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二先生—forever
李紱和田文鏡都是康熙還有雍正年間的官員,而兩人之間也確實有矛盾,其實就歷史而言,這一段也確實是十分經典的一個片段。
攤丁入畝其實一般瞭解一點雍正皇帝的人都知道,在他繼位之後,為了改革稅制,實行了一個叫攤丁入畝的政策,雖然說早在康熙年間就已經提出過這一件事情,但是雍正繼位之後才真正的開始實施。
雍正年間實行的這一政策不僅減少了百姓們的負擔,而且還給朝廷的稅收帶去了極大的增長,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人口開始迅速的攀升。
後來對於攤丁入畝又有了一些改善,比如對田地也進行分類,在逐漸的完善下,這一政策倒是優勢明顯。雖然在貫徹這一政策上還有待商榷。
李紱和田文鏡的矛盾李紱和田文鏡的矛盾最直觀的展現也就是在這個攤丁入畝上面的。
田文鏡因為深受信任,而且做事又十分的認真,所以十分快速的就升到了河南巡撫。但是他呢?最看不慣那些拿著朝廷的錢卻不做事的人,於是他就見一個參一個,結果可想而知。
於是呢?李紱呢?就被一群人拉的入了火,於是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他們兩個在朝廷上掐架,你參我一樁,我也迴應你一下,而其中的不少的藉口都是圍繞著雍正的新政展開的。
後來的結果就是李紱戰敗了,原因很簡單,雍正需要田文鏡,他推行新政不得不依靠這個做事認真的人,而李紱他們呢?說的直白點就是出工不出力。但是雍正卻也是因為此舉得罪了不少的讀書人。
-
3 # 小南史
雍正三年(1725年),廣西巡撫李紱被調任直隸總督,回京的路上,李紱路過河南,得知河南巡撫田文鏡對當地知識分子打壓,引起反彈,當面指責田文鏡“有心蹂躪讀書人”《小蒼山房文集》上有記載此事。
李紱是典型的科舉出身,作為理學大家,是整個文人階層而優則仕的代表,田文鏡則是監生出身,靠著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得到雍正賞識才升上來的大臣,二人也是早期雍正最為器重的人才。
李紱,資格很老,康熙四十八年的進士,在康熙末年已經是內閣學士,兼任左副都御使,李紱曾公開與當時權勢滔天的年羹堯大將軍叫板,此次升任直隸總督也是因為深得雍正賞識,破格提拔,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就聽過李紱,這也是李紱敢指責不是自己手下的田文鏡原因所在。
《世宗實錄》“才品操守,為滿漢中所少”李紱回到京城面見雍正,痛斥田文鏡“負國殃民,至午夜方罷”,而且專門上了彈劾摺子,訴說田文鏡不用讀書分子,亂用市井無賴。
田文鏡是雍正第一個迅速提拔上來的臣子,深得雍正喜愛,且對田文鏡人品深信不疑,但李紱的彈劾又有理有據,擔心田文鏡被他選用的官員欺騙,雍正將奏摺兩頭裁頭去尾,發給田文鏡以關心口吻叫他對張球審查,以免受到欺騙而不自知。
田文鏡一看就知道是李紱彈劾,儘管被雍正裁掉開頭和結尾,老練的田文鏡在密摺上說:
《硃批諭旨田文鏡奏摺》“幕僚客鄔思道系素識,無人推薦,張球並無招搖生事,所參邵、汪等各員劣跡屬真,請遣欽差來豫審明云云”。田文鏡抓住雍正厭惡科甲朋黨互相援助的心理,對雍正信誓旦旦地指出:“參折內指出斥張球為市井無賴,此人必系進士出身。邵、汪俱為己丑進士,或與此人為同年。”這句話一下子抓住雍正軟肋,迅速瓦解了李紱對雍正的影響。在給田文鏡的批示中,雍正迅速調整了態度,對田文鏡大加勉勵:
《雍正奏摺》“朕原恐你是一個直性人,被屬員愚惑。今覽爾此奏,乃無稽之讒言也。若如此,張球何罪之有,不必參”。在雍正對此事定調後,李紱由最初的主動變成了被動,讓雍正覺得李紱是科甲出身的一個黨派骨幹,對他的心腹田文鏡造言妄語,此前他就對科甲出身的官員評價就與歷代有所不同,他曾對此說過:
《上諭內閣》“國家用人,但論其賢否,不當限以出身……自古以來,名臣良輔,不從科甲出身者甚多,而科甲出身之人,亦屢見有蕩儉逾閒者”。對田文鏡的使用可以說是雍正對其用人理論的大膽嘗試,並且這個田文鏡在此前就得罪過年羹堯和隆科多,在二人被處理後,田文鏡愈發得到其信任。
其實不難看出,雖然李紱和田文鏡早期相得益彰,但到了後期,因為二人立場不同,李紱是讀書人的代表,肯定是要為讀書人張目,田文鏡用人只講究能力,不注重出身,只要你有能力,我就用你,而且田文鏡只是不喜歡只會誇誇其談的讀書人,對真正的有學之士很是友好,從早期田文鏡和李紱的關係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他們的這種“反目成仇”只是政見上的不同。
-
4 # 水墨鄂州
想必大家對李紱和田文鏡兩個人都不陌生,電視劇中關於他們倆人形象刻畫的都很好,但是他們兩人在歷史上有過沖突,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李紱和田文鏡互掐的始末。
雍正四年,李紱進京路過河南,河南巡撫田文鏡對李紱招待的也不錯本來這件事也就這樣過去了,可是就在河南出事了。田文鏡本來在管理下屬方面就非常嚴厲,尤其討厭這些儒生辦事太慢,稍有不滿就上疏彈劾,而信陽知州黃振國卻一直不聽田文鏡的話,於是田文鏡找了個機會上摺子彈劾黃振國。
image.png
這樣一來李紱不高興了,指責田文鏡是故意蹂躪讀書人,李紱進京見到雍正後就說田文鏡在河南如何如何貪虐,而且替黃振國等人辯解,還說黃振國已經冤死獄中。田文鏡在被李紱指責之後就先上了摺子說李紱和黃振國是進士同年,相互袒護。李紱後上疏辯解,雍正並不相信他,而那個黃振國也並沒有死而且還被押解至京,這樣以來雍正更不相信李紱了。
不久,御史謝濟世彈劾田文鏡營私負國,貪虐不法十幾大罪,仍提及黃振國一事。這樣一來雍正起疑心了,懷疑李紱與謝濟世是同黨而雍正最痛恨大臣結黨營私。把謝濟世革職充軍,黃振國斬首,這樣便結束了這次爭鬥。
image.png
其實這次爭鬥中,兩人都有錯誤。首先是李紱,黃振國其實是蔡珽的親信,而李紱和蔡珽的關係極好,而黃振國和李紱又是進士同年之誼難免有個人主觀情緒在裡面。而田文鏡看不起儒生以及對儒生要求過分嚴厲也存在缺點。
image.png
封建王朝時期,臣子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微妙,在對待歷史事件時不能過於片面。
-
5 # sunjin6278
我上網查了一下百度,好像李紱和田文鏡沒有過共患難的經歷,也不是什麼同年。李紱和田文鏡後來反目成仇這倒是事實。
李紱是江南大儒,是進士及第,康熙時候都受到了重用,當了高官,寫有很多文章傳世,是江南文壇領袖,為官清廉務實,敢做敢為,但在雍正朝對推行的有關“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政策有牴觸情緒,認為有辱斯文,對士紳不敬。田文鏡出身就很不如李紱了,他沒有進士及第,康熙時只是以監生得了功名,沒受多大重用,只是到了雍正朝,一力支援雍正維新,在自己官任上大力推行雍正的革新政策。本來田文鏡和李紱都很受雍正重用,田文鏡被任命為河南巡撫,後升任河南總督,李紱被雍正從南方總督任上調為直隸總督。但雍正很忌諱官員交結朋黨,他對科舉及第的官員拜恩師、相互認同年很反感,認為這就是在交結朋黨。李紱是當時文人學士的領袖,他自然很維互儒家倡導的“學而優則仕”思想,維護儒家道統,對雍正打壓科舉及第官員自然心存不滿,但他不敢明著與雍正對抗。田文鏡不是科舉出身,他一路進階都是經自己努力,直接得到皇帝提拔的,自然只感激皇帝,努力做好皇帝交辦的事,對那些科舉及第的官員,很是不屑。他在河南巡撫任上,大力推行雍正新政,對科舉出身的官紳多加嚴苛。李紱到直隸去任總督,路過河南,二人以前本無恩怨,田文鏡也很好地招待了他,但李紱看到田文鏡如此苛對儒紳,心裡很是不滿,覺得有辱斯文,同時也正好向雍正表明自己對儒家道統的思想,就上書彈劾田文鏡;田文鏡呢?也上書指責李紱對新政的牴觸。這時的雍正皇帝,本就想打壓科舉及第官員相互交結的情況,自然就貶壓李紱,支援田文鏡。最終李紱被貶,田文鏡得到寵用。然而儒生治世是中國的傳統,歷史也多由儒生所撰。李紱雖沒得到皇帝的認可,卻在士紳中博得了好名,後來乾隆帝一登基,就恢復了李紱的名譽;而雍正皇帝和田文鏡,卻在以後的歷史中,成了暴君和酷吏的形象。
說到底,李紱和田文鏡之爭,是儒家道統思想與法家法治思想之爭。法家思想推崇公平法治,人人守法,嚴刑苛法,有利於中央集權和徵令暢通;而儒家提倡仁政愛民,但也推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對官紳士大夫給予優待量刑。其實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不是根本對立的,因為寬猛相濟才是治世之道。
回覆列表
田文鏡聽從雍正命令搞士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得罪當地士紳。李紱路過河南,官員士紳投訴告狀,就勸說田文鏡溫和對待。
田文鏡本人漢軍正藍旗,又只是監生,沒有舉人進士的科舉經歷,更不會有啥同年情分,對這些官員士紳根本不留情。何況新政是雍正推行,田文鏡這個河南巡撫基本不鳥李紱這個剛從廣西巡撫晉升直隸總督的漢官。
李紱指責田文鏡,田文鏡當然不服,上書指控李紱包庇同年進士,知州黃振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