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農家二掌櫃

    加快發展節水農業,統籌推進工程節水、品種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治汙節水,調整最佳化品種結構,調減耗水量大的作物,擴種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發展雨養農業。建設高標準節水農業示範區,集中展示膜下滴灌、集雨補灌、噴滴灌等模式,繼續抓好河北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

    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進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建設。推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堅持生態優先、綜合治理、輪作為主、休耕為輔,整合一批保護與治理並重的技術模式。

    加強水生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加快推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實施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中華鱘等旗艦物種拯救行動計劃,全力抓好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大力實施增殖放流,加強海洋牧場建設,完善休漁禁漁制度,在松花江、遼河、海河流域建立禁漁期制度,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和海洋漁船“雙控”制度,加強幼魚保護,持續開展違規漁具清理整治,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加強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防範外來生物入侵。

  • 2 # 龍問天592

    一、建設高標準節水農業示範區;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進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建設。

    二、推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堅持生態優先、綜合治理、輪作為主、休耕為輔,整合一批保護與治理並重的技術模式。

    三、加快發展節水農業,統籌推進工程節水、品種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治汙節水,調整最佳化品種結構,調減耗水量大的作物,擴種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發展雨養農業。

    四、加強水生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加快推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實施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中華鱘等旗艦物種拯救行動計劃,全力抓好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行動。

    五、大力實施增殖放流,加強海洋牧場建設,完善休漁禁漁制度,在松花江、遼河、海河流域建立禁漁期制度,實施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和海洋漁船“雙控”制度,加強幼魚保護,持續開展違規漁具清理整治,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加強種質資源收集與保護,防範外來生物入侵

  • 3 # 我是農村小許

    農業生產是一個依賴於自然又受人工控制的特殊生產過程,與資源環境高度相關。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科學持續發展。 農業;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是一個依賴於此欄又受人工控制的特殊生產過程,與資源環境高度相關。如果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資源環境則是這個基礎的基礎。兩者關係處理得好,可以在滿足農產品需求的同時,實現一次了和諧發展。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始終,不乏梯田系統、稻田養魚、間作輪作、庭院經濟等天人合一的成功範例。但若對自然資源索取無度,不僅會破壞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甚至會反過來影響到農業生產自身。農業這種自然生態系統的密切聯絡,決定了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獨特性。黨的18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對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瞭努力方向。 一、我也資源環境保護工作進展與成效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最重要是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隨著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吃飽肚子”壓力的減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視有效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更加自覺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現代農業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有了新的進展。 (一)現在農業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這些年,中央著眼全域性、審時度勢,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制定10箇中央1號檔案,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三農”發展有一個黃金期。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13億華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2012年中國糧食產量達11791億斤,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9年增產,9年累計增產3177億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產幅度最大的時期。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0500億斤以上,標誌著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跨上了新臺階,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要糧食品種自給率達到98%。可以說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豐衣足食、喜氣洋洋”。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2012年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等農產品一樣樣增產、全線飄紅,打破了以往常常出現的“糧上經下、糧下經上”的局面。油料、蔬菜、水果、肉禽和水產品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位,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了總體平穩、逐步趨好的發展態勢。農民增收實現“九連快”,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917元,實際增長10.7%,高出GDP實際增速2.9個百分點,增幅連續3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同時,公共財政的Sunny開始更多地照耀到農村,農村水、電、路、氣、房建設成效顯著,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自主基本實現對農村人口的全覆蓋,越來越多農民從溫飽走向小康。可以說,現在農業發展突破了日益世緊的資源環境束縛,滿足了世界上最大規模也是最快速度的工業化、城鎮化對農產品供應、勞動力和土地供給、農村消費增長的需求沒有出現糧食短缺、農業萎縮和農村凋敝,應對了國際糧食和農產品市場波動,支援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習近平總書記稱讚“這是一顆定海神針”。 (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邁出堅實步伐各級農業部門努力推動農業投入方式、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轉變,推動農業走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充分利用的發展道路。促進農業生產方式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下大力氣轉變粗放的農業發展方式,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迴圈利用為重點,推廣一系列農業節本增效技術,促進了資源永續利用。僅以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為例,截止2012年底,把護性耕作面積已突破1億畝,每畝地可節約灌溉用水20%左右,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0.01–0.06個百分點,同時可降低作業成本30%以上,增產5%–15%。促進農業生產增長向依靠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轉變。堅定不移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形成穩定有保障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12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4.5%,單產提高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80.1%;農機總動力突破10億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標誌著中國農業生產正在實現從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的投入項主要依賴科技進步、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的重大轉變。促進農業勞動者向新型農民轉變。當前農業勞動力供求結構進入總量過剩與結構性、區域性短缺並存的新階段,關鍵農時缺人手、現代農業缺人才、新農村建設缺人力問題日益突出,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今後“誰來種地、誰來養豬”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名級農業部門堅持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關係長遠、關係根本的大事來抓,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確保了農業發展“後續有人”。 (三)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措施不斷加大,各級農業部門不斷加大農業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力度,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迴圈農業和綠色農業,取得了積極進展。農業資源保護與建設全面加強。近年來,我們突破了水鹽監測、土壤改良等技術,一批鹽鹼化、酸化中低產田變成了高產糧田。種植雖然保護利用取得長足進步,建成了我們自己種質庫和基因銀行。特別是在加強草原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國擁有天然草原近60億畝,約佔國土面積的41.7%,相當於耕地面積的3.2倍、森林面積等2.3倍,居世界第二位。由於氣候變化和地理、歷史等原因,草原生態總體惡化趨勢尚未根本遏制。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草原保護與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啟動一系列草原保護建設工程專案,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推進農業生物質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萬卡曬娃照片招來大規模網路聲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