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頭1931
-
2 # 影視圈Magazine
十多年前,中國的影視行業還沒有型別片的概念,甚至連商業片的概念都沒有。2002年,當張藝謀執導的《英雄》上映,大家仰首感嘆:哦,原來中國電影兒還能這麼拍!
《英雄》在當時內地全年總票房不足10億的情況下,收穫2.5億元,並在全球最終拿下14億人民幣的總票房成績,至今都是中國產電影海外的紀錄保持者。同時,他還斬獲包括奧斯卡、柏林電影節在內的國內外無數獎項及提名。
《英雄》開啟了一個時代,從那時起,內地電影才有了“商業片”與“文藝片”之分。如今,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與完善,電影型別進行進一步的細分是毫無爭議的,但是究竟該如何分類,能分哪幾類,則是眾說紛紜。
中國美食有八大菜系
中國電影該如何分類
本次電影節期間,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指導、編劇幫主辦的《第四屆中國電影編劇研討會——型別電影的開發與創作2018》論壇中,著名編劇何冀平、顧小白、束煥、文雋、宋方金等人,從自己的親身經驗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因編劇了《泰囧》《港囧》等經典中國產喜劇電影,束煥自然成為了現場最具型別代表性的編劇,他的入行也正是從喜劇起家。
束煥
束煥科班出身,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他的創作軌跡一直是喜劇路線。當年還在學校的時候,一次他在操場上被人逮住問,願不願意寫劇本掙錢,一集100塊。那是1993年,北京市職工的平均月工資不過400塊,一集100塊錢,是很可觀的收入,那部束煥參與的電視劇叫做《我愛我家》。
此後,束煥寫過情景劇、寫過小品,就是與電影無緣,直到2007年,劉儀偉找到他說想學香港,也拍一部賀歲片,那時的束煥壓根不知道什麼叫“賀歲片”,劉儀偉解釋:就是找好多明星,飛快拍完,過年讓觀眾圖一樂兒那種。有了想法之後,他們便去找葛優、張國立來演,可惜人家都沒同意,退而求其次找了徐崢,並集結范冰冰、小宋佳、寧靜等十來位大美女做配,那部電影叫做《愛情來電轉駁》,那是束煥的第一部電影編劇作品。
幾年之後,束煥與徐崢再次合作的《人在囧途之泰囧》,一舉打破中國產喜劇片的票房紀錄,而他也被評為“國民喜劇”第一編劇。如今,但凡是這一型別,恨不得網大都想跟束煥扯上點關係,他的行業地位和價值可見一斑。但束煥說,“現在中國票房突破500億(年產值),其實只相當於打火機行業的產值,所以我覺得還是任重道遠。”
束煥在喜劇型別片方面具有發言權,而資深香港電影人文雋則在“型別片”全方面具有一定的發言權,本身香港電影比內地市場化的時間要早,程度要高,因其國際化的工業製作水準和國際影響力,一度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文雋
文雋的身份不僅是編劇,同時還是出品人、監製、導演、策劃,浸淫行業三十多年,參與影視作品超過一百部,最經典的有《古惑仔》系列、《百分百》系列等,他經歷過香港電影的鼎盛時期,也見證過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90年代初,文雋開始北上,讓姜文享譽世界的《Sunny燦爛的日子》便是由他監製。
在文雋看來,內地的型別片是最近七八年,新一代的導演成長起來才開始真正發展的。比如,2013年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上映,是中國產青春型別片的開端,此前王小帥也有《十七歲的單車》《青紅》等優秀作品,但歸根結底還是屬於文藝片的範疇,不能歸類為商業青春片的型別。
進一步細分下去,就喜劇而言,徐崢、束煥的《囧》系列在大型別下更偏向生活,而甯浩的《瘋狂》系列更偏向黑色幽默。這些型別並不足夠成熟,但都極大的推進了中國產型別片的探索。
原本型別化不夠明確的編劇顧小白,以創作藝術片出道,近兩年因為其編劇作品《心理罪》《白夜追兇》等的熱播,一下子變成了懸疑、破案型代表,他表示,“對我而言,型別片、藝術片的核心應該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外在的包裝不同。”
顧小白
他以李安為例,李安的電影每一部都不一樣,但都是在表達自己,展現人在世俗的困境中如何面對自己,“或者說他永遠在表達理智與情感。”
-
3 # 電影鏡頭讀名著
嚴格來說,文藝片和商業片都不是電影研究的學識概念,只不過,我們生活中習慣用文藝片來形容獨立電影或者地下電影,而用商業片來形容好萊塢的型別電影。
羅伯特·麥基在他的精彩著作《故事》中總結了故事的八個原則,這些原則組成了好萊塢偏愛的經典故事的設計基礎,逐漸也變成了好萊塢型別電影的基礎。這八個原則就是
1.完整結尾
每個電影故事都對主人公提出關鍵的問題。主人公能否成功?壞人是否得到了懲罰?好萊塢偏向完整結尾,即在電影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在結尾有了回答。這樣才能使觀眾得到他們期望的大團圓的感覺,滿意地走出影院。
2.外部衝突和內部衝突
除了動作片和兒童電影之外,大多數電影主人公都面對內部和外部的衝突。在好萊塢電影裡,外部衝突往往重於內部衝突,可見的重於不可見的。
3。單一的主人公
好萊塢電影更喜歡歹意的主人公的故事,因為這樣的觀眾會更加緊密地與他認同。
4.主動的主人公
主動的英雄會積極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5.直線性時間
好萊塢電影總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依次表現出來。
6.因果關係
傳統好來我電影故事都是以因果鏈為核心,例如:事件A引起了事件B,而B又導致了事件C。巧合或者無後果的事件都被盡力避免了。
7.始終一貫 現實
每一部好萊塢電影都在開頭設立一些不可改變的“規章”,這些規章來解釋整部電影的背景和世界觀,這些解釋會引發觀眾的興趣。比如星球大戰系列開篇的滾動字幕。
8.變化
即使電影主人公是具有明確行動目標的積極主動人物,並且贏得觀眾的認同,但如果他最後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大多數人人會感到失望,浪費了時間。
以上的八條規則是逐漸發展起來的,慢慢成為了好萊塢主要電影的型別基礎。無論是動作片、科幻片、劇情片、西部片、恐怖片等這些型別電影,他們的故事也都遵循這些原則。
但是文藝片則不相同,或者說除了好萊塢電影,還有歐洲電影,還是有第三世界電影,還有美國的獨立地下電影等等,這些電影是不同於好萊塢型別電影的電影,他們投資少,沒有或者很少電影明星的參與,故事不遵循型別片的原則,總是用各種片段敘事。換句話說,所謂的文藝片就是那些不遵循好萊塢型別電影套路的電影型別,他們大都是歐洲電影,以好萊塢電影之外的法國電影、義大利電影、德國電影以及廣大的第三世界的電影為主。
其實型別片是有型別片的好處。這是學習電影的基礎,現在好萊塢的大佬大都是型別片的電影大師,比如庫布里克,幾乎每一部電影都重新確立一種型別,諾蘭的電影重新定義了燒腦的科幻電影,而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等等,把商業電影推向極致。他們對型別電影推翻型別,重新又確立了新的型別。而以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參展的都是文藝電影。但是這也不是嚴格的界限,比如昆汀·塔倫提諾的《低俗小說》在戛納電影節獲獎之後,在好萊塢也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而且《低俗小說》也打破了型別電影的線性敘事,採用了章節和片段敘事方式講述故事。現在好萊塢電影中也經常採用這種型別。
再說會國內的電影,中國產電影沒成熟的商業型別。大多數導演都是文藝片導演,所以他們經常採用迂迴的上映策略,比如先參加海外的電影節,如果能夠拿幾個重要的獎項,可以回到國內用這種獎項作為宣傳的噱頭,在院線上映,獲得收益。從張藝謀、陳凱歌、賈樟柯、婁燁等導演都是採用了這種策略。張藝謀拍攝《英雄》開始,我們才對型別電影有了新的認識和概念。現在中國產電影慢慢有了成熟的型別,比如這兩年的《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戰狼》系列,這些都是主旋律戰爭片,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馮小剛的賀歲片,甯浩的喜劇片也逐漸成熟,徐克一直都在探索一種新的型別,比如狄仁傑系列就是綜合了偵探、懸疑和動作結合的型別。還有張藝謀的動作片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型別片。但是像賈樟柯的電影,我們一般習慣稱之為文藝電影,因為他們絲毫不遵循固定的模式,沒有大明星,沒有大投資,很難在院線看到,但是在海外和國內總是有小眾的文藝青年追捧。
回覆列表
憑自己的感覺說幾句吧,文藝片這個概念應該是國內這麼分的吧,國外會這麼來分嗎,有點疑問。我覺得文藝片應該是一個大概念吧,像傳統講文以載道一樣,文藝片可能更注重去表達些導演的情懷,夢想,每個導演的個人經歷和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很難說是型別片!侯大導的刺客聶隱娘我覺的不錯,很多人昏昏欲睡,我小時候看過原著,還蠻有興趣的。這篇唐代傳奇換個導演肯定又是一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