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平軍史

    據網上報道,美軍工已研製成功隱身反艦導彈,又稱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彈長4.26米,寬0.55米,彈重1.023噸,裝備B1、B2以及B52轟炸機,以及F16、F18、F22等戰鬥機,能打擊指揮與控制系統、防空系統、通訊系統、水面作戰艦艇等高價值目標。

    導彈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可使用爆破殺傷彈、穿甲彈等戰鬥部,採用慣性制導加GPS中繼制導與紅外成像末段制導,大量採用了隱身技術,具有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

    2017年8月18日,美國空軍的一架B-1B戰略轟炸機首次實戰發射了1枚AGM-158C遠端隱身反艦導彈,導彈在經過複雜的戰術動作和接收中繼訊號後,準確命中了海上的移動目標。

    而在美空軍B-1B戰略轟炸機發射前三個月,美國海軍1架F/A-18E戰鬥機也同樣試射了1枚AGM-158C遠端隱身反艦導彈,該導彈射程被提高到了900公里,比AGM-158原型的320公里,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AGM-158導彈有多個版本,目前垂直髮射/傾斜發射/潛射型號的射程為450公里,空射型射程為900公里,意味著將對500公里有效預警距離的航母作戰編隊帶來巨大的威脅,美艦載機將具備在防區外打擊航母作戰編隊的能力。

    另外,西南瀕臨大西洋,西北相伴北冰洋的挪威,已研發成功先進隱身反艦導彈NSM,能夠滿足全天候的近海和公海作戰需求,具有極佳的目標分辨力和較大射程,並能多平臺發射。

    彈長含助推器4米、彈徑0.69米、全重407公斤,採用一臺TRI渦輪噴氣發動機和一臺助推器,最遠射程200公里,GPS/INS/雙波段紅外成像複合指導模式,戰鬥部為120公斤的半穿甲爆破型,反應時間小於10秒,作戰環境為全天候。

    2011年,首次實彈射擊試驗中成功的實現了預定路線飛行,完成包括極端掠海飛行條件在內的大範圍高效能機動,成功定位、截獲、打擊並摧毀了海上目標。

  • 2 # 魑魅涅槃

    首先需要說明一下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所有的反艦導彈都是要麼普通的亞音速的要不就是超音速的;要不就是注重超低空突防能力的,要不就是注重打擊效果的,總之好像看不到有一款反艦導彈是注重隱身能力的。其實這也與反艦導彈一直以來的設計上的傳統思維有很大關係,由於現代軍艦為了加強其防衛能力,所以都紛紛裝上了先進雷達和各種中遠端防空導彈和近防系統,給軍艦罩上了一層看起來密不透風的網,其次現在都是C4資訊網路化時代,各個平臺之間的資訊都是互通的,這就為提前發現敵方目標預留了時間和反擊的機會,所以留給反艦導彈的機會不多了。以前紛紛是利用發展可以全程或者末端超音速攻擊的大型反艦導彈來增加突防機會,但是反艦導彈要想能夠超音速飛行,縮短突防時間,提高突防機會,那導彈的體積和飛行速度是成正比的,因為這些導彈大多數都是利用火箭/衝壓發動機作為超音速飛行動力,所以導彈的塊頭都比較大,像前蘇聯時期一直熱衷於發展大型超音速導彈,所以體積和重量都很大,雖然這樣可以縮短突防時間和可以裝載質量更大的彈頭來提升毀傷效果,但是同樣也限制了搭載平臺,像大名鼎鼎的日炙、沙箱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雖然都威力巨大,但是也只有排水量達到8000噸以上的戰艦可以搭載,所以像這種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應用和發展也就受到了很大限制,一直以來也就只有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仍在繼續。美國也也有意發展超音速反艦導彈,奈何技術和資金的問題一直都在觀望。

    其餘國家大多數都是以亞音速反艦導彈為主,體積小、重量輕,可以搭載的武器平臺也就多了,像戰鬥機和快艇都可以搭載,這無疑增加了機會。但是這種導彈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雖然體積小了,重量輕了,但是射程也短了,同時受制於飛行速度不高的原因,突防機會很渺茫,就算擊中戰艦,導彈體積和重量的限制下彈頭裝藥量也少了,打中也就像是撓癢癢,不能像大型反艦導彈一樣一發就可以將一艘主力戰艦擊沉。其次受制於反艦導彈外形沒有任何隱身化處理,其彈體對雷達波的反射弧和發動機噴口的紅外輻射也增加了被發現攔截的機會。

    所以有的國家開始發展具備隱身能力的反艦導彈了,超音速反艦導彈雖然效能先進,但是研發難度也很大,其次導彈超音速飛行狀態下,其紅外特徵也很明顯,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就是個無底洞,要不再提高突防速度,以至於被發現也沒機會反擊,要不就是採取多彈道蛇形機動,以避免被發現,前者實現起來更難,因為敵人變個防衛方式可能現在這種突防方式的成功率就不高了,所以一味的提高速度也會帶來技術的限制和資金缺口越來越大的致命問題;而後者無形中浪費了燃料,要想達到同樣的射程就只能增大燃料攜帶量了,導彈的體積和重量也會無休止的增加。所以發展亞音速飛行能力的隱身反艦導彈就在兩種發展方向中找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像美國在其AGM158防區外空地導彈的平臺上衍生而來的LRASM隱身反艦導彈(這款導彈其實有AB兩種型號,後者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不過美國目前受制於技術難度較高已經被取消,現在主要發展A型),現在已經進入採購裝備階段了,同時也有基於挪威NSM輕型隱身反艦導彈改進而來的具備隱身能力的反艦導彈,俄羅斯也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發展具備高超音速飛行能力的“鋯石”反艦導彈,一方面也在研發自己的具備隱身效能的反艦導彈KH-59MK2。首先來說說美國這款基於防區外空地導彈衍生而來的隱身反艦導彈,由於其原型AGM-158導彈本身在外形上就具備隱身能力,所以衍生而來的LRASM反艦導彈也只是針對反艦做了相對應改進,最大射程也隨著發射平臺不同而不同,像空射版本最大射程可以達到800Km,艦載版本的射程也達到了450Km,相比美海軍的魚叉130km的射程有了很大提升。而且這批導彈最早在這個月底就會交付。同時艦載發射方式也有多種,既可以和MK-41垂直髮射系統相容,也可以採用魚叉反艦導彈的傾斜發射方式,同時空射既可以由轟炸機發射也可以由F18E/F艦載機發射。其次是由挪威NSM輕型反艦導彈改進而來的隱身反艦導彈,這款反艦導彈雖然效能和射程不如LRASM,但是其機動性要比LRASM這種只能全程四平八穩飛行的反艦導彈機動能力優秀的多,同時也具備前者不具備的末端機動突防能力,以此提高了突防機會。最早這款輕型反艦導彈也是F-35戰機的配置武器,其可以掛載到F-35戰機的彈艙內。接下來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了,這款導彈採用了類似於美國X-51那種乘波體設計以此來提高飛行速度,所以基本上不是朝隱身化設計的就不提了。其次是KH-59MK2隱身反艦導彈,這款導彈和俄羅斯的KH59巡航導彈很像,但是大部分都是全新設計的,而且這款反艦導彈很可能已經隨出口中國的蘇35SK進入中國,當然相比俄羅斯的自用型號肯定會有縮水,最大射程可能在250Km,不過我們自己也在發展各種型號的反艦導彈。雖然這種隱身化反艦導彈像宣傳那樣說的無懈可擊,但是依照目前的隱身化設計和需求來說,其並不能做到全部隱身處理,特別是在導彈飛行末端的50Km內,在艦載先進雷達的照射下,其和普通的反艦導彈沒什麼差異,所以並不是什麼難以對抗的目標,只要防空圈組織嚴密,面對中遠端防空導彈的首輪攔截和末端十公里內呢近程導彈攔截以及最後5公里內的近防系統攔截火力下。其成功突防能力不是很高。海上作戰中,絕不是單靠一件武器就可以決定勝負的,決定勝負的永遠都是全世界各國綜合實力的比拼,航母、大型軍艦每年下水的總噸位才是決定海戰勝負的硬道理。

  • 3 # 天下布武

    在反艦導彈的發展上,美國與中俄的發展方向有些許不同,目前中俄兩國的反艦導彈大多是超音速突防或者亞音速低空突防兩種方式。不過美國就不同了,其反艦導彈的發展是朝著隱身突防的方向。

    目前,美國LRASM隱身反艦導彈的研發已經取得了成功,該導彈是基於AGM-158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研發的,也稱為AGM-158C,其最大射程達到了1000公里(空射版,艦載版450公里),可攜帶454千克重的高爆戰鬥部,可以說是全球反艦導彈射程最大的導彈之一。

    LRASM隱身反艦導彈為了增加射程,所以只能以亞音速的速度飛行,不過其雷達反射截面只有普通導彈的十分之一,現存探測手段發現該導彈時已經是“近在咫尺”了,所以很難對復。

    說說優點,LRASM隱身反艦導彈1000公里的射程,2.4米的命中精度,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可以不依賴GPS),可以做到反射後不管。前文提到LRASM導彈擁有454千克的高爆彈頭,所以美軍設定的該導彈的目標並非5000噸以下的軍艦,而是航母、兩棲攻擊艦、大型驅逐艦等噸位較大的軍艦。

    反艦導彈測試

    按照美國的設想,在應對他國航母戰鬥群時,4架B-1B轟炸機可一次性投放96枚LRASM隱身反艦導彈,利用其不能探測到的特性,輕鬆摧毀一支航母戰鬥群,雖然口氣有些大,但是威脅是確實存在的!

    總之,筆者認為反艦導彈的發展,不止是單純超音速和掠海飛行這兩種方向,反艦彈道導彈和隱身反艦導彈都是非常好的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氯硝西泮這種藥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