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liuxuyu1234

    馬島海戰,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海戰,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現代化戰爭,是二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 2 # 使用者3017387951926

    二戰結束後,昔日世界霸主英國的實力一落千丈,開始淪為新興超級大國-美國的“小跟班”,鮮有能重振大國雄風,獨自展現“肌肉”的機會。不過,在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英國難得獨自作戰並大獲全勝,在全世介面前很“露臉”。這次戰事,便是著名的馬爾維納斯海戰(簡稱“馬島海戰”)。

    馬爾維納斯群島(英華人稱為福克蘭群島,以下簡稱馬島),位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半島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中,西距阿根廷本土500多公里,距離英國本土則有1.3萬公里,由東福克蘭、西福克蘭兩大主島及300多個小島組成。馬島總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約0.34萬人,首府為阿根廷港(斯坦利港)。

    馬島的歷史始於1592年,當時英國Nautilus戴維斯首先發現該群島,但並沒有實施佔領,直到1764年,法國Nautilus布干維爾才在東福克蘭島率先建立居民點。次年,英國也在該島建立居民點,但在5年後遭到西班牙殖民者驅逐。1771年,英國曾以戰爭相威脅,一度恢復在馬島的居民點和軍事哨所,雖然3年後以經濟原因撤出,但此後並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1816年,阿根廷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而獨立,隨即在4年後宣佈對馬島擁有主權。然而在1831年,美國軍艦“勒星頓號”卻摧毀阿根廷在馬島的大部分定居點,以報復其非法扣留3艘在該區域捕捉海豹的美國船隻。兩年後,英國捲土重來,將把剩餘的阿根廷官員驅逐出島,就此實施全境佔領。1841年,英國指派一位文職副總督管理該島,並在1892年將其變為殖民地。

    二戰結束後,阿根廷一再以馬島鄰近南美洲、主權繼承自西班牙、結束殖民地位的需要等為理由,多次向聯合國控訴英國對馬島的“非法佔領”。對此,英國則以百年來對馬島“公開、持續、實際的擁有、佔領和管理”,以及決心以聯合國憲章承認的自決原則適用於該地島民為由,重申對該群島的主權。由於英阿間的分歧太大,導致雙方無法就馬島歸屬問題達成妥協,並嚴重惡化兩國關係。

    由於阿根廷民眾對收復馬島懷有強烈的願望,所以這種情緒便被國內某些政客所利用,成為他們贏得支援度、轉移國內矛盾的“不二之選”。1982年4月2日,軍政府總統加爾鐵裡為轉移國民對他的怨恨情緒,便打著“收復失地”的旗號,悍然對馬島實施軍事攻擊。由於此時英國在馬島的防守力量薄弱,阿根廷軍隊僅遭遇輕微的抵抗,便佔領馬島全境。

    加爾鐵裡之所以敢在馬島用兵,是認為此地距離英國本土太遠,而3年前剛上臺的撒切爾夫人正被一系列國內外難題搞得焦頭爛額,沒有精力和膽量做出軍事回擊。更何況,此時阿根廷跟美國、法國正處於“蜜月期”,就算是英國敢於開戰,兩國也不會出手相助

    然而事實證明,加爾鐵裡錯估了撒切爾維護主權的意志,也高估自己在美法兩國總統眼中的重要性。就在阿根廷人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撒切爾夫人迅速獲得議會的授權,並抽調海軍總兵力的2/3組成遠征軍,萬里行軍來攻擊阿根廷、收復馬島。在議會演講時,撒切爾慷慨陳詞,聲稱“福克蘭群島已成為我的生命、我的血液”,發誓不收回馬島絕不罷手。

    與此同時,美、法兩國總統也發聲支援英國。其中,美國總統里根不僅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而且還宣佈向英國開放在阿松森群島上的空軍基地,並向其提供關於阿根廷軍事動向的情報;法國總統密特朗則宣佈延遲對阿根廷預定的“飛魚”導彈的交貨日期,而該導彈正是阿根廷對抗英國艦隊至關重要的“法寶”。戰事剛剛開始,阿根廷便被美法兩國在背後“捅刀子”,其結局可想而知。

    由於英國與阿根廷遠隔萬里,所以從其艦隊正式組建完成,到其攻佔馬島東側的南喬治亞島,已過去半個月時間。1982年4月30日,英國海空軍完成對馬島周圍200海里範圍內的海上和空中封鎖,並切斷阿根廷本土與馬島駐軍的聯絡。5月21日,英軍正式在馬島登陸,在徹底擊潰阿根廷在島上的駐軍後,於6月14日佔領全島。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役結束。

  • 3 # 使用者7877431738013

    1982年的馬島戰爭,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這場戰爭同時也創造了海上戰略投送的經典戰例。

    馬爾維納斯群島,又稱福克蘭群島,距阿根廷南部海岸510公里,距英國本土約13000公里。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啟動了代號為“羅薩里奧”的作戰計劃,派遣部隊攻佔馬島,戰爭正式爆發。訊息傳到倫敦,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奪回馬島。4月3日,英國成立了戰時內閣,決定組建由44艘戰艦組成的特遣艦隊,制訂代號為“共同作戰”的行動計劃。

    遠端奔襲13000公里,對英軍的海上戰略投送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由於戰爭作戰物資消耗巨大、補給線漫長,海上運輸任務極其繁重,僅靠軍隊無法完成任務。除了軍隊後勤保障船隻,英國透過徵用民用商船來彌補遠洋運輸能力的不足,利用遠洋客輪作為運兵船、醫院船或戰俘船,把貨船改裝為彈藥和其他物資的倉庫船或補給船,形成了一條來往英國至南大西洋的萬里海上運輸線。

    整個戰爭期間,英國共徵用或租用商船56艘,總噸位達66.6萬噸。這些船隻包括油輪、破冰船、運兵船、修理船、醫院船、彈藥運輸船、淡水補給船、被服補給船、食品儲藏船等。加上特混艦隊中的16艘輔助船,支援船隻共計72艘,總噸位達81.1萬噸。這些被徵用的商船總共運送了10萬餘噸各類物資、9000名作戰人員、95架飛機到前線,為特遣艦隊實施海上補給約2000次。雖然在戰爭中,作戰物資(彈藥、油料、食品、輪胎)的消耗量大大超過了計劃,但英軍強大的海上戰略運輸能力基本滿足了前線需求。

    強大的海上戰略投送能力需要國家綜合實力作後盾,雄厚的經濟實力、龐大的海上船隊、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和高效的戰時動員體系缺一不可。為適應戰爭的需要,許多商船由特文波特、樸次茅斯、查塔姆和羅賽斯的海軍造船廠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戰時改裝,英國政府為此花了上千萬英鎊。主要的改裝專案包括為19艘商船安裝直升機平臺;為所有商船加裝海上補給裝置;增加軍用通訊、領航和密碼裝置;在一些船上安裝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所有被徵用的商船仍由原來的船員駕駛,但每艘徵用的商船上都派有海軍人員。當商船船員進入作戰危險區域後,政府給每人每天增加15%的工資。在戰爭中表現勇敢者和軍人一樣立功受獎,被擊沉的商船,則由政府負責賠償。

    被徵用的商船接到命令後行動迅速,有的甚至還在世界各地航行,一接到徵用命令就立即就近卸貨,馬上開赴戰場,邊航行邊改裝。被徵用的商船大都只用了2周時間就抵達南大西洋前線。為了運兵,英軍徵調了英國當時最現代、最豪華的郵輪——67000噸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以及45000噸的“堪培拉”號。當時,“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正滿載遊客向地中海駛去,但政府一聲令下,旅客都自覺在中途下船,保證了運兵的需要。為了運送航空技術裝備,使用了經過改裝的“大西洋運送者”號、“大西洋堤道”號和“天文學家”號集裝箱船,船上先後裝載了20架“海鷂”式戰機和“鷂”式GR3型飛機,以及8架直升機。為了彌補掃雷力量的不足,英海軍還徵用了5艘1000噸級的英國遠洋拖網漁船將之改裝成掃雷艇,並用海軍人員替換了全部船員。

    為進一步緩解英軍遠離本土作戰、海上運輸線漫長的問題,英軍建立了“本土後方基地—阿松森島中間基地—前南喬治亞島前進基地”這一梯次銜接的補給鏈,提高了戰略海運的時效。阿松森島是聖赫勒拿島的附屬島嶼,地處英國和馬島之間,分別相距5120公里和5600公里,戰爭剛開始,美國就將阿松森島基地完全交給英國使用。該基地成為了英國特混艦隊海空補給的中間站。在戰爭期間,英軍大量軍用物資和油料均透過海運和空運輸送到這裡,英國艦隊補給船均在此裝貨,然後再運送到作戰區域。同時,這裡也被用作供突擊部隊進行休整及對商船進行改裝的重要基地。

  • 4 # 老狼22464063

    馬島即馬爾維納斯群島(英華人稱為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半島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中,西距阿根廷本土500多公里,距離英國本土則有1.3萬公里,由東福克蘭、西福克蘭兩大主島及300多個小島組成(由英國實際佔有)。

    著名的馬島海戰是英國和阿根廷之間於

    1982年爆發的一場頗有現代戰爭味道的區域性戰爭,阿根廷軍人政府為了提高支援率,在各方面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想一舉收復馬島,但撒切爾夫人主政的英國政府未如阿根廷之前預計的那樣不會軍事幹預,而是派出了英國當時所能拿出來的海陸精華,組成遠征軍開始與阿根廷作戰,戰爭的後果是阿根廷還是失去了馬島,上萬軍人被俘,目前看收回馬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英國也損失不小,特別是阿根廷英勇的空軍給英國皇家海軍以重創,法中國產飛魚導彈一夜成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燜小海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