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春語文學
-
2 # 龍雲思鄉
當自己糊塗時,(卻不自知,自以高明地)指點別人,使人明白,
意指荒唐不可能!
基督教經典《新舊約全書》有句話與之相對應:
瞎子領瞎子走路,都會跌落在坑裡!
-
3 # 環中05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為:自己都不知根本、終始,如何去傳道、授業解惑也。如現在的國學培訓機構,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4 # 滸將
出自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意思是講以前的聖賢者都是自已先搞明白了問題,才去使別人明白,而現在的人自己都還沒把問題搞清楚,就想著去教別人明白。
-
5 # 點滴之筆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意思是自己還沒有弄清楚,卻想要別人明白。出自《孟子·盡天下》中“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賢者先讓自己明白,然後再去讓別人明白,而現在的人卻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就想讓別人明白。”
上面兩種人在當今社會很常見,最常見的應該是第一種,“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賢者”,能做到這樣的最多的人就是教師,但在當今社會,能做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人很多,不一定是老師,也不定是賢者。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在當今社會也有存在,只不過絕不是大部分。
在孟子時代,從“今者”可以看出,在當時社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還是居多,或者說佔絕大部分,而今天,當今社會,這樣的人卻是存在,但是不多。第一種“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人居多,無論是否為賢者。原因有二:與孟子時代相比,解惑的人多了,不在侷限於聖人、賢人,因為教師職業興起,從教人員遍地開花。其二,也是根本原因,這也在說明社會在進步,無論是文化、知識、還是人類都在發展。已經不在迷惑於以前思想的隨大流,都有自己的見解和分析和思考。
但當今社會也存在另一種常見的現象,也是孟子所沒提到的。以其昭昭,使人昏昏,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明,先使自己明白,再去使別人糊塗。而是自己雖明白,但依舊不能使別人清楚,還是使別人糊塗。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並不是說他自己明白而故意讓人糊塗,而是自己雖明白,卻自己沒有辦法向別人說清楚,或者無法透過自己的言語或講解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不善於說教,不清楚別人理解的難點在哪,雖自己理解,卻無法輕易讓別人明白,這樣的人在社會很常見,不適合當老師。
-
6 # 子夏故壇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現代漢語解釋是指自己還糊里糊塗,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現在常用來形容自己還一知半解,卻好為人師的人。那麼這句話的原義是不是這樣的呢?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句話見於《孟子·盡心下》,完整的原文是“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的這句話沒有上下文聯絡,很突兀,這就給人們的理解帶來不便。斷章之文,歷來見仁見智,容易產生分歧,但就這句話,大家的見解卻高度一致,都認同目前傳統的解釋,傳統解釋就是:賢能的人先自己弄明白了,然後才去教別人明白;而今人們自己都不明白,卻想讓其他人明白。
對這句斷章之文的傳統解釋,我獨存疑。為了切實弄明白這句話的真義,我在更早的經典《道德經》裡找到了與之相近的話。《道德經》第二十章裡有這樣的一段話:“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在這裡,老子稱自己“昏昏”,而把“昭昭”者稱為俗人。老子把“昏昏”者喻為大海,深沉而不見急流,實質暗流湧動,能量巨大;老子把“昭昭”者喻為飄風,呼嘯而好象不會停止,實則“飄風不終朝”,勢兇而不會久。這樣看來,“昏昏悶悶”者不一定就真的是糊塗蛋,而“昭昭察察”者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智者。
我們再返回來看孟子的話。孟子所謂的“賢者”,一定是個聰明能幹之人,“昭昭”乎顯於世,或縱橫捭闔於諸候,或建功立業於天下,而今“以其昏昏”者,則不一定就是個糊塗蛋、無能兒,要麼也不可能“使人昭昭”。孟子所指的“以其昏昏”者,或許就是自稱。“昭昭”者或許是個賢者,卻決不可能是個聖人;而“昏昏”者或許不是個賢者,卻有可能是個象大海一樣深沉的聖人。賢者有稜角,鋒芒畢露,形而下者為之器,器具體而為用者,故昭昭然乃世之有用之才;聖人卻大而無形,方而無隅,形而上者為之道,道無具體,故昏昏然而無所成。
老子就是個“昏昏”然的聖人,人們只知道他是個國家圖書館的館長,並未見他有縱橫捭闔之能,決勝千里之功,但他的名字卻伴隨他的思想永遠不朽。孔子也是這樣,他的“昏昏”然表現在政治仕途上,周遊列國而不見用,窮其終生而無所功。表現在教學上,他對每一個問題,從來沒給過學生一個明確而標準的答案。比如同樣是仁這個問題,樊遲問仁,他的答案是“愛人”;仲弓問仁,孔子的答案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仁,孔子回答說“子欲立而立人,子欲達而達人”;而顏回問仁時,孔子的答案則是“克己復禮”。孔子雖如此“昏昏”,然學生卻能“昭昭”,孔學卻能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綿延至今。孔子弟子“昭昭”者,七十有餘,最著名的有子路以武見長,子貢以言辭、外交、經商見長,子夏以文學見長等等,然弟子象孔子一樣“昏昏”者,僅只顏回而已,早死之前未見其有尺祿寸功,未能顯名於世,卻能配享孔廟,何也?以其“昏昏”而非“昭昭”者也。
唔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解,世人恐深謬矣。“昭昭”是一種才幹,而“昏昏”是一種境界。有才幹的人教人以才幹,故“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聖人教人以道,足可使人增長才幹,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聖人雖聖,然天下人又有幾人能成聖,故聖人雖授人以道,能增長才幹成為賢者的人已是鳳毛麟角,又豈望人人能成聖?顏回有望成聖,卻又早死,哀哉!故不言“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今人以“昏昏”者為糊塗蛋,然欲求“昏昏”之人,恐比登天難矣!
-
7 # 國學王老師來啦
昏昏昭昭皆是形容人心的透徹程度。只不過一個昏暗,一個明亮。
一個內心昏昏的人,要讓別人內心昭昭。
這不是扯淡嗎?孟子就是這個意思。
-
8 # 覺智師兄
《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意思:孟子是說,過去的賢人,是首先使自己明白透徹,然後再去指揮和教導他人,使別人也能清楚明白;而今天的人,是自己都糊里糊塗、見識不清,卻還妄想要教人明白,其實是在誤導他人、混淆視聽。
給我的啟示:不僅僅是學術要嚴謹,任何其他方面都要嚴謹,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千萬不能誤人子弟。我們要正本清源,首先要保證源頭乾淨。
作為老師:講課教學一定要謹慎,自己沒有弄明白的學術或者知識,一定不能妄加理解,可以說僅供參考。
作為家長:自己都沒有把人做好,自己的品格尚不完善,怎麼能夠教的好自己的子女,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首先自己一定要完善自己的品格,三觀要正。
作為學生:老師家長的話,不能完全一定相信,要有自己的理解想法思考,要去驗證實踐,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9 # 微妙玄通冰激凌
孔子得老子道之精髓,本想傳於顏回,顏回早逝,孔子擔心其道失傳,故仰天長嘆:“天降喪我”,幸爾曾參得其真傳,觀《大學》,知曾參得其要妙,曾參又將其修身之要妙傳於子思;其實《中庸》並不象現代人說的為人處世的調和式的中庸,完全是修煉時的“中正其心,如如其心”;子思又將其修身要妙傳於孟子。
從孟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此語,足見其得“道”之要領!其可上溯到老子的“樸散則為器”及《易經》繫辭上說的“易者,寂然也,無為也”,又可延伸到佛學上的“戒定生慧”。何謂“樸”,未經雕飾之木,喻其自然而然,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百姓皆謂我自然”的渾樸自然,“戒定生慧”也是要求人在“虛極靜篤”、“物我兩忘”、“隳肢黜聰”的狀態下,“內觀”“內視”混沌渾樸之道的微妙變化,所以這裡的“昏昏”,是不昏之昏,亦同易經之“蒙”,不蒙之蒙,常人之昏蒙乃指愚頑之昏蒙,這實際上是假蒙,道學上的“蒙”是渾樸之蒙,自然之蒙。人能守其渾樸之昏蒙,久而久之,則慧自然生,其同孟子所言之“昭昭”,亦同老子所言:“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此昭昭真乃大智慧,姜子牙、鬼谷子、范蠡、孫武、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皆深通此道。
下面這個圖片上的“《三教真傳》”的書,大家且莫與什麼宗教掛上鉤,細觀之,均為智慧之言,其實“教”這個字,古字左上為“爻”左下為“子”、右為“攴”(pu,平聲),意為一陽來複(子時)、陰陽相蕩(攴為小擊,引申為陰陽相蕩)的微妙變化,以此教人,用今天的話說“實踐出真知”,易道及四書皆屬實踐之學,有志於學問者,當細嚼之。
-
10 # 飛龍在天231272723
《孟子.盡心下》第二十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孟子曰:“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白話的意思是孟子說:“賢人拿自己明白的道理,去叫人明白;現在的人卻拿自己模糊不清的道理去叫人明白。"
孟子認為"賢者”應該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反對那種“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人。我們今天是不是有這樣的人,不光是指教育方面,從政方面大概也是如此吧?有的人怕是把自己的國家要姓什麼也模稜兩可的說不清了。可悲!可嘆!可哀!像這樣的所謂“賢者"又會叫人明白什麼呢?糊糊的道理去叫人明白。”
-
11 # 生命的守護
昏昏:模糊,糊塗;昭昭:明白。
指自己還糊里糊塗,卻要去教別人明白事理。
【出自】:《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語法】:複句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12 # 冷國儉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語出自《孟子-盡心下》第二十章。原句“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者,德才兼備的人。以,介詞,用。其,第一人稱代詞,自己。昭昭,形容詞,明白。人,旁指代詞,別人。“其昭昭”,主謂片語作介詞“以”的賓語,“以其昭昭"介詞片語作動謂“使"的狀語。譯為“用自己明白的道理"。昏昏,形容詞,糊塗,模糊。全句譯為“德才兼備的賢人用自己明白的道理(去教導別人)必使別人也明白,今天的人用自己糊塗的觀念和模糊不明白的道理去使別人明白。又,筆者正翻譯《四書》,《大學》,《中庸》即將出版,《論語譯釋》已出版,正在翻譯《孟子》。
-
13 # 魯卡爾
我的理解是自己還沒有弄明白的事和物,硬叫別人服從自己的說法。所謂″誤人子弟"恐怕就是這個道理。某種意義上還不如“摸著石頭過河"叫人沒法說啥好呢。
回覆列表
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以理解為: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後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明白,卻想去使人明白。
我們今天說“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都是“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意思。
相反,自己身歪要求影子正,源濁卻要求流水清,自己都還沒弄明白,卻想去使人弄明白。可謂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