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蔚蔚姥爺219
-
2 # 命學小生
想起第一次讀《周易》的時候是6年前的時候,那時候自己想在同學裡面有一份別人所沒有的技能而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讓人關注,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重頭到底翻學了一遍之後,一臉懵逼,不懂!
畢業了幾年之後我在工作中特別不順,我那時候不知道這麼辦,從書架上拿起來,塵封已久周易來,因為經歷的多了所以看起來沒有以前的迷茫了,突然發現真的是一本好書,我經歷過的,都給了我答案並且作用到了生活和工作中。《周易》裡面的(文王六十四卦),是對我用處最深的,也是讓我走進易學的一把鑰匙,生活也變的更有趣。
如果很多朋友看不懂周易可以看看,孔子的十翼,南懷瑾大師和傅佩榮,曾仕強教授的書籍以及影片,您會有新的思路,學習一開始是枯燥無聊的,但堅持變為習慣,你會發現眼界完全不同。
-
3 # 0相生0
易經是永遠也讀不完的一本經。
本人透過20多年學習研究易理,而總結出“精華心得”,就如民間短“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中有個洞,洞裡有個盆,盆裡有個花生仁,我吃了你饞了,我的故事講完了。……誰吃誰得!……啊!芝麻開門吧……開啟易理之門鑰匙!
…… 委心洞然!……自然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
楚河兩界,東西相爭!
乾兌坤艮,離震坎巽。
末有靡鮮克有終……。
-
4 # 緣起閣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第一次讀《周易》感覺是一頭霧水,但還是堅持讀完了,說起讀周易的緣由,因為學習六爻預測時候,預測只是用到了六十四卦所納的天干地支,並未涉及到卦象和爻辭,也就是六爻預測基本理論並不涉及太多的卦象方面的內容,本著想學習通透易經這門學術,堅持看了《斷易天機》,這也是一本易經的註解版,對於六十四卦所蘊含的卦象和爻辭,有點一頭霧水,主要表現為這些卦象是什麼意思,究竟怎麼來的,是周文王推算得到的,還是後人逐漸補充完善的,還有各個爻之間的寓意,其實也不一定真是創造者當時所想,後人解釋是比較紛繁複雜。
但學習周易之後,對易經的評價就只有三個詞:簡易、變易、不易,究竟該如何理解呢,簡單來說,簡易就是大道至簡的意思,我師傅曾經說過:“大道至簡,小道至繁,邪道至全”,易經就是這樣大道至簡的理論,用最簡單的陰陽符號來表達時間萬事萬物,最簡單的東西往往就是最實用的,現在很多故弄玄虛的理論,紛繁複雜,早已偏離易經的本意,簡易就是認為世界萬物都可以用最簡單的形式表達,比如乾卦為純陽,卦爻為六個陽爻,為至陽之意,只用六條長線就可以表達天的意義,真是精闢之至。
易經的變易特性就是說明萬事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時間在變,空間也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啊,古人早就發現萬事萬物都是變化不息,晝夜不止的,因此易經的易字,本來就是變化的意思,比如參考詞語江山易主,就是這個變化、更換的意思,易經就是講變化的經文,透過陰陽進退之機來解釋事物的發展規律,是一種分析事物的哲學思維。
既然萬事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我們又從何下手去研究它呢,所以易經的第三個特性不易就很重要了,不易就是說雖然萬物在變化,但變化中有其不變的根本規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不變應萬變,透過研究分析、歸納總結出不變的本質規律,對我們認識世界、分析事物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比如火、太陽、君子、大樹、高山這些都是為陽,這些事物都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上面,太陽在天上,火向上燃燒、君子也就是天子,也是高高在上,大樹也是高大向上生長,高山也是高大巍峨,透過歸類分析,我們可以認清事物本質,也是快速明白事理的重要方法。
易經看似容易,實則不易,但我們還是要多看多學,學之越深,悟之越透,越能感嘆先哲們的無窮智慧。
-
5 # 玄乙居士--五行破譯
二十幾年前,首次拜讀南師做白話易經,序言部分讀了好幾遍,乾卦勉強讀完就罷手了,實在不知有何意義
04年機緣巧合得窺陰陰五行物理本象,一發不可收拾,破譯八卦河洛,領悟64卦取象,此中有真意,天亮又未眠。
今天大年三十晚,突然想到可借洛書解讀易經。於是迎刃而解,豁然而通。
因此,不明易經真象,焉可妄下卜筮之斷。看了我的破譯,再來評價如何。
-
6 # 楊朱學派
我讀的是《周易》,《周易》包含經和傳。
當初,我每年讀書、寫札記的時間有六個小時。我讀的先秦典籍中,《左傳》用時最長,五個月讀了三遍。還做了詳盡的讀書筆記。《周易》僅次於《左傳》,兩個月讀完。
如何評價《周易》?
《周易》由伏羲做八卦的卦畫。文王做六十四卦的卦畫和卦爻辭。孔子做傳。
《易經》原本是純粹的占卜之書。孔子為其做傳後,賦予了其深刻的哲理。成為群經之首。
《周易》大義。可總結為三句話:一陰一陽之謂道。懼以始終,其要無咎。與時俱進,實施變革。
-
7 # 有話少說
本人生於解放前,解放後讀的書。那時公立學校還不是很普及,讀的是祖父的私塾。祖父是晚清秀才,會周易四柱八字算命,知道有《周易》這本書,周文王寫的。直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才從新華書店買到《周易》又叫《易經》的書,還有有關研究《易經》的書,如邵偉華的四柱八字預測,等等。
通行的《周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周文王的經文,即《易經》,二是孔子作註釋的《易傳》。
讀過之後發現,《易經》卦辭爻辭根本就沒“陰陽”,更無四桂八字,五行相生相剋。是《易傳》在論“陰陽”。《易傳》有太極”、“陰陽”,但沒“太極圖”,也沒“五行”。
讀的書多了,就明白了,易學有儒家與道教之分。太極圖,河圖洛書,奇門遁甲,梅花易數,四桂八字五行相生相剋,這都是道教的,不是《周易》。
當然,《易傳》也不是《周易》,只不過漢代以後《易傳》與《易經》合為一體,誤導後人當作《周易》或《易經》念。
《易經》,只有占筮吉凶之辭。
-
8 # 八卦問道
第一次讀周易是在二十年前。那時我正要復讀高三。因為在我復讀學校附近有一家舊書店,裡面什麼書都有,好象有很多教育局圖書館處理的舊書。也不知怎麼的隨手翻到一本古體的周易,老字版的。後來又看到一本由夫妻合著的竹庵談藝,裡面有對帛書周易的講解和一些詩詞的探討。感覺到這本書能看明白點,便買了這本書。這本書講了些基本的占卦方法,但當時還不明白六七八九,更不明白一些什麼測天氣的口訣,也不懂那些作為開始學易的問答。回到家中無聊之際,翻看便隨手用硬幣排了一卦得風雷益卦,又亂卜一下爻變在哪位,知在第六爻上。看卦辭,覺得是個吉卦,但又有些擔心。這以後,就很少看周易,很少佔測過。大學畢業後,因為自己學英語,教英語,就把這事忘掉了。後來因為在街上一些人擺地攤算命,談八卦,一時興起,竟然翻出舊書,認真探討起傳統哲學文化。但是怎樣卜卦,始終不得要領。偶然結識了蕭庸大哥,他教我看梅花易數,八字算命,奇門遁甲,六爻納甲,玄空風水等。但是用周易佔測還是不知如何是好。就在我煩惱的時候,偶然因為給老高測其父之年壽而頓悟周易預測的玄機,從此我就特別喜歡周易佔測了。以後我試著忘記梅花易數,六爻納甲,奇門遁甲,八字算命,玄空風水等等,而專門用周易佔測。考慮到三個硬幣不好記正反面,而且容易滾丟了,我便採用撲克牌佔測,在非常輕鬆的氣氛中尋找答案,別人也不知其所以然。每次佔完都記錄在案,所以如此,為我增加了許多經驗。今天這樣看,明天那樣看,越看越有意思,越看就越加看出本卦和變卦的關係。本來我的語文功底就很好,考大學考了一百二十多分,加上邏輯思維,加上馬克思主義哲學,加上我對英語的感悟,我覺得本卦和變卦確實存在某種因果辯證關係。經過整理,我的三千個例子,告訴我,周易預測較之大六壬,奇門遁甲,梅花易數,八字算命,六爻納甲,玄空風水有著非常的趣味。周易這本書的思維,跟我占卦的思維,透過對比還是有些不同的。這本書我只是通讀,沒有精讀,只是看大概的。後來我又看了高島易傳,也只是看個大概的。後來我又看了一下焦氏易林,也是看大概的。倒是看左傳裡面的卦例看的比較認真,而這些卦例只是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的附錄,而對周易集解也只看大概。再後來又粗粗地看了清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也覺得還好而已。現在你要是讓我寫一下週易解釋,你看了我的文章也許覺得原來是這麼回事啊,這麼簡單啊,你肯定會不信。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經把我的周易佔測思維透過周易佔測告訴給你了。
-
9 # 使用者493516717834張瞻
如果想找到六爻預測的準確性是否存在,有一辦法比較快,透過起六爻卦來測一下你那裡天氣變化,可能你會發現易經的神奇。
回覆列表
我沒有能力去買那些書。只花叄元弐角的買些預測書。六十四卦讀了記不住。乾脆放棄。對於預測之類決不放過。對於您發的圖這裡有的是,對應人體的我都會哪可是練氣功的寶貝。預測學我注重的為奇門和六壬及五運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