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止水如心

    失敗的英雄有哪些?他們失敗的事例是什麼?

    英雄,自古以來就有成功的英雄和失敗的英雄兩種。成功的英雄很多,失敗的英雄同樣也不少。

    說起失敗的英雄,中國古代有很多,外國也有,下面就撿幾個著名人物簡述一下。

    第一個,荊軻,他的主要事蹟就是謀刺秦王。

    故事出自《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末年,燕太子丹派荊軻行刺秦王嬴政。

    荊軻和隨從燕國地圖,進秦王宮,以進獻地圖及圖上標註的土地為由接近秦王嬴政。圖窮匕首見,荊軻趁機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秦王。秦王大驚,抽身跳起,衣袖掙斷。秦王繞柱奔跑,荊軻追趕秦王。後在殿內侍從們的提醒下,把劍推到背後,才拔出寶劍攻擊荊軻,砍斷他的左腿。荊軻倒下的時候,舉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沒有擊中。荊軻因此被衝上來的侍衛們殺死了。

    這也是成語“圖窮匕見”的來歷。

    第二個是專諸。

    專諸是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之一。春秋末期吳國的公子光(也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欲殺吳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吳內部空虛,與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魚腸劍”的來歷。

    專諸當場刺殺了吳王僚,完成公子光交給他的任務,但也被吳王僚的侍衛們所殺,史稱為“刺王僚”、“專諸刺王僚”,後來這一段史實成為中國京劇傳統劇目。此後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乃以專諸之子為卿。專諸被葬於蘇州閶門內,以“專諸巷”以紀念。

    第三個聶政。

    聶政,春秋末年軹邑深進裡(今河南省濟源縣軹城南)人。南韓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聶政受嚴仲子委託,刺殺俠累。俠府護衛森嚴。當時,俠累正高坐府堂,執戟甲士侍立兩旁。聶政仗劍直入府中。由於他動作太快,府內的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的胸膛,俠累頃刻間命喪黃泉。府中頓時大亂,甲士們一齊上來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第四個豫讓。

    豫讓,春秋戰國時期晉華人。是晉卿知瑤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共滅知氏。豫讓為報答知家恩情,決心謀刺趙襄子。他用油漆塗滿全身,吞服炭塊使自己變成了啞巴,以迷惑人們。有一天,他打聽到趙襄子要從某條路上過,便偷偷潛伏在橋下,等到趙襄子的車過來時,突然躍出,刺殺趙襄子。但沒有成功,被趙襄子捕獲。臨死的時候,豫讓求趙襄子給他穿一件衣服,趙襄子答應了。豫讓拔劍擊斬其衣,以示自己為主復仇的決心,然後自殺。

    以上說的是刺客報仇未遂的事。他們儘管行刺的目的各異,但也不失為英雄壯舉。

    第五個項羽。

    項羽是秦朝末年反抗暴秦的義軍首領,人稱“楚霸王”。秦滅亡後,義軍集團只剩下項羽和劉邦兩股勢力。楚漢相爭,韓信十面埋伏,項羽帶領八百子弟兵被漢軍包圍。項羽依仗神勇突出漢軍重圍,來到烏江邊,自刎而死。後人評論他,只要過了烏江,回到江東,再召集人馬,捲土重來,楚漢相爭的最後結局,難以預料。中國的歷史或許會改寫。但項羽環顧四周,那麼多江東子弟都跟著自己出來,現在都沒有了,只剩下自己,他無顏見江東父老,因而自殺身亡。李清照有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了對項羽的惋惜。

    第六個于謙。

    于謙,明朝大臣,民族英雄,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于謙主張改革軍制,最出名的就是北京保衛戰。可是,明朝末年,朝廷內部矛盾重重,于謙身處亂局之中,又不懂權變,最後,一代名臣因被人誣告被殺。

    第七個文天祥。

    文天祥,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封為信國公。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愛國詩人。南宋末年抗元功臣。他翰林出身,為國家出錢募兵勤王,曾在國家存亡之際,領兵抗元,可是當時宋代朝廷已經腐敗不已。文天祥想以盡一己之力保住朝廷,終未能如願。後兵敗被俘,英勇就義。留下了震撼千古的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八個岳飛。

    岳飛,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歷史上著名的的軍事家、策略家。岳飛率領自己的岳家軍為南宋挽回一場又一場的勝利,讓敵人對岳家軍聞風喪膽。腐朽的南宋朝廷聽信奸臣秦檜之言,意與金兵議和。後來,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同樣,在國外,也有一個名震寰宇的大英雄,壯志未酬身先死。他就是法國的拿破崙。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華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查理三世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

    對內,拿破崙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佈了《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

    對外,拿破崙率軍五次打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打贏了五十餘場大型戰役,沉重打擊了歐洲各國腐朽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橫掃歐洲各國的戰爭,所向披靡,無人能敵,成為歐洲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蹟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隨後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

  • 2 # 更好及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最讓人嘆息的莫過於壯志未酬,而中道崩殂。

    古往今來,這樣的英雄人物太多。

    你題目中指失敗的英雄,舉個例子來說,岳飛。

    岳飛軍事能力很強,也有機會恢復中原,一洗靖康恥的屈辱,然而為高宗趙構所嫉,加上秦檜進饞,導致三十九歲壯年而死,從此南宋偏安一隅。

  • 3 # 東方鉞

    在中國歷史上失敗的英雄很多,如西楚霸王項羽,闖王李自成都己經取得勝利,由於政策上的失誤,而功敗垂成。本文主要簡析中國家喻戶曉的英雄關羽,後世把關羽推崇到武聖的和財神爺的地位,至今香火不斷,所以把關羽排為中國失敗英雄的第一位。

    關羽自桃源結義,與劉備,張飛馳騁疆場,令敵人聞風喪膽。他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忠於劉備可謂義氣千秋。他單刀赴會可謂是獨膽英雄,他水淹七軍,殺龐德,擒于禁而威振華夏。但是他大意失荊州,背腹受敵,兵敗被殺,被後世扼腕嘆息千年,實乃驕傲自大,旁若無人所至。劉備率龐統等遠征四川,在落風坡中張仁埋伏,龐統被殺,劉備急調鎮守荊州的諸葛亮率張飛,趙雲兩支主力部隊增援,留關羽一部守荊州。臨行時諸葛亮叮囑關羽:“將軍切記,東聯東吳,北據曹操"。是讓關羽聯合東吳孫權,守荊州,抗據曹操,是守不是攻。關羽此時統領的軍隊是兵微將寡,守住荊州地盤就是勝利。但是關羽自恃熟讀兵書,武藝高強,立功心切,悍然對曹軍發動進攻。關羽用計。取得水淹七軍的勝利而威振華夏,此時可謂是春風得意。東吳派人與關羽說親,吳主孫權願娶關羽女兒為兒媳,兩家結為兒女親家,這本是天大的好事。孫劉本是同盟關係,孫權與關羽結為親家,使同盟關係更加牢固,曹操危矣。但是關羽卻說:“吾虎女焉嫁犬子呼”!把孫權罵了個狗血噴頭。孫權得知怒不可遏言:“吾必殺此賊”!關羽太狂妄自大了,按當時身分,孫權是割據一方的君主,而關羽只是劉備手下的將軍,兩家結親,關羽是高攀。關羽不僅拒絕,還當使者面羞辱孫權,不僅破壞了孫劉聯盟,還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孫權致書曹操,共擊關羽,曹操大喜過望,本想因七軍之敗,避關羽之兵鋒的想法立刻打消,即派大將徐晃率精銳馳援固守樊城的曹仁。當關羽與徐晃交戰激烈的時候,孫權接受大將呂蒙建議奪取荊州,呂蒙把軍隊化裝商人偷渡,當時商人都穿白衣服,留下白衣渡江的典故。呂蒙偷襲荊州得手,厚待荊州官兵家屬,關羽統領的荊州兵得知,四散奔走回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而身首異處,這就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由來。令人懷疑的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態度,劉備攻佔漢中稱漢中王,派大將魏延守漢中,率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四虎上將回成都,一年多並不派虎將馳援孤軍奮戰的的關羽。關羽敗報傳到成都,兩個月後關羽被殺。因路途遙遠,劉備,諸葛亮如果派援軍在路上,關羽被殺,劉備和諸葛亮責任不大。但是《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沒有劉備和諸葛亮派兵馳援關羽記載,證明他們是坐視關羽兵敗被殺。關羽狂妄自大,不知進退,兩面樹敵兵敗被殺,自己應負主要責任。但是殺關羽者不止是孫權和曹操,還有劉備和諸葛亮。後人念關羽忠義而倍加同情,逐漸神化,竟封到武聖和財神爺的高位,這是孫權,曹操,劉備,諸葛亮做夢也想不到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懿傳》中乾隆為什麼會辜負如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