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hoimixmu
-
2 # 劍三老雲
光有炮有什麼用?現代防空武器是一套系統,沒有火控系統的炮跟二戰時期的炮沒太大區別,但是有完整火控系統的炮,打二戰時期的飛機就很簡單了,畢竟現代小口徑防空炮還兼職反導任務,飛機再難打也比導彈好打
-
3 # 清風
這完全不是問題。戰列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安裝多門四聯機關炮。現代機關炮的射程和射速都已經非常好了。而且他們是靠彈幕攔截飛機的。對於二戰時期的飛機來說那就是小菜一碟,打戰鬥機都沒有問題,包括日本的零式戰機。而且魚雷機掛上那麼大一顆魚雷飛得更慢。而且二戰時期的魚雷射程都是非常短的,所以魚雷機要比較靠近軍艦才能丟魚雷,至於說雷達制導,那就是太欺負人了。
-
4 # 老鐵GT
現代軍艦的主炮基本就是用來防空的,既然放到現代能防空,在二戰時期更沒問題了,但是光有炮沒用,現代放空炮火最大的優勢是先進的火控系統,如果有整套防空系統加持,那就很和諧了,戰列艦拆除無用的打炮塔後,巨大的身軀可以裝備好多速射艦炮,畢竟現代軍艦的速射艦炮整合化程度更高,艙內佔用空間比二戰的巨炮炮塔小很多,對於二戰時期的軍用飛機來說,十幾門速射艦炮是一個密不透風的交織火網,因為他們的有效射程、射擊速度、精度在二戰時期都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還有什麼質疑的話,想想看,畢竟現代艦炮射擊的靶子都比二戰時的飛機快,再加上魚雷機笨重的外掛,只要發揮正常,現代速射艦炮幾乎可以說一炮一個,比打地鼠都簡單。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當然能防住,二戰魚雷機除非搞那種幾公里以外的魚雷亂射,否則靠二戰的正規魚雷機戰術根本沒辦法奈何經過現代武裝的戰列艦。
別的不說,就俾斯麥戰列艦那玩意兒是保準平安無事的,英國的劍魚攻擊機還沒到能往炮口上蹭的能耐,主要問題是德三使用了寒酸的37手拉機。
其實二戰魚雷機連當年的人操20mm高射炮都突不進去,二戰中後期魚雷機的生存率一直堪憂,故而需要搭配上大量的俯衝轟炸機,透過對艦打擊來為魚雷機這個“吊車尾”提供壓制和攻擊機會。
現代軍艦上使用的小口徑高炮大致為M61、AK630、1130、厄利孔這些高炮。
其中M61“火神加農炮”的威名比不用說,大名鼎鼎的“密集陣”防空使用的就是此物。
AK630也是一等一的兇器,裝備了該炮的“卡什坦”防空不比“密集陣”聲威小。
1130是我軍的利器,11管30mm防空艦炮,最大火力可達到每分鐘11000發,每秒就可射出166發炮彈,威力也是相當可觀。
以這些近防炮的能耐,二戰魚雷機基本無法近身,對付低速度來襲的大量飛行目標正是它們的拿手絕活。
就連射速稍慢的厄利孔也不在話下,厄利孔機關炮在二戰時期就創下了赫赫威名,基本包圓兒了戰場上的20mm戰鬥,不僅在艦載防空上極為普及,連航空領域的航炮也大都是20mm厄利孔的天下。美軍、英軍、法軍、德軍、日軍幾乎全都使用了厄利孔技術或從厄利孔技術中發展出來的西斯帕諾·絮扎機炮。現代厄利孔對結構上的改進不多,主要是工藝、口徑與彈藥上的變化,連西斯帕諾·絮扎也給收購了。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不用想太多,僅從大量裝備了美艦的20mm厄利孔機炮上,我們就能斷言二戰魚雷機是討不得好的,別說魚雷機,就是神風敢死隊,又有幾個真的突破了戰艦編織的火網?
由於存速能力的先天不足,射程是小口徑機關炮們主要問題,大多數只能維持1500-2500米射程,不過別急。
二戰的魚雷也是良莠不齊,射程最遠的是日軍的“93式氧氣魚雷”,這種魚雷以50節的高速航行時可以跑到20000米,30多節的經濟航速還可以航程翻倍。最差的也是日本的魚雷,他們的91式航空魚雷只能打3000米。美軍的MK14好不了多少,射出4000米就基本到極限了,德軍的也普遍在4000-5000米的程度。
而且航空拋射魚雷有限制,並不是隨便扔到海里就好。它需要戰機保持均勻的直線飛行並投放,以確保不會因為各種力矩造成魚雷錯誤的入水或歪斜。還需要保持至少50米以下的高度,以確保魚雷不會被摔壞。(過去這事兒不少,有的魚雷從船上發射都摔壞了)投彈距離更是受限,往往需要進入1000米以內投彈,實際上受精度影響,800米投彈都夠嗆。
當年的美軍炸沉“龍驤”號航母的案例,戰機從60米空中投擲魚雷,距離目標800米命中,被認為是“幸運的遠距離攻擊”,因為這個高度投放魚雷很容易失效或過深。
二戰後半段,魚雷機的生存能力簡直堪憂,大部分威脅皆來自於密集的高炮射擊。反倒是透過60多度投彈的俯衝轟炸機戰果更好,也因此許多戰艦在20mm高炮之外又增加了大量更大口徑的高炮,應對更遠距離的攻擊。
上圖,日軍魚雷機在攻擊約克城號航母
不過那是題外話,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一般20mm人操機炮就足夠應付二戰緩慢的魚雷機了。今天的防空炮並不止是炮而已,如“密集陣”和“卡什坦”,代表的是一個整體作戰系統。
二戰後期,40mm博福斯機關炮已經成為防空主力,但主要為了應付“神風”式攻擊。
“密集陣”具備先進的電子火控系統,10千米內二戰的戰機逃不過鎖定,系統能自動篩選優先威脅目標與鎖定大部分目標,5千米內對0.1²的目標進行運動軌跡計算。這些東西連高速末端機動的反艦導彈都能攔截,魚雷機...呵呵。
所以,如果僅僅是魚雷機的話,靠現代化的火控系統以及戰列艦上那眾多的炮位,攔截下來毫無問題。但如果有俯衝攻擊機在其中幫忙,想好毫髮無傷,最好還得上一些口徑更大的高炮和近防導彈。
-
6 # 兵器知識譜
單純地把現代艦載防空炮裝到二戰時期的戰列艦上所取得的防空效果與傳統防空炮沒有任何區別。現代防空炮之所以高效並不是因為採用了小口徑,而是先進的防空系統。
比如荷蘭的“守門員”系統、美國的“密集陣”系統、中國的“730/1130”系統,小口徑多管高射速火炮只是系統中的一部分。以中國1130近防炮為例,整個系統總重近20噸,子系統包括瞄準追蹤系統、伺服電機動力系統、供彈系統、計算機控制系統、人工操作平臺等。
當然還有76mm艦炮,世界上最先進的76mm艦炮是義大利的奧托·梅萊拉艦炮,該艦炮射速高,體積緊湊,適合在中小型艦艇上使用,且同時兼顧防空,反導和對陸攻擊能力,被各國海軍廣泛使用的艦炮,被譽為艦炮中的“AK-47”。中國軍艦上使用的76mm艦炮系統技術也來源於奧托·梅萊拉系統。
76mm艦炮系統的射速高達每分鐘120發,全自動電腦操作機炮,也可以由炮手遙控操作,可作為近距反導彈、空防、打擊水面艦艇以及岸轟支援等多元目標使用。該艦炮系統比較龐大而且複雜,全重近四十噸。
如果將多管高射速近防炮系統和多功能76mm艦炮系統都安裝到二戰戰列艦上取代傳統防空炮的話,從此再無空中威脅!
二戰時期飛機對戰艦的攻擊方式一般為炸彈轟炸機和魚雷攻擊。以擊沉“大和號”為例,美軍一共出動250架飛機分三個波次攻擊日軍戰列艦大和號,假設把大和號一百多座防空炮更改為左右舷各10門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系統、各5門1130近防系統。
當美軍第一波40架艦載機距離大和號70公里時被艦載相控陣雷達發現,全艦進入戰備狀態;當這一波飛機飛到距離20公里後左舷10門奧托系統火控雷達鎖定目標,以每分鐘120發的射速率先對空射擊,數千發空爆炮彈在美軍艦載機機群中爆炸,美機半數被擊落,餘下半數飛至奧托精準射擊9000米以後被逐一點名,所有目標全部擊落;第二波100架飛機繼續趕來,在大和號左右舷奧托系統輪番攔截下沒有一架能突破防空火力網;第三波次110架在吸取前兩波次的經驗教訓後分三路向大和號進行攻擊:一部分從左側攻擊,一部分從右側攻擊,第三部分從中空俯衝投彈。
由於美機實在太多,部分Alto系統彈藥耗盡,正在從彈藥庫中調集炮彈,所以火力有所下降,美機趁勢突破了9000米放線,但是在即將進入2000米魚雷投擲距離時被1130近防系統悉數攔截,從中空俯衝的美機也被全部擊落,所投擲的自由落體炸彈也被攔截在空中爆炸。至此,美機250架前來攻擊大和號的艦載機全部被擊落,而大和號幾乎完好無損……
當然,大和號最終還是會被擊沉的,這只是時間問題,畢竟大和號出港前只加注了單程燃油,現代防空系統雖然能為其續命,但是高射速的火器彈藥消耗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待所有防空彈藥耗盡以後極有可能會發生大和號與密蘇里號對轟的場景。
回覆列表
現代艦載小口徑近防炮的射程、精度、射速和反應速度打擊二戰時代的魚雷攻擊機是綽綽有餘的,飛行緩慢的魚雷機在雷達和計算機控制的高射速機關炮面前如圖固定靶。一座近防炮在備彈消耗光之前擊落一個小隊的四~六架魚雷機毫無問題。戰列艦空間寬闊,每側安裝八到十座近防炮問題不大。按這樣計算,一艘航空母艦上出動的全部魚雷機都從一個方向輪番接近也能防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