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軒愛寫作
-
2 # 信實43
讓孩子做到了“志存高遠”,意謂著達到了外鬆內緊的狀態。(其實,孩子有了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息習慣(每天必須確保7一8小時的充足睡眠)。兩種思維方式:空間思維(當下環境氛圍)。時間思維(學業節段,只是人一生中的組成部分。拼搏歸拼搏,但不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充實健康,快樂探索的品質生活值得擁有。。。。。。
-
3 # 錢德鑄
孩子學習外鬆內緊,說白了,就是家長、老師管理放寬,孩子自己講求自覺、主動學習,使學習成為緊湊、高效率的常態,學(勞)逸結合,學得用心,玩得愉快。
外鬆內緊是一種方法。在學習上,不讓孩子成為學習的奴隸,在他人的監督下被動完成,而是能主動地透過空間移位、時間交替,心智投入來實現學得主動,玩得開心,玩中促學。
具體說起來,為了達到孩子學習外鬆內緊的目的,就要培養好孩子學習的好習慣。
一,課內活躍,課外活動。首先孩子要學會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問題,大膽發言,做好上課筆記和作業,確保45分鐘學習效率。下課後自我放鬆,積極活動、休息,為下節課蓄積“力量”。
二,放學回家,完成家庭作業為首要。作業完成後,挑自己愛好的有積極意義的活動去徜徉一番。例如:聽音樂,看電視,玩遊戲,或者戶外活動。但講節制,要恰如其份。
三,自學與思考。在滿足了自我調節的興趣活動後,可以靜心來讀一本書,寫一篇心得日記,或者把今天在學校所學知識透過靜默的方式反芻一遍,然後,痛痛快快吃晚飯,洗澡,上床睡一個舒服覺。
四,節假日,帶著想法去遊玩。節假日裡,我們去遊玩,去閒逛,大自然風情萬種,所見人、事、物姿態各異,無處不知識,無處不是品格、文化知識現象,獲得是為有準備的人存在的,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用心挖掘,定會讓你有所獲益。
五,我個人奉行一個“大考大玩,小考小玩,功在平時”的信條。它的實質不是真的去大玩、小玩,講究的是一個放鬆心情的問題。有了平日的功底作保證,小考前自然不會緊張,心情寬鬆;大考前,適應逐漸減輕學習強度,積極休息和活動,保證睡眠,讓自己的心身處在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
培養孩子這些方面成了習慣,是不是您認為的“外鬆內緊”呢?
-
4 # 使用者9265811022741
外鬆內緊實則是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孩子自覺主動去學,這就需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記得以前有一個同事家的孩子在上高中,每天去學校感覺特別輕鬆,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打籃球,踢足球樣樣玩兒的出色,甚至還玩兒賽鴿。剛開始時老師提醒過他,說是高中了還貪玩兒,多貪點學習,可是人家一到考試的時候,總是全班第一或第二,老師都覺得疑惑,經過幾次考試後也就不管他了。後來我們問她家孩子是咋學的,那樣玩兒還成績那麼好,他媽媽說,孩子特別自律,白天除了上課以外就是玩兒,晚上回家吃完飯後開始,誰都不讓打攪他,自己學習,時間自己定,有時1、2點,有時甚至還3、4點,第二天照常。跟他一起玩兒的夥伴就慘了,就只玩兒了卻沒向他這樣學,結果高考這孩子考北京一所大學,而其他小朋友都不如他。這個孩子的學習方法張弛有度,值得借鑑。
-
5 # 記憶師雷鳴
我是童教雷老師,看到孩子學習怎麼做到外鬆內緊這個問題,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認為應該對孩子進行外緊內松的引導,而不是外鬆內緊的引導。如果堅持讓孩子在學習上做到外鬆內緊,可能會對孩子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外鬆內緊危害嚴重我們要求孩子外鬆內緊,對於松的是什麼、緊的又是什麼一定要弄清楚。
在學校學習表現得輕鬆一些,在家裡學習抓緊時間。如果讓孩子這樣去學習,在學校表現輕鬆,讓別人以為孩子並沒有努力,但實際上孩子在家非常努力,可能花費的時間是別人的很多倍。
我們這樣做,一是在教孩子做一個弄虛作假的人,二是讓孩子對家庭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當心理壓力過大後,對家庭產生的感受就很不好。
外鬆內緊就是要求孩子外在要輕鬆點,表現得胸有成竹,實際下來花費大量的時間、大量的精力來完成學習的事情,內心一點都沒有放鬆,卻非常緊張。孩子長期處於高壓之下,內心很可能崩潰掉,這樣的結果絕不是我們希望的。
外緊內松才是解決之道一、現實學習不可能輕鬆,沒有太多輕鬆的事情或時間
我們的孩子現在所面臨的學業是非常多的,各種科目內容繁多,讓孩子所做的事輕輕鬆鬆做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要求孩子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要抓緊時間先把學習完成,一定要在晚上九點或十點之前上床睡覺,保證足夠的睡眠。做作業要快、要準,看書要快、要有效,做什麼事情都要講究效率,這些全部都是緊,沒有一件事情不緊。
二、緊的是事,松的是心
確實在這麼多事情上面,我們的孩子內心會跟著事情越來越緊張,如果沒有方法對治內心,讓內心輕鬆的話,對孩子的發展是百害無一利的。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內心輕鬆的辦法。
緊的是事,松的是心,就是告訴我們很多事情要完成,要抓緊時間搞定。同時,我們的內心卻可以表現得不一樣,仍然是輕鬆的心態應對萬事萬物。事緊心不緊,這就需要去練習內心的方法。
三、松心的方法
第一步,要找到我們心的位置。我們的心就是在我們的胸口兩乳中間凹下去的部位,這個地方被我們叫心窩。雞窩是雞住的地方,狗窩是狗住的地方,心窩自然而然的就是心住的地方。
第二步,瞭解心的作用。我們的心就是我們接收到外在資訊或刺激時,產生迴應和反饋的。比如喜歡的或者討厭的,進而產生了我們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當我們的情緒發生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都是順著情緒大笑、大哭,卻不知道自己怎麼哭、怎麼笑的,不清楚這股感覺在我們身體內發生著什麼。
第三步,觀察內心在外物、外事當下的感覺,不去做任何的干擾。我們瞭解到內心就是情緒的發生地時,我們就要去體會我們做事或有情緒時,內心發生的具體感覺是什麼。這就要求我們把注意力從外面收一點點回來放到我們的心窩處,去感受做這個學習的事情時,內心是急的還是緩的,是熱的還是冷的,是緊的還是松的,是輕的還是重的,是上浮的還是下沉的……諸多感受,我們都可以在心窩這個地方體會到和感受到。
當我們體會到這些感受的發生時,就當作是第一次發現它一樣,不要一有感覺就覺得那是痛苦,那是喜悅……我們要像第一次看到它一樣,去認識它,瞭解它。我們不需要去做任何的助長或阻礙的動作,我們只需要默默地觀察它。如此做,我們就可以發現我們的事情仍然在做,內心也一樣在動盪,但是我們不會在內心動盪下隨便地改變我們的言行,我們會選擇最有效的方式去做事,去學習。
這就是讓內心輕鬆,做事緊湊的最好辦法。
結束語總而言之,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去做外鬆內緊的事,應該要求孩子做外緊內松的事。學習要緊,這是外緊,內心要放鬆,也就是內松。只要孩子學會了外緊內松的方法,就不會害怕學習上的困難,敢於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長期這樣練習,不僅內心是輕鬆的,就連做事的神情、神態都會顯露出輕鬆的感覺,但事情卻一點也不耽誤。所以,孩子學會了外緊內松的方法,對孩子的未來成長也將會是有深遠意義的。
回覆列表
對孩子要做到外鬆內緊,首先,父母要了解外鬆內緊的含義是什麼?外松是指表面看上去沒什麼,內緊則是父母心裡每時每刻都在盯著孩子。當孩子出現重要問題時,父母要告訴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父母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要情緒穩定、態度和藹。比如說:孩子,我發現一個問題,你想不想聽?如果不想聽我就不告訴你,而且這個問題只有我告訴你,別人不會告訴你的。
孩子都有好奇心,自然就會問:到底是什麼問題呀?這時候父母就可以說了。經過這樣時間前後的頓挫,孩子就能夠集中精力地聽父母講述的問題。只要父母堅守原則,對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外鬆內緊是一門社會學,是指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孩子心理健康發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育。
父母在家庭中的情緒是否友善平和,待人接物是否謙虛禮貌,決定著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如果父母在家庭裡經常情緒惡劣,夫妻間經常鬧矛盾,會讓孩子的心理處於緊張和恐懼之中,有害孩子的心理發育。
所以父母要不斷學習,培養自己的大愛心、寬容之心、理解之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當一個人有了愛心,胸懷和理解之心,就會驅散煩惱和痛苦而使人情緒穩定。
父母只要在孩子面前的情緒穩定,堅守一個道理和原則。同樣對孩子說一句話,15%是語言,30%是表情,55%是情緒。說出來的話就會有很大的效果。
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不要太緊張。越是提醒孩子不要去那樣做或不能那樣想,三番五次的強調,反而會強化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
父母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適當的表達情緒。一味地批評和責罵孩子,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