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偽科學暢想

    首先,我們為什麼能看見物質,是因為物質對光進行折射,我們就能看見其存在。如果宏觀狀態下這種物質不可見,那就說明它不會對光線形成折射,我們就看不到他的存在,這種物質就是暗物質(Dark matter)。

    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目前已知的物質。大量天文學觀測中發現的疑似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可以在假設暗物質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釋。

  • 2 # 郭哥聊科學

    理論上允許有,現實中確實存在。

    決定我們能不能看到這個東西有幾個條件:

    一、眼睛能否捕捉到這個物體發出的光或者是反射的光並引起視神經產生訊號

    這裡面就分了幾種情況:其一是光線太強的。強大到有可能瞬間就讓我們的視神經飽和進入休眠狀態。比如閃光燈發出的光,其實這也相當於我們是看不見閃光燈的光源的,我這裡指的是它發出光那一瞬間的狀態。其二是光線太弱的。比如我們在漆黑的夜裡,在很遠的地方點燃了一個蠟燭,隨著我們離燭火的距離越來越遠,燭光就會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裡。其三是透明的物體。比如大多數的氣體,如果他們的折射率跟空氣是很接近的,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種情況。對吧,誰見過空氣是什麼樣?有霧霾和雲那不能算,那不是空氣。

    二、我們看不見黑洞

    可能有的小夥伴說,老郭你說得不對啊,今年4月11號,人類第一張M87黑洞照片都發布了,你跟我說看不見,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其實不是的,我們看見的那張M87黑洞的照片,嚴格上來說是黑洞外面吸積盤的影象,黑洞是照片中間那個黑斑。這就跟我們說太陽,不能把太陽系的行星帶上是一個道理的。

    三、不發射或者是不反射可見光的宏觀物體我們都看不見

    這裡我舉個簡單的例子那就是我們整個宇宙的微薄背景。這個背景是時刻存在的,它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在我們可觀測的137億光年半徑內普遍存在。但是因為它不是可見光,所以我們的眼睛其實對它是視而不見的。

    四、距離太遠的恆星和行星

    當我們仰望星空,年紀稍微大點的人都應該有感覺,我們能看見到的星星越來越少了。理論上,我們能看到的恆星應該有6000多顆屬於銀河系的恆星。可是今天,我估計不同地區的小夥伴能看到這麼多的應該是沒幾個吧。因為太闇弱的恆星已經淹沒在各種汙染當中了。行星就不用說了,太陽系的幾大行星就在那裡,但是在從人類開始仰望星空以來,直到近代,我們才把它們全部找出來。

    五、我們大腦不想讓我們看見的東西

    有人可能會說了,還有這種東西?其實是真的有的。我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這種情況,就是明明那個東西就在眼前,但是一時間我們就沒看到。比如一串鑰匙。因為從我們的眼睛捕捉到光線,再到我們的大腦生成了影象,這中間還有一個PS的過程。所以我們的眼見並不完全的真實,那也是一個被加工後的資訊。並不是只要這個東西在我們眼前,我們就能看得到。

    理論上允許我們看不見物體的特殊情況

    想當年,麥克斯韋方程組出世的時候,預言的光是一種電磁波。當時的人就預言,有一天能出現隱身衣。從理論上說,如果我們能控制光線運動的路線,我們就能隱藏自己在可見光波段的移動軌跡。據說這種神奇的東西已經有了相關研究,有人做出來了。其實,隱形飛機和導彈都是在不可見光波段的隱身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其實跟可見光波段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可見光波段的光波能量較高,實現起來比較困難。

    最後總結

    其實我們人類眼睛能感受到的電磁波頻帶只是很狹窄的一個波段,在這個波段內,我們能否看到還受到自身視覺能力和物體的發光能力等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很多東西,我們其實是看不見或者是視而不見的。

  • 3 # 裸猿的故事

    玻璃!尤其水中的玻璃,幾乎可以在人眼中完美隱身。

    玻璃就是最常見的在可見光下,肉眼近乎不可見的宏觀物體。

    圖示:玻璃觀景房

    當然得是那種透明甚至超透明玻璃才行。而肉眼不可見的效果和角度以及玻璃的厚度有關,正面面對一塊超透明的玻璃時,大多數人是意識不到面前有一塊玻璃的,很容易一頭撞上去,對於使用這種玻璃作為裝飾的商家,最好在玻璃上貼點東西,作為提醒。

    注意,儀器檢測玻璃的可見光透光度與人眼檢測玻璃的可見光透光度是有區別的。因為,雖然人眼對波長在0.4至0.7微米的光波敏感,但人眼的檢測峰值靈敏度落在0.55微米波長的光線上,而對可見光光譜的紅端和藍端的靈敏度較低,這被稱為眼睛的明視敏感度。這就意味著僅僅要欺騙人眼的話,那麼0.55微米波長的光線的透過率越高,在人眼中看來它就越透明,越是不可見。

    普通透明玻璃:透光率88%~90%

    可見光透過率介於88~90%,普通透明玻璃有個比較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通常帶有一點顏色,並不是完全透明的,只要從玻璃的邊緣處看,就能看到綠色調。這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廉價透明玻璃。

    圖示:這種綠色的基調,是玻璃中含有的微量的鐵造成的,鐵帶來綠色也是很有意思了,因為一般認知中鐵離子通常是紅色的,而這種綠色的基調,不僅降低了透光率,同時也讓人一目瞭然地看到玻璃本身的存在。它最常見的用途是從前用來做窗戶玻璃,但現在條件好一點的地區,已經逐漸淘汰了這種透明玻璃。

    超透明玻璃:低鐵玻璃,價格相對昂貴

    透過降低玻璃中的鐵的含量,超透明玻璃的可見光透過率可以達到92%,最重要的是消除了普通透明玻璃的綠色基調。超透明玻璃是一種低鐵玻璃,玻璃中的鐵含量被控制在150ppm以下,它是透過選用幾乎不含鐵的原料製成,將鐵含量低的矽砂與其他原料混合,在爐內熔融,製成熔融玻璃,然後以類似浮法玻璃的方式冷卻該熔融玻璃就得到超透明玻璃。

    圖示:對比普通透明玻璃和超透明玻璃

    圖示:超透明玻璃當然也不能在任何角度都實現肉眼不可見,但正面對著它的時候,就真的近乎不可見了,尤其當環境中的光照稍微暗一點的時候,更是如此。

  • 4 # 漫步科學

    我們之所以可以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本身發出或者反射可見光而被我們的眼睛接受到,因此我們分析題目會發現,如果宏觀物體不發出和反射可見光我們就無法看到它們,下面我簡單列舉幾個:

    絕對黑體

    絕對黑體是指可以吸收任何波長電磁波的物體,因此理論上絕對黑體我們是無法看到的。宇宙中的黑洞可以看做是一種絕對黑體,除此之外我們常見的物質是無法形成絕對黑體的,因為我們常見的物質都無法做到百分之百吸收熱輻射,但是我們可以做出可見光波段的“近似黑體”,比如我們可以用不透光材料做成一個容器,在容器表面開一個小孔,這個小孔要非常的微小,當一束光進入這個小孔後,光線會在容器內不斷髮射而被容器本身吸收,此時這個小孔在可見光波段就屬於黑體。

    科學家現在可以製作出吸收99.965% 可見光波段電磁幅射的“奈米碳管黑體”,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黑”的物體,如下圖,由“奈米碳管黑體”材料覆蓋的雕塑,可能有同學會說,我明明看到了這個物體呀。。。。首先來說這種黑體並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吸收可見光,其次我們看到的準確來說也只是一個輪廓而已,如果我們用“奈米碳管黑體”做成一個布料貼到下圖雕塑的額頭上,估計你是很難發現的。

    黑洞

    黑洞是一種神奇的天體,由於其極強的引力效果,靠近黑洞的任何物質都會被其吸收,包括可見光。事件視界是理論上黑洞的邊界,一旦進入事件視界,任何物質都無法掙脫黑洞的束縛,由於黑洞性質,其本身既不發出可見光也不反射可見光,因此我們是無法看到黑洞本身的,今年4月10號公佈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其實只是黑洞周圍吸積盤的照片,真實的黑洞是無法看到的。

    暗物質

    暗物質是宇宙的重要組成成分,目前理論認為,暗物質佔到宇宙百分之二十六的物質含量,夠宏觀了吧。暗物質在微觀上被認為是由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微粒組成,電磁波可以在暗物質中暢行無阻,因此我們是無法看到暗物質本身的,暗物質可以透過引力與我們的常見物質產生作用,這是暗物質存在的主要證據。

    結語

    只要物質不發出和反射可見光,我們就無法看到它們。其實本題題目不算很嚴謹,因為除了不發出和反射可見光這個因素外,如果光的傳播受到影響,我們也是無法看到物體的,比如可觀測宇宙之外的天體,它們的光線永遠也無法傳播到地球,因此它們也算是不可見的宏觀物體。

    再說一個比較搞笑的,你無法直接看到你的後腦勺,除非在腦袋附近放一個極強的引力源來改變光的路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德經》39章如何體現《周易》恆卦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