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曉大神
-
2 # 秦右史
這裡的武將說的是常何,當時的職位是正四品下的中郎將,內宮各府衛禁軍的統領,僅次於正三品的大將軍和從三品的將軍,是十六衛軍的中層領導者,並負責防守玄武門。很明顯,這個位置非常重要。
秦王李世民最終收買了禁軍統領常何,“命他總北門之寄”,是玄武門之變能夠成功的關鍵步驟之一。太子李建成進宮時認為常何是自己人,就沒有防備。當一會李世民和尉遲恭正在射殺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時,東宮齊王部將聽聞訊息來救援,常何及時關閉了玄武門,使得:東宮、齊府精兵二千不得入內,阻隔了眾人,因此兵變大事就成了。常何本來是瓦崗寨李密的部下,和李密投降李唐,後來又和李密背叛李唐,失敗後又投降了王世充,非常曲折。王世充被平定前,投靠了李世民。
他和魏徵關係一度交好,後又追隨李建成,前往河北征討非常驍勇的劉黑闥,慢慢成為太子一系的心腹。秦王李世民決定武力解決李建成集團後,就經常暗中遊說他,並且厚賜禮物,以數十金刀子委公賜驍勇之夫收買帳下死士。
本來就對李建成沒有個人感情的常何當然動搖了,就打算背叛李建成支援李世民。那麼,常何為何能輕易被李世民打動呢?主要有三個原因。法國藏敦煌寫本常何墓碑拓片
第一,常何從王世充陣營率內營左右投靠李唐時,正好做了李世民的部下。然而,好友魏徵知道常何非池中物,就極力攛掇李建成拉攏他,於是常何成為太子的心腹愛將。但是,老上司李世民跑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還賜他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承解衣之厚遇,申繞帳之深誠,常何最終還是答應了。李世民要求常何當天,統領北門心腹健兒。
第二,常何雖然是武將,也分得清局勢,已經看到了李世民集團的咄咄逼人,也明白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不免刀光劍影。人都是理性的,年輕時期的常何就能料安危之勢,審興亡之跡,自然也能看到秦王府兵多將廣。兵變之前,李世民已經派心腹屈突通、溫大雅、張亮等去洛陽暗中結交山東豪傑了。加上李世民也非李建成那麼溫厚少斷,素所畜養八百勇士:
陰引山東豪傑以俟變,多出金帛,恣其所用。常何明白,一旦打算動手就勢在必得,這一點在李世民率部攻打洛陽時他已經領教了,他的選擇是李世民。
第三,常何本來就是一個亂世投機者,牆頭草。背叛李密,背叛王世充,兩次投靠李唐,工於心計並在皇子中保持中立,最後又背叛了太子李建成,史書上說常何:
欲因機以立效。唐高祖李淵就曾經誇讚常何不死心眼:嘉其變通,根據他後來的表現,也確實夠能變通的。現在藏於巴黎圖書館之敦煌寫本:李義府所撰《常何墓碑》殘卷內容,共3400字,就側面證明了常何的人生履歷與玄武門之變的關係。
-
3 # 溫史知今
不請自來!
我們先弄清楚玄武門守將是誰?
玄武門守將—常和
常和這個人,是唐初將領,早年參加過瓦崗軍,可以說是唐朝建國的將領之一。在一開始,常和是秦王李世民的手下,跟著李世民東征西討。後來被提拔為玄武門守將,玄武門守將的職責是什麼?就是負責這個大門的安檢工作,大家想想看,一個皇宮,一個國家的政權中心,而常和是專門負責這一塊的安檢。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位置,這時候有一個人看出了這個位置的重要性—魏徵。當時李建成已經被封為太子,魏徵我們都知道,大唐出名的直臣,把李世民氣的要死,還不能把他怎麼著,不過這是後面的事了。一開始,魏徵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他看出了這個位置的重要性,於是就授意李建成去收買過來,就這樣常和變成了李建成的小馬仔。
武德九年(626),突厥進犯,本來李世民都已經做好了出征的準備,可是李建成突然向李淵提議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這還得了?不就是變相的繳了李世民的兵權嗎?原來此時,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已經開始進入明面白熱化,可是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已經開始逐漸佔領上風,如果兵權也給繳了,那李世民就真的是山窮水盡了。
這,便是玄武門之變的真正背景。這樣的情況下,李世民只能拼死反撲,他選擇了玄武門,要在這裡埋伏擊殺李建成李元吉。可是玄武門是皇宮大門,要進入這個位置可不那麼容易,這時候,一個人再次進入李世民的腦海,沒錯,就是常和,這個曾經的“叛徒”。不得不說,常和也是挺“幸運的”,背叛了李世民還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睞”。就這樣,在李世民給他知曉利害之後,就幸福而光榮的再次迴歸到反叛的隊伍中。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都清楚了:李世民帶領長孫無忌、尉遲德、程咬金、李績、侯君集等十幾人偷偷進入玄武門埋伏起來。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後,常和就立刻把門給關起來。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發現情況不對想要返回走時,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想當初,李世民的箭術還是李建成教的),然後李世民帶人追趕李元吉,跑進一個密林中,李世民的馬受驚把李世民摔下來,這時候李元吉看到機會衝上去一把奪過李世民的弓箭想要絞死李世民,幸好尉遲德及時趕到殺死了李元吉。
就這樣,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此結束。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常何,公元588年-653年6月16日。從軍經歷可謂波瀾壯闊:早年參加李密的瓦崗軍,又投靠洛陽的王世充,還隨太子李建成至河北討伐過劉黑闥。 投唐後官至中郎將。“玄武門事變”中,是秦王李世民堅定的支持者。
早先,常何原為秦王屬下,因功升為玄武門守將。太子李建成出於個人目的、響應魏徵建議極力籠絡常何,欲為心腹。 公元626年,李建成向高祖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掌控秦王的兵馬,再除掉秦王。 危急時刻,在房玄齡、長生無忌、尉遲恭、侯君集等人的勸諫下,李世民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先發制人。
李世民不動聲色地看望常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緊急關頭常何醍醐灌頂,決定助秦王成事。
公元626年7月2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透過玄武門一同入朝後,常何將玄武門關閉,“東宮、齊府精兵二千不得入”,使二人的警衛部隊被阻擋到門外,無法及時救援,從而為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創造了條件,隨後秦王成為大唐太子,為以後贏得九五至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5 # 白玉飛豬671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費了我老大的勁。先說李世民售賣玄武門守將這個事情。我查閱了《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涉事者之傳紀太宗、隱太子、齊王元吉,以及參與玄武門之變雙方的各類將軍文臣傳記當中的相關記載(記有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曲突通、張公瑾、劉師立、公孫武達、薛萬徹等),乃至拒絕太宗邀請的李靖、李勣等人的傳記,甚至裴寂的傳記也都查閱了。居然找不到關於唐太宗收買宣武門守將的任何記載!
所以收買玄武門守將在這場事變當中,可以斷定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那麼常何這個人呢?有,記錄在《馬周》傳當中,而且新舊唐書都提到此人,馬周在發達前是這個位居中郎將常何家的門客,幫助他上了一個建議,共計二十條。太宗看後,很奇怪:常何這個武將怎麼可能有這樣的見識,找常何來問,才發現了一代名臣馬周。而常何是因為舉薦、發現馬周有功才得以留在史籍裡。而且這個中郎將常何在新舊唐書當中根本沒有傳記,可見此人在歷史上也沒有多少值得一說的事蹟。
那麼玄武門事變當天,是誰在玄武門擋住太子黨的軍隊的呢?是張公瑾,這在《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當中都有明確的記載。
那麼常何被收買是怎麼造謠出來的?一個就是百度百科(我多次反覆強調過,學習歷史,一定看典籍,網路上的有些知識錯得離譜,根本信不得,尤其是這個百度百科)上有記載,真是害人不淺,一個是曾經拍得還不錯的電視連續劇《貞觀之治》裡有這樣的表演,我個人比較喜歡,還下載收藏了,但裡面也充斥著與史實不和的事情。
但是,我個人提醒一些人,不要拿影視作品來作為學習歷史的依據,尤其是中國的古裝劇,絕大多數簡直就沒有辦法看。
事情弄清楚了。各位希望學習、瞭解中國歷史的,建議還是去看真正的史書,那樣才能夠搞清楚原貌。
注:至於百度百科上說有什麼常何的墓誌銘,這個它又沒有引用原文,再說這個平臺,錯漏成堆,都不好意思說它。我自己是不大相信的。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我只代表個人觀點。李世民想除掉李建成,應該是蓄謀已久的。絕不是外界所傳說的被逼無奈。收買玄武門的守將常何是最重要的步驟。絕大部分人認為李世民如何的英明神武。卻從來沒有想過太子李建成才是嫡長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而且同樣文武全能。而李世成真正的功勞是軍功,打敗了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韃等人。確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李建成是太子。註定了,必須留在父皇旁邊。學習政務。管理朝廷。李建成的錯誤就是太重於親情。不忍下手。他認為父皇李淵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威信消除李世民的影響力。卻低估了李世民的野心。玄武門事件,他們錯信的常何,結果常和關閉的玄武門。是太子的人馬無法進來支援。大家注意一個細節。他的四弟李元吉武力超群。把李世民打的回馬就跑。結果李元吉是被尉遲恭殺死的。尉遲恭是李世民手下最厲害的武將。事成之後。李世民毫不猶豫的把父皇李淵囚禁。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他是策劃已久的。並且進行了周密準備。試想一下李建成是昏庸之主嗎?並不是。很可能他比李世民更加英明神武。他只是輸在了中國的一個習慣性思維。成王敗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