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腔

    現在年輕人喜歡傳統戲曲的佔比率相對來說比較低,而對於現代流行音樂則多一些,主要是對傳統文化缺少真正的瞭解而傳統戲曲的表現方式太過於傳統且宣傳力度不夠,應該多多在宣傳和傳承上多下功夫!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我們的傳統戲曲,也正需要這些年輕人將我們的傳統戲曲發揚光大並傳承好!

  • 2 # 豫韻新聲

    現在好多地方都進行戲曲進校園活動,特別是河南大中小學校基本都會舉辦。或多或少讓學生感知中國傳統戲曲文化。

    我是一個九零後,小時候家裡只有一臺黑白電視。那個時候衛星有線都沒有普及,一些地方電視臺會每天推送播放戲曲。比如豫劇,曲劇,河南墜子,永城清音戲等。那個時候只是覺得好奇,就像老人常說的“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看熱鬧”。後來長大了,漸漸地也發現了戲曲的魅力。

  • 3 # 一惑館長

    戲曲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個民族,各地地區人民在多年的生活中,形成了極具特色的生活文化表現方式,從語言、服飾、舞臺表演等方面都凸顯了當地的人文特色,比如豫劇,淮劇,崑曲,粵劇,越劇,黃梅戲,等等。都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這些戲曲都是匯聚了當地人文生活的精粹,透過舞臺表演的形式,以口傳身授的方式,傳承著當地獨有的文化。

    隨著影像科技的發展,以及西方流行元素的進入,對中國的傳統戲曲確實影響很大,尤其是對當今的年輕人,學習戲曲需要花費很多年的功夫,但要唱會一首歌,只要聽幾遍就可以了。這也是在當今社會,戲曲遇到發展瓶頸的一個重大問題。

    但然,這不足以是阻礙戲曲發展的主要原因,畢竟經過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發展,無論戰火還是種種原因,中國的優秀戲曲文化仍然再延續,這跟戲曲的傳承方式有很大的關係,西方音樂主要依靠曲譜記錄的方式來傳遞,而中國的戲曲最主要還是透過口傳身授的方式,也就是說師傅帶徒弟的形式,這從中國的戲劇班的發展可以得知,很多的戲曲班都講究師出有門,講究門派,宗系關係。

    現如今,戲曲的發展與傳承也得到了國家和國際相關組織的密切重視,很多重要的傳承人也都以“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方式受到保護,並且國家支援廣大的有志青年學習和傳承下去。並且在中國的相關大學裡,也都有專業的戲曲老師開班教學,很多小學家長也都鼓勵孩子學習中國的傳統戲曲文化。

    我本人也很喜歡崑曲和評彈,無論詞調還是唱腔都足以讓我百聽不厭,這也許即是中國戲曲的魔力所在。但如果要更好地繼承發展下去,還得依靠有志向,有理想,有想法的年輕人來將創造性地讓戲曲文化受到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只要有廣大的受眾和票友,才有市場,才有更多的人來喜愛。很多年前,在相聲快要匿跡消亡的生死邊緣,是德雲社的一幫人又重新把觀眾拉回到了劇場,並且捧紅了很多相聲藝人,也讓很多的年輕人再次踏入劇場聽相聲。

    戲劇屬於舞臺,屬於每個時代的年輕人,對於傳統的戲曲,更應該透過形式來走進年輕人的群裡,吸引更多的粉絲,打造出自己的“明星花旦”。

  • 4 # 軍墾印象

    網路時代年輕人喜歡戲曲的真不多,就拿最古老的戲曲秦腔來說,陝西除喪葬演出外,老百姓聽到秦腔的機會不多,在甘肅廟會比較多,基本上隴東、隴中縣城公園裡都能聽到中老年人吼秦腔。

    國家為了發展戲曲,讓年輕一代瞭解戲曲,請戲曲名家進校園。把古老的戲曲文化傳承下去。

  • 5 # 沙海古藏

    黃梅戲

    我是90後特別喜歡黃梅戲,是我們縣的地方戲曲,現在中央戲曲頻道也經常播放黃梅戲劇本,感到非常自豪!並且我也是戲曲頻道的粉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起源於湖北省黃梅縣,壯大於安徽省安慶市。

    早在2006年5月20日,黃梅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慶師範大學為黃梅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黃梅戲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流行,經過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歌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黃梅戲基本成型於清道光年間,流播於長江中下游周邊的廣袤地區。邢繡娘,餘海先等一批先輩藝術家為黃梅戲的發展,形成和傳播作出傑出的貢獻!

    乾隆時期到辛亥革命前後,是黃梅戲大發展的前期,並逐漸在皖,鄂,贛三省地區形成民間小戲的格調,在安慶市懷寧縣形成“懷腔”或者稱“懷調”

    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發展於安徽,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安徽黃梅戲劇團將黃梅傳統曲目《董永賣身》改編成《天仙配》搬上銀幕後,黃梅戲享譽海內外,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1952年,安慶黃梅藝人帶著《打豬草》,《籃橋會》等劇目到上海演出,廣受好評。自此之後,黃梅戲從地方小戲逐漸成長為全國性劇種,揚名海內外。

    在此之後,黃梅戲先後湧現出諸如嚴鳳英,王少魴等老一輩藝術家,中青年演員如馬蘭,韓再芬,吳瓊等相繼在舞臺上、銀幕上展現各自的身姿,讓黃梅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在此期間,黃梅戲曲藝人,先後整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等一大批傳統劇目;創作了《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代戲《春暖花開》等曲目。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之後,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積極反響。

    文革期間,黃梅戲遭受打擊,瀕臨滅亡,著名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因被迫害自殺,年僅38歲。死後被軍代表以尋找“特務發報機”為由,割開喉管,挖出內臟。

    安徽省安慶市,截止到2012年已經舉辦啦六屆黃梅戲藝術節,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的積極影響!其中尤其第五屆黃梅戲藝術節於2009年10月30日到11月1日在安慶舉行,由文化部和安慶市政府牽頭舉辦,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廣播電視總局,安慶市人民政府承辦,規模空前!之後,中央電視臺和安慶電視臺共同製作的紀錄片《黃梅戲》的首播及發行儀式等。2009年10月30日下午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在安慶落成開幕,博物館面積達到4000多平方,總投資8500萬元!這一系列的舉措彰顯國家和地區為黃梅戲的發展提供土壤,為戲曲的復甦和發揚光大,建設了一系列配套的教育基地和設施,黃梅戲的前途一片光明,將會越來越火,戲迷越來越普及,必將再次以其婉轉多變的唱腔響徹大江南北!

    年輕人愛戲曲的還是很多的,只是更多人需要著眼於生活,戲曲更多的是業餘愛好,植根於內心,文化的基因裡,希望廣大青年朋友,多關注傳統戲曲,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共勉!

  • 6 # 陳豔軍24

    有電影和電視及網路多媒體的衝擊,戲曲勢必走下坡路,其它形式的曲藝易懂易學,唯獨戲曲的唱腔和伴奏要求極高,學藝十年,也未必能登臺!現在戲曲的救命稻草也就是廟宇文化和老百姓的婚喪嫁取,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見到戲曲的魅力是那麼博大精深。地方戲也要向京劇那樣在校園設講坐或把最簡單的唱段給孩子們學習,為後備軍做準備,當然更希望孩子們喜歡戲曲,還有一點,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要繼承,不要盲目篡改。知識有限,哪裡有錯,敬請諒解!

  • 7 # 料想有料

    中國戲曲誕生於十三世紀,是一種形態和內容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戲曲中每一個元素都有特定的含義,是中國文化的體現。

    中國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其種類繁多,不同地區都有各異的戲劇種類,比如崑曲、墜子戲、粵劇等。不同劇種使用的樂器也有區別,比如,京劇使用的是管絃樂和打擊樂。 中國傳統戲曲具有深遠的藝術影響力,元代時期是戲曲的黃金時代,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戲曲作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戲曲作品。這些作品至今被華人以及外國觀眾所喜愛。而在中國明代時期,戲曲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鼎盛時代。 中國傳統戲曲的內容涵蓋了各個方面,創作來源十分廣泛。一些經典戲曲是以講述愛情故事為主,比如,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戲曲《長生殿》、《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還有一些戲曲以講述歷史故事為主。 年輕一代觀眾具有很高的欣賞水平,能夠懂得戲曲表演所蘊含的豐富情緒和想傳達的內容。同時,戲曲表演的成功離不開戲曲演員的表演造詣。所以一方面要透過創新內容形式吸引年輕人,另一方面,廣大戲曲工作者還得不斷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 8 # 晉韻詩社原創詩詞

    沒有多少了,戲曲相對其他藝術表現形式而言,節奏進展緩慢,不符合快節奏現代生活中的審美要求,許多年輕人喜歡美國NBA籃球賽就是因為它“快”,再者,戲曲屬於傳統文化型別,現代年輕人大都喜歡追求新奇特的事物,這也導致了“老”的東西不能被現代人所接納,儘管它是真正的藝術。另外一個,戲曲欣賞的培養也很不夠,沒有引導,缺乏興趣培養。加之,現在的年輕人對古代戲曲故事不瞭解。

  • 9 # 圓頭圓

    現在還有很多年輕朋友喜歡傳統戲曲,就我們這三線小城,光民營劇團就有一百多個,這裡面還不包括專業院團,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很多小年輕不敢上臺前觀看,都是透過直播軟體觀看,直播間的觀看人數甚至會高於現場觀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掙不到錢的原因都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