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杳杳無歸期
-
2 # 在下古麒
漢文帝在被陳平周勃等朝廷重臣擁立為皇帝之前,他就非常謹慎的對待這件事情。他首先就透過占卜來測算一下兇吉,結果下來是非常好的訊號。但是劉恆還是不放心,於是就先讓自己的舅舅薄昭先到長安去探聽一下虛實,等到薄昭回來稟報一切正常,他才安心的出發前往長安去接任皇帝。
不過,畢竟是被擁立成為的皇帝,劉恆在長安可謂是毫無根基,所以劉恆在當上皇帝之後就做了這麼幾件事情。
一,掌握軍隊劉恆很清楚只有將軍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自己這個皇帝才算的上是真正的皇帝而不至於如同劉盈一般。所以他在成為皇帝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自己的親信宋昌、張武等人去接手南北軍以及其他涉及皇帝安危的部隊。如此一來,他才可以高枕無憂的開始著手接手朝政事務。而在掌握禁衛軍的這個過程也並沒有什麼曲折,因為陳平周勃這些朝中重臣確實是真心擁戴劉恆為皇帝,所以他們也很明白劉恆的擔憂,將皇帝的安全事務交給他放心的人
二,封賞功臣可以說,劉恆能夠當上皇帝完全是這些朝中重臣所推舉的,雖然是如此,但是難免會有一些人會心有不甘。憑什麼自己累死累活的將呂氏勢力給清除了,而這最大的成果卻讓一個毫無功勞的劉恆給拿走了。所以為了平息這些心中懷有不平衡心態之人的這種想法,劉恆必須要用封賞的方式讓他們儘量的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三、打擊重臣除了拉攏之外,劉恆還明白恩威並施的道理。用軟方法只能讓手底下的人看到自己的價值而增長囂張的氣焰。而只有在群臣中樹立自己的威嚴,才能夠讓大家將自己放在眼裡。特別是周勃,他在擁立劉恆之後就居功自傲,有點不將劉恆放在眼裡的味道。而剛開始劉恆確實對周勃禮遇有加,但是隨著登基時日的增長,劉恆對周勃更加嚴肅,而周勃也對劉恆更加的敬畏。攻守的局面開始互換。後來有人舉報周勃造反,而後來調查周勃並沒有造反的行為,所以漢文帝就放過了他,但是在周勃心中卻更加樹立了漢文帝的威嚴。
總得來說,漢文帝在繼位之後還算的上是順風順水,因為朝廷重臣也是明白事理的,而沒有去過分的刁難新皇帝,這也給了劉恆很多的時間去培植自己的勢力。
-
3 # 寧靜港灣4o8g
漢文帝劉恆初入長安,即將從代地帶來的宋昌、張武分別封為衛將軍及郎中令。宋昌接管了南北二軍,張武保衛皇宮。對待陳平周勃等功臣都加官進爵,周勃封為右丞相,陳平左丞相。對在呂雉執政時期,受到迫害的劉姓王恢復王位及封地。漢文帝初登帝位大赦天下,廢除了一人犯罪家人受到株連的法令。
漢文帝三月,他原先的王后及四個嫡子先後有病去世。於是就將劉啟立位太子,竇漪房為皇后。於是漢朝立太子成為定製。
文帝初年,由於列侯不去封地久居長安,劉恆就讓周勃做表率,回封地罷黜丞相一職。周勃回封地經常領家兵穿盔帶甲,有人就告周勃謀反,劉恆就將周勃關起來了。周勃當右丞相時,劉恆每次都是親自送周勃出宮。周勃也非常得意,手下人提醒周勃,小心功高蓋主。周勃於是就將多年的積蓄送給了劉恆的舅父薄昭,,周勃這次被劉恆下獄,薄昭於是就找到了他的姐姐薄太后。薄姬就將劉恆喊來說到,周勃掌管十萬軍隊時沒有謀反,現在一縣之地怎麼會謀反呀。說完拿頭巾砸向了漢文帝劉恆。劉恆對母親相當孝順,母親病重請自嘗藥。劉恆聽薄太后之言,派人查周勃,確認周勃確實沒有謀反之心,就放過了周勃。七八年以後,周勃在封地去世,漢文帝重用了周勃二子周亞夫,周亞夫在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文帝三年,劉恆皇侄劉興居謀反,漢文帝派兵鎮壓,劉興居自殺。三年之後,劉恆皇弟劉長舉旗謀反,還沒行動有人就告發了,劉恆將劉長降了王位,劉長絕食而死。大臣賈誼向劉恆提出治安策,一,劉姓王不見得比異姓王可靠。二,眾建諸侯王以分其力。文帝十六年,劉恆在齊為王劉澤死後,無後代這件事上,才將齊國分為六國。又將劉長三個兒子封王,將淮南國分為三個國。皇權與王權其實並沒有在根本上解決,這才有漢景帝吳楚七國之亂。
漢文帝還採取了晁錯的建議,鼓勵內地人去邊疆。平時種地訓練,戰時對付匈奴,凡是將匈奴搶去財務搶回來的,由官府決定之後,分其一半財務。漢文帝還在邊疆建立養馬所,養馬達到了三十多匹。這為將來漢武帝徹底解決匈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漢文帝為了鼓勵農民,將田租有原來的十五稅一減到了三十稅一,文帝十三年免了田租。自此以後,田租三十稅一成為漢朝定製。
漢文帝對匈奴一直採取和親的政策,匈奴每次違背和親盟約入侵漢朝,文帝每次都是派兵將匈奴趕到邊境,不追殺,不入侵。對南越趙陀政權,為趙陀修祖墳,趙陀於是感激,向漢朝稱臣納貢。
漢文帝一生勤儉,在位二十三年,車騎所用御物從未增添過,平時都是穿戴粗造的黑色的衣服,多次下旨禁止諸侯現奇珍異寶。
由於漢文帝時期的治理,漢朝的統治得到鞏固,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
-
4 # 竹子學學
呂后八年,呂后崩,陳平、周勃等元老功臣誅殺諸呂及惠帝諸子,經過一番討論,元老功臣們決定擁立代王劉恆繼位,名義上是因為劉恆“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實際上是因為劉恆是庶出身份又無背景,有利於元老功臣們控制朝政。但是文帝對誅殺諸呂、擁立自己為帝的元老功臣們始終心存忌憚,早在陳平、周勃等人派使者迎請當時還是代王的文帝即位時,代王郎中令張武等人就商議說:“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願稱疾無往,以觀其變。”雖有宋昌力主代王前往即位,代王仍心存疑慮,後卜之,為吉象,又再三試探觀察,代王乃入京為帝。所以,可以說元老功臣們是文帝把控朝政的最大障礙。此外,由於西漢建國初期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劉邦大封同姓王,諸侯王是文帝把控朝政的又一障礙。面對這些障礙,文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掌控軍隊。文帝即位當夜便拜自己的心腹宋昌為衛將軍,領南北軍,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讓他們迅速掌握了京師及皇宮的兵權,以確保自己不會重蹈諸呂的覆轍。
2、藉助天象力量。對古人而言,日食是最為重要的天象。文帝巧妙地藉助了天象,打壓元老功臣們的帶頭人——周勃,以及列侯們。西漢初期,列侯大都居於京城,這非常不利於京城的穩定,諸呂被殺就離不開列侯對元老功臣們的幫助。文帝即位後,為平衡和穩定新政局,於前元二年(前178)詔令久居京師的列侯之國(回到自己的封地),但沒有立即得到有效執行。於是一年後,當前元三年(前177)發生日食時,文帝將周勃免相,令其率列侯之國,《史記·孝文字紀》:“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詔遣列侯之國,或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絳侯勃免丞相就國。”這樣文帝就達成了將周勃免相,並促使列侯就國的雙重目的。
3、“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文帝聽從賈誼之言,將勢力較大的諸侯王的封地分割,分齊地為六國,分淮南王地為三國。這可以說是後來漢武帝“推恩令”的1.0版本。
文帝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對朝政的把控也很成功。但是,受到各種歷史條件的影響,無論是針對元老功臣們的鬥爭還是諸侯王們的鬥爭,在文帝一代並沒有取得徹底勝利。元老功臣們在朝中的力量根深蒂固,以丞相之位為例,從漢高祖到漢景帝時期共有十四任丞相,除了第六任丞相呂產是呂后的外戚,從第一任蕭何到第十任申屠嘉,皆為功臣列侯的第一代。從第十一任陶青到第十三任劉舍,皆為功臣列侯的第二代。一直到景帝末期,第十四任丞相衛綰的上任才終結了這一現象。可以說,直到這時,皇權對元老功臣們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景帝逼死周勃之子周亞夫是一個標誌性事件,與其說景帝對周亞夫不滿,不如說是長久以來君主對元老功臣們限制皇權的不滿,因為周亞夫曾阻止景帝封王皇后之兄為侯,又阻止景帝廢太子另立劉徹,才最終成為皇帝與元老功臣們雙方鬥爭的犧牲品。對諸侯們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也是在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是標誌性事件,最終勝利是在漢武帝時期。
回覆列表
因為漢文帝本就是不世出的雄主,同時天下人心在漢,所以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可以在幾年內就完全掌控整個帝國。
其實漢文帝可以說是相當幸運的,作為劉邦的庶子,漢文帝原來並不是多麼受寵愛,他原本是代王,“代”這可是個窮地方。後來呂后死後,諸侯王在外,勳貴大臣在內一個月內就殺光了所有姓呂的,其中出力最大的是齊王劉襄,劉襄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孫子,他的齊國封地可是相當強大的,閉著眼睛就武裝出幾十萬大軍進攻諸呂。
但是也正是如此,齊王實力太強大了,以周勃為首的勳貴大臣害怕被清算,因此就扶持了代王劉恆,劉恆沒什麼勢力,繼位後肯定要依靠勳貴來壓制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