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塵微輕

    艦空導彈和近防炮是用於不同距離內攔截用的。

    軍艦防空,不是一層防空網,而是有多層防空網組成的。每層對空武器的射程不同,以此來確保儘可能擊落來襲目標。最遠層是遠端艦空導彈,再是中程艦空導彈,再到主炮、近程艦空導彈,最後是近防炮。不同距離,可以防禦的目標也有不同,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發展,逐漸開始遠端也可以打擊小目標,只是技術成熟度不得而知。

    論效率,沒有得可比性。戰時,只會根據情況,逐層攔截,儘可能在外圍攔截成功。

  • 2 # 東方評史

    不好攔!或者說根本就攔不住!

    以二戰時期的“大和”號、“密蘇里”號和“衣阿華”號的400毫米口徑以上的主炮來說,其最大射程不足50公里,如果按800米/秒的時間算為62秒。

    這是指的在實驗狀態之下,如果是在戰鬥狀態下的實戰距離決不會到35公里,因為在這種距離上開火,對於不具備精確測距瞄準的戰列艦來說幾乎是盲目射擊!

    假如按35公里的距離計算的話,如果從戰列艦上開炮到擊中目標的時間應該在44秒左右。

    如果按實戰狀態根本就沒有攔的可能,那麼如果按實驗狀態會如何?

    如果在實驗狀態之下,按兩艦的距離為40公里,那麼從戰列艦上打出的炮彈從擊發到擊中目標的時間約在50秒左右!

    50秒?會是一種什麼概念?

    近防艦空導彈靠的是雷達搜尋,在搜尋到目標之後,再引導制導雷達瞄準。

    但這時,恐怕炮彈早就打過來爆炸了!

    那麼近防炮又如何呢?

    近防炮應該說美國的“密集陣”最為有名和出色,雖說是炮但卻是現代化自動操控,跟反艦防空的程式差不多少,是近防利器!

    那麼它能不能防得住戰列艦上的炮彈?

    首先要說戰列艦打出的炮彈雖威力驚人,但體積卻比反艦導彈要小的多,更兼炮彈沒有尾焰,雷達搜尋更難的多!

    “密集陣”的搜尋雷達在5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搜到0.1平米的雷達反射面積。戰列艦的炮彈的截面有多大不知道,但由於沒有尾焰並且要比反艦導彈小的多,所以“密集陣”系統5000米上不一定能發現。

    五公里的距離,戰列艦的炮彈大約飛行不到七秒!“密集陣”的最佳防衛射程約1500米。如果進入這個射程範圍時,戰列艦炮彈只需2秒的時間便到達目標!

    理論上是有攔截時間,但機率很低。一為距離太近,執行時間太短。二為搜尋難度大,等發現時已經到了近前。三為應對時間太少,鎖定目標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密集陣”不知攔截反艦導彈的機率怎樣。如果攔截導彈的機率都有疏漏的話,那麼攔截炮彈比導彈更難數倍!

    其次是實驗攔截與實戰攔截也相差太遠,實驗攔截相當於人打網球,是可以予先知道。而實戰攔截則相當於打黑槍、放冷箭,根本就是防不勝防!

    所以,我認為如果是實驗的話,還有一定的低機率,而如果在真實的戰鬥中,連這個低機率也沒有!

  • 3 # 軍武資料庫

    不是特別好攔截的,甚至說是攔截不住。就好比人家扔饅頭砸你,你拿一把細沙子或者一根火柴棍去攔截,饅頭砸不死你呀。先說近防炮:以我們驕傲的1130近防炮做一個例子來看吧:1130是民間稱呼,說的是11根炮管30mm口徑的加特林型近防炮,正式的官方型號叫做H/PJ-11。這門炮在國際上是屬於領先水平的防禦性火炮系統。官方的公佈的資料是此炮可以有效的攔截4馬赫速度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

    那麼4馬赫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是什麼?——不好意思還是中國自己的產品“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在1130的開發測試中的確是用過鷹擊12作為靶彈進行過相關測試。

    我們看下鷹擊12的資料:末端飛行速度4馬赫、長度6.3米直徑、0.6米、發射重量2噸。

    對於30mm近防炮來說鷹擊-12是一個很大的目標,透過鎖定導彈測算飛行軌跡可以在導彈的飛行路線上部署一個彈幕進行攔截。這樣命中導彈的命中率相對大一些。

    近防炮打導彈比較佔便宜的是導彈的結構並不緊密(零件多,彈體長)。

    例如鷹擊-12大部分彈體內容是燃料艙,戰鬥部僅僅佔全重的25%,1130的彈幕在3-4公里的距離上可以有效的破壞導彈的彈體,使之燃料艙爆裂、飛行控制舵面破損這樣導彈就有極大的可能性無法命中預期目標。

    但對於炮彈來說,一枚戰列艦的炮彈重量基本上大於1噸。以406mm的mark 8 穿甲彈為例子說吧:

    mark 8 圖中最大號的炮彈彈頭是也。重達1225公斤,彈頭大部分是“鋼”只有彈頭尾部裝有“少量”的34公斤TNT炸藥。

    這樣的一個幾乎是實心的鋼材料,出膛後延拋物線過來,彈道是很快就能算出來。但是你打擊它哪裡?作為無動力拋物,沒有任何機械部位可以破壞,只能靠撞擊改變彈道。那就至少需要它體重三成的同等彈重才可能彈開原有彈道。30mm炮彈一個400克的彈重,無異於給它撓癢癢。

    接下來再說近程防空艦射導彈,這是典型的點防禦防空導彈。需要透過艦載雷達搜尋目標,火控雷達輸入座標,發射自導幾個步驟。戰列艦炮彈進入其射程時看似很容易打到炮彈,實際上根本打不中!炮彈短啊!導彈近炸引信啟動後估計炮彈已經飛過去了!除非針尖對麥芒,頂上後導彈的爆炸力彈開炮彈。但是這樣的機率。。。。。W君覺得打仗運氣總會使光的,因為戰列艦主炮齊射時是至少九發飛過來的。。。。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時間問題。戰列艦炮射距離時(30公里左右),通常從炮彈出膛到擊中目標用時不會超過40秒(海浪、風速影響),那麼問題是近防系統的反應時間是45秒。。。。所以這樣的討論真沒意義。看到戰列艦的主炮煙霧,驅逐艦就只剩硬抗了。

    綜上,現代驅逐艦被戰列艦逼到目視範圍發起攻擊,那麼它活該被擊沉!作為驅逐艦啟動近程防空系統,也就意味著是其防空任務失敗的標誌。戰列艦的主炮齊射絕對是在射程內無敵的存在。只有打中打不中的區別,不用談捱揍的什麼效率和威力的感受。

  • 4 # 戰武奇兵

    如果兩者選一的話,必然要選則近防炮。但是實際效果上來看,這兩款防空武器對付戰列艦炮彈都不是理想武器。要知道戰列艦炮彈雖然一噸多重,甚至有的達到一噸半,但是炮彈內部的裝藥量極少,為的就是能夠應付發射時產生的超高膛壓,而主要結構都是厚厚的大鐵皮包裹。可想而知這些在天空中快速飛行的“大鐵塊”想要擊毀它是何等困難。

    以大和號主炮炮彈為例,穿甲彈重1.4噸,但是戰鬥部的裝藥量僅為34公斤,高爆彈的為60公斤。

    戰列艦發射的炮彈根據彈種、口徑大小、發射藥多少、膛壓的不同它的飛行速度也不同,總結起來可以達到每秒500米到每秒770米。也就是說最快的炮彈飛行速度可以達到2.5倍音速,對於短程防空導彈來說這挑戰性太大,因為戰列艦炮彈個頭相比戰鬥機和來襲導彈要小的多,根本不容易攔截。如果說防空導彈恰好與戰列艦炮彈碰個正著還可以,也許可能造成炮彈彈道的嚴重偏離,如果是防空導彈是透過近炸形成彈幕的話則有可能對2倍音速飛行的“大鐵塊”沒有實質性影響,更別提能擊毀它。

    短程防空導彈一般威力較小和近防炮一樣,攻擊“薄皮大餡”的飛機和導彈還可以。

    即便是近防炮攔截也不太容易,雖然大多數近防炮開始具備攔截三倍音速導彈的能力,但是火力持續性太差。近防炮2秒就可以形成一道密集彈網,但是後續而來的戰列艦炮彈將開始無法攔截,這個大家都懂,近防炮都是裝彈2小時,開火3秒鐘的主。

    近防炮擊毀來襲導彈或戰鬥機則全是靠炮彈形成的火網,按其資料來算,一般戰鬥機和導彈受到2-3發30毫米口徑機炮炮彈的攻擊就會失去控制能力,導彈則完全可以擊毀,然而對付戰列艦炮彈可能效果甚微,但是隻要命中應該就可以輕微改變其飛行彈道。不過要命的是近防炮開始攔截的時候可能炮彈離軍艦很近了,不會起太大作用。

    近防炮可以有效擊毀來襲導彈,但是對於厚重的戰列艦炮彈恐難以奏效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納悶,看來沒有很好的武器可以防禦戰列艦炮彈了,其實有,那就是鐳射武器。不過大可不必擔心,主要還是因為現在沒有哪個國家還會將笨重的戰列艦開出來,反艦導彈的射程最低都在100公里之上,準確度也很高,而戰列艦最遠射程也就45公里,並且精準度還不行。

    美國的鐳射武器起步較早,早就進入實戰階段,可以有效攔截各類來襲飛行武器。美國在多年之前就用鐳射武器擊落無人機,實驗得知在被照射後無人機馬上發生爆炸起火併墜落,下面是實驗場景。被鐳射束瞬間擊穿的車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學習怎麼做到外鬆內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