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
2 # 漫遊影像
他是誰不知道,好像也沒有很多後世人記得住這個人把。對中國的為學史不瞭解,但是他女兒大家基本就知道了,大名鼎鼎的李清照。
-
3 # 青鑑
宋朝的李格非,雖然宋史有傳,與廖正一、李禧、董榮稱為蘇門“後四學士”,詩文寫的也不錯,我以為他被後世人記住是生了一個好女兒——李清照。下面簡單介紹這父女。
01.李格非是誰?李格非(約1045年—約1105年),字文叔,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據《宋史·李格非傳》記載,李格非少年時就顯露出才華和特立獨行的性格,當時考進士多以詩詞歌賦為主,他卻以經學來作答,憑著《禮記說》數十萬言考中了進士。只能說他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當時王安石主持變法,主張科舉考試時用經術取代詩賦取士,王安石下臺後,保守派又恢復了以前的詩賦取士。李格非考中進士的那一年是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
李格非為官清廉,耿介正直。初入仕途後,初任冀州司戶參軍、試學官,後為鄆州教授。司戶參軍官職不大掌戶籍、賦稅、倉庫交納等事。郡守見他掙得不多,想讓他做份兼職,他拒絕了。
宋哲宗元祐年間,先後做過太學錄、博士、大學正,紹聖元年(1094年),因為得罪新黨被外放為廣信軍通判。任職期間,有個道士招搖撞騙,信徒很多,李格非把這個人打了一頓然後驅逐出境。
紹聖二年(1095年),李格非召為校書郎。這一年他的《洛陽名園記》問世。《宋史·李格非傳》雲:“嘗著《洛陽名園記》,謂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其後洛陽陷於金,人以為知言。”紹聖四年(1097年),李格非升任禮部員外郎。宋徽宗時期被罷官,回到家鄉。
02.培養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北宋時期,禁錮女性的落後觀念,還沒有大行其道,“女子無才便是德”“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也沒有成為普世價值,人們的女性觀念比較開明,各階層對女子的教育也比較重視。
李格非夫婦思想通達,教育女兒比較上心,不但請人教李清照作詩,還允許她博覽群書,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筆記小說、軼事遺聞李清照無不涉獵。
待嫁閨中的李清照這一時期應該是一生裡最快樂的時光,在寬鬆自由的家庭氛圍中她積累了淵博的歷史知識,開發了文學天賦,養成了豪爽堅強的性格。李清照的詞能夠揭示內心的隱秘,她的詩能夠涉及時政,她的散文富於感情色彩,這與父親的教育不無關係。
李格非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出色的女兒又讓人們記住了他的父親李格非。
-
4 # 卓姥姥侃文化
李格非因攤上了一個好女婿——趙明誠,而被後世記住了。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相信,百分之99.9%的人,都會反駁我,說我回答錯誤。因為,在眾人的觀念中,李格非是因女兒李清照而留名後世,但是,卓姥姥卻不願苟同於大家的意見。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 假如,李格非沒把自己的寶貝女兒李清照嫁給趙相府的三公子——趙明誠,就算他養了一個絕頂聰明的女兒李清照,也未必能夠成就出一個“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為什麼卓姥姥要這樣說呢?
現在,我們用唯物主義的哲學觀來分析一下,看看卓姥姥的觀點是否成立。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們偉大的哲學先聖老子就提出了要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問題,並將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用了一個形象性的詞語描述了出來,即“陰、陽”。而且,在他留給我們的哲學弘論《道德經》中,反覆列舉出眾多既“相互矛盾”又“對立統一”的事物。在此,我就不必一一舉例論證了,因為大家都懂得事物間的相生相剋道理。
而我只想說:對待任何事物,都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待、去分析。同樣,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和所取得的終身成就,都離不開年幼時父母的教育、家庭環境的影響和自身後天的努力。況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良好的“遺傳基因”,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和獲取成就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假如李格非沒有攤上趙明誠這枚暖男女婿,他也很難留名史冊。因為,成就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稱號的功勞簿上,趙明誠應當是一個特大的功臣!
正如那首《望星空》歌詞中所唱:“軍功章呵 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如果說,你還不知道趙明誠是多麼的愛李清照,你只要去讀一讀李清照寫於宋高宗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的《金石錄後序》,這是李清照自己留下的自傳性文字,在這個最具權威性的證據中,李清照向我們講述了趙明誠對她的愛;也講述了兩個人如何相濡以沫度過了他們的美好新婚和遭遇風風雨雨的日子。如:下文中,趙明誠“質衣”的記錄。
“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作禮部侍郎,候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至此,你就什麼都明白了。
這段文字記述了,身為“太學生”的趙明誠,從太學校放學回家時,因身上無錢給李清照買“果實”,寧可去當鋪當衣服,也要給李清照買來她愛吃的水果、零食之類帶回家。
正是由於趙明誠對李清照的百般寵愛,所以,李清照在婚後,才會在趙明誠外出時,吟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萬古佳句。
也正是與自己相親相愛的丈夫趙明誠在戰亂年代,不幸染病而早於李清照辭世,留下了孤苦伶仃的李清照,才讓李清照倍感孤單和悲涼,寫下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千年絕唱。
綜上,卓姥姥個人認為:沒有趙明誠對李清照的至真至純的真愛,李清照在婚後就寫不出那麼多絕美的詩詞,自然,也就成就不了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的美名。
不是嗎?假如趙明誠也和李清照後來遇到的渣男張汝州一樣,每日每日,稍不如意,就對李清照拳打腳踢,別說寫詩填詞這樣的雅趣,就是每一天被打得鼻青眼腫之後,還要去侍候張汝州那個渣男,就會把李員外(李格非)這個寶貝疙瘩給氣死了!
所以,卓姥姥才說:女人啊,“有才,不如有愛”;“長得好,不如嫁得好”!遠離渣男是一個聰明女人最為理智的選擇。 自然,李清照,發現張汝州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渣時,就毫不猶豫,當機立斷,寧可坐牢,也要和這個剛剛結婚100天的臭男人,離婚。此後,儘管李清照是形單影隻的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度過了自己的劫後餘生,但是,她卻用對趙明誠的回憶來支撐起自己的一片藍天;也用趙明誠對她的愛,創作了一首又一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美的婉約詞,成就其“千古第一才女”的大美名號,連同她的父親李格非的名字,都被後世所牢記。
【圖片說明:做女人,就要做到由內而及外的美。就如同圖中的女人!】
【卓姥姥註釋】:現存版本的《金石錄後序》中,李清照落款時間是紹興二年。 據卓姥姥從《金石錄後序》原文中,李清照自述她已52歲(虛歲),與趙明誠結婚也34年等資訊判斷,李清照52歲時應該是“紹興四年”。因為,李清照是在“建中辛巳”年,既公元1101年嫁給趙明誠,出嫁時,李清照是18歲,趙明誠是21歲,見“候年二十一”,這樣算起來,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34年寫《金石錄後序》,那麼,就應該是“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而不是“紹興二年”。至於文後的“紹興二年”,卓姥姥也和眾多學者的看法一樣,應是後來版本刻印時或抄寫時的筆誤。因為,李清照自己是不會把這個時間寫錯。
回覆列表
李格非,字文叔,濟南人。李格非本身的成就已經很大了。他是北宋散文家、詩人、學者,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學者型的大才子。元祐中,授太學博士。紹聖時,通判廣信軍。召為校書郎,遷著作佐郎、禮部員外郎,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朝廷內排擠元佑舊臣。李格非因名列"元佑黨",被罷官。
崇寧五年(1106年)正月,毀元佑黨人碑,大赦天下,除一切黨人之禁,重新啟用元佑黨人。李格非與呂希哲、晁補之等"並令吏部與監廟差遣",但禁止到京師及近錢州縣。"監廟"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空頭職銜。
李格非刻意於詞章,詩文都很拿手。遺文、斷篇及書目僅僅是可知者的就數不過來,著作豐碩。他自己就說:“字字如肺肝出”,為文以“誠”。 只可惜各書皆佚,現僅有《洛陽名園記》一卷。《洛陽名園記》共10卷,記洛陽名園,自富鄭公(富弼)以下凡19處。北宋朝廷達官貴人日益腐化,到處營造園圃臺謝供自己享樂,李格非在對這些名園盛況的詳盡描繪中,寄託了自己對國家安危的憂思。
李格非又是蘇軾的門生,文章受知於蘇軾",與廖正一、李禧、董榮同在館職,俱有文名,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當然,後來李格非女兒的光芒更加耀眼,她就是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實在不想多寫,全民皆知。
李格非卒年不詳,《宋史·李格非傳》僅載:"卒,年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