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老師講餐飲

    海底撈現在已經不是張勇的海底撈了,而是資本的海底撈,海底撈現在是一家市值超過3000億的上市餐飲公司。

    資本會要求上市公司的增長和利潤,海底撈之所以股價這麼高,泡沫還沒破,因為海底撈的虧損是用來開店了,投資者們認為海底撈開店就能賺錢,未來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還能開很多家店。

    很多財經人士認為海底撈現在被高估了,如果想要穩住股價的給股東帶來穩定的回報,那海底撈就要開足夠多的店有足夠的利潤。

    木子老師在《海底撈的“焦慮”,有誰能懂?》那篇文章裡面分析過,海底撈的業績增長有三個方向,一是持續開店直到市場飽和,二是提升單店運營效率,三是開拓新品類打造新品牌

  • 2 # 讀賣財經

    海底撈利潤暴跌,只是餐飲業的側影。

    目前餐飲業受兩個方面因素夾擊:一方面是通貨膨脹下的食材價格持續上漲,餐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雖然公司可以把漲價成本向終端使用者,也就是食客身上轉嫁,但有個度,漲價從來都是雙刃劍,可以轉嫁成本,也可能流失客戶。

    當然,海底撈利潤暴跌也有其擴張因素所致。也就是公司在快速擴張,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同時,單店利潤貢獻跟不上。

    另外,疫情對海底撈業績的影響更為直接。海底撈的消費價格在火鍋店中不算平民價格,疫情後,很多人的聚餐習慣發生改變。能否火爆到疫情之前那種需要排隊才能吃得上的狀態,取決於疫情控制情況。

    海底撈曾在去年疫情形勢好轉、餐飲業放開後提價,但在輿論壓力下,又改變了漲價策略。去年利潤暴跌,有其特殊原因,不能視為海底撈業績的常態。畢竟是上市公司,資金實力有,資本要求回報的壓力也有。今年,海底撈業績可能就會不一樣。

  • 3 # 唐潮錢進

    1、海底撈一年少賺21億,市值卻暴漲1600億!發生了什麼?

    2、海底撈業績降九成、攝像頭引爭議…股價上漲與口碑下滑,誰更說明問題?

    但兩篇文章的閱讀量均不大——剔除題目在網路上有相同文章的資料後,我認為,海底撈再難,也沒有我們寫文章的推廣難。畢竟,海底撈一是加大了開分店力度,二是在股市的市值不跌反漲,說明還是有資本看好的,順理成章也會有資金加持。

    所以,難也是相對的。投資也難,為什麼大家卻視而不見呢?因為,事非經歷不知難,不受打擊老天真。大家都覺得金融賺錢太容易,而金融的難,也只有那些經歷過金融虧損的老闆方能體會。本文,照例說說那些在相同題目文章或問答中沒有提到的視角。

    一、“難”其實是指,海底撈同時面臨內部財務壓力和外部輿論壓力。

    我就奇了怪了,有哪個公司不需要面臨這些壓力呢?只是,海底撈是餐飲界的頭部企業,也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然又是公眾公司(這裡糾正一個經常看見的常識性錯誤,新三板掛牌公司只是公眾公司,並非上市公司),這些財務壓力和輿論壓力更公開了,僅此而已。

    而該相同題目的文章,提到了一些看法,個人覺得這是標題黨的矯情。現逐一糾(較)正(真)如下:

    1、淨利潤暴跌九成。

    如果是風平浪靜的時候,淨利潤暴跌不正常。但在疫情時期,利潤暴跌不是很正常嗎,邏輯上也講得通,否則資本也不會這麼熱捧了,畢竟誰都不是“錢多人傻”。更何況,海底撈還是想做大做強的,否則也不會選擇在疫情的困難時期,還新增超過500家的線下門店。

    想要彎道超車,危機就是最大的機遇。新加坡籍的張勇,在生意場上還是精明的。至於移民,我覺得也沒有媒體鼓吹的“新加坡首富”那麼誇張,不管出於避稅的目的,還是國際化的打算,都是別人的個人自由。只要企業總部還在中國,只要他沒有偷稅漏稅,那就足矣。

    沒必要把界限分得這麼清楚。畢竟,現在的招商引資,太難了。

    2、在包間安裝監控。

    先表個態,我是旗幟鮮明贊成海底撈“在自己正當的營業場所”安裝監控的,這不涉及什麼個人隱私(當然,如果海底撈在自己店裡的洗手間也裝上監控,這就屬於侵犯個人隱私了)。什麼?你說監控侵犯肖像權?那你可以請人打包回家自己吃,不要在別人的營業場所指手畫腳。

    某篇關於海底撈的文章

    至於包間是不是隱私空間,有律師認為,包間“屬於封閉空間,也是相對私密的空間,消費者在包間內的言行舉止,屬於私密活動,通常不願意為他人所知曉,因此屬於隱私的範圍”。真不知道,這個律師的牌照在哪裡買的(我也想買),難道,消費者去餐廳,是搞非法聚會嗎?

    甚至還有人拿出《北京市餐飲企業治安保衛工作規定》來說事,“在這一規定中,包間並未羅列其中”。這個邏輯,估計與“法無禁止皆可為”同出一轍。先不說北京市的規定能否管理全國的餐廳,單說反對,完全可以用腳投票,不去海底撈就餐,沒必要呼籲別人也要和你保持一致才行。

    想享受特定的優質服務,又提出諸多要求,到哪裡有這麼好的事。

    3、被質疑過度服務。

    某南京網友反映,帶母親去海底撈吃飯時,服務員的過度服務讓母親感到不適。這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南京同城榜第3名。我覺得訝異的是,只聽過“禮多人不怪”,從沒想到“服務過了人會怪”。況且,服務是否過度,純屬主觀印象,你覺得過度,可以主動溝通的。

    最怕服務不足,溝通了也沒用,因為,別人本來就是低標準、低要求的。

    4、抱怨一直在漲價。

    漲價主要是生意太好給老闆帶來的負面反應,無非兩種原因,一是食材漲價,二是薪酬漲價。如果是前者,哪怕再承諾“恢復到之前的價位”,我們都知道這不可能,只是用相同的價格掩蓋減量的事實;如果是後者,更無可能恢復原價,因為,打工者,誰不想更好的待遇。

    想要原價或低價享受一樣的服務,這其實是消費者過度貪心了。就和投訴打車軟體壟斷一樣,都是正當的商業行為,沒理由要求平臺一直補貼消費者,就像釣到的魚,還能一直餵魚餌嗎?況且,沒有打車軟體之前,計程車司機不是總被詬病的嗎?打車至少讓消費者多了個選項,不是嗎?

    相對於公交車,順風車屬於奢侈品,所以,打車不是必選項。

    號稱創建於1994年的海底撈品牌,將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迎來更多更大更難的挑戰。

    二、關於對海底撈“其他看法”的看法。

    首先宣告,對於吃海底撈,我一向是可有可無的選擇,不像 醉生夢色 色哥他們那麼喜歡。寫這篇文章,也並非出自“抬槓”的目的,只是我們向來標榜自己是有良知的“投資人”,出於公平的論調,說上幾句而已。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拒絕“爭論”。

    1、關於企業的創業。

    每個企業,很難從創業走到成功。以海底撈為例。這個品牌據說是1994年建立的,其雛形應該是來源於膾炙人口的四川火鍋。就這種有群眾基礎的企業,也走了20年才略有所成,可以看出創業的難。所以,我們對企業懷有包容之心,也希望大家多體諒經營企業尤其是民企的難處,而不要稍微感覺不爽就吐槽。很多國企的服務,還做不到民企的一半。

    有一說一,海底撈需要整改的地方不少。比如,作為餐飲企業,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食品安全。有消費者在食品中發現菸頭和塑膠片,可能需要調查,但市場監管局公佈的筷子檢出大腸菌群,這就很不應該。

    但是,資金運作,包括貸款或套現,這屬於正常行為。如果辛苦上市後,還不能套現犒賞(又不是套現走人),誰還有動力做企業?如果銀行的低息資金都不能用、不會用,談什麼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銀行審批貸款自有固定的風控流程,別以自己的低水平來衡量別人拿到貸款就是想欠債走人。

    2、關於資本的行為。

    自從馬今伏老師禍從口出後,很多人為了顯示自己的金融水平,動不動就說資本控制這個、資本控制那個的,要不就說是資本的什麼什麼。

    “資本逐利”不假,但若非迫不得已,資本靜靜地數錢,不香嗎?非要去控制實體經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有必要嗎?不要自己喜歡吃饅頭,就認為皇帝每天都以白麵饅頭為主食,還“吃一個饅頭扔一個饅頭”,這種低層面的思想和言論,該休矣。

    3、關於其他的看法。

    白小生,號稱孫中山故鄉的百曉生。企業金融顧問制度的研究者、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的探索者、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踐行者;一個看透真相依然熱愛的自甘平凡人,一個一言不合就髮長文的自視清高人。

  • 4 # 肖雨樓

    行業不景氣。大環境如此惡劣,有什麼辦法呢?

    如果老闆是高手,可以力挽狂瀾,危境中圖存。

    危機也是轉機,如果眼光犀利,應當可以發現並抓住機會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詞大會》第三季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