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利民

    老子的哲學思想對現代的啟示有三個重要方面:

    1、道德,人類的發展進步要懂道行德,也就是說要認識並尊重客觀規律,並依規律行事。

    2、聖人不仁,在規矩面前不能仁愛,不能網開一面。

    3、優秀的政治家、思想家要有不出戶知天下的思維能力。

    還有很多很多,隨想寫到這裡吧。

  • 2 # 知心姐姐嘉嘉

    “道可道,非常道”。我們並不能說出老子的思想,只能去悟。因為我們所說的都是不全面和不精準的。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中國企業界怎樣面對挑戰與機遇?資訊時代的本質是什麼?企業家怎樣才能找到新的發展契機……面對這些絕對現實的問題,海內外的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都把目光轉向中國古老的管理哲學思想,很多問題竟然都能從數千年前的中國思想家那裡得到啟發,這從不同角度論證了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和作用,其中不少涉及到古代管理思想與當代企業管理的連續性實用性,用中國企業家聯合會副理事長、管理學教授潘承烈的話來說,這是中國獨有的一張王牌,其開發利用價值不可估量。

    老子是中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經》一書。2005年世界哲學日《道德經》一書獲選最受歡迎著作。 老子言:“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即: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當代企業管理者,既可參透老子學說,以其察明當代華人思想深處許多固有觀念,明確管理思想軌跡;又可從老子智慧的言論中,覺悟出許多具體的管理技巧和手法,《道德經》管理思想對企業領導者正確認識經營管理之道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美國總統里根推崇老子治國思想“治大國,若烹小鮮”,再任美國總統期間奇蹟般地迅速扭轉了美國經濟乃至國運的頹勢,降低了一度高達兩位數的通貨膨脹,使美國經濟也出現了北韓戰爭以來最高的增長率。

    毛澤東締造了新中國,他是老子以來真正理解和自由運用老子理論的人。毛澤東青年時期就很愛讀《老子》的書,在他的《講堂錄》中記錄大量的老子辯證法思想的摘錄。建國後,毛澤東還經常讀《老子》的書,並關注哲學界對《老子》的研究。毛澤東對《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主要是在以下三個問題上:即相反相成的矛盾統一論、反者道之動的矛盾轉化論和柔弱勝強的發展規律論。

    鄧小平開創了中國的新時代,“為而不爭”是老子治國思想的重要內容,鄧小平結合當代中國的實際加以應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功遂身退,天之道。”鄧小平正是這樣的時代偉人,進而承擔時代使命,成而退出政治舞臺,在中國的政治史上開創了“退”的先例。

    知名企業家張瑞敏、牛根生、薛永新、嚴介和等無不對老子管理思想情有獨鍾,他們運用老子智慧,從事企業經營管理,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嚴介和的管理之道提出管理的關鍵在人不在事,高層管理的主要角色在於思考、決策而不在於具體行動,抓住了主要矛盾,從而“綱舉目張”。嚴介和治理擁有60多家子公司,7萬多員工而從容不迫,氣神悠然,這是深諳“治大國若烹小鮮”之道後的魅力所在。

    已經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與農業、工業經濟時代最大的不同,就是無形的東西比有形的更重要,老子關於“有”與“無”的關係,在這個階段表現的至關重要。海爾集團成功的奧秘就在於重視“無形”。同樣是創匯企業,海爾的理念是“創牌”,千方百計從產品質量入手爭創名牌,品牌在一個地區站住了腳,何愁銷售?創牌與創匯一字之差,卻是運用“有”與“無”哲學思想的典範。現代經營中的思路、點子、技術都屬於“無”,這些“無”肯定能成為“有”,“有”離開“無”卻會成為真正的無。老子的哲學思想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筆者多年探索老子智慧在企業成長中的運用,認為企業的發展首先要借鑑老子關於“有”與“無”的關係論斷。老子在《道德經》的開篇就為我們揭示了世界萬物的變化發展都要經歷“無”和“有”這兩種過程。對於企業來說,企業的“有”與“無”兩者不可或缺。就如同鄧小平對待中國的發展一樣,“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物質文明,又要精神文明,“有”和“無”要配套發展。然而,多數企業都很看重企業“有”的部分,忽視企業“無”的部分,當企業的“有”與“無”失衡後企業就會走向衰退。企業要持續發展,要做“百年老店”,往往是企業“無”的重要性要高於“有”。當你有了強大的“無”,你就會有強大的持久的“有”,反之,強大的“有”是經不起風浪的。可口可樂公司可以不怕他們的生產設施一夜間被火燒掉,一年內又能恢復原狀,就是這個道理。

    老子關於“有”與“無”的關係非常微妙,這兩個過程受老子認為的“道”在制約支配,人們都知道這個道就是自然規律。如何掌握當代企業發展的自然規律,老子給了我們一個榜樣,那就是老子崇尚的“水”。水無處不在,水無空不入,水隨遇而安,水適應各種環境,水利萬物,水居善地……老子認為“水幾於道”。筆者認為企業的成長也能象水。若能向“水”學習,就一定會成為“大海”。企業要做就做“水”性企業,海爾Quattroporte張瑞敏就說過“海爾是海”。

    對於企業管理,老子的“無為而治”是最理想的管理方式,但多數企業家不能採用這種方式是什麼原因呢?筆者多年研究認為,企業要實現“無為而治”的境地,不是隻是管理理念的問題,重要的是要有實現“無為而治”的途徑。“無為而治”的前提是管理的物件要經過“有為”的過程實現自理。筆者開發的“企業員工自我管理課程”可有效地解決員工的自理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運用筆者開發的“無痕管理課程”來管理企業團隊;“共嬴管理課程”來管理企業客戶;“信任管理課程”來管理企業相關資源;“水性管理課程”來管理企業品牌。這五個課程是筆者對老子管理哲學思想在當代企業發展中運用的又一發現。

  • 3 # 逍遙谷逍遙

    老子的哲學思維是唯物的,是無神的,附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這裡就說明老子的道是物質性,虛空性,能量性。是唯物的。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章中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在這裡說了道體的虛空性,道用是無窮無盡,道有無限能量性,

    為什麼道的作用無窮盡,因為道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天帝也是道創生的,道是第一位的,天帝在道之下,在當時那個社會里,沒有人敢貶低天帝,老子敢說道在天帝之上,是無神的,是唯物的。是唯物論的先軀。

    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是正確的,無為並非什麼事都不幹,消極等待,這個解釋是完全錯誤的,無為是叫人們順應自然發展規律,不要強加人為干預。這是完全正確的。

    中國歷史上的漢文、景二帝,重視黃老之學,道家思想最為活躍,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得到統治者的充分肯定和接受。像陳平、張良、曹參等道家人物為相,促成了文景之治的社會繁榮。到唐朝季淵追認老子為遠祖,選擇了老子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起用了道家高人魏徵為相,造成了貞觀之治。國家的綜合國力世界第一。

  • 4 # 一起學情商

    無為而治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37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無為而治”有許多的爭議性,把無為翻譯成什麼都不做。老子的原意是:“為”要按照自然的發展規律而“為”,是要“不妄為”;不僅僅是為了有所作為而“為”,我們平常所說的“膽大妄為”就是這個意思。

    譬如:《大漢天子》有這樣一個故事,劉徹初登大位,很想有一番作為,徹底打垮北方的匈奴,讓國家更加強盛。這當然好,也是每個君王最想做的事。而當時經過七王之亂的國力,還有軍力不能夠支撐劉徹偉大的目標的。

    當時信奉老子無為而治的竇太后不交兵權忍辱負重,以合親之策換來了十年的和平。在這十年裡,劉徹秣馬厲兵,國力日漸強盛。時候到了,劉徹處理國事也日漸穩重。竇太后才把兵權交給劉徹,後任用衛青、霍去病等把匈奴人殺得逃竄歐洲,。

    是問:如果沒有竇太后的“無為而治”,哪裡有時間休養生息。如果當時劉徹不顧竇太后的勸阻,擊匈奴,糧草供應不上,軍力又處於弱勢,且其它諸侯國又乘機奪取大位,到頭來還是天下大亂,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所以要想有所作為,必定要懂得“不妄為”。

    就拿現在創業來說:

    有些人(包括我在內)看見別人成功了,有錢,有車有房,有美女為伴。在不瞭解市場,沒有技術,沒有人脈……的情況下,拿出自己辛苦多年的積蓄放手一搏。而最終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馬雲在離開學校創業之前,如果沒有人讓他留校五年,我想就沒有今天的馬雲。一個是五年的前後局勢有所不同,一個是心性不同。

    所以“為”也要有所準備的為,也要“順勢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要參加一個崗位的競聘.面試中會提一些問題.請問有過競聘經驗的人.會提一些什麼問題.好讓我有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