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雞毛換糖再出發

    1、教給孩子等待的策略

    告訴孩子等待的具體目標。比如,教孩子認識鐘錶,告訴他長針走到6的時候,動畫片就開始了。也可用鬧錶或計時器,告訴他鈴響了蛋糕就烤好了。也可以用一件事情做等待的標誌,比如:“你洗完澡就到吃水果的時間了。”

    要讓孩子明白,只有等待才會得到他期望的東西。 教孩子在等待時轉移注意。

    比如,等著坐碰碰車的時候,讓孩子玩玩別的玩具,或者講講故事、唱唱歌。

    也可以教孩子回想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以前看過的海豚表演),或者把自己不能馬上吃到的棉花糖想象成胖胖的白雲,把不能馬上吃到的巧克力想象成黑泥巴,等等,讓等待變得有趣。 發揮語言的“制動”功效。

    在孩子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父母說一句“再等一會兒吧”可能就會起作用。也可以教孩子自己提醒自己:“我排第二個了,再過一會兒就輪到我了。”

    2、讓孩子多玩規則性的情景遊戲

    讓等待成為孩子的自主行動 規則遊戲能給孩子很多延遲滿足的練習機會。比如,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孩子們要輪流當警察和小偷,或者按照約定的規則來決定誰當警察,誰當小偷,並且相互配合。

    這就要求孩子們在當小偷時能夠剋制自己,扮好“小偷”的角色,耐心等待當警察的機會;當警察的孩子,在按遊戲順序該“退位”時,要能剋制自己,交出自己喜歡的小手槍,甘心扮演“小偷”,等待“東山再起”。

    可見,其中有很多練習自我延遲滿足的機會。而且,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等待完全是自覺的、主動的,因此他們更容易忍受;一旦等到了當警察的機會,他們也會更加快樂。

    透過這些遊戲,遵守遊戲規則、剋制自己、忍耐和等待等等變成了孩子們自己的需要和自主行為。

    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玩“過家家”、“小小醫院”、“小小銀行”等規則性遊戲。

    3、讓孩子快樂地服從

    學會主動調節自己的行為 讓孩子全心全意、心甘情願地遵從成人的要求,約束和調節自己的行為,這可能嗎?完全可能。

    所有的孩子都願意讓父母高興,因此,孩子們會為自己接受父母的要求、認同父母的觀點而感到滿意、驕傲和快樂。

    如果孩子表現出這種愉快的服從,父母要鼓勵他,讓這種快樂促使孩子將成人的要求轉變成自己內心的需要,逐漸學會主動調節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慾望,這對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提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給孩子主動選擇和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

    能夠靈活使用各種等待策略的孩子,更能做到自我延遲滿足,這就需要孩子有比較強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澳洲的孩子,由於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因此獨立自主性較強,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較強,在需要等待的時候,更容易主動採取一些策略,使自己堅持下來。

    而中國的父母往往低估孩子的能力,對孩子監管過多,使孩子過於依賴父母的控制,因而在面對需要自我控制的延遲滿足情境時,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因此,父母和老師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多給孩子主動選擇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這樣,他們延遲滿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會得到鍛鍊和提高。

    5、給孩子一個充滿溫暖親情的家

    溫暖的家,充滿愛意的父母,在孩子遭受社會適應的挫折時,能給他安慰和鼓勵,讓他重新有信心和勇氣面對社會,面對成長的壓力。

    所以,父母平時要多抱抱、親親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在孩子因為等待而焦躁不安,或者因為不能等待而失去他所期望的東西時,如果父母能夠理解他、安慰他、鼓勵他,他就會感到安全,情緒也會好轉起來,並且更有信心和意志力來等待,忍受需要暫時不能滿足的挫折感。

    而在孩子能夠成功地等待時,父母的讚揚與關懷,會幫助他在面對其他需要延遲滿足的情況時控制住自己。長此以往,孩子便會養成良好的自我控制習慣。

    6、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善於透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

    所以,父母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導、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行為,自己更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

    可以將針對孩子和父母的行為規則分別列出來,貼在家中的醒目位置,讓孩子和父母互相監督。

  • 2 # 劉二姐記錄生活

    1)教孩子學會“等待”

    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父母可以遲一會兒滿足他,不要害怕孩子反應激烈。這實際上是孩子和父母進行心理較量的必經階段。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也能扛得住,並接受等待。1歲左右的寶寶可能還不明白“等”的含義,家長可以將之具象化,比如對他說“奶在衝,等會兒再喝”,“等把飯吃完,再玩玩具”,等等。

    2)教孩子學會“善解人意”

    要讓孩子慢慢懂得,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緊急的事情,從而學會善解人意,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比如,孩子要求和媽媽一起玩遊戲,此時媽媽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做,等做完了再陪你玩。好嗎?”如果方便,你可以讓孩子在一旁看著你做事。

    3)把對孩子的獎勵積累起來

    孩子需要鼓勵,需要獎勵,這會增強他做事的興趣和信心。但獎勵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給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用貼貼紙或紅星的方法,積累獎勵,積累到一定數量,就給他最想要的一個大的滿足。這樣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才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將來也才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實現更長遠而更有價值的目標。

    4)從易到難

    培養延遲滿足能力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承受能力。對1歲多的寶Bora說,讓他學會等待和忍耐,不妨從一分鐘開始。時間上要從短到長,難度上從易到難,一點點增加。

    5)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孩子善於透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出表率。如果父母嚴於律己、善於剋制,他對孩子的要求會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後記: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孩子性格脾氣有點急,但是他要什麼東西時,他小時候我太忙,總也不能及時滿足他,總讓他等上一小會,從小他就知道只要等一小會,媽媽就會滿足他想要的。前幾天他正吃糖,要吃飯了,他還想吃,我說等你把飯吃完了再吃,我先是糖放在他夠不到的地方,他不幹,嚷著要吃,我拿下來說:媽媽可以給你,但是你不能吃,要把飯吃完了,才可以吃,他饞饞的放到嘴邊上,在我的提醒下,他還是選擇了等待,我覺得孩子真是太棒了,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這些習慣的養成,我想對他以後的人生會很有幫助

  • 3 # 寶媽操盤日記

    延遲滿足,可能鍛鍊孩子的耐力和毅力。家長可以怎麼做呢?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買回來一袋蘋果,一進家門口,兒子和女兒就馬上吵著我要吃,那天剛好女兒有點腹瀉,我希望她不要吃水果先。

    但是,直接說不允許她吃,肯定鬧得不愉快,最後肯定會被她煩得我受不了,每隔段時間就吵著要吃蘋果。

    這時,我想到前幾天看到李玫瑾教授的一個影片,講的就是如何讓孩子延遲滿足的問題,於是我決定試一試。

    我對女兒說:“我現在給你一個蘋果,如果今天晚上你把它吃了,那麼剩下的就沒有你的份了。但是,如果這個蘋果你留到明天早上起床後再吃,那明天我再給多你兩個蘋果。”

    然後我故作輕鬆地告訴她:“現在,你自己決定這蘋果今晚要不要吃!”

    說完後,我就當沒這回事了,暗中觀察女兒的表現。

    我明白,如果是平時,肯定東西一過手就被她吃光了,但是那天,女兒反常地把蘋果放進她的書包裡。

    吃晚飯前,我發現她又把蘋果拿出來了,我以為她要吃,不過她只是一直拿著,到吃飯的時候也放在桌面上。

    我想,此時她腦海裡肯定在做激烈的思想鬥爭,到底是先享受眼前的還是忍耐多一晚得到更多?

    吃完飯,女兒猶豫了一會,還是依依不捨地把蘋果放回書包了!然後去和弟弟玩。

    兩姐弟玩得很瘋,女兒暫時忘記了蘋果的存在。很快到睡覺時間了,我提醒他們上床睡覺。然後女兒一安靜下來後馬上又想起了未吃的蘋果,臨睡前又拿出來看。

    我心想這下應該忍不住了,便問她:“你要不要吃?” 她沉默了一會,說:“媽媽,我……我能不能吃一小塊,留大半個到明天,然後,明天你再給我一個?一個就好!”

    我聽完哭笑不得,但為了鼓勵她,我還是按她的意思做了,給她切了一小塊!

    雖然只有一點點,但女兒顯得很滿足,剩下大半個蘋果放回了書包裡。

    到了第二天早上,女兒一睡醒,我第一時間給她加一個大蘋果。女兒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兩個蘋果,很有成就感。

    我趁機告訴她:“有時間,耐心等一等,會得到更多你想要的東西,要學會剋制慾望!”

    看完這個故事,我相信家長們應該會知道怎麼做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侍魂》系列到底發行了多少部作品?主角都是誰,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