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何很多農民工返鄉創業之後,又堅持不下重新背井離鄉打工去了呢?很多人回來創業,渾身都是幹勁,鬥志昂揚,都要大幹一場,之後在創業的過程中碰得頭破血流,妻離子散都有,難道創業之前沒有做好評估,市場調查嗎……?我問過,他們有各種說法? 歡迎大家都來談談
9
回覆列表
  • 1 # 鄉村牛業王

    這個主要是投資方向不正確,技術支撐不到位,說穿了創業者一要有較高的智商,二要有一定的文化農村這型別的人不多

  • 2 # 依然在努力的人

    一、對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缺乏相關的優惠政策

    一是沒有把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視同招商引資一樣重要。一些地方把改變當地經濟不發達的希望過多寄託在引進外商和大企業上,併為之制訂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認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是“小打小鬧”,交稅少,發展慢,只能解決他們自己就業和增收的問題,對縣域經濟的發展,財政增收作用不大。有的甚至不相信農民工回鄉創業能成功,沒有把服務於回鄉創業問題擺上位置。有的支援只是停留在講話、邀請上,缺少具體的政策措施。

    二是政策不公平。有的縣市讓引進的外商大企業進工業園區,實行優惠政策或配套服務;農民工回鄉創業則進不了園區,也得不到對外資企業提供的優惠政策和多項服務,這就形成與外商和較大企業之間的不公平。農民工回鄉創業有的吸收了城鎮待業人員、失地農民,更多的是解決不發達地區農村不能外出的“40、50”農民的就業。同樣是解決困難群眾就業的創業,在城市能得到稅費減免、小額信貸等優惠政策,農民工回鄉創業卻得不到這些政策。

    三是扶持政策滯後。據對百縣調查,回鄉創業得到政府支援的面偏小,得到的支援指數屬於本地的“土政策”,沒有中央和省裡的政策依據。由於國家缺少對回鄉創業的明確政策,使稅務、金融、財政等部門難以操作。

    二、農民工回鄉創業辦事難,“三亂”現象時有發生

    一些地方政府未能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擺正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關係,努力營造適合群眾創業和企業發展的服務環境,“管、卡、壓”的做法仍普遍存在。“辦事難”仍然是創業者面臨的問題,對一些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來說更是如此。

    據對回鄉創業者的調查統計,認為“政府部門亂收費”是回鄉創業面臨的第一位困難佔18.2%。農民工回鄉辦企業手續複雜、程式繁多,環環收費,“三亂”現象時有發生。

    農民工回鄉創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規模較小,結構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多數投資只有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一些政府部門的違規行為加重了創業者的經濟負擔。

    (三)農民工回鄉創業的融資困難。

    調查表明,近八成農民工回鄉創業辦企業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援。農民工回鄉創業初期主要依靠自有資金,把打工中積累的有限資金集中用於租地建廠和裝置投資,開業後缺少流動資金的情況比較突出。資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間借貸,到銀行貸款的不多。部分企業產品有市場,但因融資困難、無力擴大規模。

    據對3026名農民工創業者的調查,認為資金籌集困難的佔70%以上,遠遠高於交通不便、人才不足、缺乏配套產業等其他因素。問到“現在是否有貸款”,只有22.4%的人回答有貸款。貸款企業中,半數貸款在2萬元以下,72.3%的貸款在5萬元以下,貸款超過10萬元的只佔15.5%。

    三、造成回鄉創業融資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農村資金迴流城市,供給農戶和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據對江西贛州、河南信陽、安徽六安等地的調查,近年來,中西部縣域金融機構吸收的存款大幅度增長,2000年到2006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年增長率在15%至20%之間。

    這種存款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外出農民工寄、帶回先進的相當部分轉化為儲蓄存款。國有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吸收了60%以上的存款,但基本上不向鄉鎮企業、農民工回鄉創業辦的企業及農戶放款,吸收的存款主要是在系統內上存,再回流到大中城市。

    二是貸款利息高。一些地方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月息為9.9釐,加上貸款申請過程發生的交易費用,月息實際超過1分,年利息超過12%。而3年至5年的商業銀行基準月利息僅是5.5釐(年利息6.48%),比基準利率高出85%以上。

    三是信貸擔保體系發育遲緩,擔保機制不健全。一方面是很多地方至今沒有中小企業的貸款機構,有的建立了民間商業性的擔保機構,保費加上銀行貸款利率成本過高,中小企業一般難以承受。另一方面忽視對中小企業、農民工回鄉創業信用制度的建設。四是政策性貸款和財政扶持貸款極少。要使不發達地區的農民工回鄉創業得到金融服務,關鍵是發揮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國家開發銀行在安徽舒城縣開展了面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業務,效果很好,但能夠得到這類政策性貸款的地區很少。

    四、部分農民工回鄉創業面臨用地的制約

    據調查,多數回鄉創業的農民工人為用地難是創業面臨的較大問題。造成農民工回鄉創業用地難的主要原因是在執行用地指標控制的政策時,沒有充分考慮到不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

    一是在對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用地指標的控制上不能區別對待。中國廣大中西部縣域經濟、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嚴重滯後,企業佔用的非農建設用地比例很小,許多地方現在剛剛步入工業化的初期階段,而上級政府部門往往根據歷史已使用的土地數量對各地進行新的土地指標的分配和控制,這就直接影響到農民工回鄉創業的用地需求。

    二是沒有把農牧業生產設施和非農建設用地區別對待。把發展畜牧、水產養殖、蔬菜大棚等的生產設施用地當成非農建設用地進行控制,影響了農民工回鄉從事農業開發經營。

    三是一些地方在土地指標的使用上,對農民工創辦的小企業實行歧視政策。用地指標較多地留在城市,用於縣市的少。一些縣市規劃建設的工業開發區或工業集中區進入門檻較高,只許規模大的企業進入,而農民工回鄉創業辦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往往被排除在外。

    這麼多的困難只有繼續打工才能維持生活了。

  • 3 # 魯南小邵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農村越來越重視,大力發展農村的同時,是需要大量的人,也鼓勵外出打工者返鄉創業,這其中的確是有很多人返鄉了,也想著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現狀,不想再離開家鄉父母、老婆孩子,也厭倦了在外打工的生活。

    可在大批返鄉創業中,需要面對的現實也是很殘酷的,往往在這些返鄉創業人中並不都有一個好的規劃,大多數人都是盲目性的,看到別人返鄉創業成功了,也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也跟著返鄉,殊不知自己和別人有很大的差距。

    既然已經選擇不再出去打工,那就應該結合自己的能力去找一個相對熟悉適合自己的創業專案。可往往他們不會這麼做,這時的他們往往也都是迷茫的,不知從何做起,眼裡只看到別人,看到別人做什麼賺錢了就跟著做;或是在一些其他地方看到別人做什麼賺錢了,也跟著做,一點也不考慮自己能不能做好。最後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以失敗告終。嚴重的會把自己多年在外辛苦打工賺來的錢全搭進去……

    是,遠離家鄉在外打工生活是不容易。現在政策也的確鼓勵人們返鄉創業。可在自己還沒有清楚的規劃好之前,千萬不要盲目跟風,誰都想自己創業賺錢,自己給自己打工,可你想過沒有?這份錢真的好賺嗎?

    折騰一番到頭來,才知道創業其實真的沒那麼容易,想想還是出去打工吧,雖說辛苦,賺的也不多,可至少打工不用什麼本錢,沒有風險啊!

  • 4 # 哈尼木子小鹹魚

    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是城市工作壓力大,家鄉資源多消費水平低,但是等他們回家後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各種原因又不得不外出打工。​

    家鄉企業已經很多,而且大多數都是成熟性,並且佔領了大部分市場和資源,你一沒有嚴謹的管理系統,二沒有過硬的技術能力,三沒有強大的人脈關係,四沒有競爭市場的實力。​

    然後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貿然返鄉創業消耗了大量金錢之後,會發現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更有甚者,賠本賺吆喝,還不如在外打工賺的多,而且不當老闆,不用操心盈虧,每個月按時拿工資,輕心又省力。​

    還有一點就是家鄉的是非多。例如,做自媒體的回到家鄉創業,本來發展很好,但是架不住三姑六婆眼紅嫉妒,於是,各種閒言碎語都來了。再詆譭你的同時,還捎帶著你的家人。嘴長在別人身上,你也封不住,不如回到外邊打工去或去外地做自媒體,遠離是非,心情愉快,事業更會順利些。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人不少,有成功也有失敗,堅持不下去的,都會選擇重新背起行囊去他鄉打工,不論怎樣做都是自己的選擇,量力而為,提前考慮一下,將會面對的是什麼?然後再去行動。

  • 5 # 畜牧大集網

    今天的這個時代,創業是少數人的遊戲,只有真正的精英才有一定的成功率。農民工返鄉創業之後,之所以很多人堅持不下去重新去打工,主要是犯了3個錯誤:

    1、有過在外打工的經驗,認為返鄉後就是人才了。其實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事實上99.99%的人不是精英,甚至不具備成為精英的潛力。

    2、過低估計了在種養領域創業的難度,認為自己出身農村,種個地,養個豬,還不是輕車熟路。但實際上,不管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是技術密集型的行業,不是行家裡手根本玩不轉。尤其是養殖業,產業化程度很高,不但有技術,還要有資金,同時能搞的定環保,這樣才可能有所發展。

    3、手中錢少。創業是需要錢的,如果資金不足,遇到天災(比如非洲豬瘟)或者行情低迷,你的資金鍊就會斷了,最後的結果就是賠光了身家重新去打工。

    總之,創業是極其艱難之事,不量力而行盲目創業的結果往往會很悲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河口大閘蟹開捕了,金秋第一鮮該怎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