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性啊

    打!打到長了記性為止。我有一個小學同學,早年父母離異他跟著他媽生活,日子過得特難,更操蛋的是他媽還出了車禍,被撞了個半殘,也沒賠多少錢。這小子上小學時學習是倒數的,後來他媽跟他姥爺談了一次話,他姥爺負責這小子的學習,讀者們能想象到在半夜裡這小子被吊在院子裡的棗樹上,用鞭子抽的後背都是血印子的情景嘛!大冬天被哄到院子裡背課文,就這樣這小子現在是教育局的副局了!有時棍棒確實要比嘴好用!

  • 2 # 淅爸育兒記

    孩子如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到處搞破壞,欺負別的同學,那麼請問,孩子是否有哪吒一樣的經歷?

    本該善良,卻陰差陽錯成了魔童

    哪吒本該是仙丹附身,卻因申公豹的詭計而變成魔童轉世。

    這影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什麼?

    孩子出生前,家長們都如李靖般抱著孩子成龍成鳳的希望,善良、蓋世無雙。

    而實際上,成人的世界太多誘惑,太多爭鬥,如太乙仙人嗜酒,如申公豹嗜名利,如李靖愚忠於紂王醉心事業,最後這些種種成人的因素,導致一個無知的孩子,成為魔童。

    這是不是和我們生活中的情景很像?喪偶式育兒,壓迫式學習,被錯誤理解的起跑線。

    他不過是想找人玩,但又有誰和他玩過?又有誰教過他怎麼玩?

    他不是沒有做過努力,希望改變人們對他的看法,但每次都搞砸了,他不明白為什麼明明他幫忙抓妖怪這麼一件好事,最後反而讓他被誤解成自己是妖怪。

    現實中的孩子呢?孩子為何會搞破壞?有人教會他怎麼守規矩麼?有人教會他怎麼正確的交友麼?家長要好好反思這一個問題。

    哪吒為何浪子回頭?

    從他出生的時候,全世界都想殺了他,父親擋在他前面,母親抱著他,這才安靜了下來。

    到最後,真的要感謝太乙的那隻豬坐騎,給哪吒回放了父親是用怎麼樣的方式愛他,所以他才浪子回頭。

    題主問應該怎麼教孩子,那麼其實電影中已經給了你答案:愛,而且讓孩子知道家長是愛他的。

    無論過去如何,孩子是如何成為今天的局面的,但一個事實是,連父母都覺得他無可救藥。他甚至因此認為,父母都不愛他,他就是個壞孩子,那麼既然如此,他也就自暴自棄,情願當一個壞孩子了。

    申公豹在電影中說了一句:“世人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確實,要改變旁人對咱家孩子的成見,就像要搬離一座大山那麼困難,但在這之前,家長的心裡首先不能有這麼一座“大山”。

    關於解決的一點建議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變成魔童,畢竟他沒有被植入“魔丸”,不是天生孽障。我們要找到原因,學會溯源。

    表面上,孩子在用惡劣的行為自己尋開心,但實際上,孩子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我就是你們眼中的那個魔童!”這就是孩子的錯誤目標。

    是什麼導致了孩子的錯誤目標?

    每個孩子天生會追尋自己的定位,在家庭、在群體中的定位。這根據他的認知、經驗以及別人(尤其是父母)對他的評價,而後再自我進行轉化,形成行動方向。而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很可能是錯誤的。

    孩子此時的目標,就是證明自己就是別人眼中的魔童,自暴自棄。

    自暴自棄是怎麼形成的?

    孩子不會一開始就自暴自棄,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這樣的:一開始,他只想尋求父母的關注,但他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偶然下他發現,只要他搗亂,破壞東西,父母就會正視他,關心她,批評他,甚至簡單的看著他--他成功透過錯誤方式獲取了關注,而且父母的反應讓他深信這種方式是可行的。接著,孩子面臨懲罰或者放縱,懲罰是父母對孩子施壓,孩子成為下級;放縱是孩子像父母施壓,父母成為奴隸;他開始品嚐到權力的滋味--他用錯誤的方式和家長爭奪權力。再接著,當被懲罰後,他開始了報復,既然你有權力懲罰我,那我也有權力懲罰你,用你最擔心我的方式(搞破壞,欺負人);又或者是把權力外放到其他人身上,他也只會這種與人相處的方式(放縱溺愛)--他用了錯誤的方式來向家長找自己的歸屬感/用錯誤的方式與人交往;最後,形成自暴自棄。因為他的搗亂行為,所有人都給予了他負面評價,給他貼上了標籤“他就是個壞孩子”,那麼其實他努力過,只是方向錯了,就如哪吒般,他嘗試與同學友好相處,但他並不明白什麼叫友好,他所接受的都是批評、懲罰或者是放縱溺愛。努力無效,也沒有人支援(父母也認為他無藥可救),或者被支援繼續錯誤(家長溺愛,認為問題不在他身上,認為他是對的)--既然全世界都認為我是這樣,那我就這樣好了。家長應該怎麼做?其一,讓錯誤目標失效他的目標是證明自己是個壞孩子,那麼我們要讓這個錯誤目標失效,就如哪吒的娘那樣,始終相信哪吒能成為好孩子。既然你希望我認為你是個壞孩子,使用搗亂的方式來引起我的關注,那我偏不,你搗亂的時候我並不給你想要的關注:包括批評,懲罰,放縱。其二,建立新目標孩子對自己進行了錯誤定位(壞孩子),其本質是孩子找不到/找錯了自己的價值定位。我們需要給孩子重新定位。引導孩子做他擅長的、正向的事情,愛搞破壞,同樣的優勢也是非常明白:動手能力強。我帶過一個小兒多動症+躁狂症的孩子,他的情況和題主孩子一樣,搞破壞,欺負人,不同的是他是病理性的,而題主的不是(題主沒給出這方面資訊,預設不是)。他的動手能力非常強,別人要學一個小時的樂高玩具,他十幾分鍾就搗騰出來了;教他騎單車(沒有輔助輪的),兩個小時他摔了幾次就學會了。給孩子建立他新的價值,讓他從中體會到自己的價值感,而且這些技能也可以輔助他吸引其他小朋友,與他成為玩伴。其三,教會他與人相處這是最困難的一步了,因為他始終揹負著“大山”,熟悉他的小朋友或者家長會怕他,擔心跟他玩會受傷。我們需要在家裡給孩子進行模擬,最好的方式就是玩過家家,手把手的教會孩子怎麼和其他人玩。這個過程在這裡寫出來會顯得很輕描淡寫,但實際操作起來,你會發現困難重重:他總想要按自己的規則去玩,他總是會一不滿意就發脾氣,就動手打人,他總是...想再次證明自己是那個壞孩子...(經歷過的,才知道其中心酸,文筆有限,寫不出來那種感覺)在模擬後,覺得可以了,我們再帶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玩,首先選擇陌生的小朋友,因為他們對孩子沒有成見在先。記得隨時準備介入,別讓他重複犯以前的錯誤;記得隨時給予他鼓勵,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信賴,就如哪吒那般;記得多給他幾次機會,別人可以不理會他,誤解他,但我們是父母,須得相信孩子。最後一點提醒:這個改變的過程,真的是很虐心的,線下那個孩子我跟了三年,過程中會感到絕望:不管怎麼努力,他始終進步不大。其實並非他進步不大,而是那座大山要移除,真的得如愚公移山般,一點一點來。

  • 3 # 寶媽的樂園

    你好,作為一名育兒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發表一下我的觀點。父母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當做國寶一樣的來寵溺。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調皮,在家裡無法無天,誰都不怕,有的甚至在外面都不聽自己父母的話,不停地調皮闖禍。讓我們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頭疼。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怎麼樣處理呢?

    家長多與孩子溝通

    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瞭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很多母約束不住自己的脾氣,尤其是女性朋友,白天一天都要上班,家裡有老人還好一點,家裡如果沒有其他人,回到家後還要做家務、做飯、忙活其他的事情,陪孩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而現在職場的工作壓力也不小,有時候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當小孩子犯一點錯,很有可能將壞情緒全部發洩在孩子身上,因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經常發火,而孩子也是跟著大人學的,所以也容易發脾氣。

    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

    環境也會影響人的情緒,周圍氣氛太過吵鬧,孩子得不到充足的心裡休息。一個環境每天都跟菜市場一般,孩子不能夠輕易的放鬆,所以也容易發脾氣。不同的家庭環境塑造不同的孩子,環境與情緒健康和諧的氛圍能促進孩子良好情緒情感的發展,包括家庭和睦,老師和藹,同學合作,社會和諧,使孩子有適當的機會表達愉快的情緒。

    家長要放下手機多陪孩子

    孩子內心的孤獨也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變化,脾氣不好也是他們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現在手機、電腦成為當今很多人離不開手的東西,每當閒下來的時候,總想拿著自己手機看看微信朋友圈、看些無聊的八卦新聞,有時間也不陪伴孩子,不給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感覺自己得不到關注,自然會大吵大鬧發脾氣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孩子模仿能力很強,都是模仿著大人的行為,當我們展現給孩子什麼樣的一面,孩子就回饋給我們什麼。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才是對孩子表達自己愛意的唯一方法,而不是單一的從物質方面來滿足孩子,讓孩子真是的體會到我們父母的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寶藍新的外號誕生,“AD鬼見愁,以一人之力直接攪翻韓服高階局”,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