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mSorry男人的快樂

     怎麼說呢,首先,現在的中元節和民俗祭祖、盂蘭盆節有混淆。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係,而非一個節日的三個不同名稱。咱們一個一個聊。

    先說咱們老百姓實際在過的七月祭祖節,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農曆七月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民間在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慶賀豐收,並用新收農作物祭供祖先,向祖先報告收成,酬謝祖先、大地。

    中元節:中元節是七月十五,東漢道教開始興起“三元說”並對應天地水三官: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賜福;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赦罪;十月十五下元節水官解厄。據說中元之日,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因此又稱鬼節,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點荷燈為亡魂照回家之路(沒聽說哪裡還有這種活動,網友們知道哪還有這種習俗嗎)。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道士建醮祈禱,內容是為亡魂的靈魂超度。

    盂蘭盆節:也是七月十五。盂蘭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譯,原意為“救倒懸”,即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這個節日主要是供奉佛祖、宣揚孝道。《西遊記》中就多次提到盂蘭盆會,看描寫的內容主要是如來佛領著佛教一大家子再請些道教朋友一塊開趴,吃吃喝喝、樂呵樂呵。

    後來,這三個節日日期相近、主題相近、內容有共通,在民間就慢慢融合了。到現在,留下的普遍形式就是祭祖(我們這叫上墳,你們那叫什麼)。

  • 2 # 爽朗不如小心

    我們家鄉在中元節這一天要祭祖,燒紙錢,以緬懷我們逝去的親人。等天黑以後在家擺好各種菜餚酒和香燭,由家中老人磕頭祭拜一番才能吃飯,祭拜目地就是敬奉各路大神保佑家人平安。

    中元節要祭祖燒紙,其實在很多地方中元節還有很多講究和習俗。

    中元節有放河燈的習俗,河燈在燈座底部放上燈簪和蠟燭,在中元節之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由漂泊。放河燈是普度水中的鬼魂和其它孤鬼的習俗。

    燒街衣的習俗,在中國香港還有“燒街衣”的習俗,進入中元節。人們都會在天黑後帶好香燭,金銀紙衣和祭品,在路口或街邊拜祭一番,有的在路口擺好酒餚和食品,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無靠的孤魂有衣服穿,有食物果腹。防止它們為禍人間,或祈求它們幫助去出疫病和保佑家宅家人平安。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無論全國各地有什麼民俗風俗,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

  • 3 # 古西樓文化眾創空間

    今天,2019年8月15日是咱們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

    在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長安百姓趕著夜晚去看上元節的花燈。

    從劇集第一幀、第一句臺詞開始,都讓觀眾感到長安城從宮內到百姓上上下下、宮裡宮外的人們,雖懷揣的目的截然不一樣,但全部都是為即將來臨的上元節做足充分的準備:

    《長安十二時辰》的上元節節日氛圍濃厚,那中元節的十二時辰裡,有什麼要小心注意的事情呢?

    【子】注意別混淆了中元節、上元節、下元節:

    陝西有許多道教聖地,而中國道教在漢朝時候,就有過中元節的習俗,那時全年的盛會一共分三次,也就是常說的“三元”,人們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華人把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這一天是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把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把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千萬不要說錯了!

    【醜】注意中元節就是民間所說的“鬼節”

    民間有句俗語:“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

    據說七月初一開始,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去人間短暫遊蕩,享受人間,一直到七月廿九才關上鬼門。

    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這個月是不吉利的月份,絕對不嫁娶,也不搬家。

    【寅】注意中元節這天要祭祖

    在中元節前後的季節裡,農作物會大量成熟豐收,農民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就形成了一種民間慣例:要祭祀祖先。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人們會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請老祖宗嘗新,

    而中元節這天地宮會開啟地獄之門,有子孫祀奉的鬼魂可以回家過節,享受供奉。

    【卯】注意中元節這天要普渡

    為了讓陰陽兩界的人鬼都平安,中國自古以來,在鬼月都設有普渡節。

    各家按照私宅片區劃分,依照前人傳下來的祭祀的日子,設宴普渡眾生。

    具體做法就是:一般人以好的酒肉、點心、水果等祭品舉辦普渡活動,除了慰藉亡靈,人們還會祈求自己一整年的農務、工作一切順利。

    而古代也有一些富足的官宦人家,會舉辦的極為隆重。他們會早早地去各地的寺廟、道觀請來專人去誦經作法。

    但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這些佛像放置高臺、或提前找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以求消減亡靈的怨氣。

    【辰】注意中元節要燒紙(但是現代社會也要文明祭祖,小心火燭)

    中元節的民俗行為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燒紙。

    很多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

    四川人會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尤家可歸的野鬼一些施捨,它們就不會再去搶劫送給其祖先的錢了。

    【巳】農民祈禱豐收

    自古以來,施孤之夜,農民們都會在家門口焚香,祈求今年的稻穀順利豐收。

    並把香枝插在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

    這些都是古時的農民對勞作豐收的一種期待。

    【午】放河燈

    閩南一帶的人這一天祭拜時,會在各水域先放流燈火,為各路亡靈照明,邀來同享香火,號稱"水燈"。

    所謂“水燈”,多是紙糊成宮殿形,中間會點上火,且必須用蠟油。

    宮殿裡放有一面彩色三角形紙旗,號稱"普渡旗"。旗子上還必須用毛筆寫上"慶贊中元"、"廣施盂蘭"等"中元敬語"字樣,並寫上自己的姓名。讓亡靈們知道是哪家施主所供奉,以求平安。

    也有有直接寫在燈上,不寫在旗子上的人,如果燈飄得越遠,人們覺得就越能得到庇佑。

    【未】在門外焚香燃炮,同時“燒包”(也叫“薦包”)。

    邵陽人會在中元節當晚焚化紙包,俗稱“送老客”。

    紙包必須包著厚紙錢,正面寫上祖先名諱,背面寫上‘封’字。

    中元節當晚,焚燒封包越多,火勢越大,表示家族越發興旺。

    【申】吃鴨子

    在廣西壯族地區,人們稱這天為“鴨子節”。

    他們一直認為亡靈能站在鴨子上,鴨子習水,透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梭。

    也有一種原因是因為“鴨”諧音“壓”,吃鴨子可以壓住“魂靈”,以祈禱一種平安。

    【酉】放焰口

    在各地的盂蘭盆會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活動步驟,叫做“放焰口”。

    “焰口”就是佛教認為的地獄中的餓鬼,人們為了超度亡靈、而為孤魂野鬼施食。

    “放焰口”在中元節這天的黃昏或晚上進行,持續時間長,甚至可放到次日凌晨。

    一般會請僧人進行誦經、做法,再由佛教主持在四周揮灑米糧、淨水,為鬼魂施食。

    【戌】自做食物,祭祀贈予

    在山西,長子縣則在中元節這天屠羊敬神,覺得這樣做可以起到祈禱羊增加生產的作用。還會贈肉給親戚們,而那些家境貧寒的人家,會用面做成羊的形狀,蒸熟贈予親戚。

    山西陽城縣,農民們自古以麥屑糅合,做成貓、虎等五穀的形狀,用作祭祀,稱為“行田”。山西馬邑縣,中元節以麥面做成孩童的模樣,俗稱“麵人”,然後贈予親戚家的小孩。

    【亥】掛鋤、田旛

    陝西城固縣,把中元節當作一次農家會飲,人們稱之為“掛鋤”。

    還會早早起來,去自己的農田裡,摘取最高、最茂盛的稻穗,並在上面掛一面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無主的孤魂無處可去,千百年的中國傳統歷史程序,使得中元節這天產生了眾多具有民間特色的文化習俗。

    設道場,置放齋食,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食,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施食濟孤,為死者送上供養,誦經幫助地獄眾生超度等等這些文化習俗,都讓中元節這天的十二時辰變得隆重又繁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喜歡並學習歐楷,可是總找不到好用的筆,問問大家有什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