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擱淺的魚呀

    教師的職業態度就是教師的勞動態度,包括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持何種認識,如何對待自己的服務物件,投入怎樣的情感,如何履行各種勞動義務等。不同的職業態度成就不同的教育人生。

    教師的職業態度到底由什麼決定呢?積極的人生態度會牽引生命之舟不斷前行。生活在紛繁多元的現代社會中,教師安貧樂道的形象正在受到挑戰。教師生活經歷、職業培訓以及個人教學經驗等都會對教師職業態度產生影響。歸根到底,教師的職業態度還是由教師的需要決定的。需要的滿足程度直接影響教師的價值判斷、情感取向和職業認同感,最終決定教師的職業態度。

    教師的需求有哪些呢?美國心理學家奧爾德弗認為人的需要主要有三個層次:即生存的需要,、相互關係的需要和成長髮展的需要。借鑑這一理論,我們可以把教師的需要對應理解為三個層次:生存的需要、工作價值實現的需要、自我發展提升的需要。

    教師積極的職業態度體現在哪些方面?

    積極的職業態度往往表現為:自覺進取的思維方式,樂觀向上的Sunny心態,勇於挑戰的行為傾向。它往往傾向於主動而不是被動,樂觀而不是悲觀,行動而不是空想,創新而不是保守。

    對教師來說,積極的職業態度就是熱愛教育,關愛學生,積極主動,樂觀進取,努力培養社會主義新人。它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待教育事業:敬業、勤業、樂業

    1、敬業精神是教師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

    2、勤業是勤勞肯幹,努力作為;

    3、樂業就是以教書育人為樂,痴於此,樂於此,能以業為樂,充滿情趣,恆久、充實;

    二、對待學生:尊重、理解、關愛

    1、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教師的尊重,是給予學生最充分的自信;

    2、唯有理解,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才能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支援與鼓舞;

    3、關愛學生,就是要目中有人,心中有愛,著眼長遠,教師教的熱心,學生學得開心,校園就會成為成長樂園;

    三、對待所教學科:好學、嚴謹、創新

    1、好學就是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讀書人,以書為師,以書為友。

    2、嚴謹體現在不盲從,敢於質疑,崇真尚本,一絲不苟。

    3、創新是最高境界,要不斷探求教育教學規律,以科學的普遍真理研究和解決教育的實際問題。

    如何培養積極的職業態度?

    要培養教師積極的職業態度並使之持久,需要不斷滿足教師不同層次的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本人都有責任為之努力!教師本人要做到以下四點:

    1、樹立發展理念,追求教學相長。

    如果我們為生存被迫當教師,生命便不自由,就會十分勞累,一輩子做教書匠而已。

    如果我們做教師,既為“育人”,也為“育己”,那他既是現實的人,又是充滿夢想的人,他將工作與個人發展統一起來,從而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使自己的能力大為提高,智慧大為增長,抱負充分施展,自我價值得到實現。

    2、把職業當興趣,興趣增強動力。

    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自己的職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只要產生興趣,工作就會動力十足,創意無窮,即便辛苦,也別有一番樂趣在心頭。

    3、在教學中收穫智慧,在感動中體驗幸福。

    教師的幸福來源於他的陣地——課堂。在課堂上,教師的能量在噴發,學生的潛能被開墾,師生的情感在交流,智慧在碰撞,師生的生命都在躍動。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歡笑,一起深思,一起震撼,師生都像對待創作一樣對待課堂,於是,奇思妙想在課堂生成,思想火花在課堂被點燃,在碰撞,在閃爍。課堂如歌如畫,充滿無限活力。

    4、積極挑戰自我,過“有主題的生活”

    積極的人生是挑戰自我的人生,教師要主動投身教育改革,以創造性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工作業績培養對職業的熱愛。名師就是歷經了公開課的磨礪,藉助教學反思成長起來的。

    對於成長中的老師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興奮點,過“有主題的生活”,從中長期要有一個“主題”,即每一週每一天,都要使自己在課餘有一個興趣主題,或閱讀一本書,或研究一個問題,或寫作一篇文章,或規劃一次活動,總之要增加自己生活的目的性。帶著任務和問題工作,才不會無所事事,消極懶散,沒有主題的日子忙碌卻無作為,生活有了主題,就像航船有了方向,就能積極主動地駛向遠方。

    當教師的職業“從生計的驅使走向生命的自由”,由“犧牲性的付出走向主動的創造”時,教師的職業態度便會積極向上,教師才能有力量的源泉

  • 2 # LaoHuang188

    要培養教師積極的職業態度並使之持久,需要不斷的滿足教師不同層次的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本人都有責任為之努力。學校和社會要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況,努力改善教師物質生活條件。“安貧樂教”是教師的高尚情懷,但社會不能因此而無視教師的權利,要努力作為,為改善教師生活創造條件。除要加大教育投入外,還要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讓優秀人才得到與其價值和付出相當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報酬,讓教師能夠感受到職業的內在尊嚴。僅有外在的物質激勵,作用並不能持久。當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人們更關注工作本身是否幸福。學校要關心教師的精神世界,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要知人善任,對於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狀態的人要區別管理,多“雪中送炭”。如對職業高原期的人,多講理想,給目標,激發熱情;對重視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人,要放大其思想,幫助他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還可參照企業激勵制度,在職稱職位等方面設立更多等級,使評上高階職稱的教師有繼續發展的目標。同時,學校要為教師發展創造條件,滿足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如為教師提供業務進修和深造的機會,搭建能讓教師特長髮展和展示成果的平臺等。學校要加強文化建設,營造相互欣賞、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激發、培養和愛護教師的成就感;要建立能充分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發展性評價制度。

    就教師本人來講,要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發展理念,追求教學相長。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生活存在兩種境界:為生存,為發展。有的人為生存所迫而當教師,有的人為實現理想而當教師。僅僅為生存,生命便不自由,便十分累,一輩子做一個教書匠而已。有一種人,他做教師,既為“育人”,也為“育己”。他既是現實的人,又是充滿夢想的人,他將工作與個人發展統一起來,從而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使自己的能力大為提高,智慧大為增長,抱負充分施展,自我價值得到實現。

    2、把職業當興趣,興趣增強動力。

    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自己的職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如果不能,那就把職業當作興趣吧。只要產生興趣,工作就會動力十足,創意無窮,即便辛苦些,也別有一番樂趣在心頭。歐元之父蒙代爾說:“諾貝爾獎獲得者往往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一生勞碌卻絲毫不覺其苦。”為什麼?因為他們“真正對自己的學科感興趣”,“只有你認為這種生活方式是快樂的,才可成功”。教師的工作確實辛苦。但是,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人生理想與教書育人工作有機結合,你就會把教育教學工作視為促進學生和自身共同發展的有益活動,你就會為了享受“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快樂而愉快地工作。

    3、在教學中收穫智慧,在感動中體驗幸福。

    教師的陣地在課堂,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源於課堂。走進課堂,教師的能量在噴發,學生的潛能被開墾,情感在交流,智慧在碰撞,師生的生命都在躍動;書本里冰冷的文字被啟用,文化的生命在傳承。每堂課、每個環節、每次問答,都是創造性勞動,都是教師的幸福之源。

    一些教師每次認真備完課後,都有一種急於走進教室的衝動。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沉思、一起震撼,師生全然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獲得了生命的高峰體驗。師生都像對待創作一樣對待課堂,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在課堂自然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課堂點燃閃爍。課堂充滿新奇,如歌如畫,師生如春天的田野一樣生長出無限活力。

    4、積極挑戰自我,過“有主題的生活”。

    積極的人生是挑戰自我的人生。教師要主動投身教育改革,以創造性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工作業績培養對職業的熱愛。不要視公開課為負擔,視反思寫作為折騰,很多名師正是藉著公開課的磨礪、藉助寫教學反思成長起來的。對於成長中的教師,要善於發現自己的興奮點,過“有主題的生活”。從中長期看要有專業發展規劃,從短期看要有一個“主題”,即每一週每一天,都要使自己在上課之外還有一個興趣主題,或閱讀一本書,或研究一個問題,或寫作一篇文章,或規劃一次活動,總之是要增加自己生活的目的性。帶著任務和問題工作,才不會無所事事,消極懶散。沒有主題的日子忙碌卻無作為;生活有了主題,就像航船有了方向,就能積極主動地駛向遠方。

    當教師的職業“從生計的驅使走向生命的自由”,“由犧牲性的付出走向主動性的創造”時,教師的職業態度便會積極向上,教師的成長便有了力量源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張獻忠的珍寶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