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沛淵閣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聽到董卿說元好問的蝶戀花有一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指無情好!

    蝶戀花【金末元初】元好問

    春到桃源人不到,白髮劉郎,誤入紅雲島。

    著意酬春還草草,東風一夜花如掃。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挫尋芳,更約明年早。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的確是沒找到詳細出處

    天若有情天亦老(金末元初.元好問.《蝶戀花》)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 2 # 心硯兮

    最初接觸到“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在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自讓人感到一種大氣磅礴,這也是讀毛澤東詩一貫有的感覺。

    但讀詩詞讀的多了,我卻獨愛上這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這也算上是一種心境的轉變吧。

    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成於才華,忠於人品”,今天剛讀到這句話,也是覺得有理,便記下來了,但又想了想應該始於什麼樣的顏值呢? 我努力想了想,想到了這麼一句話:所謂美人者: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柳為態,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此般美人確實也足以讓人動心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無情好,也是因為沒有遇上可以為之動情的人吧!

  • 3 # 杜象應

    這句話簡單的意思:有情皆老,無情則好。

    此句出處及本義。

    在李賀詩詞《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其本義是感嘆人為情困而變老,別看天空裡日月交替同輝,若是像人一樣有了感情,絕不會亙古不變,也會變老。如此這般,倒不如沒有感情的原生態多好!

    千古絕句,引人入對。

    古時候,司馬光看到此句後,大加讚譽,稱是‘’奇絕無對〃,從而引起文人雅士興致,積極應對。雖有不少佳對,但都顯示不匹配,結果讓宋代的一個叫石曼卿這個人一語中的:月如無恨月長圓。

    現實中存在意思。

    人是感情動物,相互間禮尚往來,不分彼此。除了看對眼的成為愛情,其他的多少都存在著親情和友情。感情也是一個怪東西,好時好的不得了,似乎是天地間只有你我。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美好的愛情故事,最終也被情所迷,生不能一起白頭,願化成蝴蝶也要比翼雙飛。

    如今社會里,生活富裕,人們對於自身的健康特別重視。為什麼呢?都怕老去,雖然人間充滿愛,但是無情歲月催人老。情有情思,也有煩惱,與其糾纏於情,恰不如心胸豁然開朗,似走入無情的境界更好!

  • 4 # 一筆寫春秋

    天若有情天亦老。 這句話原本出自李賀的詩《金銅仙人辭漢歌》,原文是: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天如果有情意,天都會老去!到了金末元初,元好問引用到《蝶戀花》為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意思是最好別動情,動了情天都會老去,只有無情最好!後來被毛澤東用了,變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很多人就以為是毛澤東寫的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在古代就早已聞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為上聯,做對子,看誰對得好。後來就有個宋代就有個叫石曼卿(石延年)的人,一語既出,驚動四座,眾人皆五體投地。這件事記載在《蓼花州閒錄》中。 石曼卿對的是: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 5 # 言者青青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這句詩,是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創作的。這句詩出自元好問詩詞《蝶戀花·春到桃源人不到》:“春到桃源人不到。白髮劉郎,誤入紅雲島。著意酬春還草草。東風一夜花如掃。過眼風花人自惱。已□(棄)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李賀寫的,出自他創作的詩歌《金銅仙人辭漢歌》。這句詩的意思是:“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會隨著歲月蹉跎而老去的,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也指自然法則是無情的。”

    金末元初文學家元好問借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在其後自己寫的《蝶戀花·春到桃源人不到》詩詞未了,添上了一句“世間原只無情好。”以表達自己此時的心境。為什麼元好問要對上這麼一句詩呢?

    唐代詩人李賀詩歌《金銅仙人辭漢歌》,是詩人藉助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自己對國家的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詩中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抒發了詩人李賀強烈的傷感情緒。因為元好問與李賀有著同樣的身心感受。那麼,元好問採用了這句詩,並在其後加上了一句“世間原只無情好”,給人一種看破紅塵,無奈而激憤地吶喊。

    “世間原只無情好”接上句,道出了作者自己真實思想。認為:“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是自然規律,人世間本來就是無情的。暗指自己對國家衰亡的傷感,憤懣與無奈的強烈情緒。

    元好問在金朝滅亡後,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在家中潛心著述。辭世時六十八歲。

    總之,“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情緒,愛國熱情和對自然法則的無奈。

  • 6 # 公益趙盟

    天代表原則,代表根本,不能為情所困,輕易改變,否則,世界便亂了套。

    天看似無情卻有情,保證天下有序運轉,保有天下大有情!

  • 7 # 啟迪人生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都是唯物主義辯證的好論點。都是引導我們客觀的看待問題,能很好地指引了年輕一代人生價值觀。 它指引我們務實,要求我們踏踏實實地學習、工作、鑽究, 不要祈求不勞而獲或者沒有付出的回報。“世間原只無情好”裡的“無情”應該是指要對自己嚴格要求, 甚至是苛刻地要求自己。

  • 8 # 從A到X的溫柔信使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另一句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上一句是元朝末期的文學家元好問的詩句,後一句也是出自元好問!

    感覺這兩句詩詞是對比的!

    另一個呢,則是極度稱讚:這世間還有那麼多的痴情男女,為了情,甚至可以死去!

    我們可以看一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詞的出處和典故!

    話說這首《邁陂塘·雁丘詞》是源自元好問當年在進京趕考的路上,遇到一個獵雁人給元好問講了一個故事。打雁的人說,我今早用網捕到一隻大雁,把他打死了!另一隻本來逃脫了,卻不肯飛去,在空中悲鳴不斷,後來竟然撞在被我打死的那隻大雁身邊了!

    元好問聽了很是感動,於是買下兩隻大雁,葬在汾水邊,堆石為記,遂這下這首詞!

    這是年輕人對愛情的嚮往,對真感情的崇拜!

    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是經歷過感情的人,心中的鬱悶,對感情有了懷疑和質疑!

    我那麼用心用力的愛你,結果呢?換來的是什麼?一場空而已!

  • 9 # 餘生心靈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這句詩所表達的意思是天假如有感情天也會老,人世間只要沒有感情最好。

    這句詩出自金末元初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的《蝶戀花、春到桃花源人不到》

    春到桃花源人不到,白髮劉郎,誤入紅雲島。

    昔忘酬春還草草。

    東風一夜花入掃。

    過眼風花人自惱,挫已尋芳,更約明年早。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這首詩的大意是春天到了,桃花源的桃花開得正旺,可惜自己已經白髮蒼蒼,誤進入紅雲島,沒有去看桃花。可惜忘記春天草草已長得很旺盛,一夜東風就把桃花打落。錯過了賞花自己心煩惱,只有明年早一點來看。天假如有情的話天也會老,只希望世間沒有情最好。

    在當時,詩人借用錯過看桃花後哀嘆,表達了對當時社會淒涼的憂慮,希望老天也有情,能對當時的百姓好一點。

    在現代,人們經常引用這句美詩,用在表達感情的文中。說到情字,十議九傷。這樣,現在人們用這句話表達看破紅塵,遠離紅塵,不為情困,就不會受到傷害。

    望說的不對的地方給予指正!

  • 10 # 淘沙得金32991421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出自《蝶戀花》·元好問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就是說有情則容易受內傷,不管對什麼用了情都難免有所失望,只有沒心沒肺的人,才會永遠不被情所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雖然才子們明瞭無情與多情之別,卻依然未有獲得最終的解脫。因為失卻了維繫個人精神至上感情,生命亦將黯然無色。有情乃至多情,箇中雖有幾多無奈,怎知不為一種追尋而不得的美麗?溯游從之,宛若伊人在水中央。

    有情天未老,無恨月常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君憔悴又何妨?

    天若有情,天亦會老;月若無恨,夜夜常圓。對美好的期望,世人期待能地老天荒。然而,因為有情,人世間空灑落多少離人淚?以我十分情深,換君幾許回眸?

    願大家活在當下,享受明天的太陽帶給你的溫暖依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和宮屬於幾環?