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
2 # 農牧生態迴圈實踐者
養殖過程中,水體為何渾濁?
養殖過程中,多種原因會引起水體渾濁。有的是好的訊號,大部分是危險訊號。
天氣、水質、水生動植物、微生物、藻類、蟲等等條件改變,都可能引起養殖水體變化。
根據水體渾濁的原因,這裡將水體渾濁歸為幾大類:一是天氣因素;二是設施因素;三是生物因素;四是管理因素。
天氣因素1、 大雨、暴雨等頻繁,導致沖刷入池塘的泥土、有機質增加,引起池塘渾濁。
2、 高溫、氣壓低的天氣,水中溶氧含量下降,水生生物不安、騷動,導致水體渾濁。
設施因素1、 增氧裝置安裝不合理,主要是微孔增氧曝氣裝置,曝氣盤的高度太小,導致曝氣管距離池塘底泥過近。開動底部曝氣增氧機時,容易導致底部物質懸浮,引發池塘水體渾濁。
2、 池水過淺,開動增氧裝置,導致底部沉澱物懸浮,容易引發水體渾濁。
3、 新開挖的池塘,池塘底部缺乏有機質。池塘養殖水體中容易缺乏營養元素,導致藻類生長困難;再加上水淺,在風力、增氧機的攪動,容易造成水體渾濁。
生物因素1、放養密度過大。養殖密度過大,生物攪動劇烈,導致水中有機質的懸浮,養殖水體的透明度低,水體渾濁。
魚塘中,特別是底層魚養殖密度過大,多見於烏魚,黃顙魚等池塘,經常發生養殖水體渾濁。
蝦塘內就更普遍,因為蝦是棲底水生動物。
2、 養殖水體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體的原生浮游動物大量繁盛,大量浮游動物攝取攝食浮游植物(水藻),致使水體藻相難以形成優勢種群。水體中水藻藻種減少,水體失去藻相而顯得渾濁。
水中輪蟲類、枝角類、擾足類大量繁殖,將藻類吞噬殆盡,水體淨化能力大幅度降低,造成所謂“白濁水。”
白濁水水色為最壞的水色。以肉眼即可看到懸浮於水中的無數小白點,這些小白點多為浮游動物。在靜止或無風的水面,常可看見這些生物聚集於此,以絲狀漂浮、或旋轉。其主要種類為原生動物的絨毛蟲、輪蟲、聚縮蟲等,形成白茫茫一片,被稱為“白露水”。
3、水中嚴重缺肥、或水體營養不均衡。因池塘營養成分嚴重不足、或肥水產品營養不平衡,使水體中營養元素部分缺乏、不均衡,藻類因營養失衡而無法正常生長;或優良藻種缺乏;或者是缺乏營養向肥效轉化的轉化物,如優良的芽孢微生物菌群,也難以形成良好水色。進而產生渾濁的現象。
4、 養殖水體偏瘦,藻類嚴重缺乏。一旦下大雨,由於水體上下層溫度發生較大的變化,導致水體產生較強的密度流。底層的沉澱物隨著密度流往上翻,在水中懸浮,很快就會形成泥漿水。
5、 水生動物採食。此現象是在棲底水生動物較多的情況下,經常在投料時發生。如蝦塘,在投料後,料線周圍的水立即開始變渾濁。這是蝦在採食、爭食時的正常現象。
這也作為一個參考指標,一般蝦養殖30天以後,如果投料後水不“泛渾濁”,經常是一個不好的訊號——蝦少。但這種水底“泛渾濁”的現象,在投料後1個小時內,就會逐漸消失,水體恢復正常水色。這證明蝦活力旺盛,採食正常。
管理因素管理實際上是最大的影響因素,而且實際操作時經常忽略,做不到位。
1、 懸浮有機質過多。殺菌消毒後破壞水體菌相未及時補充有益菌,缺少菌種及時分解有機質。導致水體的懸浮有機物過多而引發水體渾濁。
2、 攝食不足引起。一般發生在投餵不足的情況下,沿塘邊5米左右水面出現渾濁,池塘中央不渾濁,可透過增加投餵量解決。
3、 寄生蟲引起。養殖魚類有體表寄生蟲的情況下,常出現遊邊現象。魚類叢集遊邊,導致池塘邊出現區域性渾濁。
4、 人工操作時引起。如拉網等作業,攪動池底,造成池塘水體的渾濁。
蝦苗“標粗”,分苗時,人工打撈,在塘內走動,會攪動塘底。一般我們在分苗時,採用人工網撈的方法,一次只走三個來回。該塘作業完,要採取抗應激措施,並且要至少隔3天以後才能再次分苗。
水質渾濁的簡單區分,有助於後續的處理。1、 取一定量的池塘水,盛在水瓶中靜置一段時間。
2、 如果瓶子的底部出現沉澱,水慢慢變清,說明水體是懸浮物質引發的水質渾濁;
3、 如果放置的水長時間都不能澄清,瓶子底部也沒有沉澱物的出現。說明水體中的渾濁的原因主要是膠體樣渾濁(這種情況多見於浮游動物大量繁殖引發的水體白濁),膠體樣水由於膠體帶電荷,淨水劑超量使用效果不理想。
養殖水體渾濁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養殖水體透明度低,導致水體中藻類生長困難。水體中藻類少,則水體中的光合作用強度降低,產氧少,導致水體中的溶解氧低。
我們知道,水體中的溶解氧75%以上是來自藻類的光合作用,溶氧少,則不利於養殖動物的生長,嚴重甚至誘發浮頭、泛塘。
2、 水中懸浮物過多,粘附在養殖動物的鰓上,刺激鰓四粘液的分泌,影響鰓的正常呼吸功能。嚴重時,甚至會誘發養殖生物的應激反應,導致生長放緩,餌料係數增大。
3、 池水渾濁,會引起整個池塘的養殖生態系統處於不良狀態:物質迴圈受阻;氨氮和亞硝酸鹽由於得不到充足的溶氧,而不能快速轉化為無毒物質,從而對水生動物的生長造成影響。
渾濁水的處理本人在這裡僅提一個思路。“防控重於治療,生物優於化學。投苗控蟲優先,藻相菌相平衡。底部氧化還原,碳源微量補全。”
-
3 # 踏火逍遙說魚
養殖過程中,水體為何渾濁?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我們講究的是不僅要水質適宜魚的生長而且還要穩定才行,可是這個在現實生產中有時卻很難做到這一點,什麼倒藻、起皮之類的是常有發生的事情,還有就是水質變渾濁也是常見的事情,那在養殖過程中,水體為何會渾濁呢?
對於這一問題,如果我們拋開一些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問題不說,例如下雨衝進泥漿水、拉網之類的而產生的水渾另說,一般常見的讓水變渾濁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浮游動物過多:這種在早春很常見,有時也會反覆出現,特別是一些剛加水放苗的塘,經常會因水質過肥而產生大量的浮游動物在水裡,這時因浮游動物的活動而影響到水體透明度。如是這種情況的話清晨可以明顯看到水體表面有成群的水蚤之類的浮游動物在活動,對於這一類情況如果實在是浮游動物過多魚苗吃不過來的話,可用藥物將其殺死一些,要不水體很易缺氧。飢餓:如果我們投餵不夠時,有時養殖動物也會在塘裡到處找東西吃,而引起水質變濁,特別是養殖小龍這類喜歡在塘邊活動的生物很易出現這種情況。
密度過高:如果塘裡的養殖產品密度過高的話,也很易引起水質過濁,一個是密度高動物的活動空間小,所以喜歡到處亂鑽,再有就是高密度下,水體中的有機質易過多,這些也會影響到水體的透明度使水變渾濁。死藻:如是塘裡的水質過肥而沒有及時改底或換水的話,很易引起水體中的藻類死亡,這時這些死藻也很易讓水質變濁,但是這種的話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這時候水體已嚴重老化了或者說是死水,水體中有很多成團的死藻,對於這種情況可先換水再用藥來改底。
回覆列表
這個關鍵是看你養殖的是什麼,如果是一些養豬場的話那非常的正常,糞便和尿液不經處理然後直接排除直接導致水體汙染,我們那裡的小溪全都是變成了糞溪裡面的一些魚類全都絕了,當然如果是水產的話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情況分析1.天氣因素:一般情況下是在陰雨天的時候,水體比較渾濁,因為裡面的溶解氧比較少。魚類活動比較活躍,然後他的水體就比較渾濁,而且下完暴雨之後也比較渾濁,裡面的一些水土流入,這些都會引起水質的變化。
2.飼料因素:這和一些飼料的水溶性有關,有些飼料見水就融,而且有些時候我們再投料之後,飼料吃不完直接造成了浪費,然後水體就變渾濁了,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汙染了水質,還浪費了飼料,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握投餵的量。
3.水體營養:我們水產養殖都聽說過肥水,瘦水等,有時候你還會發現我們的水體是褐色,紅褐色,青色,淡色,綠色等,這些都是缺乏一些營養物質而導致的,小龍蝦的肥水一般是在秋季進行,一般的魚類肥水在春天進行,這都是非常關鍵的。
當然啦,還和我們的放苗密度等都有非常大的關係,還和池塘底部的土質有非常大的關係,還和池塘的調節能力有關,還和池塘的微生物活動以及一些植物有關。這些都會造成水體渾濁。因此造成水體渾濁的原因有非常多,有時候,我們並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