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64438738468

    瓦特與壺蓋

    瓦特是二百多年前英國的科學家。

    他小的時候,有一天看祖母做飯。火爐上,一壺水開了。開水在壺裡翻滾,壺蓋不住地上下跳動,發出啪啪的聲音。

    瓦特很奇怪,就問祖母:“奶奶,壺蓋為什麼會跳動呢?”

    祖母說:“水開了,壺蓋就跳動了。”

    瓦特又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會跳動呢?”

    祖母回答不上來。

    從此,瓦特就常常坐在爐子旁邊仔細地觀察。他看見水開了,壺裡的水汽直往上冒,衝起了壺蓋。他想:壺蓋是被水汽推動的,一壺開水產生的水汽,能夠推動一個壺蓋,更多的開水會產生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動更重的東西嗎?

    瓦特長大以後,還是不斷研究這個問題。他吸取了前人的經驗,經過很多試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天真好奇孵小雞

    有一次,到了吃飯的時候,仍不見愛迪生回來,父母很焦急並四下尋找,直到傍晚才在場院邊的草棚裡發現了他。父親見他一動不動地趴在放了好些雞蛋的草堆裡,問愛迪生在幹什麼,小愛迪生回答說在孵小雞呀,原來,他看到母雞會孵小雞,覺得很奇怪,總想自己也試一試。當時,父親又氣又笑地將他拉起來,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什麼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愛迪生初嘗試驗

    在愛迪生小的時候,他經常到鄰居繆爾·溫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溫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見溫切斯特正在用一個氣球做一種飛行裝置試驗,這個試驗使愛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裡充滿了氣,一定會升上天。幾天後,愛迪生把幾種化學原料配在一起,拿給父親的幫工邁克爾·奧茨吃,愛迪生告訴邁克爾·奧茨吃了這種東西人就會飛起來,結果奧茨吃了愛迪生配製的“飛行劑”後幾乎昏厥過去。愛迪生因此受到了父親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們的警惕,勸告自己的孩子不要與愛迪生玩並遠離他。

    愛迪生與無影燈

    一個大雪天的夜晚,愛迪生的媽媽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來醫生。醫生說:“你媽媽得了急性闌尾炎,需要開刀做手術”。那時候只有油燈沒有電燈,油燈的光線很暗,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刀。愛迪生突然想起一個好辦法,他把家裡所有的油燈全都端了出來,再把一面鏡子放在油燈的後面,讓醫生順利的做完了手術。醫生說:“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聰明救了你的媽媽。”愛迪生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我要製造一個晚上的太陽。”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沒有發明燈泡的時候,很多人晚上的照明一般是使用蠟燭燈、煤油燈等,那時候的愛迪生內心十分的苦惱,他決心要發明一種能夠耐用的光線明亮的燈泡。愛迪生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幾年之後愛迪生失敗的經歷被許多的人嘲笑,認為他是做白日夢,尤其是認為愛迪生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面對別人的質疑和不信任,愛迪生卻並沒有放棄燈絲實驗計劃,反而以此為動力繼續展開自己的科學實驗,於是又試驗了一種碳化棉籤作為燈絲材料,把燈泡中抽成真空,這種材料還是堅持很久,可是在四十五小時不久就燒斷了,但是愛迪生已經興奮不已了,他已經嘗試了超過六千多次的實驗了,而這一次無疑是找到突破點。

    愛迪生又開始進行了燈絲實驗,功不負有心人,他發現了鎢絲可以作為電燈材料,為此他欣喜若狂,這種材料是燈泡的絕佳材料,發出的光線十分的明亮,又不易燒斷適合長期使用。如此燈泡便慢慢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夜晚中必備的照明工具。

    彭奈迪脫斯與“安全玻璃”

    彭奈迪脫斯是法國著名的化學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觸發了他的靈感,使他研究製成了“安全玻璃”。那是1907年的事,一天,彭奈迪脫斯正在實驗室裡整理儀器,不小心將一隻玻璃瓶子打翻在地。這下可完了!然而,出乎意外的是,瓶子並沒有裂成碎片,只是出現了一些裂痕,他隨手又拿出一隻洗淨的瓶子,輕輕地向地上摔去。這次,玻璃瓶子卻被摔得粉碎。兩隻瓶子的情況為何如此不同呢?彭奈迪脫斯一時難以找到答案。

    時隔數天,報上登出了一起車禍,橫飛的玻璃碎片擊傷了乘客,使彭奈迪脫斯深感痛心。他不由得聯想起那隻破而不碎的瓶子,決心搞個水落石出。他重新找到那隻瓶子,仔細觀察,原來那是一隻盛過某種藥水的瓶子,藥水蒸發後在瓶的內表面結下了一層堅韌透明的薄膜,看來,正是這層薄膜對瓶子起著保護作用。經過多次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種附著力強、透明度好的合適塗料。後來,他又用塗料將兩層玻璃粘合在一起,發現其防止破碎的效能更好。這樣,“安全玻璃”終於誕生了。

    圓珠筆的發明者

    匈牙利記者比羅某次寫稿的時候,一不小心把稿紙劃破了。他想,要是把筆尖換成圓珠就好了。於是,比羅去請教化學家奧基。奧基說:“筆尖換成圓珠沒問題,可是圓珠的周圍能漏出墨水才可以寫字呀!”比羅想,如果讓圓珠轉動的時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嗎?他開始反覆地試驗。終於發明了依靠圓珠的轉動送出墨水的新筆--圓珠筆。圓珠筆用起來非常方便,價格又很便宜,所以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弗萊明與青黴素

    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正致力於葡萄球菌的研究,那是一種會讓人致病的細菌。為了考察這種病菌的生活習性和致病機理,需要對它們進行培養觀察。當時的裝置比較簡陋,工作是在一間悶熱、潮溼的舊房子中進行的,實驗過程中又需要多次開啟培養皿,皿中的培養物很容易受汙染。有一次,弗萊明開啟培養皿觀察細菌,偶然發現在培養皿口上長出了藍綠色的黴菌,而就在黴菌旁邊,葡萄球菌被溶化了,出現了清澈的水滴。藍綠色的黴菌為什麼能抑制細菌的生長,並將細菌消滅呢?弗萊明緊緊抓住這次“偶然”的發現不放,全力以赴地對這種藍綠色黴菌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並進一步發現它對其它一些病菌同樣有殺滅作用。1945年,發現青黴素的弗萊明與研製出青黴素化學制劑的英國病理學家弗羅裡、德國化學家錢恩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煮石頭——煤氣

    梅爾道克從小就特別喜歡琢磨事兒,他還常常挖空心思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能讓大人們吃驚的小把戲。有一天,小梅爾道克在山坡上挖到一些頁岩。當地人都知道,這種石頭可以用火點著,然而,小梅爾道克卻突發奇想:“如果把它煮一煮,會怎麼樣呢?”他決定試驗一下。於是,他把那塊石頭帶回家,放進一把空的燒水壺裡,然後給水壺加熱。“把它加熱後,它還能被點著嗎?”小梅爾道克一邊觀察一邊琢磨著。過了一會兒,壺嘴裡開始向外冒出氣體。小梅爾道克開啟壺蓋,然後劃了一根火柴,他想看看頁岩還能不能點著。沒想到的是,燃燒的火柴剛一伸到水壺上面,火焰就猛地往上躥了起來!把煤加熱後,它能夠變成氣體——小梅爾道克稱它為煤氣。

    時光荏苒,梅爾道克長大了,他走上了化學研究的道路。1792年的一天,梅爾道克在研究煤礦物質時,忽然想起了童年時代玩頁岩的遊戲。他想:“能使火焰突然躥高,說明那頁岩釋放的氣體被燒著了。這種氣體也許有些利用價值呢!”經過反覆試驗,梅爾道克證明了自己的想法。把煤轉化成煤氣,再作為能源加以利用,是人類用煤方式的重大進步,它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玩鏡片——望遠鏡

    1607年.在荷蘭的密特爾堡小鎮上,住著一位眼鏡製造工匠利比赫斯,他靠著開眼鏡鋪維持生活,日子過得並不富裕。利比赫斯有三個孩子,他們經常拿家中的鏡片當玩具。有一天,三個孩子拿著幾隻鏡片正玩耍著,其中一個孩子兩隻手各拿著隻眼鏡片站在窗臺上,兩隻手一前一後,使兩隻鏡片重疊起來,然後閉上一隻眼睛,好奇地透過兩隻鏡片望著遠方。猛然間,他發現遠處的景物被拉到了眼前,看得十分清楚。他興奮地把這一發現告訴了爸爸。利比赫斯聽了之後, 學著孩子的樣子去做,果然看清了遠處教堂的尖塔。這引起了利比赫斯極大的興趣。他反覆地檢視這兩隻鏡片,其中一隻是老花鏡片,另一隻是近視鏡片。他發現如果老花鏡片擺在前,近視鏡片放在後,只要適當調整兩隻鏡片之間的距離,就可以看清遠處的物體。根據這一原理,利比赫斯經過一番研究,製成了一架簡單的望遠鏡。這架望遠鏡只有一個30多釐米長的鏡筒,裡邊裝著一隻老花鏡和一隻近視鏡片,但它卻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雖說這臺望遠鏡還很簡陋,但它宣告人類擁有了“千里眼”。

    敲木頭——聽診器

    這是1816年的事情了。在法國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圍著一堆木頭在玩耍。其中一個孩子用大鐵釘在木頭的一端不停地敲打,其他孩子在另一端用耳朵貼著木頭聽。這時,一位剛給心臟病患者看病回來的醫生恰好路過這裡,好奇地看著這群孩子,忍不住也湊上前去傾聽。立刻,一陣陣真切清脆的敲擊聲傳入耳朵,耳朵離開木頭,聲音就變得微弱、遙遠了。醫生馬上聯絡到剛才的出診,由於那個女病人過於肥胖,傳統的叩診已無法準確聽得她的脈搏,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貼在她的胸部聽診,剛才醫生感到十分為難。圓木的敲擊聲啟發了醫生,他做了一個木管子給病人聽診,後來用改進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兩根柔軟的管子,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北平原還是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