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得觀史
-
2 # 純真的傑
可能大家都認為腐朽的滿清,滅亡是必然的,我從來不這麼認為,我覺得中國的歷史,所謂的必然,冥冥之中都存在著偶然,絕大多數時候,歷史都是由少數人或偶然的機會改變的,所謂民眾改變歷史,純屬無稽之談,如果說改變歷史需要很多環節,民眾永遠都是最弱的一個環節,民眾的高興與憤怒,在多數情況下是毫無價值的,只有在特定時期,有人加以利用的時候,才能顯現出一定的作用,但最終結果的好壞,也不能由民眾決定,還是要看利用者的好物,比如太平天國,就算他推翻滿清,人民也不見得有好日子過,這就應了那句話,自古天下,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回到正題,題主說為什麼到二十世紀才滅亡,可我卻要說,如果不是袁世凱雄才大略,沒準到現在還沒滅亡呢?試想,當時如果袁世凱一心效忠滿清,瘋狂鎮壓革命黨,會是什麼結果呢,以革命黨的那點實力,絕對不是袁世凱新軍的對手,經過一輪大屠殺,孫先生恐怕還得流亡海外。所以袁世凱對滿清的滅亡和新中國的開啟,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功蓋千秋。
-
3 # 最愛秋月1
因為滿清地盤太大,列強分不過來,這才拖了許多年,如果當時戊戌變法成功,說不定至今大家腦袋上拖著根金錢尾呢。
-
4 # 滄海拾遺錄
問題中所說的苟延殘喘72年,應該指的是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到1912年清帝遜位為止,也就是處於大家常說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大清可謂是內憂外患,外有西方列強輪流透過戰爭、經濟侵略等手段打壓損害清朝主權和國家利益,清廷被迫簽訂了多達30多項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內有社會階層矛盾尖銳,太平天國運動、捻軍運動、西北陝甘回亂等都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統治,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清朝幾度搖搖欲墜,但是還是頑強地堅持到了1912年才最終覆滅。其搖而不倒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西方列強對待中國的治理態度是希望扶持符合自身利益訴求的代理人,並沒有直接管轄的打算。自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啟清朝國門後,西方列強陸續大規模入侵清朝,儘管西方列強都希望在富饒的清朝身上獲取最大的政治經濟利益,但一來是清朝國土廣袤,人口多達三四億,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都無力直接管轄控制;二來西方列強面對中國這份大蛋糕,都想著獲取最大一份收益,列強之間也存在矛盾,如果某一方在華勢力過強,無疑會遭到其他列強國家的聯合抵制和反對。因此,權衡利弊之下,西方列強還是認為將清朝政府作為自己在華利益的代理人,透過清廷這一代理人間接統治榨取華人民的血汗權益,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正是西方列強這樣對華治理態度,才避免了中國步印度後塵的可能性,清朝政府也正是由於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西方列強的利益訴求,可以獲得成本較低的各項利益,才沒有被西方列強大舉入侵實際控制管轄,西方列強甚至會在他們認為有必要的時候,還會出錢出兵出技術協助清廷維持統治,正如他們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所做的那樣。
二是出於忠君和利益捆綁的考慮,在相當長時期內,漢族官僚集團沒有徹底放棄效忠清廷的打算。儘管遭遇西方列強入侵,但由於滿清入主中原已經超過200年,滿清的統治基礎相當穩固,也沒有出現十足的昏庸無能的皇帝,再加上滿清定鼎中原以來,漢族官僚集團已經與滿清統治階層形成了強有力的利益捆綁關係,漢族官僚集團在較長的時間內沒有放棄效忠清廷的打算。正是有了這樣的利益捆綁基礎,在席捲大半個中國持續十多年的太平天國運動面前,絕大多數漢族官僚都站在清廷一方,若不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官僚極力興辦團練協助鎮壓,按照以往的情況看,太平天國運動很有可能就此推翻滿清統治。
曾國藩
三是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推行“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時代進步的要求,鞏固了自身統治。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清朝統治階層有識之士和開明官僚提出了“洋務運動”,試圖利用西方先進文化和經濟軍事技術鞏固自身統治,雖然“洋務運動”無法觸及專制基礎,治標不治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統治基礎,緩解了統治壓力。
總的來看,清朝前期較為穩定的統治建立在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基礎上,雖然曾國藩等漢族官僚幫助清廷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但成也蕭何敗蕭何,以“中興四臣”為代表的漢族官僚也藉此實際掌握了清朝的權力,正如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曾國藩幕僚趙烈文預言的那樣,“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意思是說,現在天下統一已經很久了,勢必會漸漸分裂,不過由於皇上一直很有權威,而且中央政府沒有先爛掉,所以現在還沒有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但據他認為,今後的大禍是中央政府會先垮臺,然後出現各自為政、割據分裂的局面,大概不出五十年就會發生這種災禍。 事實也確實沿著趙烈文預言的方向發展,1912年清帝遜位時,距趙烈文預言的清朝覆滅時間只相差幾年而已。
趙烈文
-
5 # 寶樹白石
我們今天看見的清朝相片是帝國主義者拍攝的,不能證明清朝的原貌,這些帝國主義者專揀不好的拍,專揀悲哀的場景拍,體現清朝一片衰敗景象。
其實清朝並不是這樣。
當時的帝國主義者就像一群鬣狗,圍繞著一個大象,不時的咬一口,又立即跑開,這就是清朝末年的景象。
至皇太極進關以來,很快恢復了明朝衰敗下來的經濟,社會很快穩定下來,華夏很快走入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國泰民安。
華人口迅速增長,從明朝後期的五千萬,增加到四億五千萬。
這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任何侵略者也無法奈何。
而且中國有一箇中央集權政府,皇上一聲令下,全國各地一盤棋,這是外國勢力最可怕地方。
而當時的大英帝國,葡萄牙,西班牙,都沒有這個力量進入中國腹地,它們只能在沿海地區騷擾,它們只能派出傳教士到中國腹地傳教,別無他法。
帝國主義殖民者不可怕,清朝的滅亡主要是國家內部出現了問題,貪官汙吏,國內的不良分子造反,特別是太平天國造反,使整個中國的南方地區迅速衰敗。人口減少,中國最富足的地區變成了中國最窮的地區。
國家連平叛的錢都拿不出。
最後在廣大的江南地方開始地方募勇,老百姓叫鄉勇,由地方負責,地方募勇最好的省份要算湖南省,曾國藩領導的湖南湘勇最為成功,就是這支湘軍平叛了太平天國叛亂,而使清朝延續了下來。
清朝政府開始了富國強兵的政策,洋務運動開始了新紀元,漢陽兵工廠,萍鄉煤礦,淮南煤礦,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張之洞,盛宣懷,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他們大大的推進了中國的工業化。上海的江南製造,也開花結果,今天的上海造船廠,也是哪個時期成就的。
但是,在帝國主義的操作下,國家不穩的局面加劇,武昌新軍暴亂,點燃了中國半個世紀的戰火,各地獨立,搞地方自治,國家分裂,各霸一方。
這時帝國主義的勢力已經從沿海地區進入中國腹地,公開支援分裂勢力,每一個軍閥背後都有一個帝國主義在撐腰,戰火紛飛。
這種局面一直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全中國統一,結束了戰亂局面,使中國又恢復了統一局面。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統一的中國,是東方的巨人,並且偉大的站立在東亞。
回覆列表
問題都是辯證的,正是因為被列強吊打,所以才堅持到20世紀,如果沒有被吊打大清早就滅亡了。
大清朝從乾隆後期就開始衰敗,爆發白蓮教起義,嘉慶花了一億多兩白銀,用十多年時間平定了白蓮教。到咸豐年間又發生了太平天國起義,清廷沒有錢也沒有兵可以平定太平天國起義,於是啟用曾國藩辦團練,最後滅了太平軍。
兩次農民起義,動搖了大清國本,歷史上各個朝代到這裡也就基本結束了。不是被起義軍掀翻就是被軍閥取代。實際上這時候大清已經行將就木。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大清朝就變成曾國藩這樣的軍閥天下了。為什麼清朝這麼特殊,曾國藩他就不取代大清朝呢?實際上是因為列強入侵。
從1840年開始,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中日甲午戰爭,外國列強不斷欺負大清朝。華人民和列強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本來已經激化的國內階級矛盾得到緩和。
大清國民:大敵當前,一致對外,人們都在尋找救亡圖存的辦法,全華人民思想達到空前統一,都在想如何幫助大清朝振興對抗列強侵略。
皇族:恭親王奕訢主導洋務運動,光緒皇帝主導戊戌變法,後來又要改革國體實行君主立憲制。
漢族官紳:像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一大批有能耐的人,也都在做強國之事。大家都在維護清朝統治,而不是掀翻清朝。
外國列強:他們是為了掠奪財富而來,不是為了推翻清朝,相反他們為了更方便掠奪,需要代理人,他們把大清當作代理人,還幫助大清維持穩定。
各種力量的綜合作用,大清就苟延饞喘72年,成為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後,堅持最久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