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歡爸媽

    老人家的出發點是好的,遇到這樣婆婆,首先應該感謝她老人家的體諒。但個人認為還是讓孩子跟自己睡,對孩子來說會更好。

    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曾經在大寶一歲多的時候,我也去上過一段時間的班,那時候婆婆也是這樣子對我說,讓孩子跟他睡,免得孩子打擾到我休息。那個時候自己對育兒的知識太少了,聽從了她的建議。

    每天下班回來之後,孩子就不願跟奶奶,只肯跟著我,晚上睡覺也是我負責哄他睡覺,有時我想在婆婆床上哄他睡覺,他就是不肯,非要到我的床上才肯睡。睡著了之後,婆婆便會將他抱走。

    那時,大寶在半夜醒來看到旁邊的人不是媽媽,有哭過幾次,有時甚至會動手去推開鬨他的奶奶。

    因為這樣做,孩子很沒安全感,一般孩子大多能睡到早上8點,而他準時會在我起床的那個時間醒來,早早地跑到我的房間來找我,待我去上班的時候就哭得很傷心。

    孩子安全感沒有培養好,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會比較難過渡,通常會比其他孩子更難適應幼兒園,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對自我的肯定也不是很高,總是感覺隨時會被拋棄,從長遠來講,對孩子的傷害是蠻大的。

    孩子與媽媽睡,會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兒子班上同學的一個家長,女兒在兩歲之前也是奶奶帶,白天她去上班,下班回來了就陪孩子玩一下,老人對孩子也比較寵,有一段時間,女孩媽媽發現她一不如意就會動手打奶奶,而奶奶甚至會笑著讓她打。

    女孩媽媽立馬制止了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決定晚上自己帶孩子,剛開始的幾個晚上,孩子會在半夜醒來要找奶奶,過了幾天之後,就適應了跟爸爸媽媽睡。

    孩子跟媽媽睡之後,媽媽會給孩子做親子閱讀,發現孩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會及時地糾正,孩子也會很信賴媽媽。

  • 2 # 丁媽親子時光

    說實話,這樣的好婆婆不多,要感恩婆婆,肯定婆婆的好意。

    作家小巫說:“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

    這話說得一點都不假。

    我堂姐生下寶寶後,她婆婆全權照顧寶寶,就如同照顧自己的兒子一般,全天24小時貼身照顧,包括晚上,也和寶寶一起睡,除了我堂姐給孩子餵奶以外。

    我堂姐上班以後,因為奶水不足,乾脆斷了奶,給寶寶吃配方奶粉,寶寶和我堂姐接觸更少,就白天上下班的時間。

    當時我們都很羨慕堂姐,認為堂姐生了孩子,一點都不受孩子拖累,自己想出差就出差,想同學聚會就同學聚會,如同生了個“假”孩子一般。

    後來,堂姐的兒子長大了,明顯和自己的奶奶親,幹什麼都是奶奶長,奶奶短,奶奶的位置比媽媽爸爸都重要,堂姐很失落也很後悔。想辦法陪伴和彌補,也是無濟於事。

    寶寶和媽媽的一起睡的好處

    1.有利於安全依戀感的建立

    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為期一年,得出結論: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同時,錯過的依戀關係是不可逆轉的。

    孤兒院裡的孩子比起由媽媽親自照顧的孩子,不是反應遲鈍,就是情緒低落。這主要是因為護士照顧嬰兒是在履行職責,因此未能和嬰兒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這時候,依戀關係是消失的。

    其他的一些小嬰兒,比如爺爺奶奶照顧,這些照顧者,對孩子充滿愛,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那麼,這些孩子會把對媽媽的依戀關係轉移到養育者身上,也就是爺爺奶奶的身上。這也就是我們見有些孩子和爺爺奶奶關係好過和父母的關係。

    所以說,3歲之內的寶寶,最好還是由媽媽一起睡,有利於安全和依戀感的建立。

    2.隔代養育,父母為主,老人為輔

    很多人對隔代養育有很深的誤會,認為既然老人可以幫自己帶孩子,就全權讓老人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和教育,自己安心的上班和掙錢。

    這樣做法是本末倒置,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扶養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老人帶孩子,是輔助,是幫助。

    龍應臺說:“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期限的,然而,食物過期可以再買,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所以每個父母都不應該錯過孩子的成長,參與孩子成長,除了給予愛和呵護,也包括睡覺,睡前講故事、親吻、擁抱、熟悉的氣味等,都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

  • 3 # 爸爸不講理

    婆婆說“怕你帶孩子辛苦”,可以說這是一位聰明的婆婆。什麼是隔代親?這就是。老人疼愛孫子(女)的行為現在非常普遍,往深層次裡來講,這是老人渴望愛和關注,從而再次實現自我價值觀的表現。

    為什麼老人有了孫子輩,對子女的愛會減弱了呢?因為子女長大成家後,對父母的依賴減少了。而孫子(女)出生後,又重新點燃了老人被需要和被依賴的需求心理。這也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表現之一。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婆婆會說話是真的。年輕人帶孩子累,這是事實。所以孩子的媽媽落得輕閒,心安理得地將孩子交給婆婆,並從心裡對婆婆充滿感激,這也是人之常情。兩全其美的事情,看起來一切都那麼完美。

    但是,從孩子生長髮育和嬰幼兒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孩子與媽媽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一、方便哺乳:孩子6個月之內仍然需要夜奶,6個月之後應該逐漸減少夜奶的次數,直到完全戒到夜奶為止。所以寶寶6個月內與媽媽一起睡,最大的好處是方便哺乳。

    二、培養孩子安全感:根據心理學家瑪勒的理論,寶寶0~1歲為“母子共生依賴期”。在寶寶的眼裡,母親與孩子是一體的並且共榮共生。孩子對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因此孩子也認為母親對自己的愛也是無條件的。這為孩子建立安全感並逐漸開始精神獨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反之,如果孩子1歲之前來自母親的安全感獲得不充足,那麼孩子的心理發展將會面臨障礙。比如說:孩子易怒、驚恐膽小、敵視他人,動作發展具有破壞和攻擊性等等。

    三、孩子什麼時候適合與媽媽分開睡呢?主要看2點:①,孩子能夠獨立玩耍,且能夠安靜地自己呆一會兒,這樣的孩子安全感充足;②,是寶寶2~3歲前後出現性別意識的時候,也應該讓寶寶與媽媽分開睡,這樣有利於寶寶精神獨立。

    所以總的來說,孩子2~3歲之後可以逐漸與媽媽分開睡。因為這時候寶寶基本上已經斷奶了,寶寶的動作發展也能支援孩子完成身體獨立向精神獨立的過渡。因此,寶寶2歲之前,儘量與媽媽一起睡,可以同床不同被;

    到2~3歲之後,孩子與媽媽則可以分開睡,偶爾把孩子交給婆婆帶一帶,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撫養和教育孩子的責任主體是我們,並不是爺爺奶奶或者公公婆婆。

    龍應臺先生曾說過一句話,說“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分離”。但這裡有一個前提,是孩子從身體到精神上的完全獨立,過早地母子分離,往往是適得其反!

  • 4 # 媛媛媽媽說育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導師。我認為,孩子還是跟父母睡比較好。

    婆媳關係一直是最讓人關注的話題,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生了孩子後,如果婆婆肯幫忙帶孩子,那肯定是最和諧最開心的一件事情。如果婆婆不肯幫忙帶孩子,那也是不能勉強老人家的,畢竟小孩是自己的。

    我們要知道,孩子不是隻是媽媽的責任,是媽媽跟爸爸的責任。所以,婆婆幫忙帶孩子其實是幫了兒子跟兒媳婦。

    那婆婆幫忙帶孩子具體有什麼好處?

    幫襯了兒子兒媳婦一家的生計。婆婆幫忙帶孩子了,那作為兒子兒媳婦就能夠出去工作,能夠賺更多的錢,就能更好的改善生活。婆婆是幫了兒子兒媳婦一個大忙啊!兒子兒媳婦有更多的個人空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對於新婚不久就有寶寶的夫妻來說,很多東西都不懂,甚至還不知道怎麼做一位有責任的爸爸媽媽。如果婆婆這個時候幫忙帶孩子,能讓年輕人有時間去接受怎麼成為一個有責任的爸爸媽媽,也會有一些個人的空間去思考、去慢慢接受面臨的困境。新手爸爸媽媽能得到很好的指導養育孩子。比如寶寶生病了,或者摔跤受傷了,新手爸爸媽媽可能只知道很焦急,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用什麼藥物。這個時候婆婆就可以為爸爸媽媽解決煩惱了。為什麼說婆婆能夠帶孩子我們非常感激,但是孩子還是跟父母睡比較好!一方面婆婆帶孩子一天了也很累,可以適當休息了,另一方面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培養好感情增加親子間的聯絡。孩子被誰帶就像誰,父母帶孩子能跟婆婆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年輕父母跟老人家的育兒方式多少有些不同,在某一個事情上可能會出現矛盾。比如:衝奶粉30ml一勺子平奶粉,婆婆非要一勺子滿。奶瓶要經過消毒才能用,婆婆用開水燙一下就用等。無論是兒媳婦也好,婆婆也好,總有一件事情上各自認為各自的做法是對的。

    3.孩子跟父母會更親呢,家庭生活會更和諧。

    最後,婆婆可以選擇白天幫兒子兒媳婦帶孩子,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交回給孩子父母帶會較妥當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女排名宿加莫娃讚賞朱婷,對李盈瑩卻不太認識,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