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1910923013

    木蘭從軍發生的時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北方遊牧民族不斷騷擾中原地區,於是北魏朝廷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從軍,花木蘭於是替父從軍!

  • 2 # 好睏

    木蘭替父從軍不到一年,僅半年左右。

    理由:

    1、1982年曹熙先生髮表《木蘭辭新考》明確花木蘭確有其人,花是後人加的姓,木蘭本名穆蘭,穆是鮮卑人的姓。

    2、儘管歷來人們都一致認為《木蘭詩》經過隋唐甚至宋代文人加工,但同時也明確肯定這原是一首北朝民歌,而且史學家斷定《木蘭詩》最早出現於北朝魏以後。可以確定,木蘭是北朝人,范文瀾先生認為,木蘭生於約412年。

    關於木蘭的出生地,在眾多說法中,河南地(屬今日伊盟。包頭人習稱河西)一說與《木蘭詩》中木蘭行軍路線“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相符,因而是最可取的。

    3、然後,我們還要明確木蘭參加的是哪一場或哪幾場戰役。據載,從402年(北魏天興五年),社侖稱汗至487年(太和十一年)敕勒副伏羅部脫離柔然為止,80多年中,柔然南擾和北魏北襲均達20餘次。

    (1)、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十二月,拓跋燾親征。

    (2)、次年(公元425年)十月,北魏大舉征討柔然,分兵五道並進,越大漠擊之,柔然驚駭北逃。

    (3)、始光二年(公元425年),拓跋燾聞知勃勃諸子相攻,關中大亂,遂乘機西伐。

    (4)、神麚二年(公元429年)四月,魏廷議擊柔然,五月,魏帝領軍至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區),直逼慄水(今翁金河),柔然西遁。

    (5)、(公元429年)六月,魏帝領軍沿慄水西進至菟園水(今圖音河),沿弱水西行,至涿邪山(約今阿爾泰山脈東南部),於七月引兵東還,至黑山,以所獲賞賜將士。

    (6)、(公元429年)八月,魏帝又遣萬騎襲已尼陂(今貝加爾湖東南),東部高車降魏者數十萬落。

    (7)、(公元429年)十月,魏帝還平城,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於漠南,東至濡源(今河北豐寧西北),西達陰山(今內蒙古陰山山脈),使之耕牧,收其貢賦,從此,柔然大傷元氣。

    (8)、434年(北魏延和三年),吳提娶西海公主為妻,而拓跋燾亦立吳提妹為夫人,但和親並未能維持多久,雙方圍繞爭奪西域問題,又發生武裝衝突。

    (9)、472—473年(北魏延興二年至三年),柔然又進攻敦煌,欲斷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於是北魏先後連續9次出兵漠北,襲擊柔然。

    4、另外,拓跋燾於公元427年,用3萬騎兵攻破了堅不可摧的胡夏統萬城,公元431年滅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又於436年滅北燕,439年滅北涼,使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復歸統一。

    綜上所述,木蘭替父從軍參加公元429年的戰役的可能性最大,這與詩中所寫木蘭行軍路線相符,而且那一年木蘭大約17歲,正適合當兵年齡。

    之前的公元424年或427年,木蘭年齡尚小,僅十二至十五歲,參軍的可能性不大,更為重要的是,公元427年河南地(木蘭的出生地)屬胡夏國,不可能隨魏帝出征,公元427年北魏破胡夏統萬城後魏帝才有可能在河南地一帶徵兵。

    而“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說明當時軍情緊急,這與公元429年的那次戰役相符。那麼,何時“歸來見天子”呢?還應該是公元429年。

    經過大的戰役後,天子往往犒賞將士,“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與此相符,而且魏帝確實於公元429年7月以所獲獎賞過將士。

    所以,木蘭從軍的時間應該是公元429年四月至十月,共半年。或更長,從公元429年至439年,最多十年,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北魏的兵役制度(“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句說的是木蘭生活的地區實行的是府兵制。)規定百姓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除非北魏連年不斷征戰,否則木蘭不可能連續幾年、十幾年參戰,戰事間隙是完全可能回家的,而不可能真的“同行十二年”。

  • 3 # 用已在

    木蘭替父從軍不到一年,僅半年左右。

    理由:

    1、1982年曹熙先生髮表《木蘭辭新考》明確花木蘭確有其人,花是後人加的姓,木蘭本名穆蘭,穆是鮮卑人的姓。

    2、儘管歷來人們都一致認為《木蘭詩》經過隋唐甚至宋代文人加工,但同時也明確肯定這原是一首北朝民歌,而且史學家斷定《木蘭詩》最早出現於北朝魏以後。可以確定,木蘭是北朝人,范文瀾先生認為,木蘭生於約412年。

    關於木蘭的出生地,在眾多說法中,河南地(屬今日伊盟。包頭人習稱河西)一說與《木蘭詩》中木蘭行軍路線“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相符,因而是最可取的。

    3、然後,我們還要明確木蘭參加的是哪一場或哪幾場戰役。據載,從402年(北魏天興五年),社侖稱汗至487年(太和十一年)敕勒副伏羅部脫離柔然為止,80多年中,柔然南擾和北魏北襲均達20餘次。

    (1)、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十二月,拓跋燾親征。

    (2)、次年(公元425年)十月,北魏大舉征討柔然,分兵五道並進,越大漠擊之,柔然驚駭北逃。

    (3)、始光二年(公元425年),拓跋燾聞知勃勃諸子相攻,關中大亂,遂乘機西伐。

    (4)、神麚二年(公元429年)四月,魏廷議擊柔然,五月,魏帝領軍至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區),直逼慄水(今翁金河),柔然西遁。

    (5)、(公元429年)六月,魏帝領軍沿慄水西進至菟園水(今圖音河),沿弱水西行,至涿邪山(約今阿爾泰山脈東南部),於七月引兵東還,至黑山,以所獲賞賜將士。

    (6)、(公元429年)八月,魏帝又遣萬騎襲已尼陂(今貝加爾湖東南),東部高車降魏者數十萬落。

    (7)、(公元429年)十月,魏帝還平城,徙柔然、高車降附之民於漠南,東至濡源(今河北豐寧西北),西達陰山(今內蒙古陰山山脈),使之耕牧,收其貢賦,從此,柔然大傷元氣。

    (8)、434年(北魏延和三年),吳提娶西海公主為妻,而拓跋燾亦立吳提妹為夫人,但和親並未能維持多久,雙方圍繞爭奪西域問題,又發生武裝衝突。

    (9)、472—473年(北魏延興二年至三年),柔然又進攻敦煌,欲斷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於是北魏先後連續9次出兵漠北,襲擊柔然。

    4、另外,拓跋燾於公元427年,用3萬騎兵攻破了堅不可摧的胡夏統萬城,公元431年滅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又於436年滅北燕,439年滅北涼,使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復歸統一。

    綜上所述,木蘭替父從軍參加公元429年的戰役的可能性最大,這與詩中所寫木蘭行軍路線相符,而且那一年木蘭大約17歲,正適合當兵年齡。

    之前的公元424年或427年,木蘭年齡尚小,僅十二至十五歲,參軍的可能性不大,更為重要的是,公元427年河南地(木蘭的出生地)屬胡夏國,不可能隨魏帝出征,公元427年北魏破胡夏統萬城後魏帝才有可能在河南地一帶徵兵。

    而“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說明當時軍情緊急,這與公元429年的那次戰役相符。那麼,何時“歸來見天子”呢?還應該是公元429年。

    經過大的戰役後,天子往往犒賞將士,“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與此相符,而且魏帝確實於公元429年7月以所獲獎賞過將士。

    所以,木蘭從軍的時間應該是公元429年四月至十月,共半年。或更長,從公元429年至439年,最多十年,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北魏的兵役制度(“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句說的是木蘭生活的地區實行的是府兵制。)規定百姓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除非北魏連年不斷征戰,否則木蘭不可能連續幾年、十幾年參戰,戰事間隙是完全可能回家的,而不可能真的“同行十二年”。

  • 4 # 搖曳盛開

    木蘭替父從軍不到一年,僅半年左右。

    理由:

    1、1982年曹熙先生髮表《木蘭辭新考》明確花木蘭確有其人,花是後人加的姓,木蘭本名穆蘭,穆是鮮卑人的姓。

    2、儘管歷來人們都一致認為《木蘭詩》經過隋唐甚至宋代文人加工,但同時也明確肯定這原是一首北朝民歌,而且史學家斷定《木蘭詩》最早出現於北朝魏以後。可以確定,木蘭是北朝人,范文瀾先生認為,木蘭生於約412年。

    關於木蘭的出生地,在眾多說法中,河南地(屬今日伊盟。包頭人習稱河西)一說與《木蘭詩》中木蘭行軍路線“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相符,因而是最可取的。

    3、然後,我們還要明確木蘭參加的是哪一場或哪幾場戰役。據載,從402年(北魏天興五年),社侖稱汗至487年(太和十一年)敕勒副伏羅部脫離柔然為止,80多年中,柔然南擾和北魏北襲均達20餘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犬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