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藤輕聊
-
2 # 穗穗感恩
購物車裡的衣服剛加入時很喜歡,可過幾天就看著不順眼了,這是什麼心理?
購物車裡的衣服剛加入時很喜歡,可過幾天就看著不順眼了,這是錯覺對比心理造成的。
一個人看到朋友或者是走在大街上,看到別人,穿的衣服得體顯得人特精神,自己也想擁有一件。等自己也買了一件,穿在身上之後就沒有那種感覺了。因為自己沒有選對,最符合自己的服飾。
人,高、矮、胖、瘦身材不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場合所選衣服各不相同。衣服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俺如果穿了一套緊身衣,就顯得比較臃腫了!
-
3 # 薇夢
購物車裡的衣服剛開始很喜歡,幾天之後就不喜歡了,這是怎樣的心理?
我就是這樣的人,無聊的時候、鬱悶的時候、手閒的時候都喜歡逛淘寶、唯品會、京東、拼多多。從衣服到食品,從小飾品到美妝,無所不逛。看到漂亮的、心動的、似乎需要的,就放在購物車中,由於不是急需的,所以就由它們待在購物車裡。
週而復始,購物車中的東西越來越多。等訊息提醒快過期了,才又回去看看,如果確實還需要,或者還喜歡,才付款買下。
這樣的心理很正常啊,購物車中的東西,都是一時心血來潮放進去的,並不是必須品,幾天後捨棄也不值得奇怪。
購物車裡的衣服,一般是以下幾種狀態下收集的:
1、看著模特穿著好看,就有些心動。
模特嘛,身材一定是優美的,面容當然是精緻的,氣質也會是極佳的。舉手投足,隨便怎麼穿,都能將地攤貨穿出大牌的感覺,一般人當然不能與其相提並論。
後來發現,一些看著好看的衣服,等快遞到手上一試,效果卻難以啟齒。退貨好麻煩,所以網購經驗豐富之後,看到一時心動的衣服,我會先放在購物車裡,等過些日子再看,評估完自己的身材氣質,也許就不喜歡了。
2、價格因素吸引。
很多時候商家會限時打折,看到物美價廉的衣服,我也會心動收到購物車中,可其實並不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限到了,也就放棄了。
3、心情不好、鬱悶、壓力大的時候,逛網店可以緩解壓力。
在這樣的時候,我看著順眼的衣服就會收到購物車中,收的衣服合不合試? 這樣的問題並不會過大腦。壓力大的時候,瘋狂購物似乎可以洩憤。等幾天後心情好了,再看到購物車中的東西,我常常會想笑,放棄也就理所當然了。
4、購物車中的衣服給朋友參考,同事覺得不好看。
在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我會把購物車中的衣服給同事看,如果同事說這衣服不適合你,或者看上去衣服的質量不值這個價等等,我也會放棄購買,並將衣服從購物車中清理出去。
-
4 # 知無涯悟有道
謝邀。這個問題很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個很值得學習和探討的問題;回答之前,做個調查,你有沒有買回家一次都沒用過的東西?(請評論留言)本人從事通訊產品銷售工作多年,因工作經常對消費行為進行學習和總結研究,有過以上問題極其類似的經歷。事情是發生在一次節假日促銷活動中,活動很成功,吸引了很多顧客。其中有兩個姑娘結伴而來,其中一位看起來外向型的姑娘要購買手機,另一位相對不那麼外向的姑娘陪同她。接待他們業務能力和銷售業績都很強的銷售顧問,在經過一番功能講解和效能演示,再加上活動禮包的助推,銷售順利達成,不是一部,而是兩部,當初沒有購買意向的陪同的姑娘也購買了一部,當然這歸功於我們銷售顧問的超強業務能力。但是第二天,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那個陪同的姑娘又來了,她是來想要退掉前一天買的手機,我們銷售顧問肯定是要詢問原因的,哪裡有問題等等,最後那個姑娘說,她就是後悔了,當時覺得產品各方面都很好,很吸引它,再加上活動禮包很實惠,一衝動就買了,但是晚上回去細想了想,自己沒有更換手機的必要,現在用的手機是半年前買的,用著很順手沒有更換的必要,另外,轉移手機資訊也很麻煩,就後悔了。包裝都沒拆,不影響二次銷售,我們給她辦理的退貨。我所經歷這個事情和購物車裡的東西,過幾天就不順眼了是同一種情況。在那之後,我就在想為什麼那個姑娘本來沒有購買需求,是什麼促使她當天也買了?又是什麼讓她第二天否定的自己的購買行為?經過不斷的學習研究發現這種行為心理的出現是由我們的腦結構導致的。
在腦科學中,科學家根據人腦的進化先後及功能,將我們的大腦分為三部分,原始腦(爬行腦)、邊緣系統(情緒腦、哺乳腦)、新腦(大腦皮質)。他們是各自獨立執行但又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我們簡單認識一下他們:
原始腦(爬行腦):大概1億多年前,原始大腦就已經存在,其形態和現存爬行動物的基本相同,所以也被稱為爬行腦,其主要功能是吃喝拉睡和生存有關的事情,以及性慾和繁衍,同時也掌管這生物體的行為決策。其顯著特徵簡單,快速,多資訊同時處理,只關注眼前,缺乏遠見,渴望立即得到滿足。邊緣系統(情緒腦、哺乳腦):大概5000萬年前,邊緣系統開始成型,包括下丘腦、海馬體、杏仁核。它主要負責生物體的喜怒哀樂等情緒的產生,掌管著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同時還掌控者長期記憶。新腦(大腦皮質):大概200萬年前,新腦出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皮層,他負責高階認知和抽象邏輯,控制著生命體的思維、語言、想象力、創造力等所有“高階”功能。
這些和購物車裡的衣服不順眼了有什麼關係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們之間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受大腦控制的,那大腦是如何執行的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喜歡是怎麼產生的?喜好的產生是來自於我們的邊緣系統(情緒腦、哺乳腦),對一件東西的喜好,對一人個的喜好等等都來自於這裡。產生機制又是怎麼樣的呢?人剛出生時腦中是沒有喜好,也沒有情感和記憶的,出生後周圍的一切人、事、物、行為等等都會給我們感受,而這些感受會透過邊緣系統產生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同時這些影響因素和產生的情緒體驗會被分類儲存,透過日積月累,記憶庫越來越豐富。但曾經產生情緒體驗的因素再次出現時,邊緣系統會在記憶庫中進行檢索,找到之後會連同情緒標籤輸出。這個機制和我們今天的資料推送非常相似,今天就不贅述了,有喜歡的可以關注我,後面會詳細介紹。有了邊緣系統輸出的資訊,那買還是不買是誰來控制的?爬行腦。邊緣系統將資訊輸出給爬行腦,爬行腦回根據各方給出的資訊進行快速的分析判斷最終給出對自我最為有利的結論,一旦結論形成就會變成指令,下一頁,放購物車,立即購買等等。過幾天看著就不順眼了是為什麼呢?後悔了。為什麼會後悔呢?為什麼是過幾天而不是當時?這就要提到我們的新腦的功能、作用機制及特徵。新腦透過抽象思維邏輯運算,將各種大量繁雜資訊進行綜合邏輯,對某個行為的利弊得出一個理性的結論。其特徵是單一處理模式,慢而複雜,過程費力,持長遠觀點,能夠學習新的認知。什麼是後悔?後悔就是透過大腦皮層的邏輯運算得出的理性結論對之前爬行腦做的行為決策或判斷產生了否定。即理性結論不完全認同之前的行為決策。都是大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這是因為爬行腦和新腦的工作機制的不同產生的。爬行腦工作原則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一旦你產生想得到的念頭,爬行腦就會迅速收集整理出支援你念頭的因素(哪怕只有一個)給決策開關一個砝碼,開啟開關,發出指令,實現得到的行為。而新腦會綜合各種大量繁雜的資訊進行無傾向的利弊邏輯分析,最終給出一個評判結論,而且根據時間的變化認知的增加,最終判別結果的會出現變化。有些不好理解是吧,我們來看個比喻。
你打算去商場買一件衣服的時候,有兩個小人就出現在了你面前,一個叫意識(新腦),一個叫潛意識(爬行腦+情緒腦)。叫潛意識的小人活躍、能量慢慢、一刻不停的給你建議;而意識在行動遲緩,嘴裡也在不停的叨叨,但是根不是你的腳步,離的太遠聽不見,潛意識拽著你一家店一家店的逛,沒到一家就會給你建議“這衣服不好,不是適合你氣質”,“快看快看,這衣服上有你喜歡的蕾絲”,“這件的顏色是你最喜歡的”,“快來快來,快看這件,簡直就是為你量身定製的,有你喜歡的蕾絲,粉色也是你喜歡的,特別是這個款式,能夠凸顯你的氣質,太完美了,哇,今天買打八折,快快快,錢包放哪裡了,我幫你買單,哎呀,真是太開心了“。於是你心跳加速,血液流向手掌,拿出錢包,結果你好嗨喲。你們拿著戰利品高高興興的回家了,回到家,潛意識似乎累了到角落裡貓了起來,當你正在找衣服搭配的時候,意識才到家,慢慢的你就聽到了它說話的聲音,“你們走的太快了,我是想告訴你,這件衣服價格有些高了,還有半個月才發薪,下半個月要吃泡麵了,星巴克也不能去了,另外你衣櫃裡沒有可以和這件衣服配搭的,還有就是你雖然喜歡粉色,但你都是個中年老孃們了,穿出去人家會說你裝嫩的”……
回覆列表
很正常,買衣服有時是衝動消費,當時覺的好看,過幾天再看不過如此,並沒有多特別的,幾天後你再看衣服心是平靜的理性的。有些實體店你進去會放節奏感強的音樂,在音樂的感染下購買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