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胖帥影音

    《我的團長我的團》剛剛播出的時候並不火,因為很多人看不懂這部劇,但是這部劇中的臺詞卻是這部劇的精華所在。這部劇中很多不經意的話語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不僅僅對當時的狀況,對現在的一些社會現象和人性都有很直觀的剖析。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很用心的劇,不是那種神劇,宮心劇,他作為一部講述抗日的紀實題材電視劇,許多觀眾剛剛接觸的時候表示看不懂,但隨著劇情的發展,這個團用他們的經歷和近乎癲狂的演技,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告訴你,什麼是肝腸寸斷,你一旦看懂了,也會跟著肝腸寸斷。讓觀眾流連忘返。

    曾經最喜歡的抗戰劇是亮劍,現在我的團長我的團已經不輸於他了!

    這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視劇,不是不火,是不懂不火,懂了就放不下了!

  • 2 # 大鏡頭小世界

    1、題材久遠,很多人不太熟悉那段歷史。

    《我的團長我的團》影片背景是1938年10月武漢會戰結束後,日本被迫在中國戰場停止戰略攻勢,中日軍佔領緬甸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對外擴張戰略重點逐步由大陸政策向海洋政策轉變,既由北進改為南進。日本希望奪取緬甸、法屬印度支那等地,切斷美、英等國援華國際通道,威脅中國正面抗日戰場的中心西南大後方,迫使重慶國民政府屈服,擺脫中國戰場困境。在此形式下,受軍事同盟國英國邀請,中國國民政府決定編組遠征軍赴緬甸支援英軍對日作戰。由此展開了長達3年在滇緬區域展開阻擊日軍的戰爭。由於普通大眾缺乏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影片放映前期未能受到與亮劍一樣的關注度,隨著影片持續播放,這段歷史才逐漸進入廣大觀眾的視野,收視率才得以逐漸攀升。

    2、這部劇是在2009年播出的,那個時候收視率最高的還是CCTV與水果臺,當時電視劇未能在這些平臺投放,再加上當時的網路播放平臺不是特別成熟,因此前期未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

  • 3 # sawyer4

    團長劇中反映的問題可不是一丁半點,看一遍真不容易理解。劇中人物設定個個都有特色。一個都不是閒人,出鏡少的煩了他爸,麥師傅,全民協助,小書蟲,世航大師,迷龍的房東,都在代表著抗戰時期各種人物形象。09年看這片時,是以為像兄弟連,太平洋戰爭那樣的戰爭片,但看了煩了的貧嘴,唐基的世滑,整個第一次給人的感覺就是囉嗦。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都有這個感覺。但後面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還找了小說來看。每次的感悟不一樣,每個人物都在理解。感嘆導演遍劇的用心良苦。康島在雲南實地考察採集素材的,他哭了,他說他從沒因為不瞭解而哭成這樣。我想這是這部劇能在團迷中留下如此多的口碑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 4 # 好劇隨心說

    《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其實一直都被網友稱為軍旅劇的巔峰,而這種巔峰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大家眾說紛紜,這也可以看出《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地位是多麼重要,但就是這樣的一部劇,重播次數少,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都來看的這部劇,可以說是靠口碑堆積起來的。

    為什麼播出的時候不火?

    在我印象中,抗戰劇來說不是很喜歡這種題材,太多的抗戰劇導致我們對於遠征軍有點陌生。給人第一個感覺就不是很好,人們習慣了看抗戰劇,對於亮劍這種背景已經深入人心了。團長一開始給人很懵的感覺,這可能就是一開始就放棄這部劇。

    康洪雷導演的作品,《士兵突擊》也是他的經典之作。對於中國遠征軍這個背景這個歷史,我們知之甚少,很多人不瞭解,也不會透過書籍去觀看。抗戰劇其實更多的有歷史因素,不可偏離歷史太遠,否則就是神劇!中國遠征軍的背景,應該是很大的原因!

    還有就是最大的原因看不懂,看一遍感覺是蒙的,一部劇看不懂還看個球。後來再去看更多的人為的是演技,為的是那幾個演技到位的演員,細細地看每個人物刻畫的如此的到位,迷龍,死啦死啦,還有獸醫,孟煩了,師座等人每說一個名字腦海中都有一個典型的形象!

  • 5 # 川軍團崔勇

    我是一個團劇迷,我來回答這個提問。

    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的影視劇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而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的以戰爭為題材的抗戰劇,雖然數量眾多,但是真正被奉為經典的電視劇卻少之又少,在2006年,一部抗戰劇橫空出世,這就是《亮劍》,而《亮劍》的上映也使得國內再一次掀起了抗戰劇的熱潮,而《亮劍》也被眾多觀眾奉為經典之作,而在三年後,另一部抗戰劇的出現,也使得觀眾眼前一亮,這就是《我的團長我的團》。

    此劇講述的是抗戰時期,中國遠征軍的故事,此劇講述的是在中緬交界處的一個邊陲小鎮上,這裡分佈著十幾名被打散了的潰兵,他們有的傷殘,有的雖然健全,但是已然沒有一點軍人的魄力,他們每個人都在苟且偷生,有時候還在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大打出手,甚至和百姓搶食物,但是後來一個突如其來的使命,使他們再次拿起手中的槍支,再次投入到戰鬥中,此劇與別的抗戰劇有所不同,這部劇最大的特點便是沒有主角,但是劇中的每個人都是所講述的重點,所以在電視劇前幾集,很多人都一頭霧水,不知道到底在講什麼。

    此劇以小人物的觀點出發,劇中也特別注意對小人物的刻畫描寫,而每一位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龍文章,這位對戰爭有著靈敏嗅覺的軍人,對戰爭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但是有時候卻不敢面對那些因自己命令而犧牲的生命。孟煩了,一位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的軍人,內心上是無比善良的,但是卻經常表裡不一,外表上經常用損毒的語言來蔑視一切,在經歷戰爭後,他變得對一些都失去了興趣,只想苟活,而那條受傷了的大腿,也成為自己一生的銘記。迷龍,一位來自東北的悍爺們兒,對日軍恨之入骨,雖然經常欺負其他人,但是卻非常珍惜他們的友情,可以為了自己身邊的人付出一切,包括生命,此外虞嘯卿、張立憲、獸醫等他們都有著自己在戰爭年代的法則,而這裡面更多表現的是對人性的思考。

    此劇在製作上,也是精益求精,在追求戰爭場面上,由於太過於專業,在爆破時,有幾個人因此受傷,而在武器的使用上面,此劇也是嚴格遵循戰爭,馬克沁需要水冷,輕機槍需要換彈夾、子彈口徑有區別,在道具方面,可以說此劇是最為專業的,在演員上的選擇方面,劇中各個演員都是實力派,其中年齡最大的獸醫為了演好這部戲,也是拼了,如此敬業的態度也使得此劇在表演上面非常出色,此劇上映後,也被稱為最很厚重、很有誠意的作品,但是在收視率方面,前期很強勢,到了後期,卻不及前期的1/3,大概是大多數的人看不懂,最後棄劇了吧,收視率的慘淡,並沒有妨礙此劇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經典,而《團長》也像一壺老酒那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變得愈發彌香。

  • 6 # Joseph6400

    我不喜歡這部劇的唯一一條理由就是,人物個性過分鮮明,比如迷龍的不羈小太爺的貧嘴,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整部劇給人不真實的感覺,跟歷史中或者我心中的國軍的形象差別太大

  • 7 # 中投不準

    因為看不懂啊,團長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抗戰軍,不但從國軍的的角度來描寫抗戰,而且非常真實,可是當時看不懂啊,人們習慣了像亮劍那樣的英勇壯烈的抗戰模式,突然來了一部如此消極和不停調侃的型別,很不適應,難怪當時很多不懂團長的年輕人說這部戲就是飆車族和富二代調侃的一部戲,可惜團長以後,依然還是神劇的天下。中國抗戰劇能跟團長相提並論的太少了。因為它如此真實又殘酷,這就是當時的現狀

  • 8 # 淡然處之162324181

    只想說深度,願意去看的自然滿是驚喜,不願意看的曲高和寡,連我們看很多遍的每次看的想法都還不一樣,別說不想去接受的人了。

  • 9 # 美麗預言3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是軍迷,大部分人只是想看個熱鬧。至於你換不換彈夾,步槍能不能連發,國軍和鬼子戰鬥力誰強誰弱真的沒多少人在乎。

  • 10 # 卡卡金球先生

    亮劍最精彩的應該是最後那沒拍出來的部分!前面的有好多不嚴謹錯誤的地方,讓之後的神劇學了個精髓!之前我黨的宣傳性質的影視劇也沒有亮劍裡那麼誇張!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我們的勝利是建立在國軍的正面抵抗和毛主席的持久戰上的!亮劍據說是把好幾位英雄的事蹟放在一個人身上加工出來的!團長則是相對非常貼近現實!沒有非常多的國家情懷,展現每個人的內心,生活!而且真的是每個方面都有:1,國軍政府部門的勾心鬥角。2,國軍將領的英勇無畏,國軍士兵的厭戰和反擊!3,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氏族大姓的生活,老牌知識分子的態度!4,敵人的狡猾,厭戰,時刻準備著犧牲,最後只想著拼命!5,我軍的優良傳統,真的是不怕犧牲的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戲份,但把我軍描繪的淋漓盡致!去接老頭老太太的那幾集真的是刻畫的太清晰了!6,裡面那些“亂七八糟”“不知所云”的臺詞,我感覺是導演不想說的那麼漏骨,讓我們自己體會。可惜我們大部分人沒有那麼高的覺悟,一時半刻領會不到!最後,亮劍很好,但是有好幾處不足,不敢說了,因為亮劍政治絕對正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好奇為什麼不用大型直升機把類似南極站的賓館建在珠峰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