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ngel20130809
-
2 # 穿紅舞裙的小豬
當他有問題時,陪他一起去尋找,教會他尋找答案的方法,不管是書還是電子產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孩子同意適用。
-
3 # 陳玉華親子
這是一個好問題啊!
但你問得是:“孩子的問題堆成山!“——這就是很多很多了——家長的精力已經不足以應付孩子的問題了。
我給的觀點是:不走極端。對孩子的問題,有時間答,家長還是儘量答;實在忙,則救助於相關工具(包括專家)。
那麼,如何做到有效呢?
1、簡單的問題,做到高效即時回答。實在太多,而且你很忙,等不忙時再集中回答,或求助工具。
2、複雜的問題,家長或孩子收集好,根據自己忙閒情況,適時回答。或者救助於身邊專業人士;
3、溝通式問題。這個需要家長跟孩子之間用心溝通,需要家長和孩子敞開心扉,應安排好時間好好回答;
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
簡單的問題做到即時高效回答不忙時集中回答或救助工具什麼是簡單的問題呢?在我看來,數學中的運算之類就是簡單的問題。生活常識方面的問題也是簡單的問題。特別是生活常識的問題,你可以直接做給孩子看的,它的答案是演示出來就可以的。
比方說,很孩子還沒上一年級,不會算兩位數跟兩位數相加的,問15+16等於幾,我們就用我們的方法告訴孩子怎麼計算;孩子不會煮飯,問媽媽怎麼煮飯,媽媽就可以在做飯時做給孩子看;比方說,孩子不會繫鞋帶,問你鞋帶怎麼系,這個也是可以即時教的,且即教即會......這些問題,就是簡單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有兩種情況:不忙的時候、忙的時候。
不忙的時候,做到即時高效地回答。
忙的時候,家長自己記下,或叫孩子自己記下,跟孩子說,等爸爸(媽媽)下班後再告訴你,或演示給你看。——收集問題,在空閒時間集中回答。
還有,因為這類常識問題,不會牽涉太多親子夠溝通,可以給孩子買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或者給他買一個回答常識問題的智慧小機器人。
透過以上幾種方式,面對孩子簡單的問題,家長就可以做到高效了。
複雜的問題收集起來,自己集中時間思索或求助於專業人士什麼是複雜的問題呢?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我個人覺得有些哲學問題就很難答。還有些涉及到兩性關係、男女有別方面的生理問題,就比較難答。
舉例說明:比方說,孩子問,最早的人是怎麼來的?比方說,我們的祖先是誰?比方說,人死了會去哪裡?比方說,我是媽媽生的,那是從媽媽哪個部位生下來的呢?為什麼我跟哥哥尿尿的地方長得不一樣......這些問題,對我來講,都是難題,都很難答。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何做到高效呢?
分幾種情況:思索後,能答的;思索後,還是不能答的。
我思索後能答的,這個簡單,集中想了答案後,找時候一齊回答孩子。
思索後還是不能答的,求助於專業人士。哲學問題,救助與學哲學的朋友或專家,生理問題,救助於生理學方面的朋友或者專家。讓他們來幫忙答。
用以上方法來做到高效。
溝通式問題這個需要引起家長高度重視沒想好溝通方式不答,想好了再答沒法高效!要高效的話,還是求助於專家或者,家長自己就是專家什麼是“溝通式問題”呢?就是這種問題,本質上不是問題,而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模式,或者說是孩子心中的一個心結。這種問題是需要家長或專家跟孩子進行心理溝通,才能找到一個好的解決方案的。這種問題,最考驗家長的溝通技巧。
還是舉例:比方說,孩子問,小明偷了我的東西不還,我為什麼不能打他?比方說,為什麼表弟喜歡說謊,還有那麼多人喜歡,而我不說謊,大家怎麼不喜歡我?比方說,我的籃球技術明明比另外一個同學好,為什麼班長卻選了另一個同學打聯賽,而沒有選我?比方說,我怎樣才能讓大家都聽我的呢.....這些問題,都屬於溝通式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怎麼做到高效呢?
其實我想說,沒法高效!如果要高效,家長就把自己變成一個溝通高手!你是高手了才會高效。因為:你要很慎重很慎重地想好夠溝通說辭,傾聽他,理解他,才能讓孩子放下心結;你得很有換位溝通的技巧,很懂心理安撫,讓孩子豁然開朗;你要讓孩子敞開心扉,說出他心底最深處的秘密,你要讓孩子毫無防備地相信你......這個都需要時間,都需要家長用心琢磨。
所以,很難高效。
那有沒有其他辦法呢?有!求助專家唄!
心理學專家,談判專家,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們可以幫你解開孩子的“心結”。
總之,面對“簡單式問題”、“複雜式問題”、“溝通式問題”,家長所採用的方法不一,重視程度也不一。前兩種問題,屬於技術性問題,是相對好解決、容易尋找高效路徑的。而“溝通式問題”很棘手,需要家長慎重再慎重,找高效路徑也是很難的:要麼救助於專家,要麼把自己變成專家!惟如此,你才可以高效! -
4 # 種花家的爪尖
哈哈,被孩子問懵了吧!其實也不用那麼緊張:孩子還小,你一本正經地回答他,他也未必懂得理解。不如輕鬆點,問他為什麼這麼問,能解答儘量簡單回答,不好解釋就承認自己也不明白,需要上網搜。小孩好奇心重,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得有答案,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認知規律,適當適度的解釋就好了。我的孩子三四歲時就問我自己從哪裡來,我大大方方又堅定無比地告訴她,你是我生的!這就完了呀,哪有那麼難?又不是寫畢業論文,別咬文嚼字,沒必要。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答案,有這個邏輯就可以,答案倒不用精準,孩子認知有限,用他能懂的告訴他更好。
-
5 # 漫風說教育
想必提問者的問題本質,是想如何引導孩子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吧。
因為就回答問題而言,並不是回答一道就少一道,知識是無窮盡的,關鍵是如何讓孩子從中獲益。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個人有四點建議。
第一,我們要尊重孩子。
孩子肯定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要尊重他們的興趣。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提問的領域,不是家長所期望,就反駁孩子或者扼殺孩子。也不要強迫要讓他追求父母喜歡的方向,或者是“有用的”知識。
第二,父母要積極、熱情地鼓勵孩子提問。
如果想要孩子擁有自己的創造力,就要讓他保有自己的好奇心,多給他關注與鼓勵。
第三,不要就事論事,而要從此問題進行引申,學會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學齡前兒童最擅長的,但是上了學之後的孩子反而弱了很多。
因為上學之後,考試是隻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的,這十分不利於發散思維的保持。
家長要儘可能多啟發孩子,從多角度進行思考。
第四,調動家庭成員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可以就問題暢所欲言。
有研究表明,有創造力、好奇心的孩子,家庭氛圍多是寬鬆而自由的。
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儘可能要探保持家庭氛圍的自由和民主,讓孩子暢所欲言。
總之,良好的親子關係,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孩子的配合。
希望你家的孩子可以從開始提問到自主探索,成為未來的小科學家(^^)
-
6 # 蘭質蕙欣閱讀成長
能回答的確定的就馬上回答,回答不了的別死撐著!
老老實實的說不清楚,千萬別編一個答案糊弄孩子,孩子記憶力好,記一個錯誤答案能記一輩子,而且,第一遍寫錯了,後面要花好幾遍才能糾正!
而且,作為人,無法掌握世界上所有知識,與其教一個知識點,不如教他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遇到不會的問題,查書籍,網上查答案,沒有直接答案,查相關內容推匯出自己的答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個孩子學會一個具體答案和學會尋找答案的能力,哪個重要?
-
7 # 龍月媽媽要成長
與其回答問題,不如教會孩子思考。
他們問,彆著急答,家長可以問回去
最好是問為什麼?你怎麼看?
別用考試的語氣,最好用共同探討的態度,
慢慢的,孩子會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愛思考的孩子,問題依然會很多,可能更多
但他們問的問題,會越來越有價值
另外,家長忙的時候,可以請孩子等一下,但不要糊弄他們。等不忙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主動去找孩子,探討他的問題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各個家長的做法不同,我的做法是每個問題都回答,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我會百度一下,並用自己的語言告訴她,讓她更容易理解答案。等孩子認字了就給她買各類書籍讓她讀。現在6歲所有的書都自己讀了,完全不用大人管。很多時候她給我講故事聽,告訴我一些知識。幸福感爆棚,她的老師說這個孩子是來報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