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二一電商學院

    隨著電商與實體零售相互滲透的程度逐步加深,大資料等新技術被傳統零售看成是救世主,被電商視為變革的風口,技術驅動商業變革已成大勢所趨。那麼“新零售”究竟能夠取得成功,又是否會成為新風口。

    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版圖上終於出現了一枚新的棋子:2月20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團和百聯集團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這似乎是個好訊息,百聯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百聯股份昨日開盤1小時內漲停,港股上市公司聯華超市股價收盤大漲7.76%。不過面對現場媒體關於什麼是“新零售”的提問,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也沒辦法準確回答:“世上本沒有路,世上的路是人走的。這個世界上本來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創造出來的,今天我們正在走這條路的過程當中。”

    但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從未像今天一樣對他們曾經的對頭傳統零售們如此渴望。

    統零售將大資料技術看作救世主,而電商視其為變革的風口

    1、衝擊

    華堂商場在京首店關門、百盛芍藥居店停業、上海淮海路太平洋百貨撤場……百貨業關店的訊息讓零售業寒意陣陣。

    另外,消費心理發生轉變,電商越來越多的節慶促銷和更加便利的購物渠道,讓實體零售利潤越來越下滑,透支性促銷讓實體從業者全年收益不平衡,經營上步履維艱。作為實體店主力存在的商超賣場面對電商的來勢洶洶也吃了不少苦頭。

    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北京網路零售額為2016.9億元,同比增長40.2%。2016年北京網路零售額前三季度1299.9億元,實現增長12%。電子商務成為拉動消費的主力,並逐漸發展成熟。

    在電商搶佔消費市場的大背景下,冠業集團面臨的電商衝擊並不是個例。超市發黨委書記李燕川透露,電商對門店的銷售業績有較大的衝擊,高頻次消費百貨商品和休閒食品較為明顯。

    但這也並不完全歸咎於電商的快速增長,實體門店在對顧客的指引、體驗方式的設定上不夠充分,不能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市場競爭如同自然生存法則,用達爾文的自然進化論或許更能理解一些實體零售業績下滑甚至關店的現象。畢竟,只有適應市場消費需求和發展趨勢才能存活下來。

    2、融合

    在經過市場洗禮後,電商與實體零售之間的關係正發生變化:電商開始佈局線下的實體店,同時為其他品牌的實體店開啟大門,展現出相互借勢、相互靠攏的融合之勢。

    商務部近日釋出的《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對實體零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創新發展方式、實現跨界融合、不斷提升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及效率做出部署。

    另外,《意見》中還強調,促進跨界融合方面,促進線上線下融合,促進多領域協同,促進內外貿一體化,透過融合協同構建零售新格局。

    李燕川認為,電商與實體店之間的距離在縮小,但實體店的電商人才較匱乏,需要與其他平臺合作,實現上門配送。實體店增加了年輕顧客消費,線上平臺也有了更多的業績正增長空間,實現共贏發展。

    在融合的趨勢下,實體店也從電商中獲得了不少經驗。林永強認為,電商平臺透過對會員客戶的資料管理實現精準營銷,但是實體店只能對顧客進行“感性”地判斷,“冠業集團也將增加對大資料的應用手段”。

    國內實體零售加速電商化,外資零售巨頭也在透過觸網分食中國市場蛋糕。今年“雙11”,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美國梅西百貨、南韓EMART、日本樂天等知名百貨企業及傳統大賣場就紛紛入駐天貓平臺,透過電商渠道試水國內市場。

    馬莎百貨甚至關閉全部內地門店,獨留電商平臺繼續運營。

    3、轉型

    在2015年便與電商展開戰略合作的物美超市,對電商的衝擊沒有太多感受。物美相關負責人表示,物美與多點合作,開展配送服務,在電商襲來之時,並未造成較大的業績影響。

    隨著實體零售觸網速度提升,電商渠道不斷併入線下實體,雙軌並行,從提升服務體驗方面做足文章,真正打造消費者需要的多元渠道。線上線下的融合,對於品牌的曝光度、渠道控制、市場銷售業績等帶來一定的提升。在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過程中,在對這種趨勢的判斷以及踐行中,需要品牌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路線調整。

    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日前提出,現在網路零售發展非常快,實體零售到底怎麼發展,一些企業不是很清楚。經過對國內、國際多方面的調研,商務部對實體零售的下一步發展方向進行了明確。

    推動實體零售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銷售商品向引導生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生活方式、擴大消費的方向轉變。二是由以前分散獨立的競爭主體向融合協同的新生態方向轉變。三是由以前的粗放式發展向注重質量效益方向轉變。

    北商研究院特邀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對此表示,實體店很有發展潛力,但傳統的零售方式必須轉變、升級。電商憑藉渠道優勢迅猛發展後,需要對接實體店加深消費者對公司品牌的認可。無論起點是電商還是實體,增加展示、體驗的特色,都是贏得先機的關鍵。

    隨著網際網路電商與傳統實體零售“相互聯姻”的訊息陸續傳來,電商與實體零售相互滲透的程度逐步加深,技術驅動商業變革已成大勢所趨。

    從過去到現在,在電商和實體零售商孰優孰劣的一場場爭奪戰中,從搶線下零售的飯碗,到現在互補合作、資料共享,新零售或許是國內電商的無奈之舉,卻也不得不說是明智之選。

    未來幾年,電商如果不與線下實體配合,走起路來或許不穩,同樣,線下如果依舊不去擁抱網際網路、抱團大資料等新技術,或許也不會走得長遠。

  • 2 # 籠中對

    購物場景的變化,傳統電商使用者目標明確,新零售使用者在完全沒有購物慾望的時候可能會在社交的過程中順便購物。具體影響可能就是內容的影響,新零售主要是Ip和產品內容的體現,個人見解。

  • 3 # 使用者4827971561769

    如今,新零售已經遍佈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交易場景到交通便利全部覆蓋,將線上線下完美融合。

    實際上,不管是新零售還是S2B2C都是在傳統電商之上進行的改革,以前的傳統門店都是需要顧客到店進行選購,但運用了S2B2C新零售的模式就能直接打通和消費者的關係,比如阿里的盒馬鮮生,就是運用了“線上下單、就近門店配送”的新零售模式,這樣的模式不僅解決了食品飲料品類的物流難題,也打造出了便捷體驗的“三公里生活圈”開闢了更方便的模式,在方便的同時也增加了客戶的回頭率。

    另外,大家知道,不管是新零售還是S2B2C都是在傳統零售的基礎上利用大資料或者人工智慧等去引導線上或者線下的消費者的需求,也是透過這種升級,對消費場景、消費者進行重塑。

    換句話來說,就是零售的本質其實並沒有變,變的只是技術上的改變,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公司,已經發展起來了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這對於對於打通線上和線下場景,最佳化使用者體驗提供了更多技術的可實現性。

    而且,基於S2b2c模式下的新零售,在整個渠道和供應鏈上的轉化上,都提供給了客戶非常好的購物體驗。

    現在的狀況是,很多大的商家、品牌主,即所謂的“大B”,他們的2C模式已經發展很好,但絕大部分的大B很難把自己建成“大中臺、小前端”這樣更先進的組織方式,因此現有“大B”2C的模式很難直接升級到S2b2C,但這種點對點的售賣能力,正在幫助小b分食大B的市場。

    所以,在這樣的網際網路市場中,雖然機遇多,但選擇一個好用的系統也是非常重要,大商創就是以S2b2c理念出發,有整合供貨商,批發商,入駐商,分銷商,門店與一體的賦能商家的能力,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的系統。

    除此之外,還提供以S2b2c為基礎的標準化產品、工具型平臺和互動類社群,解決了B端成本高、客單高、流量小和產能低的痛點和C端溝通效率低、資訊不對稱、品質不可控和售後無渠道的煩惱。

    以初期的SaaS管理進行成本最佳化和流程管控,對零散的夫妻店小b端進行系統化的整合;同時透過集中採購和監督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打通多樣化進貨渠道,賦能小b端;接著以認證、管理、服務、評估和監督一體化設定基礎標準,以柔性供應鏈進行創造最大化。

    S2b2C模式最大的創新,是由供應鏈和小企業共同服務使用者。就像大商創的案例中,服務使用者工作就是由大商創平臺與渠道商這樣的供應鏈平臺共同來完成。

  • 4 # Julio陳惠立

    新零售是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它的核心在於推動線上與線下的一體化程序,其關鍵在於使線上的網際網路力量和線下的實體店終端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合力,從而完成電商平臺和實體零售店面在商業維度上的最佳化升級。

    而傳統電商的弊端表現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仍然出現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售賣假貨、虛假賠付、虛假信用等!

    所以,新零售才是商業模式發展的趨勢!

    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家吳玉如對書法界有何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