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年我們小的時候,天氣比現在的冷,最主要的是,防寒的措施和裝置也非常少,家裡差不多都用拾柴生火取暖,那時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無事的時候不防講出來,大家共同回憶一下那段時光。
6
回覆列表
  • 1 # 暢言403

    我記事的時候,就到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那時候,農村還沒有用煤來取暖的。

    那麼用什麼取暖呢!每天早晨起來做早飯的時候,都扒一盆炭火。然後端到炕上,用炭火取暖。火盆都是鐵盆,而且那種鐵盆很厚,炭火用什麼那。那時候,生產隊都種棉花,棉花杆子分給各家。天氣不冷的時候,捨不得燒棉花杆子,天氣冷了才燒它,棉花杆子上有棉花桃子,那個東西做炭火能夠時間長一些。一般的時候到下午火盆裡的火也就沒有了,但是到了下午屋裡在太Sunny的照耀下也就暖和了。再加上炕是熱的,吃飯在炕上,沒有活了,一家人都在炕上坐著取暖。

    這是我小時候,記憶中冬天的取暖。

  • 2 # 漫舞655

    我家是在城裡,但是我小時候家家住的是一排的平房,以前東北的冬天非常的冷,寒風徹骨,北風呼嘯。解決冬天取暖問題是這樣的。一是到了立冬以後要糊窗戶縫,裁好紙條,用白麵打好漿糊,一個人在屋裡往紙條上塗抹漿糊,一個人跑出去往窗戶縫上沾,要快點沾,不然就凍硬了,沾不上,糊完的窗戶縫就沒有風鑽進來了,起到保暖作用。二是在房間地中間搭上土爐子,用鐵皮煙筒伸到房子外面排煙,爐子什麼有4層鐵爐蓋,爐子裡燒煤,上面還可以坐上水壺燒熱水,一舉兩得,屋子熱了,熱水也燒了,保證夠喝的,洗臉洗衣服的。我小時候往爐蓋上放生瓜子、土豆片,都可以烤熟,還好吃。三是燒炕,以前東北沒有住樓的時候,都是睡大炕,外屋地有爐子燒火做飯,跟炕通上,做飯的時候炕就熱了,炕熱屋子暖,屋裡就暖和了。後來安上了暖氣,自己家買水套爐子,接上鐵管,房間牆上掛上暖氣片,自己燒火供暖,房間就又暖和又幹淨了。

    我上學的時候,學校教室也是燒爐子的,每天有值日生早早去學校燒爐子,如果遇到風向不對的時候,教室裡都是煙,嗆嗓子、嗆眼睛。挨著爐子坐的學生還要負責往爐子裡添煤,有的學生就喜歡捅爐子,大家就管他叫總統(總捅),記憶猶新。

  • 3 # 表情姐愛生活

    冬天的時候,南方的一些朋友就會羨慕我們北方的暖氣,雖然外面下著鵝毛大雪,但是在屋裡面卻像是夏天一樣的溫暖。這也有很多的人有一個疑問,幾十年前北方地區還沒有暖氣的時候,他們是怎樣度過這麼寒冷的冬天呢?在沒有發明暖氣之前,東北人在冬天的時候是怎樣睡覺的?在有暖氣之前,東北人冬天是怎麼睡覺?難不成靠的是一身正氣?

    即使是沒有暖氣,北方的冬天依然飄著鵝毛大雪,雖然那時候東北是沒有暖氣的,但人們還是想到了非常多的取暖方法。最常見的無非就是燒火炕,還有生爐子了。由於北方的冬天是非常漫長的,而且非常的凍人,如果是睡普通的床,根本就不能抵擋冬天的寒冷。這時候火炕就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了,而且火炕還可以透過炕面散發出熱量,從而保持室內較高的溫度。

    還有一個做法,就是人們會糊窗戶,冬天的時候為了防止窗戶漏風,就會給窗戶塗上一層塑膠布,更甚至有的人會屋裡屋外都塗上一層,這也可以很好的緩解室內漏風的問題。那他們出門的時候是怎樣做的呢?當然是裡三層外三層,將自己包裹成一個厚厚的粽子,有錢的人就會穿皮草棉襖,沒有錢的人穿狗皮帽子、軍大衣,並且出門必備手悶子和大拖鞋。

    天氣再冷我們都凍不著

    因為孩子小時候

    都穿著長輩親手做的

    大棉襖、二棉褲

    用的都是特別蓬鬆的棉花

    一穿穿好幾條在身上

    像一個鼓鼓的圓球

    行動起來很是吃力

    大棉鞋也是冬天必備,心靈手巧的媽媽都會提前給我們做好,那時候穿上媽媽做的鞋子

    是一件值得在同學面前炫耀很久的事

    我們蓋得都是自己彈的 棉花做的被自己去彈的棉被,特別實在蓋上一點兒風都不透

    家家戶戶都會有這種花色兒的被子,大紅大綠的花被套小時候可是從未覺得很土氣,反而看到心裡就會覺得溫暖

    但小前兒從來不jiao的冷,天天擱外邊撒歡,光著手打雪仗、堆雪人,每次都要父母喊回家。小時候的冬天,你還記得嗎?

    童年冬天用什麼

    那時候基本家家都有一個大火爐。一到冬天怑子、煤一陣填,屋子裡燒的暖烘烘的。而且爐子不但可以供暖

    除了烤火,還有烤饃,烤包子,

    最喜歡吃上邊硬硬的脆脆的皮。

    包子饅頭更香啦。

    、烤土豆啥的,烤土豆時滿屋子都是土豆香味

    水癟子

    晚上睡覺有熱水袋給你暖的被窩,

    一個被窩上面一個,腳底一個,

    第二天早上當洗臉水,經濟划算。

    水癟(bie)子是很多東北人的童年記憶,在裡面灌滿熱水,擰緊蓋子,手腳都被捂得熱乎乎。

    童年冬天穿什麼

    小時候的毛衣基本都是媽媽織的,天氣一冷,家裡就會出現各種顏色的毛線球和細長的毛衣針。這個繞線的畫面是不是很熟悉?

    那時候軍大衣+雷鋒帽也是過冬的標配,天氣一冷,把兩邊的帽子幫放下來,耳朵和脖子都護得嚴嚴實實。

    手套大多是連體的,有棉質的“手悶子”,也有毛線織的,中間都有一根線連著,不戴的時候方便套在脖子上,不容易丟。

    童年冬天玩什麼

    沒有智慧手機、網際網路的童年,一場雪就能讓孩子們開心好久。堆雪人、打雪仗,幾乎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划著冰爬犁在冰上走,也很讓人難忘,童年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除了雪,房簷下的冰稜也是可以玩的,挑一根最長的掰下來,握在手裡就像一把劍,凍手心也捨不得丟掉。

    童年冬天吃什麼

    要說冬天必吃的是啥?當然是冰糖葫蘆啊!酸酸甜甜的,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零食,琥珀色糖衣裹著紅豔豔的山楂,看著就忍不住咽口水,從小販手中接過糖葫蘆那一刻最開心了。(不過這可是80年代才有的)

    最香甜的還是烤紅薯,(不過很難得吃一次的)

    那味道至今難忘。

    總覺的曾經的記憶最美,

    小時候的冬天最難忘,

    北方人在以前,也就是我小時候,大概就是70年代吧(暴露年齡了)。會囤積秋菜,也就是在秋末的時候,將大白菜,大蔥,蘿蔔這樣的蔬菜幾乎都是家裡自己種的,在太陽下曬幾天,把表面的水分曬乾,這樣儲存起來就不會腐爛了。這情景,在小時候特別常見,而且家家曬,特別壯觀。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少了很多,至少是在大城市裡不多了,也會儲存少量的白菜大蔥之類的,用作製作酸菜,鹹菜了。因為小時候冬天就是一個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除了白菜,酸菜,很少有賣其他的綠色蔬菜的。現在南北方物資流動,北方也有了溫室大棚,囤積秋菜的不多了,怕是以後的孩子們就不知道這個風俗了。

    醃酸菜,不過我家醃的不好吃……

    小時候都是有菜窖的,挖個坑埋起來。菜窖裡很容易發生中毒事件。我是不是一不小心暴露年齡了……

    東北的冬天還有一種特產的冬季水果,凍秋梨和凍柿子。被凍的暗黑色的秋梨被嚴寒裹上一層厚厚的冰,化開之後咬上一口酸酸甜甜汁水四溢,有著應季秋梨沒有的美味。凍柿子也很好吃,大大的一個凍柿子捧著吃越吃越甜,吃完後從柿子裡抬起臉絕對吃的滿臉花!

    有了這麼多的裝備,難道還怕冬天過不去嗎?不過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家家戶戶也已經都有了暖氣。現在北方的人倒反過來擔心南方人怎樣度過冬天的了,南方地區的溫度也一天比一天冷了,他們的秋衣秋褲都準備好了嗎?

  • 4 # 富人進化論

    小的時候家裡窮,冬天來到之前就準備好了柴火,煤炭。除了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靴子,家裡用的是最簡單最省錢的方式取暖。

    第一個就是暖水袋和鹽水瓶。每天晚上睡覺前用柴火燒一鍋水,然後趁熱罐到暖水袋和鹽水瓶裡,放到被窩裡捂起來,這樣睡覺的時候就會暖和的多!

    當然後半夜暖水袋裡面的水變涼了,也得及時拿出來,不然涼涼的,也很難受!

    第二個就是蜂窩煤爐子。我記得哪個時候是論塊買的,就是一塊幾毛錢那種,讓人送到家裡通常是1000塊運一次,還得加運費,是很大一筆開銷。

    有的蜂窩煤質量差一些,燃燒的時候味道特別大,也容易中煤氣,而且有時候也會燒不到天亮就熄火了,早上的時候如果熄火了,生爐子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但為了省錢,也不能有意的多放煤球,所以如何讓它們順利燒到天亮,也是一個技術活。

    第三個取暖的就是自己託煤餅,買來的煤面,用篩子曬好,加上土和上泥,曬乾做成煤餅。這更是一個技術活,如果比例做的不好,會很難燒的。

    第四個取暖就是燒土炕和燒火窖。在北方土炕一般都是連著做飯的鍋灶,做飯的時候順便也把土炕燒暖和了,冬天屋裡的溫度也是很的。

    我小的時候,還在我們家養牛的山洞裡睡過覺,洞裡是很暖和的,因為洞門口會蓋上厚厚的布料門簾,除了空氣沒那麼新鮮外,還有就是關上燈以後,烏漆麻黑讓人很害怕。

    現在的我們真的很幸福,冬天取暖有空調有天然氣取暖,如果溫度過高,還會用加溼器,也不用那麼麻煩燒煤爐子,聞難聞的嗆人的煤塊味。

  • 5 # 閆鳳琴4

    我生在城市,小時住的是平房,條件不是太好,用的是磚磊的爐子燒的泥煤,晚上睡覺照上煙簡,這是這麼過來的。隨著時代的變迀,社會的進步,城市都住上了集體供暖的樓房,現在的人老幸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家庭教育是怎樣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