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一伊的奶奶

    如何肥塘培藻

    這幾年“肥水難”已是一種普遍現象,究基原因有幾方面:

    一是養殖水體環境的汙染:由於濫用清塘消毒劑、殺蟲藥劑、高位池塘底部亂排汙、近海赤潮生物汙染等原因,近幾年來養殖池納入的海水或抽取的地表井水的一些水質理化指標如有益微生物,藻種、水體的硬度鹼度、重金屬指標等越來越不適應藻類的生長,有益藻類難以繁殖成種群優勢,造成肥水困難。

    二是老土塘池底老化酸化:經過近十多年的開發養殖,兩廣大多土塘池底酸化嚴重,底泥粘度大,酸性大,板結,底泥養分與水體能量與物質的交換停滯造成藻類難以持續吸收到均衡養分,造成藻相不穩,水色易落清,池底長青苔,泥皮反面等。

    三是市場上肥水產品魚龍混雜,沒有明確的行業生產和使用標準,也沒有明確的產品推廣使用思路;部分廠家生產沒經過發酵,雜菌、有害菌多、耗氧大的有機肥或營養單一的複合肥給蝦農肥水是造成藻相菌相失衡,有益藻類難以定向培養成優勢種群的原因。

    四是大多蝦農不注重瞭解生產廠家肥水產品的原理、功能特點和使用方法,不尊重藻類生長的客觀條件,盲目亂用肥水產品,是造成肥水成本高、肥水困難的根本原因。

    要做好池塘的肥水育藻工作就必須做到尊重藻類生長的自然規律,正確使用肥水產品進行肥塘育藻。大家都知道藻種能迅速繁殖為種群優勢需要的環境條件有三:一是光照條件;二是具有藻類能迅速、直接、持續吸收到的各種營養成分;三是具有適合藻類生長的水體環境如水溫、PH值、水的硬度鹼度等。光照是外部條件,不受人為的控制;藻類能迅速、直接吸收到的各種營養成分及適合藻類生長的水體環境如水溫、PH值、水的硬度等是內部原因,是人為可以控制和調節的。所以要視不同的氣候、水體環境狀況採取靈活、正確的肥水方法才能夠更好地解決肥水難題及長效維持肥、活、嫩、爽的水體環境。

    肥不起水(肥水難的問題)只能說明有兩個原因:一是養殖池水中沒有藻種;二是有藻種,但藻種不能持續、均衡、迅速吸收到各種養分,不能迅速繁殖為種群優勢。一般抽取的井水、海水都有一定的藻種,施肥肥不起水色主要與藻種的生長水體環境和所用的肥水產品、肥水方法有關。

    如何處理培藻難肥問題

    培藻難肥的原因有:

    (一)藻類原因:

    (1)藻種缺乏:消毒藥用量過大致使藻種大量死亡;進水時過度過濾(沙濾井、濾網超過80目);池水放置時間過長;殺蟲劑使用不當等都會導致藻種缺乏。只能重新引進20釐米的有新鮮藻種的水。

    (2)藻種抑制:消毒劑選用不當,藥物長時間殘留。

    (二)營養原因:

    (1)缺乏營養:使用肥料太少,水色一般呈現渾濁偏黃狀態。

    (2)營養失衡:使用肥料不當或病害多發的老塘常見。

    (3)營養流失:營養被土壤吸附絡合(固體難溶性肥水產品常見)。

    (三)環境原因:

    (1)天氣差,光照不足:應等天氣好轉後再肥。

    (2)土質偏酸:如紅樹林地帶的酸性硫酸鹽土壤、老塘、嚴重飼餵汙染的池塘,富含腐殖質,若不經活菌分解很難被藻類利用吸收。

    (3)水位過低(低於80釐米):藻類生長空間不足,氧機打水容易渾濁影響藻類生長。緩慢加深水位即可。

    (4)重金屬、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過高:會抑制藻類生長。須檢測水化後針對性處理。

    (5)硬度過低:水體缺乏鈣、鎂離子會導致藻類很難正常生長。可在肥水前潑灑熟石灰(每次2-5千克/畝)或石粉(每次10-20千克/畝)調節水體鹼度和硬度。

    (6)汙染過重:如硫化氫、可溶性有機質、鹼度過高等。科環底優一瓶2畝連用兩次後,用沸石粉一畝20斤+生物解毒劑一瓶4畝或益生菌一包2畝,兩天後再追肥。

    (7)死藻過多:死藻及其藻毒素對於藻類是最致命的,所以在藻類大量死亡之後如不先行處理死藻及其毒素,直接肥水往往效果不佳。

    (四)生物原因:

    (1)絲狀藻類(青苔)過多:水綿、剛毛藻、水網藻(這三種俗稱都叫青苔,同屬綠藻門)屬於附著類綠藻,會搶奪其他藻類所需營養,導致浮游藻類缺乏營養而消亡或無法生長。

    (2)水生植物過多:水草(如輪藻、浮萍、水浮蓮、席草、金魚藻、黑藻等等)大量滋生會吸收水體營養,導致藻類缺乏營養死亡或無法生長。

    (3)附著類水生動物(海鞘、藤壺、固著類纖毛蟲)過多:這些動物會大量濾食藻類及水體營養,導致藻類難以生長。緩慢降低鹽度即可令其死亡,之後再注意肥水即可。

    (4)浮游類水生動物(水蛛、浮游類纖毛蟲、水昆蟲等)過多:水蛛(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浮游類纖毛蟲、等水生動物會大量攝食藻類及水體營養。

    (5)敵害生物(水母、雜魚、雜蝦、雜蟹等):這些都會大量攝食藻類。水母可以降低水體鹽度抑制;雜魚可以用茶麩(每次5-10千克/畝)來殺滅;雜蝦、雜蟹可以用殺滅。

    (五)操作原因:

    (1)下肥過多:天氣不佳或使用劣質產品無效時養殖戶常會反覆下肥導致或失衡,反而更嚴重的抑制藻類繁殖。處理方法同上“(三)(6)汙染過重”。

    (2)用菌過量:活菌製劑使用過多,會大量消耗藻類所需營養。直接追肥即可。

    (3)氧機攪水:早期水溫不足時,如果肥水時開太久的增氧機,就會因嚴重攪水導致水溫偏低、水質渾濁、從而影響藻類生長。

    (4)消毒過量:(消毒劑、殺蟲劑、除草劑)用藥不當,導致藻類死亡或被抑制。

    水產養殖培藻控藻環節需要系統理念

    培藻控藻環節的直接目的是為對蝦養殖全程提供一個所需藻類保持適量、長期、持續生長的狀態。有兩個說法說明了藻類對對蝦養殖的重要性。一個是“我們培的不僅僅是藻,還有對蝦‘過料’時期的良好開口餌料及溶氧”。另外一個是“人工增氧僅僅是對蝦養殖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還是靠藻類的來提供”。由此我們看到藻類必須培。

    養殖前期培藻工作在不同造其操作方式有所不同。

    首先是年初首造培藻。我們根據這兩年出現的問題進行有聯絡分析。藻類的生長不但靠營養物質,還要靠適宜的氣候條件。這兩年日期和氣候出現了一點偏差,日期比較超前。而部分客戶就只看日期,不看氣候,相對於氣候提前了放苗,結果出現排糖。究其原因,培藻失敗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們要針對氣候,適時培藻和放苗。年初池塘及水體經過曬塘和消毒後,營養物比較少,必須進行補給,其中包括有機物和無機鹽等。等到藻類肥起,即可進行放苗工作。

    中造和後造的前期培藻方式則有所不同。透過早造蝦的養殖,池塘底質中沉澱了大量的殘餌和糞便等有機物。這些有機物基本能夠滿足培藻需要。所以部分客戶所採用的“清水放苗”其根據就來源於此。藻必須培,但無須再補給有機物和無機鹽等。考慮到底質有機物是一個緩釋過程,所以可以適當將放苗時間提前一點,這也就變成了所謂的“清水放苗”。

    養殖過程中我們對藻所做的工作就轉變成養藻和控藻,但這個工作依然很重要,並且操作更為精細。單一藻體要經過發育、生長、繁殖以及凋亡過程。整個池塘的藻類整體也有其有始有終的發展過程,也即藻相。但是在養殖過程中,我們儘量保持延長藻相,推遲衰老和死亡,並且在藻類死亡之前要做好藻類的換相工作,防止藻相的。

    針對於此,首先我們要透過控制整個池塘水體的肥度,減慢藻相起落。過肥時,我們要經常少量換水,間歇潑灑等絡合劑或吸附劑,增加藻類生長的空間和及時排出死藻。過瘦時,要補充一些營養物質,但要防止如早期的肥塘方式。最好是補充部分微量元素(氨基酸、維生素及等)即可,一定要禁止投入大量無機或有機肥料。其主要原因就是殘餌和糞便的不斷補給,已經很好補充了藻類生長的氮、磷等常規元素。在藻相生長期,要間歇性做好少量換水,勤觀察等工作,同時要補充一些微量元素,保持藻相延緩衰老。

    如果藻相很難保持,進入了後期,有“倒藻”跡象時,要及時潑灑腐植酸鈉等絡合或吸附劑,及時排掉老藻死藻。同時,換水量要增加,在最短時間內做到藻相更新。然後如水體過瘦做法,適量補充一些微量成分,保證藻相及時恢復。到了養殖後期,水體較濃,藻相難於控制。這個時間要持續和加大換水,經常性潑灑沸石粉等絡合或吸附劑,及時排出死藻。由於後期水體是過肥狀態,一般情況下禁止補給營養素,防止出現“倒藻”等情況。

    整個培藻控藻操作工作內容可分為肥水、補給部分微量成分(氨基酸、維生素及礦物元素等)、換水、潑灑腐植酸鈉等絡合或吸附劑等排出死藻、定期觀察等幾項工作。工作的具體實施根據不同時間段藻相的不同,而選擇有效的應對操作方法。有了目的,有了方法,有了監管,培藻控藻工作就不難進行。消毒和培藻控藻的系統性理念操作,保證了水體的“清潔性”和“肥、活、嫩、爽”。這為對蝦的成功養殖提供了前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j反暴力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