的,所以要科技創新激發投資,像發達國家失效是不會的。隨著資金增長,就算是低收入加社會福利保障也能生活(可能就房子二手房或公共房,消費以中低端為主,旅行少點),內需總體能增長,行業(企業)也有被顛覆性創新替代可能,財政收入就能一直增長,損有餘 補不足,永遠能迴圈不息。

  • 4 # 無中生有hz

    日本是華人繞不開的一個名字,不僅因為是鄰國,不僅因為中日戰爭,更不是因為我們隨處可見的日本產品,而是因為中日兩華人有很多相同或相似,又有那麼大的不同,有那麼深的歷史淵源。中國文化這裡就不必說了,重點說說日本文化。

    要了解日本文化,先簡單看其歷史。據《後漢書》記載,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定名為“大和”。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日本”,意為“太陽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也一直以太陽為圖騰。順便說一句,有學者認為近代屢屢為患中國東海沿岸的“倭寇”,大多非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流浪於東海上的海盜和走私商團。

    人類學多次證實日本民族主要是由西伯利亞通古斯人、古代中國漢族、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長江下游的吳越人混合而成。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語發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語中的常用漢字達2136個 。據說,要讀懂日本的歷史著作和一般性讀物,需要至少掌握2500個漢字。巧合的是,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頒佈《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列出的現代漢語常用字也就是2500個漢字。

    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經常有較多的保留,如和服是根據漢服仿製;日本的音樂、建築保留了大量漢文化(特別是唐代)的精髓,而這些在中國本土卻已經很少能再看到。因此有一種說法:“要看唐代的中國,就去日本,那裡有唐代的建築和歌舞。要看明代的中國,就去南韓,那裡儲存了明代的禮樂制度。”實際上,雖然日本的一些古代風格建築是學習唐朝的,但卻大多隻是風格,而沒有唐朝的恢宏大氣。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自漢唐以降繼承和弘揚了中國的重教傳統,從而形成了良好的風氣。日本全社會崇尚教育,尊重知識,崇敬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看看日本的錢幣會發現,上面的人物沒有一個政治人物。一千元日幣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五千元日幣上是樋口一葉,日本著名文學家;最大面額一萬日元上那個目光堅毅的人,是思想家福澤諭吉(對他我們華人當然需要批判性看待)。日元上的人物,全部是在教育、科學和文化界為日本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這種每時每刻的潛在影響無形中告訴日本民眾,應以學者為驕傲。

    重視教育和研究是日本傳承至今的一個優良傳統。2015國際權威研究機構《湯森路透》發表的全球創新企業TOP100中,日本有40家;美國有35家;法國有10家;德國有4家;瑞士有3家。在新世紀,日本獲得了19個諾貝爾獎,相當於日本每年有一個人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大半。相比較,西方在新世紀中獲諾獎最多的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25人。

    從工業和技術等方面看,日本在半導體、機器人、工程機械、機床、顯示及碳纖維等八個領域中在世界上具有顯著影響力,其中在多個行業日本公司要麼控制50%以上的份額,要麼掌握著核心技術。如iphone裡1000多項核心部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來自日本。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如三星、intel、蘋果、高通等等,如果沒有日本的高精度裝置和配件,這些公司至少會倒退10年。

    日本從政府到民間有一個高度重視科研,包括基礎研究的優良傳統。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最高也只是2.8%。近幾年中國高度重視科研投入,也剛剛達到2%。

    在研發上,日本長於未雨綢繆,提前佈局。2011年,家家戶戶還在購買電腦的時候,NEC公司突然決定不再研發電腦,這震驚了日本社會,因為NEC公司是日本電腦的鼻祖。現在我們知道NEC的新方向——日本的汽車全自動駕駛系統的主要研發者就是NEC公司。同理,索尼公司把電腦產業賣掉,電視機也做的很少,而在18年創下的利潤卻達到20年來的最高水平,原因是它改做內件了,例如它的感測器已經佔到全球份額的70%。佳能以造相機聞名,但現在相機已經不是它的主業了,因為高畫質鏡頭手機的普及,照相機面臨著被取代的命運,因此佳能也開始轉型,讓人根本想不到的是,佳能現在重點研發小型火箭。

    其他日本著名企業也在開發新產品。豐田從1992年開始研發氫能源技術,現在這個氫能源汽車充氣3分鐘,可以開650公里。 富士把它的膜技術改用於生產化妝品,從一家面臨淘汰的傳統企業成功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東芝早已把白色家電扔了,扔給誰呢?美的公司;把電視機扔了,扔給誰呢?扔給了海信。

    特別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的是,日本人認為技術應用非常重要,但基礎研究更為重要。所以,日本科研經費的55%用於基礎研究。正因為有紮實的基礎研究,才會有領先世界的新技術,有一年一個諾貝爾獎。中國的公司將大把的錢投給了娛樂界小鮮肉,投給了遊戲產業,換來的是什麼呢?

    另一個華人需要知道的事實是: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5萬家。中國有多少家?據說只有5家。 這或許就是與中國文化相比,日本文化的重要不同,以及所產生的結果。

  • 5 # 幕容雨痕1

    一、日中傳統倫理價值取向的異同

    (1)日中忠孝觀的異同—“孝道至上” 與“忠德優先”

    孔子:“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孟子認為“仁之實,事親是也”。

    《孝經》:“無刑之屬三千,而罪大莫大於不孝”,“孝,德之本也。”;“仁”與戰前天皇制的相悖。

    中國:“孝道至上”基於血親關係和以家庭為本位的社會價值意識;

    日本:“忠德優先”基於天皇崇拜和武家“主恩從報”的道德意識。

    (2)中日“義理觀”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義理” —“得理合宜”、“正確道理”——正義與非正義。基於各種人情關係和“施恩與報恩”關係的雙向性、交換性、相對性的義理準則。 秦檜與“三大惡人”(弓削道鏡、足利義滿、田沼意次)、西鄉隆盛。

    (3)“仁讓倫理”與“推讓倫理”

    孔子:“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滅私慾”的“仁讓倫理”;二宮尊德的“澡堂水之說”、不排除私利動機的“推讓倫理”。

    二、日中思維、價值觀模式和行為模式的異同

    (1)“一元”與“多元”——中日思維模式的差異

    基於“易姓革命正當論”和王朝頻繁更替歷史的一元化統治模式和“二者擇一”的思維方式;基於自然崇拜的多神信仰與此亦彼亦、二者融一、“和平共處”,兼收幷蓄的多元化的原則;日本古代帝國政治體制由神、儒、佛三教支撐的特徵;“神道開國、儒教治國、佛教治心”的意識形態;“敬鬼神而遠之”與“祭鬼神而近之”。

    (2)日中時間座標取向的異同

    注重“過去”和“未來”的座標與注重“現在”座標。敦煌壁畫上釋迦牟尼像與法隆寺五重塔下的涅??像;神道偏重現世和現在的價值取向。

    (3)“目的取向型”與“地位取向型”

    科舉制度與大學別曹(勸學院);基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地位取向型價值觀;基於“貢舉”仕途制度的氏族性和門閥性(“屋”性)特徵、基於士農工商封建等級制度和職分倫理的“目的取向型”價值觀。

    (4)行為模式的異同

    (A) 他人取向與自我取向;“兩邊倒”與“一邊倒”。

    (B) “本音(本意)” 與“建前(表面原則)”的距離

    (C) 重視“過程”與重視“結果”

    (D) “先小人後君子”與“面子優先”

    (E) “一期一會”與“來日方長”。

  • 6 # 小葉聊收藏

    文化這個詞語涵蓋的太廣泛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可以推薦你去看一本書《菊與刀》,這本是一位美華人編寫的,看完了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 7 # 三拾沉默

    相同點,都是亞洲人。

    不同點,基因不同,華人的祖先,按比例來算,主體是黃河流域的原生民族,每個方言區都至少有一半人是此民族的後代,其次是壯侗語系民族(即百越),再其次是蒙古語系或通古斯語系民族,這跟蒙元滿清入侵中原有關,但不能說某地華人全是越人或全是胡人的後代。而日本人的祖先,四成是起源於中亞的繩文人,其直系後代是阿伊努人,繩文人是日本的原住民,是日本的統治者,也是和族精神的起源,另有三成是東北亞來的彌生人,正是他們把日語帶到日本,有近兩成日本人的祖先是古代北方和江南的華人,這符合歷史上的漢文化傳播。

    中日文化也不相同,比如華人注重物質,日本人注重精神,華人說話大聲,總是吵吵鬧鬧的,日本人說話小聲,喜歡安靜,華人喜歡給人添麻煩,日本人則是儘量不給人添麻煩。華人性格像美華人,日本人性格像歐洲人。

  • 8 # 福見晉江人

    相同點是:兩華人民都崇拜中國古文化。

    不同點是:華人民所見、所學、所思、所為、都有根有底、有理有據、有膽有識、有成有效!

    而日本人屬於“拿來主義”,只會表面文章,真正懂得內含的,少得可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瓦罕走廊在唐朝時,周邊國家爭奪過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