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猜的有錯
-
2 # 使用者8707473772025
鐧與鞭的區別:1、節數和殺傷力不同:鞭是分節的,每一節之間的橫稜邊殺傷力很大,一般是十三節,而鐧則不分節,攻擊部位是鐧體上的豎稜邊,常見的是八條長稜的鐵鐧。
2、造型不同:鐧像一根多面體的長鐵棍,鞭像一根鐵的小寶塔或小竹棒。鞭,就是在金屬棍的表面加上一些疙瘩,或者叫“節”。鐧就是把鐵棍圓形的橫截面變成多邊形,成為有稜的棍子。
-
3 # 茹夢4639
鞭,中國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種。鞭起源較早,至春秋戰國時期已很盛行。鞭有軟硬之分。硬鞭多為銅製或鐵製,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常人所稱之鞭,多指硬鞭。常用的鞭法有劈、掃、扎、抽、劃、架、拉、截、摔、刺、撩等。
鐧:鐧因外形為方形有四稜,形狀相同得名。鐧為銅或鐵製,長為四尺。鐧由鐧把和鐧身組成。銅把有圓柱形和劍把形二種。鐧身為正方四稜形,鐧粗約二寸,其後粗,愈向其端愈細,逐步呈方錐形。鐧把與鐧身連線處有鋼護手。鐧身有稜而無刃,稜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節。鐧身頂端尖利可作刺擊之用。鐧把末端有吞口,如鑽形。吞口上系一環環扣上絲絃或牛筋可懸在手腕。鐧多雙鐧而用。其主要擊法有擊、梟、刺、點、攔、格、劈、架、截、吹、掃、撩、蓋、滾、壓等。
鞭鐧同為無刃之短兵,不過形式稍異;至若掄舞攻御之法,主力點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異,彼創雙鞭者,亦正見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區別如是,而名稱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節鞭,虎尾軮等數種,其餘無論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釐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門戶雜出,多少不同,惟尉遲鞭法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傳,甚堪惋惜。此外即尋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餘,勉強組成。
1、節數不同:鞭是分節的,每一節之間的橫稜邊殺傷力很大,一般是十三節,而鐧則不分節,攻擊部位是鐧體上的豎稜邊,常見的是八條長稜的鐵鐧,稜古書上寫作楞。
2、造型不同:鐧象一根多面體的
長鐵棍,鞭象一根鐵的小寶塔或小竹棒。鞭,就是在金屬棍的表面加上一些疙瘩,或者叫“節”。鐧就是把鐵棍圓形的橫截面變成多邊形,成為有稜的棍子。
3、殺傷力不同:鞭是分節的,每一節之間的橫稜邊殺傷力很大,一般是十三節,而鐧則不分節,攻擊部位是鐧體上的豎稜邊,常見的是八條長稜的鐵鐧,稜古書上寫作楞,兩者的共同點是都和劍差不多長,都有柄和鍔(護手)都以劈砸為主要攻擊方式。
回覆列表
一、形狀不同。鞭形如竹節,每節之間都有突出的鐵疙瘩,節數多少不同,一般為十一節;鐧較鞭稍短,為四稜形,中間有凹槽,可以參考楊桃的形狀,重量稍輕。
二、 用法不同。鞭分單鞭和雙鞭,由於重量較重,長度也略長,一般單鞭較為常見,對重灌敵人較為合適;鐧的使用一般為雙鐧配合使用,主要用語對付輕裝敵人,在戰鬥中,常用於佯裝逃走,在敵人追趕時,突然抽出扔向敵人,起到“拖刀計”或者“回馬槍”的效果,叫做“撒手鐧”,這也是“殺手鐧”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