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ision桂林
-
2 # 幫幫俠77
有人說他真性情、敢於直言、針砭時弊、有當代魯迅之稱。也有人說他狂妄、張揚、跋扈、難纏、有才無德。華人常說人要“蓋棺定論”,無論如何,李敖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 作為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李敖究竟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李敖一生結過兩次婚,育有三個子女:長女李文,次子李戡,次女李諶。 李敖與女兒:一個快意恩仇的男人,卻對女兒百般溫柔。 故事一: 李文生母王尚勤。在和李敖分手後,王尚勤把女兒帶到了美國,但是李文頑皮任性,讓她大傷腦筋,頗感憂慮。她只好給李敖寫信求援,希望他抽空給女兒寫信或打電話,嚴厲管教一下。 李敖回信說:“你在信中提到小文的事,目前除了靜觀其變,似別無良策,丘吉爾89歲時,還有酗酒鬧事的高齡女兒,何況小文年紀尚小不懂事,隨她胡鬧去吧。她在臺灣唸書時,我就跟她開玩笑說:你這樣子胡鬧,等你去了美國,美國就要亡國了。如今她長大了,美國尚未亡,可見美國尚堪折騰。” 看得出來,李敖絲毫不為女兒感到擔憂。他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走自己的路,自然孩子也不應該成為父母的複製品。事實證明,李文並沒給父親丟臉。 其實,成功並無定式。奧利地作家托馬斯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每條路都是正確的;但有些人的不幸在於,他們不想走自己的路,總想走別人的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須知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長愛好,選擇適合他發展的道路才能讓他有的放矢、成功成才。而同質化的教育只能泯滅他們的個性和愛好,使他們變得平庸無奇。時下正是張揚個性的時代,人人高喊“我的地盤我做主”。那麼,孩子的地盤,就讓孩子自己來做主吧。 故事二: 大女兒李文才過兩歲時,李敖就被關進了大牢。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李敖也不能免俗,害怕李文輸在“起跑線”上,即使在牢房中,他也時時刻刻想著要將女兒培養成一個現代超級少女,無論怎樣艱難,都要全力以赴! 獄中的李敖於1973年1月24日到1975年11月1日兩年間給李文寫過很多書信,出獄後李敖將其集結成《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八十封信》出版。書的序言裡他寫道:“我對李文的最大虧欠是我一生麻煩,使她不能跟我住,不能好好教育她。”他還說:“世之有感於父女之情、憂患之書者,必將啼笑以視斯文。” 為了增加趣味性,每一封信李敖都儘量配上插圖,切割得整整齊齊,“牢中沒有剪刀或刀片,我把破皮鞋中的鋼片抽出來,在水泥臺上磨出鋒口,用來切割,與刀片無異”,至此我們完全可以看出李敖對李文的愛心和苦心,並非“只愛一點點,不愛那麼多”! 李敖與兒子:人生不一定是水漲船高 不要對孩子做設計 2010年,李敖的兒子棄臺大上北大的訊息讓“李戡”這個名字第一次走進了大眾視野。常言說“虎父無犬子”,李戡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來一種和父親李敖一樣的犀利和鋒芒,從他出版的《李戡戡亂記》(收錄了臺灣教科書裡歪曲事實的部分,揭露和抨擊臺灣教育制度的黑暗)一書就足以見得。 嘟嘟君其實很欣賞李戡思想和言語上的鋒芒犀利,這背後離不開李敖的家庭教育。那麼,和兒子李戡相差57歲的李敖究竟是如何教育兒子的? 李敖曾說:“90後是比較難教育的,因為叛逆,但兒子18歲,對我不會反叛,可能我也比較怪。”李敖對兒子李戡的教育,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不要對孩子做太多設計”。李敖說,“你對你的下一代任何安排都是危險的,因為你的設計可能是錯的,你覺得一切會水漲船高,事實不然;不過,可教給他的比如‘跌倒經驗’。我會告訴他,如果你跌倒後不立即爬起來,要東張西望,也許能撿到東西。” 李戡對父親的評價是“很有正義感、很博學的一個人”。他拋開大師光環從家庭角度說,“我們倆不是家庭教育的典範。他不會關注我的成績,大的事情才讓他給意見,和他相處起來很輕鬆。” 李敖對兒子李戡的教育不會每件事都面面鉅細的管到,基本上是順其自然,只是在重大人生選擇上為兒子作出指引,李敖會告訴兒子李戡,這件事這樣走是彎路,我已經走過了,你沒必要再重走一次。 在李敖的影響下,儘管李戡對臺灣學校的教育方式非常不認同,但是李戡卻從未因此以犧牲自己的學習成績來與令他失望的教育體制進行對抗。據李戡所說,為了好的成績,死記硬背、課外補習班他都有做,不會因為自己的不認同或者家庭原因就進行行為抵抗。 李戡認為:“成績好本來就是一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爸媽負責。” 盡職的父親李敖:一定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資源 李敖雖然對孩子採取“放養”的態度,不是過多幹預孩子的生活。但是對孩子的學習教育卻不含糊,他堅定的表示,一定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資源。 李敖說,“在孩子努力奮發時,家長如果有能力提供資源這是好事。我雖然愛財,但在他們的教育開銷上還是花費很多。我有過苦日子,一天只吃一頓飯,不想他們再受苦。” 李敖說,關於李戡學德文,“我給他請來老師一對一,這比大班效果好多了。小女兒李諶也在學鋼琴、大提琴。” 李敖經常會對李文的奶奶談他對李文的期望,要他母親不管花多少錢都要讓李文進最好的學校,受最好的教育;還讓李文學小提琴,學鋼琴,讓她學芭蕾舞,使她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有品味的人。 李敖強調,兩個孩子學習這些興趣特長都是自願的,“我不會強迫他們,沒有興趣就沒有效果。” 李敖還有些頗令人玩味的教育哲理: 在李戡的國中畢業典禮上,李敖曾對臺下幾十名少年這樣說道:“你在人生裡可能會遇到難題,這個難題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你必須要忍耐,必須要突破,必須要警覺,這就是教育的目的。” “有時某種程度我偷窺,會順帶試看他在幹什麼。很多家長偷窺的技巧不好。我從鑰匙孔裡看,這是我高明的地方。我覺得,經過折磨、吃虧上當,摔跤,是正常的程式。” 當問及最希望兒女們繼承他什麼,李敖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希望他們能繼承我靈活的思想,我從來不念死書,知識在我這裡就像串糖葫蘆一樣串在一起。 嘟嘟君反覆回味這些話,真的覺得,這位嬉笑怒罵無所不能的大作家,還真的是一位盡職的好父親。 李敖的教育方式,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簡單中蘊含著對世事萬物的深刻認識,真正實踐起來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李敖一生崇尚自由,崇尚對孩子個性的發展,但是李敖崇尚的自由,並不是“絕對的自由”,對孩子“放養”和個性的塑造,也並不是絕對“放養”,而是要在關鍵時候,給予正確的指引,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怎麼樣避免走彎路。這對我們每一個家長教育孩子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至此,一個時代的狂生走了,留下了他的文章、思想和教育方式。 很多人為之惋惜,李敖的好友也紛紛發文悼念。 作為李敖曾經的好友,劉曉慶曾受到李敖送的藏尾詩“天命曉慶”,她發文稱:那個笑傲江湖的大哥,終於騎著白馬離開了……” 與李敖有過三次採訪的楊瀾也髮長文表達哀悼,“世間對李敖有愛有恨,有譽有謗,但沒有人否認,他是個快意恩仇,頑皮有趣的人。我最佩服他的,不是唇槍舌劍,而是做學問的刻苦。這個世界會懷念他。” 莫文蔚悼文中稱:“很榮幸能交到這樣一位大師級的好朋友,令我獲益良多,雖然這緣分不長,但很美。” 成龍也表達了自己對李敖的感念,“李敖先生這一生活的瀟灑,現在他是去另一個世界瀟灑去了……此刻我想起當時我的書出版之時,他送我的幾句話以此作為對李敖先生的懷念。”在三年前,李敖曾為成龍的書題辭,其中寫道“他來生,要做李敖;他這輩子,痛痛快快做成龍。” 就連和李敖有“過節”的小S也悼念稱:“人終究都會有這一天,但至少他的思想會永存人間,一路好走。” 最後,嘟嘟君借用蔡康永的話悼念李敖:“他一個人身上,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他不在,那個江湖就不在了。” 是啊,山高水長,江湖路遠,大俠已逝,江湖不在。 李大俠,一路走好!
-
3 # 中醫吳明陽
只愛一點點
李敖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海深,
我的愛情淺。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的愛情像天長,
我的愛情短。
不愛那麼多,
只愛一點點;
別人眉來又眼去,
我只偷看你一眼。
回覆列表
喜歡李敖博學多才、敢說敢做和他的幽默風趣。
第一次知道李敖是在讀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家裡還是用“大鍋”,可以看鳳凰臺,李敖主持的“李敖有話說”他的談吐深深地吸引了我。
後來上了大學,網路發達了,就經常跑“油管”找他的影片。在他所處的環境,大多數時候都是他一個人挑戰一群人,在他的眼裡,那些人永遠鬥不過他,所以他稱自己是個鬥士。
李敖寫過很多書,他的作品一本本疊起來能有他那麼高,他對他自己的才華稱讚起來也毫不吝嗇,比如他說: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華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雖然有點狂,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句話。
李敖還參加過“康熙來了”,小S對李敖也是崇拜不已,節目中各種對李敖的八卦、誘惑,李大師當然也是盡顯了他的幽默風趣。
李敖的去世讓我感到他可能太累了,老天告訴他該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