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來自海里的熊
-
2 # 玖富思維
我覺得有三點
1、減少銀行存款比例負利率時期,錢存在銀行會貶值,適當減少銀行存款比例,或者適當縮短存款期限,因為銀行可能會加息,來防止存款流失的情況發生。
2、進行多渠道投資同時,市民投資理財意識更需加強,可以採用多渠道投資方案。通貨膨脹率高使得物價上漲,以實物形式存在的投資方式投資更大,同時風險也加大,倘若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低,儘量少進行這類投資,多進行一些低風險的穩健組合投資,比如貨幣基金,年利率4%左右;銀行理財產品,年利率5%左右,甚至一些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比如網際網路理財產品等等。
3、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負利率時期,物價上漲,東西變貴了,意味著你要花更多的錢購買,同樣你也得賺的更多的錢。因此,對於一些工薪族來說,如何保持生活質量不變,要努力工作,透過升職加薪來獲得更多的收入。
甚至還可以透過創業、做兼職等多方面渠道賺的更多的錢。總之,作為普通老百姓,面對不可預知的因素之前,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 合理安置自己的財產。
-
3 # 文化社club
受經濟衰退影響,歐盟、日本等早已進入負利率時代,而隨著經濟增速的不斷下滑,如何突破資產荒的困局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負利率影響下,存款收益幾近於無,而資金的流向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對於國家來說,需要透過金融措施提振刺激經濟發展,指引資金流向,為推動經濟復甦新增動力。而對於個人來說,在跟隨國家政策投資的同時,需要多元化的進行避險。在經濟衰退階段,更好的避險方式是國債及黃金等資產,可以進行部分類似資產的配置。
-
4 # 四川觀察者
負利率出現與經濟環境和政策引導有關
負利率的出現,與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宏觀政策有關。當市場出現資金荒時,央行透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實現更多的貨幣流向市場,防止出現通貨緊縮。 反之,當市場貨幣較多,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時,央行會制定從緊的貨幣政策,以控制貨幣供應量和流通量。這是最簡單常見的市場現象。深層次的不說(也說不出來)……
而負利率的出現,很可能說明市場貨幣少了,大夥兒缺錢了,錢越來越不好掙。從而國家不鼓勵將錢存進銀行。
資產荒與經濟結構和效益有關資產荒,說明投資產生的價值達不到預期,而且較多投資領域都會出現這種情形才會產生資產荒。投資不能產生收益、不能產生價值,說明投資專案不是好的專案。如果較多行業都是這樣,那麼說明經濟結構出現了問題。應該考慮經濟結構轉型,如何轉、轉向什麼層次和領域,不是我們一般人能解決的。我也解決不了……
負利率時代如何破資產荒?說實話,回答這個問題,我有點想笑。我笑自己啥都沒有,還在這裡高談闊論。就當交流吧!
錢緊張,又沒有好的投資專案。怎麼辦?
1、投資額不大、勢單力薄情況下,從穩妥角度,買政府債券(風險低收益低)。剛好今年各地又在發債,就當支援國家建設吧。收益再低,也比存銀行划算吧。買股票,風險較大!
2、投資額較大,建議聘請中介機構專業人士先做可研規劃、現金流預測等。提前有個大致的風險判斷,多一專業人士做謀士,多一份保障嘛。投資額大,切忌盲目上馬,萬一投資失敗,那就損失慘重了。當然,專業人士的報告和建議只是為你的決策提供參考,對未來的判斷,大家都是主觀的,只是專業人士提供的判斷,可能準確性的機率稍微大一點而已。記住,是機率可能要稍微大一點而已……
從我做過的投資預測分析和發債、融資評價實務經驗來看,有資料和資料的支撐,投資者對投資方向和策略顯然更要明朗和心安一些。畢竟,有量化的嚴謹性論證總比盲目投資來講,心裡更要踏實。
好了,時間有限,交流到此為止。若有不妥之處,盼指正。
-
5 # 當下說
減少銀行存款比例負利率時代,錢存在銀行會貶值。相關人士表示,適當減少銀行存款比例,或者適當縮短存款期限,因為銀行可能會加息,來防止存款流失的情況發生。進行多渠道投資負利率時代,居民的財富管理意識更需要加強,可以採用多渠道結合的投資方案。
通貨膨脹高使得物價上漲嚴重,以實物形式存在的投資方式成本增加,同時投資風險也將加大,在選擇實物投資時考慮自身的承受問題。選擇其他財富產品時,應重點考慮年利率或收益率,股票、P2P網貸的收益率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負利率帶來的貨幣貶值影響,應成為居民在負利率時代考慮得財富產品。
一般的網貸平臺的年化收益率為13%,居民投資網貸將會取得較高的收益。投資自己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會增值在負利率時代,我們在保證日常開支,保證未來養老、醫療以及子女教育等準備金儲備的前提下,應增加消費支出,提高生活質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錢花出去了才有意義,省錢只會讓你越來越窮,貸款比攢錢更划算。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怎樣的時代,最大的保值增值方式永遠是投資你自己。具備了到達天堂的實力,就會走進天國的階梯,喝到甘美的葡萄酒,過著天堂般的生活——這才是應對不確定未來的不二之法。
回覆列表
截至今年9月,預計全球已有超過17萬億美元負利率債券,已創歷史新高,日本、德國、法國、比利時等發達經濟體的10年期主權國債均已進入負收益率區間。隨著全球央行今年以來紛紛宣佈降息,預期未來將會有更多經濟體國債趨向負利率。
所謂的“負利率債券”,指的不是負票面利率,而是負收益率,即投資者持有該債券到期會產生確定性的本金損失(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完全不賺錢,因為債券持有人可以獲得正的資本利得),這一點似乎是違反投資者常識的,錢怎麼可能會“越投資越少”?
“負利率債券”是如何產生的?
一大原因是生產要素困局,也就是說,技術遲遲難以突破瓶頸,令經濟增長有困難。在學習基礎經濟學的時候,我們肯定看到過Y= F(L,K,A)的表示式,代表經濟增長是由勞動力(L)、資本(K)、技術進步(A)三種生產要素驅動的。
在技術(A)沒有突破性進展的背景下,如果想要保持同樣的經濟增長速度,則需要投入大量的其他生產要素——勞動力(K)和資本(L)。而發達國家通常難以做到大量投入這些生產要素,原因包括:人口增長速度放慢、生產要素邊際產出遞減等,人口增速放緩可能是出生率和結婚率過低、老齡化畸高的結果。我們常常看到歐洲出臺鼓勵移民的政策、日本電視臺播放鼓勵年輕人結婚的廣告,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負利率時代開啟:好的資產,越來越少
由於上述原因,如果我們從一個長期的視角來觀察,發達國家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往往是逐步“下臺階”的。
負利率時代開啟:好的資產,越來越少
而資產回報率反映的是經濟增長速度,因此國債收益率往往跟隨實際GDP增速而下行,在全球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負收益率國債的規模自然越來越多。
“負利率債券”誕生的另一大原因是“貨幣慾望”,即人們往往追捧不合理的貨幣政策,導致基準利率越來越低。我們都知道,車童網,在經濟增長乏力的環境下,政府可能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在經濟過熱的環境下,政府應該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抑制過熱。但現實中,政府很難做到理性執行這一貨幣政策,因為人們往往厭惡經濟衰退、追求貨幣刺激導致的短期繁榮,須知的是貨幣刺激並不能帶來真正的長期經濟增長。
貨幣慾望最終導致“執行降息容易,而加息很難”,以至於利率越來越低,逐漸逼近負利率。以美聯儲為例,幾乎每輪降息幅度都大幅超過加息幅度(見圖4)。2015年以來美國經濟向好的情況下,美聯儲實際加息合計僅250bp,至今年8月,美聯儲在市場和特朗普“連環發推”的壓力下開始宣佈降息,實際降息空間其實十分有限。
負利率時代開啟:好的資產,越來越少
“負利率”時代,央行、機構、投資者的思考
廣義的來說,“負利率”可以指負政策利率,也可以指負債券利率。負債券利率很可能是央行實行負政策利率的傳導結果。
負利率時代開啟:好的資產,越來越少
從目前已經實施負政策利率的國家來看,一旦正式邁入了“負利率”,幾乎沒有再次進入加息週期的案例,利率總體“易下難上”。
2)對於參與債券交易的機構來說,願意購買負利率債券的原因,除了可以獲得資本利得外,原因還包括:
機構有強烈的避險需求,與其購買下跌趨勢的股票或者違約風險更高的企業債,不如購買負利率國債;
部分歐洲國家的存款利率也達到負區間,即便存銀行也會“越存越少”;
投向實體經濟的回報率可能不佳,由於經濟的整體弱勢,很難投資到好的資產,也就是所謂的“資產荒”,最後大量資金湧入國債導致收益率加速下跌;
機構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十分悲觀,預期未來利率仍然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