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火炎焱燚
-
2 # 沉墨I方之城
不是諸葛亮非要除掉劉封,而是劉備要殺他,諸葛亮還為他求過情。
劉封原姓寇,荊州羅候劉家的外甥,當時劉備投奔了荊州劉表,自己有兩個老婆(甘夫人、糜夫人),可是沒有子嗣,劉備的年齡也不小了,於是就認了劉封為義子,劉封這個名字就是劉備給取的。
其實劉備認了劉封為義子沒多久,老婆甘夫人就給他生了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蜀漢後主劉禪,劉備把兒子的名字取得多有意思,一個“封”,一個“禪”,漢武帝曾經封禪過泰山,劉備的野心可見一般。
劉封自荊州跟隨劉備後,一路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他不但作戰勇猛,而且還能獨擋一面,頗有大將之風,是劉備集團早期重要的軍事將領。
劉封后來被劉備賜死,這有幾個原因:
未援荊州,關羽死麥城劉封作為主將最重要的功勞就是攻佔了曹魏的上庸郡,上庸郡其實屬於荊州地區,劉封從漢中出發,一舉拿下了上庸,此地被佔對曹魏打擊很大,劉備的勢力可以延伸到了關中地區的邊緣,上庸如同一個楔子,嵌入了曹魏勢力核心地盤。
劉封拿下上庸沒多久,關羽就發動了襄陽之戰,水淹曹軍,斬龐德,擒于禁,蜀漢勢力如日中天,很可惜,關羽沒有搞好與盟友東吳的關係,蜀漢最重要的基地荊州被東吳大都督呂蒙陰謀偷襲,關羽不但丟了荊州,自己還丟了性命。
關羽在荊州最危急的時候,向最近的蜀漢駐軍上庸的劉封求救,劉封拒絕了。這就要命了,荊州是劉備起家的根據地,關羽是劉備插香拜把子兄弟,劉封說不救就不救。劉封有苦衷,同時也有私心。
劉封的苦衷是上庸剛被佔領,局勢很不穩定,隨時都要防範曹操軍隊的反撲,而且此時荊州已然被呂蒙佔領,劉封即使救援也於事無補,最多也就是能把關羽的殘兵敗將收留了,保證關羽不死。而他的私心就是保證上庸穩固,這是他作為主將最大的功勞,如果他出擊救援荊州,上庸就極有可能不保,自己不但沒有功勞,反而會和關羽深陷荊州泥潭。
孟達降魏,監督不力孟達是劉璋手下的將領,非常有能力,遠比劉封要強,可在進攻上庸的戰役中,劉備並不信任他,以劉封為主將,讓孟達給他打下手,孟達心裡其實有怨言。
當關羽在攻打樊城、襄陽的時候就請求過劉封、孟達進行支援,劉封和孟達同樣拒絕了關羽的要求,他們一直都想著穩固取得上庸的勝利果實,但是關羽丟了荊州,劉封拒援關羽後,孟達看出了背後的危機,劉備一定會對劉封和自己進行清算,萬般無奈下北逃投奔了曹魏。
孟達能夠投降,劉封不行,好歹他算是劉備的長子,孟達的投降算到了劉封的頭上,自己的副手投降,監管有重大失誤。
廢長立幼,確保繼位劉備殺劉封還有自己的私心,給自己的親兒子劉禪掃平繼位的道路,雖然劉封是義子,按理沒有繼承權的,但是劉備以仁義播於天下,自古傳承長幼有序,劉封一直又強悍勇猛,如果不進行妥善安排,就算未來傳位於親兒子劉禪,劉封說不定會成為隱患。
於是劉備就借劉封在上庸的重大失誤,令劉封自殺謝罪,諸葛亮以及眾多大臣還進行過勸阻,但是沒有挽回。
其實劉封死得很冤枉,他對劉備是絕對沒有二心的,孟達降魏後,與徐晃攻擊上庸,劉封不但死守成功,甚至遭遇了部下叛變,慫恿其投降曹魏,劉封寧願逃回成都受劉備的懲罰也拒絕投降曹魏,這點氣節劉封還是有的。
-
3 # 小義老師扯歷史
劉封死於劉備之手,而非諸葛亮,劉封作為劉備長子,又是義子,註定了他的歷史悲劇,劉備殺他只是時間早晚問題,為劉禪繼位鋪路,畢竟劉禪才是自己的親骨肉,留著劉封對劉禪來說始終是個隱患。正好劉封不救關羽,給了劉備殺他的理由。
-
4 # 閏土看歷史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與孟達駐守上庸。後來因為不援助關羽致使其被東吳所殺,又與孟達不合,使孟達投魏。魏國派兵與孟達共同攻擊上庸,太守申耽叛變,劉封逃回成都,在諸葛亮的勸說下劉備賜其自盡。雖說劉封的行為讓劉備很惱怒,可是或許還沒想要他的命,這從劉封自殺後劉備痛哭流涕的反應可以看出來。雖然大家都說劉備假仁假義,喜歡用眼淚收買人心,但正史中的劉備是喜怒不形於色的厲害角色,根本不像小說中那樣哭出一座江山來。那麼諸葛亮為何要在劉備憤怒的時候火上澆油勸他賜死劉封呢?
一,劉封剛猛,久後難以鉗制。史載劉封性情剛猛,早年間隨劉備東征西討,屢次立下戰功。並且是劉備的養子,享有很高的威望。劉備佔領漢中後,使劉封與孟達共同駐守上庸郡。關羽兵敗時,曾向劉封求援,但劉封以上庸剛佔據不久,人心尚未歸附為由拒絕出兵,導致關羽被殺。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封並不是一支合格的友軍,對關羽的兵敗持觀望態度。蜀漢就是再缺人才,諸葛亮也不敢用一個喜歡置身事外的將領。況且劉封能征善戰,日後要是反咬一口,誰能抵擋。在上庸,劉封和孟達處的不好,經常欺負他,面對漢中王的義子,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將領罷了。越想越怕,乾脆直接投降魏國得了。臨走前他還給劉備寫了一封書信表明自己叛亂是擔心受到讒言,最後死無葬身之地,為了自保才反的。雖然他沒有點名是劉封欺負他,但二人共同駐守上庸,明擺著就告訴劉備而逼反他的就是劉封呀!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封是個高傲自大之人,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是不願意用劉封這種型別的人的,要是留著他帶他北伐,搞個窩裡鬥怎麼辦?況且他又是劉備的養子,地位比別人高,今天能逼反孟達,以後也能逼反別人。
二,劉封或許會威脅劉禪。蜀漢政權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由三大勢力組成,一個是跟隨劉備打天下起家的荊州派系,還有劉璋時代留下的舊部以及益州本土家族勢力。蜀漢從頭到尾這三大勢力都在明爭暗鬥,爭權奪利。阿斗當時雖然已經明確是劉備的繼承人,但年紀幼小,而劉封雖然是養子,但軍功卓著,也正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假如劉備死了,劉封未必會甘心在劉禪腳下稱臣。
自立阿斗以來,有識之士相與寒心。《三國志.劉封傳》即便劉封忠於阿斗,劉備勢力之外其他的兩大勢力難道會幹看著,這時候只要有人稍微挑唆一下劉封,劉封難保不幹出分裂蜀漢的事情。諸葛亮殺了劉封,掐斷了今後劉封成為其他勢力利用物件的可能,也是為了避免蜀漢內亂的發生。作為謹小慎微,步步為營的諸葛亮,這麼幹是完全合乎他的性格的。
三,劉封反叛的機率太大。劉封的生世和孟達的勸降書信讓劉封有了極大的日後會反叛的嫌疑。劉封本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的外甥。劉備在荊州時,因感嘆自己沒有子嗣,所以收養了劉封。而劉封逃回成都時,長沙一帶在魏國的統治之下。況且寇氏並非平民百姓,《三國志》稱其為:“羅侯”。據《後漢書》記載,羅侯是漢代的爵位名,並且東漢時期寇氏確實被封為羅侯。孟達反叛後曾寫書勸劉封投降,並這樣說:
今足下棄父母而為人後,非禮也;知禍將至而留之,非智也;見正不從而疑之,非義也。……以足下之才,棄身來東,繼嗣羅侯,不為背親也;北面事君,以正綱紀,不為棄舊也;怒不致亂,以免危亡,不為徒行也。加陛下新受禪命,……若足下翻然內向,非但與僕為倫,受三百戶封,繼統羅國而已,當更剖符大邦,為始封之君。《三國志. 劉封傳》這更說明劉封日後反叛機率很大,因為他的宗族親戚都在魏國,況且如果投魏的話,還可以繼承父母的封爵。以諸葛亮之智慧,是絕對想到這一點的,於是勸劉備早除之。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漢中王趁此際除之,遂賜封死。《資治通鑑.魏紀一》總結:
劉封拒絕了孟達的勸降,逃回成都後被賜死,死前他大叫:“我後悔不聽孟達之言呀!”總體看來,劉封死的是很冤枉的,他沒有救關羽,或許真的是因為上庸人心不穩不便出兵,而因為他剛猛的性格和與劉備的關係,嚇的孟達叛逃。拒絕投降逃回義父身邊時,卻還是難逃一死。或許劉備也想殺他,但諸葛亮的勸使這種想法直接落實到行動。畢竟諸葛亮是智囊般的人物,他看到了劉封身上潛在的威脅,就像一顆啞彈,也許永遠不會爆炸,但必須把他拿掉,因為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爆炸。
-
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劉封回到成都後,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本來也沒真想殺劉封。但諸葛亮在一旁暗中對劉備說,劉封勇武且剛烈。如果你百年之後劉封趁機以義子的名義篡權,你的後代可就危險了。所以諸葛亮勸劉備趁機除掉劉封永絕後患。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
回覆列表
蜀漢後期人才匱乏,並非是諸葛亮要除掉劉封。劉封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關羽兵敗麥城求救於劉封,劉封聽了孟達的建議因上庸新取之地未為穩固,不發兵救援導致劉備惱怒要殺之。2.孟達在關羽死後投降魏國,劉封作為劉備派來監視孟達的棋子,未能起到阻止的作用,導致孟達帶領魏軍攻打上庸,丟了城池。蜀漢丟失了大片領土。3.按照三國志的意思,似乎是諸葛亮怕劉禪懦弱,劉封將來奪權,而執意要殺劉封的。但是諸葛亮對於嗣子問題相當明確,對人又極好,此事應該不是諸葛亮強烈要求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