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口碑榜

    這個電視劇講述了在同一幢房子裡,三個年代,三對夫妻,發生的三個故事。從第一集開始,就是神仙一般的剪輯和轉場,隨著主角的腳步,故事從一個時代切換到一個時代,整場毫無違和感,剪輯流暢,看得人身心愉悅。

    更不要提最後一集大結局的時候,引發無數網友吹爆的,7分鐘無臺詞,一段探戈,就殺了三個不同年代的男人,三個時代看似獨立的故事,但最後一起登場,手刃渣男,讓觀眾都拍手稱快。

    60年代的貝絲安,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主婦,每日做好晚餐等待丈夫回來,絕對的美國甜心造型,各式的碎花連衣裙,馬卡龍色系的套裝,風格有些類似於同時代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在得知丈夫出軌後,跑去和小三做了朋友,並極力勸說小三保留下了和他丈夫的孩子,並騙丈夫,自己得了癌症。但是,當她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因為丈夫出軌才死的時候,小天使貝絲安換上顏色鮮亮的紅裙,變身鈕祜祿安!設局殺死了丈夫,從頭到腳不沾一滴血。丈夫死後,還和小三共同撫養了他們的孩子,劇情抓馬得可不是一點半點了。

    80年代的西蒙妮,是個好面子成天沉迷於社交圈的名媛。80年代的穿著,誇張又絢麗,五顏六色的眼妝,蓬鬆的髮型,奇怪的墊肩和裙襬,但這根本不影響西蒙妮在社交圈遊刃有餘,照西蒙妮的話說,“我可是穿著紀梵希。”

    誰知一朝發現英國老公是個gay,她也毫不手軟的和閨蜜的兒子談起了戀愛,兩人偷情險些被發現的時候,還叫丈夫過來解圍。丈夫最後死於艾滋,西蒙妮散盡家產照顧丈夫,也是賺了一大波眼淚。不過,看到最後結局,西蒙妮已經放飛自我,換不同的小奶狗膩歪。

    就位於2018年的現代夫妻是開放式婚姻,妻子是雙性戀,帶回來的小三,三了她自己,還讓老公毒癮又犯了。在妻子調查過程中,發現小三根本不叫jade,而且已經不止一次的殺過了人。在那段探戈的背景下,小三從儲物間溜出來,強吻丈夫,然後一刀捅上去。

    至於,最後誰死了,誰沒死成,大家還是自己去看,這就不劇透了。

    三條時間線最後交匯的時候,每個女人說出的臺詞都總結了她們的一生。其實,劇中經典臺詞還有很多,西蒙妮說的,“oh,youth。”還有“一起比慘,痛苦減半。”(misery love company)。片中,為貝絲安出謀劃策的義大利女人希拉,也是金句頻出,教導兒子和別人打架的時候打回去,給貝絲安的婚姻“性”的指導。

    總之,這部爽劇已經更新完了,不想追劇的朋友可以趕緊去看了。

  • 2 # 胖熊娛聞

    1.肥皂感和公共議題的巧妙平衡

    近年來,為了追求政治正確,很多歐美劇都在提倡女性題材,中國產劇也追過這股風潮,只不過成了不倫不類的大女主角瑪麗蘇。

    《致命女人》雖然又是一部關於女性的電視劇。老實說,這種題材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反感,但是《致命女人》則很好地在肥皂劇和社會公共議題之間找到了平衡。用有趣的方式講一件大家關心的事。首先,這部劇在題材上就贏了。

    2.豐富

    這個豐富有兩層含義:一是故事內容上的豐富,三個年代的三組故事,時間和背景跨度都很大,透過時間和場景的轉換,這種處理手法能讓觀眾能一直保持新鮮感,不會覺得很膩味。我就不吐槽某段時間清宮劇扎堆搞得我看到旗頭都想吐了。第二層含義其也來自其歷史跨度。其實歷史跨度大的劇目很難做的,因為從服裝到人設的轉換設計都會非常複雜。但《致命女人》在這點上處理得很好,很多細節都體現出了時代特徵和歷史韻味。比如貝絲·安的丈夫羅伯自我介紹說自己是設計火箭的,夫妻二人都對他的職業很驕傲。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美蘇軍備競賽期間,航空航天事業的確是那個年代非常值得尊敬的行業。

    3.女性主義色彩

    《致命女人》的三段經歷,基本折射了女性權力在近現代的提升過程。從第一部分女主的不敢離婚到薩蒙妮不把離婚當回事,再聚焦到女性的職場奮鬥。這一過程完美契合了女性權益提升的歷史軌跡。

  • 3 # 小小電影報道

    “最後高潮的表現形式很有創意。”妻子的話著實讓我期待。的確,短短十集的《致命女人》(第一季)深深吸引了我和妻子的眼球。記得最初是看網上諸多好評推薦,才試著追劇。萬沒想到,一追便不可收拾。尤其是一貫眼光挑剔的妻子看罷第一集時那股子興奮勁兒——“怎麼只有一集?為什麼還要等一個禮拜?!”——絕對是久未發生的現象級讚譽了。為此,接下來的十個星期,每週檢視劇集有無更新,成了我的“重要任務”。

    妻子伊始對《致命女人》的喜愛,應是那種久違的親切感:“這部劇跟《絕望主婦》好像!”說的是故事設定、開頭漫畫,以及已婚男女情感是非題材的相似性。對此,年輕時一向愛看推理罪案的我自然沒有共鳴,但陪她看完第一集後,我主動成了它的忠實粉絲,尤其是它嘗試在同一場景同步講述三個年代的三個“似非而是”的故事,且每個故事都充滿著不輸彼此的戲劇張力和敘事節奏,讓我既追得欲罷不能,又無意厚此薄彼,不禁對它的構思創意和平衡敘事拍案叫絕,由衷欽佩編劇導演們的功力與用心。我與妻子一致認為:這絕對是部良心好劇,國內那些動輒四五十集的情感大戲所展現的感染力和深度怕都不及這短短十集的四十分之一!當然,行業環境使然,我也不想多費口舌,相信總有些專業人士會對這部“熱劇”做點“冷思考”的,至少我希望如此。

    相比對創作者的欽佩,更感觸我的還是劇集把再世俗不過的男女情事講述得那麼扣人心絃、充滿新意。有時想,世間男女也真是再簡單不過的“動物”,歷史上為情所困的各類案例教訓早已數不勝數,人世間被情所害的各種傷痛懊悔也已閱歷無數,可但凡男女邂逅、心生情愫,我們依然會情不自禁,甚至義無反顧地陷入這剪不斷理還亂的泥沼。親歷者如是,旁觀者亦如是,《致命女人》便是最好的例證,戲裡戲外無不瀰漫著烈火濃情,主人公各個為愛痴狂,身為觀眾的我們也跟著跌宕起伏,彷彿主角的生死與自己息息相關似的。

    某種程度而言,用“息息相關”來形容也恰當好處。《致命女人》贏得如此好評,其諸多原因中絕對包括故事與觀眾產生高度共鳴的因素。三個故事看似講述了不同時代、不同家庭的不同遭遇,但其核心探討的還是那個自古至今的經典命題——背叛與欺騙,是粉碎真情的元兇;忠貞與真摯,是求得解脫的鑰匙。

    60年代的故事,把背叛與欺騙勾勒得純粹而經典:任勞任怨的家庭主婦Beth為守護幸福含辛茹苦,卻因丈夫Robert 的不忠與謊言嚐盡了本不該屬於她的痛苦,看得令人同情,由衷憐憫著她的悲傷、憎惡著她的男人,內心深處已然成了她謀殺丈夫的“幫兇”,期盼著她循序漸進的計劃能夠順利得逞。在目睹這致命謀殺行徑的過程中,妻子、情婦、甚至備受欺凌的女鄰居儼然是集體的受害者,我對她們沒有心生絲毫罪惡感,反而是一份肅然起敬的正義感,丈夫的死是那麼的大快人心,結局不算圓滿,卻也暢快,該死的都死了,該活的重新活出了該有的精彩。如果說這則故事給我留下了什麼,想必還是關於忠貞與背叛的致命警示,愛情與幸福來之不易,千萬別因絲絲邪念,摧毀了身邊人,也粉碎了自己。

    80年代的故事,家庭主婦華麗轉身成了不可一世的社交名媛Simone,極強的虛榮心讓自己受不得半點虛偽,對丈夫、對朋友、對感情都是如此。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丈夫一任接一任的更替,朋友一個又一個的不合,感情一段又一段的破碎。但她還是那麼固執,即便內心傷痕累累,也要故作堅強,對周遭一切仍保持那份近乎孤傲的姿態。有時想,她的這份執拗是否值得?後來發現,那是再值得不過的:對前任丈夫的背叛快刀斬亂麻,對Tommy戀母式的愛情坦然接受,對Tommy母親Naomi的瘋狂平靜接納,甚至對現任丈夫的Karl的性向與病況也甘願不離不棄......這些選擇的背後,無不展現出這位女強人始終如一的感情觀——熱愛真我,擁抱真誠——但凡欺騙她的一概憤然反抗、不念舊情,而但凡真誠相待的必會將心比心、報以真情。她理解了Karl同性之愛的情不自禁,她無悔與Tommy演繹了一場驚世脫俗的母子之戀,她包容了Naomi種種護犢心切的瘋狂之舉。可以說,Simone對自己的每個選擇都絕不後悔,因為這皆是她真情使然。最後她與丈夫的那悲情一舞,似乎把曾經的愛恨情仇都昇華了,看得不禁感慨:真情無價,世俗弄人。這則故事把女人的真摯描繪得如此生動而精彩。或許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向Simone學學那份堅守真我的執著和無視偏見的灑脫,這才是身為人的我們應有姿態罷。

    2018年的“3P戀”,相比60年代的欺騙與80年代的真摯,這勾心鬥角的三角關係顯然是前兩者的升級版,把男女的真情與假意對比得鮮明而極端。女律師Taylor成了獨立女性的代表,無論是個人事業、還是感情生活,都充滿著不為旁人所動的率性;而第三者身份出場的Jade則顯然是謊言的代表,她在豔麗的外表下和一個個編造的身世中求得無知者的憐憫,並從中騙取一次次的信任與財富;而那個頹廢嗑藥的自由編劇男Eli就在真實與虛偽間搖擺不定,時而沉迷、時而愚鈍,時而又幡然醒悟。在我看來,Eli應該是最接近現實的男性指代,對性愛保持著原始的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能讓周芷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漁家女走到身負絕世武功的一派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