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親頒“旌義狀”以資嘉獎永春鄭玉指先生之忠節
“華僑乃革命之母”這是孫中山先生對華僑在中國民主革命中所作貢獻的讚譽。在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有一塊“旌義狀”石碑,見證了南洋華僑支援辛亥革命的歷史。
從永春縣城驅車到岵山鎮,再爬上1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便來到東里村。這時,可見村坊口建有一座僑光遮陽風雨亭,亭邊豎立著一塊與眾不同的石碑,碑石為長方形,上方微拱,整個碑面由於佈滿青色苔痕而顯得古拙蒼老,碑的上端刻著兩面交叉的旗幟,它是辛亥革命的軍旗十八星軍旗,旗下鐫嵌著孫中山先生的影雕像(此影雕像為近年加嵌),像的四角分別刻有“國父孫文”四個字,在孫中山像下方,刻有“旌義狀”三個大字,碑文(原文無標點)全文為:“鄭玉指“於中華民國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給予優等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臨時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一日。碑身四周邊緣均有雕飾,左右兩端為枝條狀,上端為雲日狀,下端有花朵狀,碑的底座由三層石頭砌成,“旌義狀”碑,見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福建華僑參加辛亥革命的歷史。
這裡就是俗稱西向西上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坊口僑光亭邊大樹下,立著一塊與眾不同的石碑,古蹟蒼勁的碑石上端,鐫嵌著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影雕像,像上刻著 “雙十旗”,在孫中山像下,石碑刊刻著 “旌義狀” 三個大字,碑文全文為鄭玉指於中華民國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給予優等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臨時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一日。
辛亥革命時期,有大批旅居海外的永春籍華僑和留學生感憤清廷貪汙腐敗無能,為振興中華謀求民族自救,出資出力支援民主革命,據統計,先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的永春籍華僑和留學生,有顏子俊、宋淵源、鄭玉指、鄭成快、林亮祖、林採仁、林有澤、陳棟樑、林充挺、顏國隆、顏國年、顏煥昌、葉立貽、黃富引、林傳織等30多人。
“旌義狀”碑,是為鄭玉指所立的。鄭玉指(1851—1929年),字繩搖鄭玉指(1851-1929),永春仙夾鎮東里村人,早年出洋到馬來亞的檳榔嶼做苦工,後來經商致富,成為當地僑領之一,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海外僑胞留學生有志一同唾棄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早有推翻之心以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國,中國同盟會日益活躍,集結有志之士鼓吹參與宣傳革命大義,不約而同紛紛加入同盟會,南洋即是華僑留學生籌募策劃革命、支援革命和參與革命之根據地。
尤以檳榔嶼,乃是北馬來亞之天然良港,從中國東南出海必經其地,亦是福建僑胞重要聚居地,孫中山先生曾三次到檳榔嶼,大力鼓吹革命籌組策動當地華僑參加革命活動,深受僑民之擁戴,並於1906年9月成立中國同盟會檳榔嶼分會積極宣揚革命大義。
鄭玉指家鄉族人宿懷反清愛國之心,特別擁護孫中山先生之奉獻精神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號召,立即加入檳榔嶼分會第一批會員,多次參與孫中山親自主持的重要骨幹會議,驚見孫中山先生之勇氣出眾才德服人,鄭玉指家族為支援革命共謀大舉,多次慨捐財物,鼓動族裔,宣傳革命大義動員華僑出錢出力在所不惜,為籌措革命經費作出重大奉獻。
1910年2月,孫中山先生攜家帶眷再到檳榔嶼,當下檳榔嶼華僑各界主動參與革命氣忿蓬勃沸騰活躍震撼僑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遺餘力,皆請命參予同盟會欲罷不止,終在檳榔嶼設立同盟會“南洋總機關部”。為中國革命奠下基礎,並秘密籌措人力、物力、財力,籌謀策劃發動廣州起義,開啟廣州黃花崗起義之火苗。
隨後孫中山支身赴美,其家眷親屬仍然留在檳榔嶼,慨然接受鄭玉指族親等協助,孫中山家眷親屬等日常生活得到照顧無暇不至,使孫中山先生得以無後顧之憂。
百年前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對支援革命的有功人員和華僑論功嘉獎,鄭玉指榮獲孫中山先生頒發的“旌義狀”,此旌義狀於民國年間勒於石碑,並特立於鄭玉指家鄉福建永春仙夾鎮東里村西坊門口僑光亭邊林蔭鬱郁蒼木蔥蔥。
旌義狀”原本只是一紙獎狀,然而將它雕刻於碑石之上,千秋彪炳,實乃十分罕見,永春東里村口牌坊“旌義狀”碑確屬罕見之物,今者豎立在僑光亭旁,更顯得突出。“旌義狀”碑旁,有兩株大樟樹,枝條舒展,蔽護著石碑,兩旁大樟樹每逢花開時節,花色白帶淡黃,散發出獨特的清香,香氣怡人,令人心曠神宜,碑石上四圍的條紋均描成黃色,底部的黃花更是讓人不禁聯想到浩氣長存的著名“黃花崗起義”,正如風雨亭之名“僑光”一樣,“旌義狀”碑體展現了“華僑之光”,為這著名閩南語俗稱西向西上的仙夾鎮東里村僑鄉增色增榮。
新中國成立後,由泉州市有關部門徵集作為歷史文物收藏,1980年初泉州市有關部門依原樣重刻“旌義狀”碑送東里村,東里村於1984年在村中公路邊修建僑光遮陽雨亭時,重新樹碑於亭邊,彷佛訴說著永春旅外華僑傾力支援革命歷史功績,令人油然肅然起敬,以作為辛亥革命歷史之佐證,並永存紀念為世世後代子孫精神楷模及榮耀。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鄭氏後裔鄭德泉謹寫於2012年百年辛亥革命紀念
國父孫中山親頒“旌義狀”以資嘉獎永春鄭玉指先生之忠節
“華僑乃革命之母”這是孫中山先生對華僑在中國民主革命中所作貢獻的讚譽。在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有一塊“旌義狀”石碑,見證了南洋華僑支援辛亥革命的歷史。
從永春縣城驅車到岵山鎮,再爬上1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便來到東里村。這時,可見村坊口建有一座僑光遮陽風雨亭,亭邊豎立著一塊與眾不同的石碑,碑石為長方形,上方微拱,整個碑面由於佈滿青色苔痕而顯得古拙蒼老,碑的上端刻著兩面交叉的旗幟,它是辛亥革命的軍旗十八星軍旗,旗下鐫嵌著孫中山先生的影雕像(此影雕像為近年加嵌),像的四角分別刻有“國父孫文”四個字,在孫中山像下方,刻有“旌義狀”三個大字,碑文(原文無標點)全文為:“鄭玉指“於中華民國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給予優等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臨時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一日。碑身四周邊緣均有雕飾,左右兩端為枝條狀,上端為雲日狀,下端有花朵狀,碑的底座由三層石頭砌成,“旌義狀”碑,見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福建華僑參加辛亥革命的歷史。
這裡就是俗稱西向西上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坊口僑光亭邊大樹下,立著一塊與眾不同的石碑,古蹟蒼勁的碑石上端,鐫嵌著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影雕像,像上刻著 “雙十旗”,在孫中山像下,石碑刊刻著 “旌義狀” 三個大字,碑文全文為鄭玉指於中華民國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給予優等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臨時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一日。
辛亥革命時期,有大批旅居海外的永春籍華僑和留學生感憤清廷貪汙腐敗無能,為振興中華謀求民族自救,出資出力支援民主革命,據統計,先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的永春籍華僑和留學生,有顏子俊、宋淵源、鄭玉指、鄭成快、林亮祖、林採仁、林有澤、陳棟樑、林充挺、顏國隆、顏國年、顏煥昌、葉立貽、黃富引、林傳織等30多人。
“旌義狀”碑,是為鄭玉指所立的。鄭玉指(1851—1929年),字繩搖鄭玉指(1851-1929),永春仙夾鎮東里村人,早年出洋到馬來亞的檳榔嶼做苦工,後來經商致富,成為當地僑領之一,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海外僑胞留學生有志一同唾棄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早有推翻之心以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國,中國同盟會日益活躍,集結有志之士鼓吹參與宣傳革命大義,不約而同紛紛加入同盟會,南洋即是華僑留學生籌募策劃革命、支援革命和參與革命之根據地。
尤以檳榔嶼,乃是北馬來亞之天然良港,從中國東南出海必經其地,亦是福建僑胞重要聚居地,孫中山先生曾三次到檳榔嶼,大力鼓吹革命籌組策動當地華僑參加革命活動,深受僑民之擁戴,並於1906年9月成立中國同盟會檳榔嶼分會積極宣揚革命大義。
鄭玉指家鄉族人宿懷反清愛國之心,特別擁護孫中山先生之奉獻精神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號召,立即加入檳榔嶼分會第一批會員,多次參與孫中山親自主持的重要骨幹會議,驚見孫中山先生之勇氣出眾才德服人,鄭玉指家族為支援革命共謀大舉,多次慨捐財物,鼓動族裔,宣傳革命大義動員華僑出錢出力在所不惜,為籌措革命經費作出重大奉獻。
1910年2月,孫中山先生攜家帶眷再到檳榔嶼,當下檳榔嶼華僑各界主動參與革命氣忿蓬勃沸騰活躍震撼僑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遺餘力,皆請命參予同盟會欲罷不止,終在檳榔嶼設立同盟會“南洋總機關部”。為中國革命奠下基礎,並秘密籌措人力、物力、財力,籌謀策劃發動廣州起義,開啟廣州黃花崗起義之火苗。
隨後孫中山支身赴美,其家眷親屬仍然留在檳榔嶼,慨然接受鄭玉指族親等協助,孫中山家眷親屬等日常生活得到照顧無暇不至,使孫中山先生得以無後顧之憂。
百年前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對支援革命的有功人員和華僑論功嘉獎,鄭玉指榮獲孫中山先生頒發的“旌義狀”,此旌義狀於民國年間勒於石碑,並特立於鄭玉指家鄉福建永春仙夾鎮東里村西坊門口僑光亭邊林蔭鬱郁蒼木蔥蔥。
旌義狀”原本只是一紙獎狀,然而將它雕刻於碑石之上,千秋彪炳,實乃十分罕見,永春東里村口牌坊“旌義狀”碑確屬罕見之物,今者豎立在僑光亭旁,更顯得突出。“旌義狀”碑旁,有兩株大樟樹,枝條舒展,蔽護著石碑,兩旁大樟樹每逢花開時節,花色白帶淡黃,散發出獨特的清香,香氣怡人,令人心曠神宜,碑石上四圍的條紋均描成黃色,底部的黃花更是讓人不禁聯想到浩氣長存的著名“黃花崗起義”,正如風雨亭之名“僑光”一樣,“旌義狀”碑體展現了“華僑之光”,為這著名閩南語俗稱西向西上的仙夾鎮東里村僑鄉增色增榮。
新中國成立後,由泉州市有關部門徵集作為歷史文物收藏,1980年初泉州市有關部門依原樣重刻“旌義狀”碑送東里村,東里村於1984年在村中公路邊修建僑光遮陽雨亭時,重新樹碑於亭邊,彷佛訴說著永春旅外華僑傾力支援革命歷史功績,令人油然肅然起敬,以作為辛亥革命歷史之佐證,並永存紀念為世世後代子孫精神楷模及榮耀。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仙夾鎮東里村鄭氏後裔鄭德泉謹寫於2012年百年辛亥革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