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頸而死。因耜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則寓言幸辣的諷刺了那一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比喻欲速則不達,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儒家教思想,忠義仁孝小弟為中心,教育我們有個好的品質,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更今我感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二
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裡面的每一個故事我都會深入思考,慢慢體會故事所要講的道理。
其中《不龜之藥》這個小故事道理令我銘記在心,使我難忘。
故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宋朝時期有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衣物為生,但是他們家族卻會調製一種防止手受凍而使面板乾裂的藥方,據說效果很好。這件事不知被誰傳了出去,你傳我,我傳他,他傳她,傳著傳著就傳到一個有錢人的耳朵裡。這個有錢人想:這種藥膏如果拿到街上去賣一定能賣一個好價錢,也許皇帝要用,我給了他,如果效果好,還能做個官呢!
第二天早上那位有錢人來到那家洗衣店,他豪邁地對一個招待顧客的人說:“你們這不是有一種防止手龜的藥膏嗎?跟你們掌櫃說我願意用一百兩黃金買下你們的藥膏,我明天來問結果”
回家之後,那個招待員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隨後他們連夜召開了家族會議。有人說:“賣吧,我們洗一件衣服才十來個銅板,一百兩黃金夠我們家族用好幾輩子了!”
又有人說:“這藥方絕對不能賣!這是咱們祖傳的東西,咱們老爺說過不管別人出的錢再多,也不能賣!”最後經過一翻激烈爭論還是小數服從多數,把藥方賣給了那個有錢人。
那個有錢人得到藥方以後,剛準備上街售賣時,便聽說了吳王要攻打越國的訊息他想:咦還真有這樣的好事!他立刻動身到吳王那兒去毛遂自薦,吳王想:這小子的藥真行?不過現在是冬天,這次還是打水戰,就試試吧。於是吳王就讓每位士兵都塗上了藥膏。
在攻打越國的時候,因為戰士們的面板沒有乾裂而打敗了越軍。那個有錢人雖然花了一百兩黃金買了不龜之藥,但是幫助了吳王打敗了越軍,於是吳王就把他封為諸侯,更獎了五百兩黃金,還分得一塊土地!
而此時此刻,那個家族還在拼命地洗衣服,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奔波。
我想導致這個原因的根本是洗衣服的家族的藥雖然很多長處和優點,但是沒有把效果最大程度發揮出來,而那個有錢人把藥膏提供給了決定了兩國交戰的軍隊,發揮出了最大作用。我覺得我們也一樣,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改正缺點,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優點發揮起來,做對社會和別人有益的事情。
如果說這個故事是一根充滿學問的竹枝,那麼這本書就是用有學問的竹枝編織起的滿載著知識的搖籃!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三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鷹、穴鳥和牧人的故事。讀後感想甚深,受益匪淺。
鷹從一處高高的懸崖上飛下來,抓走了一隻羊羔。
穴鳥見了那情景,驚羨不已,也想仿效一下。於是,他啪啦啪啦地從空中飛下,落到一隻公羊的背上。然而在他把爪子扎進羊毛後,爪子便被羊毛纏住了,任憑他怎麼撲動翅膀,也飛不起來。
牧人看見了,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便趕緊跑過去,把穴鳥捉住,截去了穴鳥翅膀上那些強勁的羽毛。
傍晚時,牧人把穴鳥帶了回去,給自己的孩子們。孩子們詢問那是一隻什麼鳥,牧人回答說:“我明明知道他是一隻穴鳥,可他自己卻想成為鷹。”
這個故事說明:無論做任何事情,人都應該認識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行事。否則,就會事與願違,甚至釀成惡果,成為別人的笑料。
戰國時期,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自恃熟讀兵書,以軍事家自居。沒有實踐經驗的他在秦軍的吹捧下迷失了自我,也矇蔽了當時的趙王。趙王置眾人的勸說,甚至是趙奢的遺囑於不顧,讓趙括取代廉頗去率領趙軍和秦軍作戰於長平。結果40萬趙軍被活埋,留下了“紙上談兵”的千古笑談。由此看來,不能認清自我給人帶來的危害有多大啊!
認識自己的同時,要求我們做事不要盲從,要對各種形勢有科學的判斷和前瞻性。華人的盲從心理特別嚴重,往往開始時,一個人望天,最後就會有一群人望天。上個世紀90年代初,出現了下海經商的熱潮,一些政府人員、公司職員甚至是學校教師也捲入商海大潮中。這幾年全國出現了炒股熱,都想大撈一把,可是卻經歷了目前股市的低迷,讓很多股民擦亮了雙眼。做事情應該有自己的理由,而不是因為別人都在做。學會理性思考很重要!
不能清醒認識自己在教育方面表現更為普遍。一些家長往往對孩子產生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於是拔苗助長,結果事倍功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失敗的案例。自法國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獻給愛麗絲等優美的樂曲流行在華夏大地以後,很多家長紛紛給孩子買鋼琴、請教師,希望孩子成為將來的鋼琴家。於是給孩子設定目標,在哪個時間段,水平應該達到什麼級別。強大的壓力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我還清晰的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則報道。一位母親把12歲的兒子單獨留在屋子裡練習彈琴,當她發覺琴聲中斷的時候,便在門外往孩子的屋裡看,讓她非常震驚的是兒子在拿刀子削自己的手指,還不斷地自責:為什麼我這麼笨?
勤能補拙是良訓、天道酬勤。。。這樣的道理我不反對,不過,要在某個領域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我個人認為只是勤奮還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天賦。試想如果讓劉翔去練舉重,讓佔旭剛去練110米欄,即使是他們訓練再刻苦,恐怕連國手也成不了。
我們大家建立部落格、加入圈子、發表帖子,應該以交流思想、發表見解、記錄感悟和提高寫作水平為目的。如果認為自己獲得幾篇精華帖,就要求自己寫出李杜那樣的古詩、寫出徐志摩、戴望舒那樣的現代詩歌、寫出餘秋雨那樣的散文、寫出新華日報社那樣的時評來,顯然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明智的選擇。
認識你自己,這是成功者必備的一項素質。否則,古希臘大石柱上不會鐫刻這句話作為指導芸芸眾生的箴言。
2《目光短淺的鶇鳥》 再次翻開早已讀完的《伊索寓言》,回顧著以前讀過的一篇篇寓言故事,我似乎又從中漸漸明白了許多……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樑,透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一定能領悟到許多。
大多故事中體現了生活經驗和非凡智慧。有的故事教導人們考慮問題要全面,如《兩隻青蛙》;有的則說明了不可違背自然,勉強做事,如《揠苗助長》;還有的告訴我們不可犯經驗主義錯誤,如《馱鹽的驢》等等。
在所有故事中,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要數《目光短淺的鶇鳥》了。
故事講的是一隻美麗的鶇鳥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樹上的果實。有一年,桃金娘樹上的果實還沒有成熟,鶇鳥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樹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來臨了,我的心裡是多麼歡唱,望著那兒的花兒在開放,我對它是多麼嚮往。”就這樣鶇鳥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個獵人發現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實結出,鶇鳥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終於被獵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實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卻是你,因為我太貪戀你那無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這則寓言讓我們明白了,不要過於貪戀某種事物,這樣會讓我們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遠大,不能像鶇鳥那樣鼠目寸光,否則,當你完全沉浸在其中的時候,不幸將會降臨。
這就跟我們一樣,一個學生如果過於貪戀遊戲,每天揹著老師家長去網咖,一玩就是一整天,這樣下去一定會損失慘重:一會浪費金錢,家長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全都被你用在打遊戲上,值嗎?二會用眼過渡,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太重要了!如果你不保護好眼睛,以後戴著個多度的眼睛,成為了“小四眼”,不累嗎?三也是最重要的,沉迷於遊戲中,你會不知不覺葬送掉吸收知識的大好時光,好嗎?
當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它將使我終生受益。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頸而死。因耜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則寓言幸辣的諷刺了那一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比喻欲速則不達,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儒家教思想,忠義仁孝小弟為中心,教育我們有個好的品質,讀完了這一本書後,更今我感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二
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裡面的每一個故事我都會深入思考,慢慢體會故事所要講的道理。
其中《不龜之藥》這個小故事道理令我銘記在心,使我難忘。
故事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宋朝時期有一個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衣物為生,但是他們家族卻會調製一種防止手受凍而使面板乾裂的藥方,據說效果很好。這件事不知被誰傳了出去,你傳我,我傳他,他傳她,傳著傳著就傳到一個有錢人的耳朵裡。這個有錢人想:這種藥膏如果拿到街上去賣一定能賣一個好價錢,也許皇帝要用,我給了他,如果效果好,還能做個官呢!
第二天早上那位有錢人來到那家洗衣店,他豪邁地對一個招待顧客的人說:“你們這不是有一種防止手龜的藥膏嗎?跟你們掌櫃說我願意用一百兩黃金買下你們的藥膏,我明天來問結果”
回家之後,那個招待員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隨後他們連夜召開了家族會議。有人說:“賣吧,我們洗一件衣服才十來個銅板,一百兩黃金夠我們家族用好幾輩子了!”
又有人說:“這藥方絕對不能賣!這是咱們祖傳的東西,咱們老爺說過不管別人出的錢再多,也不能賣!”最後經過一翻激烈爭論還是小數服從多數,把藥方賣給了那個有錢人。
那個有錢人得到藥方以後,剛準備上街售賣時,便聽說了吳王要攻打越國的訊息他想:咦還真有這樣的好事!他立刻動身到吳王那兒去毛遂自薦,吳王想:這小子的藥真行?不過現在是冬天,這次還是打水戰,就試試吧。於是吳王就讓每位士兵都塗上了藥膏。
在攻打越國的時候,因為戰士們的面板沒有乾裂而打敗了越軍。那個有錢人雖然花了一百兩黃金買了不龜之藥,但是幫助了吳王打敗了越軍,於是吳王就把他封為諸侯,更獎了五百兩黃金,還分得一塊土地!
而此時此刻,那個家族還在拼命地洗衣服,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奔波。
我想導致這個原因的根本是洗衣服的家族的藥雖然很多長處和優點,但是沒有把效果最大程度發揮出來,而那個有錢人把藥膏提供給了決定了兩國交戰的軍隊,發揮出了最大作用。我覺得我們也一樣,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改正缺點,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優點發揮起來,做對社會和別人有益的事情。
如果說這個故事是一根充滿學問的竹枝,那麼這本書就是用有學問的竹枝編織起的滿載著知識的搖籃!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三
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鷹、穴鳥和牧人的故事。讀後感想甚深,受益匪淺。
鷹從一處高高的懸崖上飛下來,抓走了一隻羊羔。
穴鳥見了那情景,驚羨不已,也想仿效一下。於是,他啪啦啪啦地從空中飛下,落到一隻公羊的背上。然而在他把爪子扎進羊毛後,爪子便被羊毛纏住了,任憑他怎麼撲動翅膀,也飛不起來。
牧人看見了,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便趕緊跑過去,把穴鳥捉住,截去了穴鳥翅膀上那些強勁的羽毛。
傍晚時,牧人把穴鳥帶了回去,給自己的孩子們。孩子們詢問那是一隻什麼鳥,牧人回答說:“我明明知道他是一隻穴鳥,可他自己卻想成為鷹。”
這個故事說明:無論做任何事情,人都應該認識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行事。否則,就會事與願違,甚至釀成惡果,成為別人的笑料。
戰國時期,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自恃熟讀兵書,以軍事家自居。沒有實踐經驗的他在秦軍的吹捧下迷失了自我,也矇蔽了當時的趙王。趙王置眾人的勸說,甚至是趙奢的遺囑於不顧,讓趙括取代廉頗去率領趙軍和秦軍作戰於長平。結果40萬趙軍被活埋,留下了“紙上談兵”的千古笑談。由此看來,不能認清自我給人帶來的危害有多大啊!
認識自己的同時,要求我們做事不要盲從,要對各種形勢有科學的判斷和前瞻性。華人的盲從心理特別嚴重,往往開始時,一個人望天,最後就會有一群人望天。上個世紀90年代初,出現了下海經商的熱潮,一些政府人員、公司職員甚至是學校教師也捲入商海大潮中。這幾年全國出現了炒股熱,都想大撈一把,可是卻經歷了目前股市的低迷,讓很多股民擦亮了雙眼。做事情應該有自己的理由,而不是因為別人都在做。學會理性思考很重要!
不能清醒認識自己在教育方面表現更為普遍。一些家長往往對孩子產生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於是拔苗助長,結果事倍功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失敗的案例。自法國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獻給愛麗絲等優美的樂曲流行在華夏大地以後,很多家長紛紛給孩子買鋼琴、請教師,希望孩子成為將來的鋼琴家。於是給孩子設定目標,在哪個時間段,水平應該達到什麼級別。強大的壓力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我還清晰的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則報道。一位母親把12歲的兒子單獨留在屋子裡練習彈琴,當她發覺琴聲中斷的時候,便在門外往孩子的屋裡看,讓她非常震驚的是兒子在拿刀子削自己的手指,還不斷地自責:為什麼我這麼笨?
勤能補拙是良訓、天道酬勤。。。這樣的道理我不反對,不過,要在某個領域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我個人認為只是勤奮還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天賦。試想如果讓劉翔去練舉重,讓佔旭剛去練110米欄,即使是他們訓練再刻苦,恐怕連國手也成不了。
我們大家建立部落格、加入圈子、發表帖子,應該以交流思想、發表見解、記錄感悟和提高寫作水平為目的。如果認為自己獲得幾篇精華帖,就要求自己寫出李杜那樣的古詩、寫出徐志摩、戴望舒那樣的現代詩歌、寫出餘秋雨那樣的散文、寫出新華日報社那樣的時評來,顯然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明智的選擇。
認識你自己,這是成功者必備的一項素質。否則,古希臘大石柱上不會鐫刻這句話作為指導芸芸眾生的箴言。
2《目光短淺的鶇鳥》 再次翻開早已讀完的《伊索寓言》,回顧著以前讀過的一篇篇寓言故事,我似乎又從中漸漸明白了許多……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樑,透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一定能領悟到許多。
大多故事中體現了生活經驗和非凡智慧。有的故事教導人們考慮問題要全面,如《兩隻青蛙》;有的則說明了不可違背自然,勉強做事,如《揠苗助長》;還有的告訴我們不可犯經驗主義錯誤,如《馱鹽的驢》等等。
在所有故事中,我認為最有說服力的要數《目光短淺的鶇鳥》了。
故事講的是一隻美麗的鶇鳥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樹上的果實。有一年,桃金娘樹上的果實還沒有成熟,鶇鳥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樹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來臨了,我的心裡是多麼歡唱,望著那兒的花兒在開放,我對它是多麼嚮往。”就這樣鶇鳥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個獵人發現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實結出,鶇鳥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終於被獵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實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卻是你,因為我太貪戀你那無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這則寓言讓我們明白了,不要過於貪戀某種事物,這樣會讓我們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遠大,不能像鶇鳥那樣鼠目寸光,否則,當你完全沉浸在其中的時候,不幸將會降臨。
這就跟我們一樣,一個學生如果過於貪戀遊戲,每天揹著老師家長去網咖,一玩就是一整天,這樣下去一定會損失慘重:一會浪費金錢,家長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全都被你用在打遊戲上,值嗎?二會用眼過渡,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太重要了!如果你不保護好眼睛,以後戴著個多度的眼睛,成為了“小四眼”,不累嗎?三也是最重要的,沉迷於遊戲中,你會不知不覺葬送掉吸收知識的大好時光,好嗎?
當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它將使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