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一大健康
-
2 # 海之聲助聽器中華路
當孩子帶上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時,父母焦急地等待孩子的反應。學習傾聽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經驗,家庭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們可以利用日常發生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探索聲音。父母可以暫停,期待孩子做出反應,當他們做出迴應時給與獎勵,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聲音,指出聲音在哪裡,對聲源進行定位。
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的孩子學習聆聽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察知、分辨、識別和理解。聽力師將助聽裝置調整到最佳狀態,治療師和家長則幫助孩子加強聆聽技巧。孩子會在迴應聲音、尋找聲音和識別聲音的過程中發展對聆聽的興趣。
察知
察知是指意識到有聲音的存在。孩子可能會喜歡玩玩具並注意到玩具發出的音樂。孩子不太明白聲音代表的意思,也不懂得這個聲音和其他聲音的不同之處。當他聽到玩具發出音樂時,可能會環顧四周。隨著孩子對聲音越來越感興趣,他會越來越有意識地去尋找聽到的其他聲音。
聲音會自然地出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當這些聲音出現時,家長可以溫柔地引導孩子注意各種不同的聲音。家長們不需要頻繁地製造聲音來判斷孩子是否能夠聽到。而當哥哥正在叫他、小妹妹正在哭泣、或者奶奶正在說話的時候,都可以利用這種機會,向孩子介紹“聲音”,幫助孩子建立對聲音的意識。
分辨
隨著經驗的積累,孩子逐漸能分辨不同的聲音。儘管他不知道每種聲音都意味著什麼,但他意識到聲音聽起來是不同的。當他在玩發聲玩具的時候,如果在他旁邊的人開始說話,他會抬起頭來……他已經能夠分辨不同的聲音了。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去學習分辨聲音。例如在嘈雜的廚房裡幫助孩子辨別出微波爐的聲音。為了幫助孩子區分一個具體的言語聲,父母有時要先小心地進行聲學強調,然後再回到在正常的語調和節奏,例如,如果孩子正在學“sh”的音,父母可能會說“sh-sh-sh,寶寶在睡覺。”
識別
隨著孩子將聲音與具體的動作或事物聯絡起來,他逐漸開始識別聲音。識別的能力常常與分辨能力同時發展。當孩子知道他的發聲玩具聲音不同於其他聲音時,他會迅速的判斷出每個聲音代表哪個玩具;他可能聽到他的玩具發出聲音就會跑過去把它找出來。
家長可以透過幫助孩子尋找聲源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識別聲音的能力。每次當垃圾車來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尋找垃圾車發出的巨大聲音。以後當孩子聽到這種聲音時,他開始跑到窗戶那裡去看垃圾車。他也許還不知道垃圾車是來收垃圾,但是他能夠識別出它的聲音。家長還可以使用唱歌式的語調幫助孩子識別和理解一些詞彙。當孩子躺著或是坐著的時候,父母可能會說“你要抱抱嗎?“抱抱”、“抱抱?”儘管孩子可能不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但他可能會舉起手臂,因為他把這種語調和被抱起來聯絡到了一起。
理解
當孩子理解了一種聲音,他會用適當的語言或行動做出迴應。他能夠理解某個聲音的特定含義並對聲音作出反應。在這個階段,孩子能夠識別出他的發聲玩具的聲音,並且配合玩具發出的樂曲做出相應的動作,當他聽到玩具發出的音樂聲時,他開始動起來,像之前家人做的那樣,例如:當他聽到《小星星》的歌時,像之前媽媽做的那樣——隨著音樂輕輕的晃動身體,兩隻手張開又握成拳假裝閃爍的星星;或者在聽到他熟悉的、關於小馬的歌曲時,像早教班的老師教他的那樣,做假裝騎馬的動作……
在理解階段,家庭可以引導和幫助孩子理解聲音,並對其做出適合的反應。當洗衣機洗完衣服發出警示音時,家長可以這樣解釋警示音給孩子“衣服洗好了,我們要把衣服晾到陽臺上去,我們去拿盆和衣架晾衣服!”多重複幾次後,孩子可能會在聽到洗衣機發出警示音後主動去找盆或衣架,做好和媽媽一起晾衣服的準備。為了幫助孩子理解語言的含義,家長在談論與語言對應的物體時一定要看著它說給孩子聽,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理解,並要在不同的情境中去使用語言。例如:家長要教孩子認識“鞋”並能將語音和鞋對應起來,務必要和孩子一起拿著鞋子、看著鞋子或者指著鞋子說給孩子聽,在情境中多次復現“鞋”——出門穿鞋、回到家脫鞋、在商場或超市裡看到貨架上的鞋子、家庭成員的鞋子……,最後,家長可以透過發出語言指令“去把你的鞋拿過來!”,孩子能夠完成指令來驗證孩子的確是理解了“鞋”。
其他鼓勵發展孩子聆聽能力的策略
經常唱歌,可以自編一些曲調唱給孩子聽,和孩子一起享受音樂活動
模仿有趣的,有意義的自然聲音(擬聲詞)
使用富於變化的聲音模式和豐富多變的面部表情
在距離助聽裝置的麥克風1米內和孩子說話
用有意義的短句子和短語與孩子交流
隨著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使用更長的句子和孩子交流
-
3 # 立聰堂鎮江助聽器1店
一、保護聾兒大聲說話的慾望: 得到康復的聾兒,雖然能較清楚地讀出字音,較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由於聽力的侷限,在一些字詞的發音上,仍有咬字不清,語調不準的情況;在對字詞的運 用上也有詞不達意,亂用,錯用詞語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他們有可能會受到社會上一些不明真情的人的嘲弄,聽到一些人的學舌聲。雖然,並無惡意,但對於自尊心極強的聾兒來說,是不可忍受的,他們常會用沉沒來代替辯解和爭論。在以後的日子中,他們常常會拒絕與陌生人交往,或吱吱唔唔,不敢大聲說話,有的乾脆在人多的時候緘口不言。時間一長,老師、父母多年來的心血就會付之東流。 因此,要使聾兒迴歸主流,必須鼓勵聾兒大膽說話,必須保護聾兒大聲說話的慾望,讓他們願意開口大聲說話,自願自覺同人交往,這是使他們語言得到發展的基礎。 二、培養聾兒主動聆聽的習慣: 聾兒另一個不能適應主流社會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主動聆聽世界的習慣。 聾兒通過幾年的康復,的確學會了不少聽的技能,他們能輕易辨別聲音的有無、聲音的方向、聲音的大小。然而,對於辨別語氣、理解語言的內容卻無從下手。聽覺的辨別能力是要透過訓練才能形成和提高的。因此,首先要訓練聾兒辨別聲音的內容,教會聾兒主動去聆聽。要在聾兒不至於不在意時,叫他們的名字,訓練他們隨 時隨地運用聽覺的習慣。因為,許多聾兒在遊戲、做事時,常無意是識地“關閉”自己的聽覺,當你在他旁邊同他說話時,他並不意識到是在同自己說話,因此並沒有在意去聽。他們費用費用非要在一本正經的談話環境,才會用心去聽,只有這時,他們的聽覺才是甦醒的。然而,正常人並不只在正式環境中才進行對話,他們隨 時隨地進行著對話。因此,我們必須隨時隨地喚醒聾兒的聽覺,訓練他們在眾多的聲音中突破各鍾干擾,獲得自己需要的聲音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聾兒才能自覺去聆聽身邊發生的一切,聆聽世界上一切美好的聲響。
-
4 # 海之聲助聽器天津聽力
家長要與剛戴上助聽裝置的小寶寶多交流,一定讓寶寶們多聽多練,讓他們在能聽懂的情況下多發音,到了一定年紀還可參加語訓班。
-
5 # 海之聲助聽器泰州店
你好,孩子佩戴助聽器 或是人工耳蝸 都要多與孩子說話交流 小寶寶剛開始可能還聽不明白 但這都需要過程 剛開始語速要慢 說話要清楚 以免讓孩子混淆
-
6 # 海之聲馬鞍山中心346
方法一:兒童音樂和童謠,多下載一點在手機裡面。跟著孩子邊聽的時候,慢慢的引導孩子去唱,這樣就會引起寶寶注意聆聽音樂當中的一些調子,不僅可以享受音樂活動,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聽覺能力。
方法二:短句子和短語,寶媽可以試著與孩子來進行交流說話,至少能夠讓寶寶聽見,那麼去進行交流的時候就不會有著很大的阻礙性了。
方法三:教寶寶去模仿一些有趣或者有著意義的自然聲音,在聽覺方面的效果上也是很不錯的。一些變化的聲音模式和麵部表情都是識別和提高聽覺能力的關鍵要點。在短時間內發揮出來的效果肯定是很不錯的。
-
7 # 合肥清溪路惠耳聽力助聽器服務中心
要給孩子做語言康復訓練,回家後家長也要多多與孩子交流,語速放慢,溝通中及時糾正孩子的發音。這需要一個過程,家長也不要有太大壓力,慢慢來。
-
8 # 海之聲助聽器沙市中心
當孩子帶上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時,父母焦急地等待孩子的反應。學習傾聽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經驗,家庭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們可以利用日常發生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探索聲音。父母可以暫停,期待孩子做出反應,當他們做出迴應時給與獎勵,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聲音,指出聲音在哪裡,對聲源進行定位。
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的孩子學習聆聽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察知、分辨、識別和理解。聽力師將助聽裝置調整到最佳狀態,治療師和家長則幫助孩子加強聆聽技巧。孩子會在迴應聲音、尋找聲音和識別聲音的過程中發展對聆聽的興趣。
回覆列表
當孩子帶上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時,父母焦急地等待孩子的反應。學習傾聽的過程需要時間和經驗,家庭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們可以利用日常發生的事情和孩子一起探索聲音。父母可以暫停,期待孩子做出反應,當他們做出迴應時給與獎勵,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聽聲音,指出聲音在哪裡,對聲源進行定位。
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的孩子學習聆聽的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察知、分辨、識別和理解。聽力師將助聽裝置調整到最佳狀態,治療師和家長則幫助孩子加強聆聽技巧。孩子會在迴應聲音、尋找聲音和識別聲音的過程中發展對聆聽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