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一號

    黑洞最初是理論預言中的一種特殊天體,後來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系列關鍵證據可以表明宇宙中確實存在黑洞。

    透過把引力解釋為時空彎曲的幾何效應,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新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的核心是十分複雜的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它被稱為引力場方程。史瓦西最早從這個方程組中得到了一個精確解,它預言了黑洞的存在。根據這個史瓦西解,如果把質量都集中於一個很小的空間中,結果會導致空間被彎曲到就連光也無法擺脫的地步,所以這種天體完全是黑的,它們被稱作黑洞。理論上,大質量恆星在消耗完核燃料後,將會自發地坍縮成黑洞。

    由於黑洞具有完全不發光並且不反光的特點,這導致我們不可能直接看到黑洞,但有很多證據指明瞭黑洞的存在。當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十分異常的X射線源——天鵝座X-1,有一顆大質量恆星以很近的距離與另一個緻密的天體互相繞著一個共同質心運動,並且該系統不斷輻射出大量的X射線。對於這樣的現象,最好的解釋就是那裡有一個黑洞,由於距離很近,黑洞的引力吸引恆星中的物質,結果產生了一個吸積盤,其中的物質由於摩擦作用將會釋放出X射線。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中發現了多個這樣的特殊系統。

    另外,引力波裝置LIGO在2015年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根據分析可知,此次引力波來自兩個恆星級黑洞的碰撞,這也是證明黑洞存在的有力證據。

    目前,天文學家正在打造事件視界望遠鏡,以期望遠鏡能夠更好地探測黑洞的表面。

  • 2 # 周慶和

    黑洞理論是建立在只知道引力常數而並不知道引力產生原因基礎上的。由於這個基礎太過空虛,所以黑洞說只是一個建立在不確定基礎上的一種猜想,與極性對應理論推導的宇宙演變大相徑庭。所以對此問題不能具體回答,只能說這些。

  • 3 # stemmer

    現有的黑洞的“科學理論”發展軌跡是,假設真黑洞,得到真黑洞的某些性質,然後,硬生生的套在假黑洞一一視界黑洞身上,然後,開始了莫名其妙的歪理斜說,神話著視界黑洞,神話出平行時間、時間旅行、蟲洞旅行、四維五維六維七維空間……

    咋物理定律無效了呢?如今,還在出神呢。

  • 4 # 自然風57778401306

    黑洞雖然是個引力奇點,但是以自旋的形式存在的,我們觀察到的每個星系都屬於這種自旋狀態,那麼在它們的中心有一個超質量的物體在維持這種狀態。這個物體在理論上的解釋,星系中心存在一個超級黑洞,是黑洞的引力維持著整個星系的平衡狀態。像水中的旋渦一樣,周邊所有物體繞著這個旋渦運動,巨大的引力甩出使物質聚堆形成類似銀河系的銀臂。這個奇點是什麼?毫無疑問是星系中心的一個超級黑洞,在自旋地做空心運動,在它的中心還不定時地噴出高能量的電子暴霧,又叫珈瑪射線。以現有的科技手段,雖然沒有直接觀測到黑洞的真實身影,但是種種跡象表明,科學家對黑洞的預言是有理論根據的,黑洞的科學理論發展的軌跡,他們用方程形式解讀其中的奧秘,黑洞視界怎麼讓時空走向彎曲的,有著名的霍金輻射定理。這些深奧理論仍然還停留在探索階段,沒有生產更好的天文儀器跟蹤捕捉到黑洞的蛛絲馬跡。

  • 5 # 法度之家

    任何事物只是人類感性之知為始的理解!偏見性認識,在所難免!不可以把什麼都理解為真理!眼見永遠在二維影象!雖然理性給予了一定的修復!但不是真實現實!更不足以為是真理!一一一引航者!

  • 6 # 聊天選手九段

    漂移、迴圈、不規則慣性的運動形成漩渦狀態,脫離重力、脫離引力的自然現象,同時也是自我修復的一種狀態,宇宙每天都在自我完善中,不斷的分配暗物質,引力子貢給引力場,總質量、總能量不變。

  • 7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這是一個很宏大的題目,很難用一個短小的篇幅進行整體概述。所以,對於想了解詳情的讀者,筆者先推薦一本已經翻譯成中文的格里賓科普著作《尋找時間的邊緣——黑洞、白洞和蟲洞》 ,裡面比較詳細的追溯了關於黑洞從理論計算到實際觀測的整個發展過程。這裡僅簡要羅列十個筆者認為與黑洞相關的重要發展。

    一、1911年到1915年間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誕生,這為黑洞的幾何時空理論探討埋下了伏筆。

    二、1916年1月,正當愛因斯坦剛剛宣讀過自己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研究之後不久,他又一次向普魯士科學院宣讀了一篇論文,這一次他不是宣讀自己的論文,而是代表另一個人,即罹患重病、奄奄一息的原波茨坦天文臺臺長卡爾·史瓦西,宣讀他前兩個月剛剛完成的工作——愛因斯坦宇宙方程的一個特異解。這個解預言了一種大質量天體周圍的特殊時空幾何結構。而這個天體,就是後來的黑洞。令人扼腕的是,史瓦西本人於當年的5月在波茨坦去世,年齡只有43歲。

    三、1924到1926年量子力學的誕生,為黑洞的內部性質理論研究打下基礎。

    四、1939年印度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發表《恆星結構研究導論》,給出了白矮星質量的上限,即形成中子星和黑洞質量的下限——錢德拉塞卡極限。白矮星、中子星,包括黑洞,被認為是宇宙恆星的墳場。錢於1983年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與黑洞理論研究相關的獲獎。

    五、1967到1968年,英國劍橋大學的休伊什和貝爾利用射電望遠鏡發現了脈衝星。這為找到黑洞創造了直接條件。休伊什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與黑洞實驗觀測研究相關的獲獎。

    六、1970年在肯亞發射了被命名為“烏呼魯”的宇宙X射線探測衛星,對宇宙的X射線源進行了普查。到1971年,與其他天文臺的觀測資料相對照,初步確定天鵝座X-1射線源就是一個黑洞。它有一個普通亮度的藍巨星伴星HDE226868,距離地球約6000光年,它的隱形伴星即天鵝座X-1射線源。據計算,其質量為太陽的十倍左右,直徑約60千米,射電週期5.6天。目前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的黑洞候選者。

    七、1971年到1973年,貝肯斯坦、澤爾多維奇、霍金等提出黑洞的熱力學理論和量子理論,認為如果黑洞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就沒有向外的輻射;如果不是絕對零度,則一定會有能量輻射出來。另外,溫度不是黑洞的唯一屬性,其屬性還應包括質量、自旋和電荷等。

    八、與此同時,與緻密的孤立黑洞不同,很多天體物理學家(包括惠勒)提出了超大質量黑洞概念。其內部密度並不很大,但總質量非常大,大到內部的光無法逃逸出去,則從外面看就是個全黑無光的天體。以區別於孤立緻密的小黑洞。而且,宇宙本身也可以構成一個黑洞。

    九、1987年,黑洞理論家布蘭福德估計,銀河系中可能包含了大約100萬個孤立的黑洞類天體,距離地球最近的在15光年左右。而且,黑洞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十、20世紀末,加拿大科學家伊斯雷爾等提出了黑洞的反彈理論,其要點是孤立黑洞會不斷合併,變成一個超大黑洞,最後其質量達到一個臨界點,坍縮的黑洞會在距離奇點非常近的時刻,重新開始反彈,回到膨脹的宇宙模式。

  • 8 # 先生242470081

    “黑洞”並沒有被發現。“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在假設的條件下得出的結論。這不是廣義相對論獨有的,牛頓的引力理論在這樣的假設條件下也會的出“黑洞”的結論。天文學家透過大量的觀測,並沒有直接觀測到“黑洞”。只是透過觀察到異常的X射線和所謂的“引力波”等等,認為是“黑洞”吞食天體等行為產生的,間接的“證明”了“黑洞”的存在。有時候科學家們真是不可思議!鑽進某一領域太深,完全不顧全域性。首先,“萬有引力定律”或“引力場方程”並不成立。因為他們都認為“引力”的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或負相關。依靠這種形式的力形成的運動系統是脆弱的,是不穩定平衡。就像光滑的山尖上放一個圓球一樣是不穩定平衡,只要稍微有外力干擾或內部質量突然從新分佈,都會打破平衡,圓球就會滾下來,再也回不到山頂上去了。同樣,天體的執行軌跡也會發生偏離,從而使天體系統坍塌或散掉。拿地球來說,小行星略過,地震,地質災害,彗星,核爆炸等等,都會對地球的運動軌跡發生微小的影響,就會使地球的運動偏離軌道,結果不是落到太陽上就是脫離太陽。其它的恆星系統也一樣,銀河系、更大的天體體系、宇宙都是一樣,如果是萬有引力維持的都必然是不穩定的平衡系統。而且,天文學家透過觀測發現:行星並不是準確的沿著橢圓軌道運動,頻繁在軌道附近做不規則運動,他們把這種現象叫“弱混沌”,就是沿軌道做混沌運動。這種現象用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不了,行星好像在圍繞恆星的橢圓形管道里跌跌撞撞的運動一樣。還有,從整個宇宙的角度考慮。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會觀測到恆星或者銀河系級別的天體,它們運動的速度會一邊大一邊小。靠近宇宙中心方向的運動速度小,遠離中心方向的速度大;如果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會觀測到天體繞地球運動的速度隨著距離增大。這裡說的是橫向速度,不是宇宙膨脹速度,那是縱向或互相遠離的速度。兩種情況都不是,至少能說明“萬有引力”並不是現在認為的那樣是長程力。不是長程力也就不是萬有了,遠距離的兩個天體沒有作用力。那黑洞作為引力的推論也是不存在的。那為什麼有黑洞的間接證明?大家還記得古文“有人亡斧者”嗎?認為是這樣就往上靠,越分析越像。如果沒有這個先入為主,就要找別的原因了。宇宙中的奧秘無窮無盡,人類才看到多少,差遠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河系有幾條旋臂,太陽位於哪條旋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