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njin6278
-
2 # 黑水布衣
《遼史》:淳、雅裡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事不成者也。
注:淳指的就是耶律淳,雅裡指的就是耶律雅裡(耶律延禧次子)。
上面史書記載的這句話,就闡明瞭耶律淳不被認可的原因了,既名不正、言不順、事不成。
一、名不正 言不順
耶律淳(公元1063~1122年),小字涅裡。遼興宗耶律宗真曾孫。論輩分是當時的遼國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叔叔。在天祚帝繼位後,冊為皇太叔、天下兵馬大元帥、太師、惕隱(掌皇族政教)、加“義和仁壽”之號,可謂真正的皇親國戚。
公元1115年,天祚帝東征兵敗,大臣耶律章奴等圖謀廢黜天祚帝,立耶律淳為帝,並派耶律淳的妻弟蕭敵裡去南京通知他。耶律淳卻堅決拒絕,並斬殺蕭敵裡,親自將陰謀報告天祚帝,平服了政變,被晉封為秦晉國王。
不過在公元1122年,金軍攻遼,天祚帝逃入夾山,訊息不通。宰相李處溫,宗室大臣耶律大石,奚王回離保等將皇袍披在耶律淳身上,推擁他為帝,號為天錫皇帝,建年號為“建福”,降封天祚帝為湘陰王。
看到了吧,耶律淳是被大家擁立為皇帝的,並不真正意義上的繼承,況且當時天祚帝生死未卜,他有篡位之嫌,這一系列操作怎能讓人心服口服?
二、事不成
耶律淳稱帝后,以回離保為北院樞密使,耶律大石統帥兵馬。對外,他遣使赴北宋表示願意免除歲幣,締結和約,但北宋不同意,並出兵攻討。耶律淳轉而遣使赴金,請求作為金國的附庸,以求得金的庇護。金國尚未答覆,他就於1122年6月病死於燕。
淳病死,年六十。百官偽溢曰孝章皇帝,廟號宣宗, 葬燕西香山永安陵。可見,耶律淳在位的三個月可謂是一事無成,基本上沒有改變任何現狀,當然,在那個當口下,換個人也未必有所成就。
天祚怒,誅德妃,降淳庶人,除其屬籍。這就是耶律淳死後的下場。客觀來說,這一切並不是耶律淳造成的,他有點類似於大明代宗朱祁鈺,臨危受命而已,不過其生前死後都未獲得該有的尊重。明代宗所處明朝中期,還有後世皇帝追封(但沒有葬入皇陵),可耶律淳死後三年,遼國就消失在了歷史之中,他已經被遺忘了。
回覆列表
曹劌論戰中說:夫戰勇氣也。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軍隊、一個國家,如果因被自己的敵人打敗過,就對敵人產生了恐懼心理,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嚇破了膽。常言道:狹路相逢勇者勝。他們一旦再與敵人接戰,自然恐懼陰影就會無限放大,再加敵人確實勇猛,就會一觸即潰。中國鴉片戰爭以來,腐敗的清王朝閉關鎖國,以天朝上國固步自封,不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往來,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得不到在本國的及時運用,以致造成生產力落後,各方面都沒有西方列強先進,特別是西方列強的尖船利炮,更是清政府難以招架的,因此,經過幾次的大戰,清軍完敗,至此上至清政府,下至一般兵士,對西方列強產生了恐懼,一聽到洋人二字,就嚇得了不得。當八國聯軍不足兩萬人的軍隊從天津入侵時,清軍的數十萬人和義和團士兵,都很難頂住聯軍的進攻,清軍甚至把自己的不低於洋人的武器庫放棄,潰散奔逃,一些愚民們也極羨慕西洋人的威武,還積極幫他們帶路架梯,致使聯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北京城,直逼得光緒帝和太后老佛爺倉慌西逃。而新中國成立以後,士氣正盛的華人民志願軍,在武器彈藥極端落後的情況下,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武器裝備都是當時世界一流的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在北韓戰場殊死搏戰,最終又將十六國聯軍打過了三八線,逼迫不可一世的十六國聯國不得不在板門店坐下來談判。為什麼清政府治下的兵士和新中國的軍人冰火兩重天,關鍵就在於氣勢不同了,前者是見了洋人就懼怯,後者則是無所畏懼。
遼宋末年,北方金人崛起,遼天祚帝天慶四年(1114年),歸順遼國二百多年的女真部族,在首領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下反叛。同年八月,女真彙集兩千騎兵,進犯遼國寧江州(今吉林扶余縣北)。當時,正在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打獵的天祚帝,壓根兒沒把女真人反叛當回事兒,僅僅委派三千名渤海子弟軍迎戰。九月,渤海子弟軍大敗,女真軍攻陷寧江州。十月,遼國蕭嗣先率兵攻打寧江州女真軍。女真軍偷渡混同江(今松花江),大敗遼軍。遼軍的家屬、金帛、牛羊、輜械等,悉數被女真軍繳獲。天慶五年(1115年)正月,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金國。 同年八月,天祚帝率領十萬遼軍,親征女真軍。結果,遼軍慘敗,屍橫遍野;女真軍乘勝追殺,一舉攻陷遼東五十餘州。天祚帝東征失敗後,遼國文武官員們對天祚帝開始失去信心,認為天祚帝沒有能力當皇帝,不如皇叔耶律淳賢德。廢掉天祚帝后擁立耶律淳為皇帝,女真叛軍就能不戰而退。於是,文武官員們一致發難天祚帝,讓他讓位給耶律淳。與此同時,主謀天祚帝讓位的皇親國戚,還連夜派出兩千騎兵,迎接耶律淳。然而,耶律淳卻密令,將參與“廢帝謀立”事件的妃子蕭氏弟弟蕭敵裡、外甥蕭延留拘禁,然後向天祚帝告密,並將蕭敵裡、蕭延留首級獻給天祚帝。見事情敗露,主謀耶律章奴連夜逃竄。“廢帝謀立”事件失敗後,天祚帝認為耶律淳忠貞不二,於是加封耶律淳為秦晉國王。後來遼東瀋州失守,遼軍和契丹貴族們紛紛逃亡,只剩下無家可歸的難民,在飢寒交迫中渡日。為了恢復對遼東的統治,天祚帝就派耶律淳為都元帥,到遼軍招募流民組成軍隊,是為“怨軍”,對抗金軍。然而這些怨軍因朝廷不能及時給發軍糧,再加心怯金軍,在與金軍的對抗中,猶如耗子遇到貓,立即麻爪癱軟,喪失鬥志,來不及排佇列陣,便一鬨而散,最終耶律淳僅帶五百名親軍逃回。由於天祚帝整日不問國事,只知狩獵玩樂。天慶九年(1119年),金軍攻陷遼國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保大二年(1122年),金軍攻陷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至此,遼國三分之二疆土淪陷於金國。面對岌岌可危的局勢,天祚帝仍然執迷不悟,聽信後族蕭奉先的讒言,將皇子晉王耶律敖盧斡及其生母文妃蕭瑟瑟殺死,致使耶律敖盧斡的姨父耶律餘睹舉兵反叛,歸順金國,並率兵攻打遼國南京(今北京)。當時,天祚帝身居南京,聞報後心驚膽戰,急忙向居庸關逃竄。完顏阿骨打率軍窮追猛打,慌亂之中,天祚帝逃入夾山(今內蒙古薩拉齊西北大青山)躲避。於是,遼國群臣再次掀起“廢帝謀立”高潮,擁戴耶律淳為皇帝。在南京臣民們的一再擁戴推舉下,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三月耶律淳堂而皇之地即位,尊號“天錫皇帝”,改保大二年為建福元年,史稱“北遼”。 耶律淳當上皇帝后,將天祚帝降封為湘陰王;耶律淳繼位之後,大赦天下 ,放榜錄進士李寶信等一十九人。當時燕、雲、平、上京、中京、遼西六路,皆歸耶律淳管轄。耶律淳封其妻蕭普賢女為德妃,以回離保為知北院樞密使事,軍旅作戰事務全部委託於耶律大石。派使者訪問宋朝,免除其應繳的歲幣,結為友好。又派使者向金國上表,請求做附庸國,但未得到金國同意。建福元年四月,宋金結盟,宋人意在收回幽雲十六州,派童貫率十五萬宋軍圍攻南京,意圖逼迫耶律淳投降。然而遼軍一向是不懼怕宋軍的,面對宋軍的圍攻,遼軍奮起抵抗,於五月份一舉擊敗了宋軍。對金屈服,對宋抗擊,也許這就是面對的敵人不同,而士氣就一樣的緣故吧。六月,得病的耶律淳聽說天祚帝會集五萬精銳騎兵,準備從夾山進入南京(今北京),大為震驚,就帶兵征討天祚帝,沒想到出征的半路上,聽到天祚帝的人馬被金軍打敗,就又返回南京。返回南京後,耶律淳不久便病故,諡號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於燕京西部的香山永安陵。耶律淳臨終前吩咐迎立天祚帝第五子、秦王耶律定繼位;漢官李處溫等大臣輔佐;妃子蕭普賢女為太后,主持軍國大事。耶律淳死後,蕭普賢女執掌北遼大權,改年號為德興。此時,大臣李處溫父子見前景不妙,便打算私通宋朝太師童貫,準備劫持蕭普賢女,歸附宋朝。與此同時,李處溫還私通金國,作金國的內應。蕭普賢女發現後,立即將李處溫處死。十一月,蕭普賢女五次上表金國,說只要允許立耶律定為北遼皇帝,其他條件均答應。然而,金國堅決不同意。無奈之下,蕭普賢女只好派兵把守居庸關,以防金軍襲擊。但是,居庸關最終失守,金軍殺入居庸關後,直奔南京而來。蕭普賢女倉惶逃走。她思忖:既已立耶律定為帝,天祚帝不至於降罪於她。於是,蕭普賢女便出古北口,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稱帝,還將自己廢為湘陰王,於是將蕭普賢女殺死 ,追廢耶律淳為庶人,並將他從宗室譜籍中除名。
從以上耶律淳的簡史中可以看出,耶律淳曾兩次被大臣擁戴推薦為帝,第一次他沒答應,還將擁戴他的領頭人殺死了,第二次算接受了眾臣的推薦,繼位為帝,但他從三月份稱帝,到六月份死去,稱帝前後不到四個月,而且他死後,他的接繼者們於十一月份,被金人擊敗,前去投靠天祚帝,被天祚帝誅死。由於耶律淳在位的時間非常短暫,可以看成仍在天祚帝的統治期內,發生的篡位事件。這就是為什麼北遼皇帝耶律淳不被一些史學家認可的原因。然而耶律淳繼位後,能在危難中注重招納賢士,結好宋朝,附庸金人,以求喘息休養,又堅決打擊宋人的進攻,也不失為明智之舉,難怪死後被追為遼宣宗。只可惜天不假年,不然,也許北遼在耶律淳的領導下,走向復興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