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秦論》是賈誼的代表作,是古典文學中膾炙人口的政論作品之一,是史論中的珠璣。自古以來,許多文人都把它用作權衡文章高下的標準,“卓犖觀窮書,著論準《過秦》。”(晉左思《詠史》)“筆外縱橫,實天下之奇作。”(宋范曄《獄中與諸外甥書》)由此可見,《過秦論》的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傑作。
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極力形容秦國累代之強,非山東崤山以東諸國所能敵;及始皇益強還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其勢力之雄,防衛之固,真可謂“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為了突出秦國的強大,“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又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同時還有許多著名的謀臣策士和軍事將領為六國出謀劃策、八方聯絡、統兵打仗。然而這樣的勢力在秦國面前竟不堪一擊,“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在忙碌與閒暇的對比中,秦國的強大已顯得凜然不可逼視。文章在寫陳涉之前極力排抑極力寫他的地位微末,不足掛齒:“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的小人物,率領著一幫“疲弊之卒”竟把“威振四海”的秦王朝搞垮了。這就是說,不是因為陳涉有什麼奇異的神通,而是秦王朝在攻守之勢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繼續行暴政而不施“仁義”,以致民心盡喪,他自己已經外強中乾,成為腐屍朽木了。透過對比映襯,非常有力地強調了行“仁政”以安民的作用,為漢武帝,也為後世的人們揭示出了慘痛的歷史教訓。
青年政治家賈誼把他改革時的全部希望寄託在說服漢武帝實施正確的政策上,因而在文章中傾注了他全部的政治熱情。字裡行間,彷彿感到作者心脈的搏動,見到作者那種英氣勃勃,揮灑自如的自我形象,讀來如浩浩之江河,沛然而下,使讀者不自覺地順著文章的波瀾浮沉,併為他的雄辯所折服。為了做到這一點,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上段裡的“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的意思都一樣,說了四遍;下段裡的“御宇內”、“亡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意思也差不多,說了五遍,但毫無堆砌呆板之感,相反,它加強了文章的氣勢。如果只留下一句而刪掉其他,那麼讀起來感人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此外,作者還善於使用大量的鋪排,大量的誇張渲染。“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氣勢何等壯觀!“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精神多麼振奮!整篇文章如同驚濤飛瀑,一傾而出,不可阻擋。
賈誼是漢初最富辭采的辭賦家。這篇文章不是賦,然而在語言上卻具有賦的某些特色,如文章大量使用對仗句型、排比句法,形成一種自然流暢、明快而錯落有致的抒情節奏,讀起來鏗鏘有力,富有音樂感。駢句的使用突破了“四六”句型,有的字數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有時又將駢句包含於散句之中,如“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不僅不單調而且還增強了語勢。若干對偶句形成一組排比句,排比句之間又巧妙地運用虛詞相關聯,輾轉成文,連貫而下,猶如長江大河,波瀾起伏,使文章氣勢貫注,雄渾有力。表現出賈誼駕馭語言的高超的藝術技巧。
《過秦論》是賈誼的代表作,是古典文學中膾炙人口的政論作品之一,是史論中的珠璣。自古以來,許多文人都把它用作權衡文章高下的標準,“卓犖觀窮書,著論準《過秦》。”(晉左思《詠史》)“筆外縱橫,實天下之奇作。”(宋范曄《獄中與諸外甥書》)由此可見,《過秦論》的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傑作。
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極力形容秦國累代之強,非山東崤山以東諸國所能敵;及始皇益強還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其勢力之雄,防衛之固,真可謂“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為了突出秦國的強大,“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又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同時還有許多著名的謀臣策士和軍事將領為六國出謀劃策、八方聯絡、統兵打仗。然而這樣的勢力在秦國面前竟不堪一擊,“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在忙碌與閒暇的對比中,秦國的強大已顯得凜然不可逼視。文章在寫陳涉之前極力排抑極力寫他的地位微末,不足掛齒:“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的小人物,率領著一幫“疲弊之卒”竟把“威振四海”的秦王朝搞垮了。這就是說,不是因為陳涉有什麼奇異的神通,而是秦王朝在攻守之勢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繼續行暴政而不施“仁義”,以致民心盡喪,他自己已經外強中乾,成為腐屍朽木了。透過對比映襯,非常有力地強調了行“仁政”以安民的作用,為漢武帝,也為後世的人們揭示出了慘痛的歷史教訓。
青年政治家賈誼把他改革時的全部希望寄託在說服漢武帝實施正確的政策上,因而在文章中傾注了他全部的政治熱情。字裡行間,彷彿感到作者心脈的搏動,見到作者那種英氣勃勃,揮灑自如的自我形象,讀來如浩浩之江河,沛然而下,使讀者不自覺地順著文章的波瀾浮沉,併為他的雄辯所折服。為了做到這一點,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對偶。“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上段裡的“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的意思都一樣,說了四遍;下段裡的“御宇內”、“亡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意思也差不多,說了五遍,但毫無堆砌呆板之感,相反,它加強了文章的氣勢。如果只留下一句而刪掉其他,那麼讀起來感人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此外,作者還善於使用大量的鋪排,大量的誇張渲染。“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氣勢何等壯觀!“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精神多麼振奮!整篇文章如同驚濤飛瀑,一傾而出,不可阻擋。
賈誼是漢初最富辭采的辭賦家。這篇文章不是賦,然而在語言上卻具有賦的某些特色,如文章大量使用對仗句型、排比句法,形成一種自然流暢、明快而錯落有致的抒情節奏,讀起來鏗鏘有力,富有音樂感。駢句的使用突破了“四六”句型,有的字數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有時又將駢句包含於散句之中,如“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不僅不單調而且還增強了語勢。若干對偶句形成一組排比句,排比句之間又巧妙地運用虛詞相關聯,輾轉成文,連貫而下,猶如長江大河,波瀾起伏,使文章氣勢貫注,雄渾有力。表現出賈誼駕馭語言的高超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