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比
請看下面的例子:
1、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襄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2、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3、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候,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例1中,用同一短語的疊用,意在突出秦孝公吞併六國,獨佔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對諸候各國虎視耽耽的情態,咄咄逼人的氣勢。
例2則用鋪陳排比,氣勢壯觀,這是為了極力鋪敘六國之兵強馬壯,這就為後文六國的失敗作了有力的鋪墊。
例3主要突出秦始皇取代周朝天子、攻滅諸候各國的氣勢、至高無上的權威,可謂盛極一時,這就為後文秦朝滅亡之快作了渲染。
以上幾處鋪陳排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強烈奔放的感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文章的說服力。
二、誇張
例如:
4、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5、秦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
6、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7、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
以上幾句作者透過豐富的想象,藉助奇特的誇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
例4極力形容秦國政治、軍事之強大,得到疆土之輕而易舉,例5、6則寫出了六國之不堪一擊以及失敗之慘狀,可謂淋漓盡致,也有力地襯托了秦國兵力之強大。
這樣可以看出,秦國的“攻”勢之勢如破竹,而正好與後文陳涉起義後秦朝的“守”勢之兵敗如山倒相映成趣,突出了主題。例7則極力渲染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地理形勢的鞏固和他的得意驕橫。
三、借代和比喻
8、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9、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10、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11、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12、振長策而御宇內
13、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14、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以上例句中,“敲撲”本是刑具的一種,短的為“敲”,長的為“撲”,在這裡借指嚴酷的刑罰;“鋒鏑”,本指兵刃(鋒)和箭頭(鏑),這裡借指兵器;“彎弓”本是“使弓彎”,這裡卻借指動武;“七廟”其義是天子的宗廟,這裡借指“國家”。這幾句中,作者運用借代的修辭格,引人聯想,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也使文章達到具體生動之效果。
一、排比
請看下面的例子:
1、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襄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2、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3、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候,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例1中,用同一短語的疊用,意在突出秦孝公吞併六國,獨佔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對諸候各國虎視耽耽的情態,咄咄逼人的氣勢。
例2則用鋪陳排比,氣勢壯觀,這是為了極力鋪敘六國之兵強馬壯,這就為後文六國的失敗作了有力的鋪墊。
例3主要突出秦始皇取代周朝天子、攻滅諸候各國的氣勢、至高無上的權威,可謂盛極一時,這就為後文秦朝滅亡之快作了渲染。
以上幾處鋪陳排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強烈奔放的感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文章的說服力。
二、誇張
例如:
4、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5、秦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
6、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
7、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
以上幾句作者透過豐富的想象,藉助奇特的誇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
例4極力形容秦國政治、軍事之強大,得到疆土之輕而易舉,例5、6則寫出了六國之不堪一擊以及失敗之慘狀,可謂淋漓盡致,也有力地襯托了秦國兵力之強大。
這樣可以看出,秦國的“攻”勢之勢如破竹,而正好與後文陳涉起義後秦朝的“守”勢之兵敗如山倒相映成趣,突出了主題。例7則極力渲染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地理形勢的鞏固和他的得意驕橫。
三、借代和比喻
例如:
8、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9、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10、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11、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12、振長策而御宇內
13、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
14、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以上例句中,“敲撲”本是刑具的一種,短的為“敲”,長的為“撲”,在這裡借指嚴酷的刑罰;“鋒鏑”,本指兵刃(鋒)和箭頭(鏑),這裡借指兵器;“彎弓”本是“使弓彎”,這裡卻借指動武;“七廟”其義是天子的宗廟,這裡借指“國家”。這幾句中,作者運用借代的修辭格,引人聯想,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也使文章達到具體生動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