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塵
-
2 # 布丁媽媽私享會
孩子一旦降生,父母就賦予給孩子不同的理念,有些家長甚至把自己的所有期望都揹負到了孩子身上,大有“你必須成功”之勢,否則孩子就會被埋沒等等。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尤其是表現在學習成績方面,當孩子拿著一張不及格的試卷回到家時,迎接他們的多半是父母的批評教育,輕則被批評一頓,重則拳打腳踢。
所有家長內心都希望孩子能夠取得好的成績,這一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批評和辱罵並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讓孩子更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其實,失敗並不是件可怕的事情,人類的許多經驗都是在失敗中獲得的,我們可以懲罰孩子的自私、不負責任,但絕不能懲罰孩子的失敗,因為這樣會對孩子成長造成巨大的傷害。
會打消孩子積極性,影響創造力家長的打罵,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認為失敗會讓人付出慘痛的代價,為了逃避失敗的懲罰,孩子會害怕失敗,害怕嘗試,從而變得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孩子不敢輕易的承諾或嘗試,這對於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孩子來說,他們只能過分壓抑自己的內在需求,不敢展示。
會挫傷孩子自尊心打罵和斥責本是一種過激的行為,而用這種行為懲罰失敗,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
面對失敗孩子內心本就不好受,他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與鼓勵,而不是父母的指責與懲罰。
孩子失敗存在很多的原因,父母不能以表面的表示就對孩子進行懲罰,讓孩子內心去承受這些不該承受的痛苦,孩子一旦自尊心受損,他們反而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情況。
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膽小自卑失敗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對對家長的懲罰,孩子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敢輕易的挑戰自我。
信心是任何一個人做事的前提,連這樣本應就可以擁有的能力都被剝奪了,孩子只能自卑,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唯唯諾諾。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大人都不可能不失敗,何況是孩子呢,所以面對孩子的失敗,家長應該給予包容、理解的態度,幫助孩子認識失敗,找到失敗的原因,並激勵他們克服困難。
1.安撫孩子情緒,分析失敗原因
孩子面對失敗會產生不安、危險的情緒,也會存在其他一些消極的狀況,他們會進行自我否定,會認為自己是不是太笨等等,有懊悔的羞惱。
面對孩子的這些情況,父母要及時的安撫,及時將這些負面的東西幫助孩子剔除,以免影響孩子真正的成長。
有個朋友,孩子目前小學一年級,前段時間考試,不知道怎麼就考了70分,回頭看卷子查錯題的時候,孩子惱怒的不行,因為這些題很簡單,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做錯了。
我朋友下班到家,發現這孩子不對勁,哭喪著臉發呆不說,還默默的嘟囔,趕緊詢問怎麼了。孩子一下子委屈的大哭起來,朋友沒有急著再次詢問,而是讓孩子哭夠。
孩子發洩之後,抽噎著說自己這次考試太笨了,把會做的題目都做錯了,好難過了。朋友說,錯了沒有關係,我們把錯題在都複習一下,下一次的時候好好的補上就行了,不過可要吸取教訓哦,考試的時候不要輕敵。
朋友理解和接納了孩子的這種失敗,並且與孩子一起吸取教訓,安撫孩子的惱羞,引導孩子將內部的委屈發洩出來,這對於孩子以後經受挫折的能力也埋下了種子。
2.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孩子失敗最難過的是孩子,哪怕家長進行了寬慰,因為孩子失敗內心裡面還會有些陰影,如果父母不顧其他大力苛責孩子,很容易讓孩子自此無法真正的認知自己的學習。
幼兒園有個孩子同班的小朋友,她的父母是典型的學霸,前段時間幼兒園搞活動,孩子因為生病沒有發揮好,她的父母在活動現場沒有安慰反而是大聲責備她為什麼不盡力。
事實上,孩子已經盡力了,她的父母沒有看到孩子過程的努力反而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雖然在幼兒園,但他們已經有了輸贏概念,爸爸媽媽應該做的是鼓勵孩子繼續,而不是質問為什麼不成功。
3.失敗也要繼續站起來
人一生當中會經歷很多的挫折與不幸,有些是可控有些是失控,所有的失敗都有原因,需要我們真正的認識失敗。
孩子一次失敗不代表什麼,哪怕失敗多次又怎麼樣,這些帶給孩子的不是壞處應該是越挫越勇,應該是更加清晰的認識這一次次的失敗是為了成功做準備。
失敗與成功都是一種體驗,孩子經歷過這些的落差,不需家長告知,自然就會懂得很多,也會真正的認識成功與失敗。
回覆列表
最近在看《媽媽是超人3》,被鄧莎圈粉了,她是那種特別保護孩子的童心,也對孩子特別有耐心的媽媽。其中一個橋段,也展現了鄧莎是怎麼引導兒子面對失利情境的,值得借鑑。
鄧莎的兒子大麟子是個軟萌型男孩,也許也是為了培養兒子的男子氣概,鄧莎送孩子去學拳擊。在一次拳擊比賽中,大麟子面對的對手是個在運動方面頗有天賦的孩子,儘管大麟子使出渾身解數,還是沒能戰勝對手。
比賽結束後,大麟子失落的神情溢於言表,心情非常低落。看看鄧莎是怎麼引導他的:
“你很棒!”下場後鄧莎立刻誇讚了兒子,這是對兒子在比賽中沒有輕言放棄的鼓勵;
“比賽輸了,你很難過是嗎。”看到大麟子依舊悶悶不樂,鄧莎也立刻表達了同理心;
“你不說話了,為什麼呀,不就是比賽輸了嘛,那你以後還想來打比賽嗎?”同時也不忘告訴兒子,只是一場比賽,不能代表什麼,也為孩子今後想逃避拳擊比賽的心理提前做了預防。
雖然當時也沒有解開大麟子的心結,但是這幾句話,能讓孩子當下感受到媽媽非常在意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比賽的結果,這能幫孩子從過分注重輸贏的感受中抽離出來。
為了真正解開兒子的心結,鄧莎趁大麟子睡著後,把房間佈置得非常夢幻,而自己裝扮成兒子喜歡的奧特曼模樣。隨後她叫醒大麟子,告訴他現在正在夢境裡面,他們需要把擾亂孩子夢境的怪獸給打倒。
節目組安排的“怪獸”此時來到房間,與鄧莎裝扮的奧特曼大戰了兩個回合,落荒而逃。鄧莎藉此機會告訴兒子,“我們不怕怪獸,我們不怕拳擊比賽,我們不怕被人打敗”,奧特曼精神就是永不放棄,堅持到底就能取得勝利。
這個巧妙的安排,讓兒子深刻地記得了這一幕,也幫兒子驅除了內心因為失利而想要逃避的小人。
每個孩子在面對失利的時候,都容易表現出低落、不滿的情緒,這是人的一種本能。作為一種本能,孩子總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比別人更好,尤其是個性好強的孩子,更難以接受生活中有其他孩子超越自己。
在失利情境中,性格偏內向的孩子,容易選擇逃避、不想提起,今後再遇到同樣的困境時就會立馬做出“繞道走”的反應。比如小雅和朋友一起學繪畫,結果在一次繪畫比賽中朋友得獎了而她落選了,小雅在失落的同時,也對繪畫失去了興趣,畫筆也不想碰了;個性偏外向、榮辱心重的孩子則容易選擇憤怒、哭鬧,大肆發洩自己的情緒。比如在幼兒園裡,有孩子會因為自己吃飯沒拿到第一而大哭。
想要孩子坦然面對失利,少不了父母的引導。
第一,父母不要吝嗇鼓勵。很多時候孩子的挫折感是在後天形成的。當孩子沒有做好一件事時,免不了會受到父母的抱怨甚至責罵,一句簡單的:“怎麼連這個都做不好”,無形中會是一種高殺傷力的武器,孩子在聽到這種話時,當下就會給自己蓋上“無能”的標籤,以後當遇到逆境時,第一反應便會是逃避,因為潛意識裡他不相信自己能做好。
所以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先肯定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不要把焦點放在結果上,引導孩子去思考在這個過程中他做對了什麼,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不代表他沒用,家長更不會因此而不愛他。
第二,言傳身教,讓孩子正視失敗我有一個朋友,是做銷售出身的,在她的職業生涯裡會不斷面對挑戰,也會面對很多的失敗,但作為職業習慣,當她面對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她的這種,遇到失利不沉浸在悲傷中,而是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感染了她的兒子。這孩子小小年紀,就知道耐心去面對失利的情境。
一次她兒子在玩一種闖關遊戲,前幾關都能輕鬆過了,後面卡在一個關卡上怎麼也過不去,放其他孩子身上該急躁得不行了,而他當時選擇的是沉住氣,一遍遍試探和摸索,最後終於打通了這個關卡。很多朋友都羨慕她說:“你兒子那麼小就有這種處理事情的態度,真的很了不起,你是怎麼教的?”她說:“我也沒有刻意訓練他什麼,可能因為他看到媽媽平日裡也是這樣面對問題的,耳濡目染吧。”
所以可以看出,父母不但引導很重要,自己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失利的情況,那些遇到挫折就習慣抱怨和哀嘆的父母,又怎麼能強求自己的孩子能坦然面對失利呢?
作者簡介:兩把刷子學員:眠眠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