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2491040197

    蛇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是透過繁殖產生後代,以保持種族的綿延的。蛇有雌有雄,在外部形態上,兩性差異不大,只是雄蛇的尾部較長,逐漸變細,而雌蛇尾基較粗,向後突然變細而已,粗粗一看,是不容易區別的。

    也有一些蛇,兩性在外形上是有所不同的。有的雄蛇色彩比較鮮明,有的雄蛇背鱗起稜較強,有的雄蛇頭部腹面及兩側具有大小不等的疣粒,例如水赤鏈、鉛色水蛇及烏遊蛇。至於蟒蛇,要分辨它的雌雄,可看殘留的後肢,雄的比雌的顯著得多。

    蛇的交配大都在出蟄後到5、6月之間進行,例如眼鏡蛇、蝮蛇在5月交配,黑眉錦蛇、銅腹水蛇、草原響尾蛇在5、6月交配。產卵絕大多數在6~8月,例如紅脖遊蛇、細白環蛇、金環蛇在5月產卵,滑鼠蛇、玉斑錦蛇、銀環蛇在6月產卵,紫灰錦蛇、黑眉錦蛇、雙斑錦蛇、三索錦蛇、王錦蛇、灰鼠蛇、花脊遊蛇在7月產卵,橫斑遊蛇、虎斑遊蛇、山溪後稜蛇、黑頭劍蛇、眼鏡蛇、五步蛇、環紋遊蛇、福建頸斑蛇等在6~8月產卵。卵胎生的蛇產仔多在7~9月,亦有晚到10月的。蛇在春季交配,夏季產卵或產仔,這對於蛇類的生存是有利的,因為這樣,幼蛇才有較長的時間攝食和生長,使體內積存充足的能量,以度過第一個寒冬。顯然,這是蛇類在繁殖上對於環境的一種適應性。蛇也有在其他季節交配的,例如銀環蛇的交配期在8~10月,五步蛇在9~11月,但它們要到第二年夏天才產卵。

    到了交配季節,雌蛇常會發出一種特有的氣味,這是由於它面板和尾基部腺體的分泌物所致。有的氣味相當強烈,人亦能聞出來。雄蛇便是依靠敏銳的嗅覺而找到同類的雌蛇的。有的蛇有叢集過冬的習性,這樣在出蟄時,兩性相遇的機會就較多,往往在越冬場所的附近就進行交配,然後才分散活動。

    有些蛇在交配前有求偶的表現。那些頭部腹面兩側具有疣粒的雄蛇,在求偶時就用疣粒去撫摩雌體,王蛇的雄蛇則用殘留的後肢去搔抓雌蛇,引起雌蛇的性感,抓的聲音甚至在幾尺遠的地方都可以聽見。浙江短尾峻的雄蛇在發現雌蛇時,就在後面緊追,頻頻伸出舌頭,去嗅雌蛇的尾基部,並且不停地抖動尾部,一有機會,便衝到雌蛇的背上,或緊挨其一側。然後,雌雄兩蛇後半身繞在一起,進行交配。這時雌蛇的尾部翹起,劇烈抖動,交配時間僅為2~6分鐘。蛇島的中介蝮在交配前,雄蛇頻頻點頭,向雌蛇頭部接近,雌蛇頭部微微抬起,並點頭,交配約18分鐘,之後雄蛇尾部下垂,交接處脫開。

    蛇交配時間的長短,差別頗大,一般只有幾分鐘,但亦有很長的。成都動物園飼養的黑眉錦蛇,在1965年4月初發生一次交配,從上午8時繼續到下午7時,交配時間為11小時。我們在1975年5月17日,也觀察到蛇籠裡的一對黑眉錦蛇在交配,從午後3時半到第二天凌晨4時半才交配完畢,長達13小時之久。當時氣溫為21~24℃,相對溼度為78%~93%。交配時,雄蛇尾部擺動不停,發出聲音來。交配時間還有更長的,例如紅點錦蛇,可長達20小時以上。

    雌蛇的交接器為洩殖肛腔,雄蛇的交接器是一對袋狀的結構叫做半陰莖,位於尾基內部,袋的內壁上有許多小棘,棘的大小和數量因蛇的種類而有不同,半陰莖的形狀亦有種的差異。交配時,袋的內面向外翻出體外,插入雌體的洩殖肛腔內,進行體內受精,但每次交配只使用一側的半陰莖。在繁殖季節內,一條雄蛇可和幾條雌蛇交配,但雌蛇只交配一次,因此,養蛇場裡常常讓一條雄蛇配上幾條雌蛇進行繁殖。例如銀環蛇大致10條雌蛇配上2~3條雄蛇就夠了。交配後,精子可在雌蛇輸卵管內長期生存,一對浙江短尾蝮交配一次,雌蛇連續產仔3年,第一年產仔7條,第二年產仔4條,第三年產仔14條。有的蛇,其精子可在雌體內生存5年之久。

    蛇多數為卵生,亦有卵胎生的,都是一年產一窩,很少例外。

    蛇卵為橢圓形,有的較長,有的較短,大都為白色或灰白色,它和鳥卵不一樣,沒有保護色。卵殼厚,革質堅韌,富於彈性,不易破碎,殼由幾層彈性纖維組成,為輸卵管細胞所分泌,外層中雜有碳酸鈣等無機物,織造精緻,巧奪天工。剛產出的卵,表面有粘液,常常幾個卵粘連在一處。蛇產卵並不一次全部產出,一般都是斷斷續續地產。例如五步蛇要每隔35~50分鐘才產出一個卵。最近我們捕獲一虎斑遊蛇,在半小時內就產出46個卵,遠遠超過了過去一窩最多卵數為24個的紀錄。

    各種蛇卵的大小,千差萬別,盲蛇的卵只有花生仁那麼大,而蟒蛇的卵,小的像雞蛋,大的比鵝蛋還大。

    絕大多數的蛇不會做窩,卵一般產在不冷不熱、不幹不溼、溫溼度適宜於孵化的隱蔽場所,獲得的熱量(來自太Sunny或莖葉腐爛)足夠供胚胎髮育的地方。產卵地點多種多樣,但多在天然洞穴、肥料堆、柴草垛、廢棄的動物窩等處產卵。有的蛇有“改建”原有洞穴的能力,如果洞大小,它會爬進爬出加以擴大。有的蛇則靠頭部的活動把上挖松,而用尾部把土掃出去,挖出一個洞穴來。產卵通常是一條蛇一個地方,但亦有同一種蛇聚集在一處產卵的,產卵總數可達3000枚之多,這種習性對卵的孵化是有利的。因為在孵化過程中,胚胎散發的熱和水分,對卵的孵化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從交配到產卵的時間,在各種蛇裡面,有長有短,美洲黑蛇為1~2個月,束帶蛇為87~116天,黑眉錦蛇為51天,草原響尾蛇為4~5個月。最長的可達半年以上。

    每窩所產的卵數,各種蛇差別很大,最少的是1枚,最多的可達100枚以上。

    大多數的蛇產卵後就離開卵堆他去,讓卵在自然環境中自生自滅。但也有一些蛇有護卵現象,眼鏡王蛇能利用落葉做成窩穴,產卵後再蓋上落葉,母蛇俯伏在上面不動,父蛇則在附近活動。蟒蛇、銀環蛇、五步蛇產卵後,亦有終日盤伏在卵上的護卵習性,蟒蛇伏在卵堆上,可使卵的溫度增高4~6℃左右,顯然這是有利於卵的孵化的。但護卵習性即使在同一種蛇,也有不同,例如歐洲的普通水蛇,在英國的一個公園內,一條母蛇看護它的卵堆,孜孜不倦達13日之久,而另一條母蛇在產卵之後就爬走了。

    從卵孵出仔蛇所需的時間,在各種蛇中相差很懸殊。有的很短,只需要幾天;有的很長,需要8個月之久。但大多數的蛇大約需要兩個月左右。孵化時間的長短和溫溼度密切有關,在適溫範圍內,溫度越高,孵化越快。黑眉錦蛇在17~23℃時,需要80~88天才能孵出,在20~25℃時,只要67~72天就夠了。銀環蛇的卵因溫溼度高低的不同,孵化所需時間變動於39~51天之間。另外,和卵在母蛇體內的發育程度亦有關係,發育程度高的,孵化所需的時間就比較少了。

    有許多仔蛇在孵出前,它的頭端(在前頜首上)具有一突起,叫做卵齒,其大小形狀在各種蛇中各不相同,有的很小,用手指去摸才能感知,大的有眼徑的三分之二那麼長,仔蛇靠它來劃破卵殼。從劃破卵殼到仔蛇出殼,大約需要一整天的時間。當卵殼捅破時,仔蛇並不立刻出來,它先是把吻部、然後是把頭部伸出殼外,又縮回去,如此伸縮多次之後,才爬出殼外。卵齒是一個暫時性的結構,仔蛇孵出後,不久就脫落。

    奇怪的是卵胎生的蛇,如響尾蛇、銅頭蝮等也具有卵齒,這表明它們在進化過程中曾有過卵生的階段。蛇類透過長期的進化才產生出卵齒這種有利於出殼的構造,當其由卵生變為卵胎生時,卵齒的退化也是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儘管它早已失去功能,但仍然殘存著。

    卵胎生的蛇,大多生活在高山、樹上、水中或寒冷地區。它的受精卵在母蛇體內生長髮育,但胚胎和母體沒有直接聯絡,卵內貯存的物質是它營養的唯一來源,和真正的胎生有本質上的不同。但也有例外,澳洲有兩種蛇,它的胚胎能從母體取得營養,有點像胎生。蝮蛇、竹葉青、蝰蛇、多數海蛇都是卵胎生的蛇。

    蛇島蝮蛇在產前幾天,常常不吃不動,但性頗兇猛,產仔開始時,洩殖肛孔之前的身體部分逐漸膨大,尾部翹起,蛇體收縮蠕動,洩殖肛孔張開,有時排出大量粘液,當包在透明膜(退化了的卵殼)中的仔蛇產出約一半時,膜內仔蛇,清晰可見,到大部分產出時,膜即破裂,仔蛇突然彈伸而出,頭部揚起,慢慢搖動,作向外掙扎狀,同時,母蛇繼續收縮,仔蛇即很快產出。也有直到產出後膜才破裂的。仔蛇鑽出膜外,便能自由活動。如果產出後膜仍然完好,亦不見仔蛇在內活動,那就是死胎了。

    仔蛇產出後,一般在幾天(5~10天)內就進行蛻皮。有的生後不久即蛻皮,有的兩週以後才蛻皮。有的仔蛇在生後10分鐘就吃食物,有的要到第二年春天才開始吃東西。

    毒蛇的仔蛇出殼以後就有毒性。銀環蛇的仔蛇剛孵出時咬人,就能發生中毒症狀。小白鼠被孵出僅10天的被小五步蛇咬了一口,3分鐘就死了。極北蝰的仔蛇生出不久,就能咬死老鼠。

    卵胎生的蛇,每窩產出的仔蛇數,各種蛇亦不相同。最少的每窩只產1只,最多的可超過100只。

    無論卵生的或卵胎生的蛇,不僅因種類不同,產卵或產仔數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種蛇,亦因年齡、體型的大小和健康情況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地說,體大而健壯的蛇,產卵或產仔數要多於體小老弱的個體。例如銀環蛇,3~4歲時,每窩產卵5~9枚,5~6歲時,每窩產卵10~15枚,以後每窩卵數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聯儲加息血洗美股,新興市場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